初中文言文殆(初中的文言文中“殆”的全部意思和句子有哪些?)

1.初中的文言文中“殆”的全部意思和句子有哪些?

殆 dài

形容词义:

1、形声字。从歹(è)台声。本义:危险。

殆,危也。——《说文》

民今方殆,视民梦梦——《诗经·小雅·正月》

亦曰殆哉。——《书·秦誓》。传:“危殆。”

晋有三不殆。——《左传·昭公四年》。注:“危也。”

兵殆于垂沙。——《荀子·议兵》。注:“谓危亡也。”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谋攻》

三守不完,则国危身殆。——《韩非子·三守》

备危恐殆,急置太子,祸乃无从起。——《韩非子·扬权》

此二者,殆物也。——《韩非子·忠孝》

2、困乏;疲惫。

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庄子·养生主》。向注:“疲困之谓也。”

日将暮,步履颇殆,休于路侧。——《聊斋志异》

3、假借为“怠”。懒惰。

周行而不殆。——《老子·二十五章》

受命不殆。——《诗·商颂·玄鸟》

滋敝邑休殆。——《左传·昭公五年》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下》

副词义:

1、表推测,相当于“大概”、“几乎”。

殆于不可。——《孟子》

沛公殆天授。——《史记·留侯世家》

殆有神护者。——明·归有光《项脊轩志》

游历殆遍。——宋·沈括《梦溪笔谈》

扬州城下,进退不由,殆例送死。—— 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2、表示范围,相当于“仅仅”、“只”。

此殆空言,非至计也。——《汉书·赵充国传》。颜师古注:“殆,仅也。”

3、表示肯定,相当于“当然”、“必定”。

(彼)投吾所忌,用吾所长,是殆益敌资而遗敌胜耳,不可不察。——宋·辛弃疾《美芹十论》

4、表示时间,相当于“将”、“将要”。

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诗经·豳风·七月》

殆在文言文中的意思,初中文言文大全,初中文言文阅读

2.“殆”在文言文中是什么意思?

“殆”在文言文中的解释:危险。

例如《谋攻》:“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论语》:“思而不学则殆。”

近于、几乎。 例如《六国论》:“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雁荡山》:“凡永嘉山水,游历殆遍。”大概、恐怕。

例如《石钟山记》:“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通“怠”。

懈怠、懒惰。 例如《商君书·农战》:“农者殆则土地荒。”

“殆”的读音:dài造句:知止不殆[ zhī zhǐ bù dài ]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殆无虚日[ dài wú xū rì ] :先自前一月来,次第按试习仪,殆无虚日。

百战不殆[ bǎi zhàn bù dài ] :自古名将料敌制胜,训练士兵,故可使赴汤蹈火,百战不殆。车殆马烦[ chē dài mǎ fán ] :日既西倾,车殆马烦。

殆尽[ dài jìn ] :海内知识,零落殆尽。辱殆[ rǔ dài ] :衰夕近辱殆,庶几并悬舆。

疲殆[ pí dài ] :不学而思终卒不得,徒使人精神疲殆。垂殆[ chuí dài ] :老妻苦喉闭,绝水粒者三日,命垂殆矣。

危殆[ wēi dài ] :则争夺之乱起,而君在危殆之中。欺殆[ qī dài ] :忏说济蒙愚,推心屏欺殆。

文言文,初中

3.初中文言文中是,上,殆,知,朝,过,闻的一词多义(要有出处)

凡标有“★”者,皆是初中必背篇目。

是(shì,) shì ①<形>对;正确。《归去来兮辞》:“实迷途其未远,觉今~而昨非 ②<代>这;这个;这样。

《石钟山记》:“~说也,人常疑之。” ③<形>凡是;所有的。

《游园》:“~花都放了,那牡丹还早。” ④<动>表判断。

《琵琶行》:“同~天涯沦落人。” 上,文言中有两种音(shàng,shǎng,) shàng ★1、<名>上面;位置在高处的。

《★史记·陈涉世家》:“辍耕之垄~,怅恨久之。”《墨池记》:“新城之~。

有池洼然而方以长。”2、<形>等级高的;质量高的;上等。

《廉颇蔺相如列传》:“拜相如为~大夫。”《邹忌讽齐王纳谏》:“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赏。”

3、<名>地位高的人;主持、领导的人。《谋攻》:“~下同欲者胜。”

特指君主、帝王。《周亚夫军细柳》:“~自劳累。”

《东方朔》:“~伟之。”4、<形>时间或次序在前的。

《屈原列传》:“~称帝喾,下道歉齐桓,中述汤武。”《陌上桑》:“东方千余骑,夫婿居~头。”

5、<动>上升;登上。《陈情表》:“郡县逼迫,催臣~道。”

《游黄山记》:“十里,~黄泥冈。”6、<副>向上。

《鸿门宴》:“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指,目眦尽裂。”《赵威后问齐使》:“~不臣于王,下不治其家,中不索交诸侯。”

7、<动>献上;送上;呈上。《廉颇蔺相如列传》:“臣乃敢~壁。”

《狱中杂记》:“狱辞~。中有立决者。”

8、<动>向上;走向。《孔雀东南飞》:“~堂拜阿母。”

《柳敬亭传》:“始复~街头理其故业。”9、<动>装上;加上。

《冯婉贞》:“以枪~刺刀相博击。”10、<动>通“尚”。

崇尚。《史记·秦始皇本纪》:“~农除未,黔首是富。”

★11、<名>古代对皇帝的敬称。《★史记·陈涉世家》“~使外将兵。”

shǎng1、<名>上声。汉语声调之一。

钟嵘《诗品序》:“至平~去入,则余病未能。” 殆(dài,) dài ①<形>危险,荒废。

《谋攻》:“知己知彼,百战不~。”《论语》:“思而不学则~。”

②<副>近于;几乎。《六国论》:“且燕赵处秦革灭~尽之际。”

《雁荡山》:“凡永嘉山水,游历~遍。” ★③<副>大概;恐怕。

《★隆中对》:“此~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 ④<形>通“怠”,懈怠;懒惰。《商君书·农战》:“农者~则土地荒。”

知道(zhī,) zhī ★①<动>知道;了解。《★论语》:“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②<动>认识;识别。《★马说》:“其真无马邪?其真不~马也。”

③<名>知觉;感觉。《庖丁解牛》:“官~止而神欲行。”

④<动>感到;觉得。《惠崇<春江晚景>》:“春江水暖鸭先~。”

⑤<动>交好;相亲。《左传·昭公四年》:“公孙明~叔孙于齐。”

⑥<名>交情。《报任安书》:“绝宾客之~。”

⑦<名>朋友。鲍照《鲍参军集·咏双燕》:“悲歌辞旧爱,衔泪觅新~。”

⑧<动>主持。《国语·赵语》:“吾与之共~赵国之政。”

zhì1、通“智”。智慧;聪明。

《劝学》:“君子博学而日参乎己,则~明而行无过矣。” 朝(cháo,zhāo,) zhāo ★①<名>早晨。

《★岳阳楼记》:“~晖夕阴,气象万千。” ②<名>一日。

《孟子·告子》:“虽与之天下,不能一~居也。” cháo ①<动>拜见;拜访。

《史记·项羽本纪》:“项羽晨~上将军宋义。” ②<动>拜见君主。

《★送东阳马生序》:“余~京师。” ③<动>受臣下朝见。

《荀子·尧问》:“王~而有忧色。” ★④<动>归附;朝拜。

《★邹忌讽齐王纳谏》:“燕、赵、朝、魏闻之,皆~于齐。”【又】〈动使动〉使……朝拜。

《过秦论》:“序八州而~同列。” ⑤<名>朝廷。

《柳敬亭传》:“是时~中皆畏宁南。” ⑥<动>上朝。

《赵威后问齐使》:“胡为至今不~也。” ⑦<名>官府的大堂。

《后汉书·刘宠传》:“山谷鄙生,未尝识郡~。” ⑧<名>朝代。

《陈情表》:“逮奉圣~,沐浴清化。” 过(guò,guō,) guò ①<动>走过;经过。

《肴之战》:“三十三年春,秦师~周北门。” ②<动>时间过去。

《采草药》:“花~而采,则根色黯恶。” ③<名>经历;过程。

《苏武》:“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具自陈~。” ④<动>超过;胜过。

《齐桓晋文之事》:“古之人所以大~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 ⑤<副>过分;过于。

《陈情表》:“~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⑥<名>过失。

《肴之战》:“孤之~也,大夫何罪。” ⑦<动>责备。

《鸿门宴》:“闻大王有意督~之。” ⑧<动>访问;探望。

《信陵君窃符救赵》:“臣有客在市屠中,愿枉车骑~之。” 闻(wén,) wén ★①<动>听见;听到。

《★木兰诗》:“不~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②<动>听说;得知。

《肴之战》:“寡君~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 ③<动>报告;上报。

《童区寄传》:“愿以~于官。” ④<名>见闻;知识。

《屈原列传》:“博~强志,明于治乱。” ⑤<名>名声;名誉。

《论语》:“四十、五十而无~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⑥<动>闻名;传扬。

《★出师表》:“不求~达于诸侯。”。

初中文言文殆

* ......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