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篇文言文
1.中考语文文言文必考篇目16篇都有哪些?
共16篇,可分为四层:(1)考试首选层:4篇《鱼我所欲也》、《记承天寺夜游.》、《送东阳马生序》、《论语》 ;(2)考试次选层:5篇《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桃花源记》、《出师表》;(3)考试三选层:2篇《陋室铭》、《爱莲说》;(4)考试不选层:5篇《马说》、《曹刿论战》、《小石潭记》、《三峡》、《邹忌讽齐王纳谏》 。
近六年河北省中考已经考过的文言文:2000年《出师表》、2001年《爱莲说》、2002年《陋室铭》、2003年《曹刿论战》、2004年《五柳先生传》和《马说》、2005年《三峡》。
2.中考文言文篇目16篇
七年级上册:(一)《论语十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同“悦”,愉快2、吾日三省吾身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殆:有害 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齐:相同 二、翻译、填空。
1、子曰:“学而时习之, 。”//孔子说:学习知识,进而按时温习它,不也是高兴的事吗? 2、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
//孔子说:光读书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而无所得。光思考而不去读书学习,就会有陷入邪说的危险。
3、子曰:“见贤思齐焉, 。”//孔子说:看见贤人就要想着向他学习,看见不贤的人,就要自我反省,看有没有同他相似的毛病。
4、子曰:“三人行,。,。”
//孔子说:三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选择他们的优点供自己学习,发现自己也存在着他们有的缺点时,就应该注意改正。 5、子曰:“ ,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可以做老师了。 八年级上册:(二)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一、词语解释 缘溪行:沿着落英缤纷:落花甚异之:诧异豁然开朗:开阔的样子 俨然:整齐的样子阡陌交通:交错相通黄发垂髫:老人小孩怡然:喜悦的样子 具答之:详尽咸来问讯:都率妻子邑人:妻子儿女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 不复出焉:再无论魏晋:更不必说延至其家:邀请处处志之:作标记 欣然前往:高兴的样子无问津者:渡口 二、翻译 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芳香的野草鲜艳美丽,落花到处都是。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
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老人小孩都充满喜悦之情。
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5、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这个人详细的介绍了自已所听到的事。 (三)《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答案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名:出名灵:成为灵异的水 2、斯是陋室:斯:这3、惟吾德馨:德馨:美好的品德 4、无丝竹之乱耳:丝竹: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乱:使……乱。 5、无案牍之劳形:案牍:官府的文书。
劳形:使身体劳累。6、何陋之有?:何:什么。
二、译句 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身心。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虽)是间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谈笑的是渊博的学者,往来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4、孔子云:“何陋之有?”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四)《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一、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3分) 1、益:副词,更。
2、植:立。 3、鲜:少。
4、亵:亲近而不庄重。 5、宜:应当6、独:只,仅7、可爱者甚蕃:多。
8、濯清涟而不妖:濯:洗涤。妖:美丽而不端庄。
9、不蔓不枝:蔓:长枝蔓。枝:长枝节。
二、翻译: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我只爱莲花,(因为它)出于污泥却不受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却不显得妖媚。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芬芳远播。(就)更显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
3、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却不能轻易地玩弄它。
4、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唉!爱菊花(的人),(从)陶渊明以后很。
3.九年级16篇文言文有哪些
1.孔子语录
2.鱼我所欲也 (孟子)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4.曹刿论战 (左传)
5.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6、出师表(诸葛亮)
7桃花源记(陶潜)
8.三峡 (郦道元)
9.杂说(四) (韩愈)
10.小石谭记 (柳宗元)
11.陋室铭 (刘禹锡)
12.岳阳楼记(范仲淹)
13.醉翁亭记 (欧阳修)
14.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15.爱莲说(周敦颐)
16.送东阳马生序(宋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