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这篇文言文的翻译(“羊”在古文中怎么说)
1.“羊”在古文中怎么说
羊就是羊.
羊在甲骨文里是个象形字,这里画不出来,结合字形,你就大概体会一下,头上两个角这样的,所以羊这个字有很悠久的历史的,是一个古字一脉承下来的~所以羊在古文里还是羊.
像猪叫豕是因为甲骨文里“豕”也是个象形字.从豕的字形想象一下是一个猪的侧面.而后来为了区分,又在豕边上加了“月”就成了“豚”,豚也是猪的意思.在日文里还保留着的,比如你现在在味千拉面可以吃到一种叫豚骨拉面的面,其实就是猪骨汤拉面~汉字在历史中总是在不断演变的,后来又写成了猪。这个我倒不记得是怎么演变的了。
反正大体上呢,就是从甲骨文出发来看一个字噢~
2.以牛易羊文言文翻译
孟子回答道:“孔子的门徒没有谈论齐桓公、晋文公事情的,因此后世没有传下来,我也就没有听说过。一定要我讲的话,那就谈谈用仁德统一天下的道理好吗?”'
宣王问:“仁德怎样就可以统一天下呢?”
孟子回答道:“爱抚百姓而统一天下,就没有谁能阻挡得住他。”宣王问:“像我这样的国君可以做到爱抚百姓吗?”
孟子说:“可以。”
宣王问:“从哪里知道我可以呢?”
孟子说:“我在胡龁那里听讲过这样一件事:(有一次)大王坐在堂上,有个人牵着牛从堂下经过,大王见了,问:‘把牛牵到哪里去?’(那人)回答说:‘要用它祭钟。’大王说:‘放了它!我不忍心看它惊惧哆嗦的样子,像这么毫无罪过就被拉去杀掉。’(那人)问:‘那么就不要祭钟了吗?’大王说:‘怎么可以不要呢?用羊替代它!’不知是否有这件事?”宣王说:“有这回事。”
孟子说:“凭这样的心肠就足以统一天下啦!(用羊代牛祭钟)百姓都以为大王是出于吝啬,我本来就知道大王是不忍心啊。”宣王说:“是这样,确实有这样议论的百姓。齐国虽然狭小,我怎么吝惜一条牛呢?就是因为不忍心看到它惊惧哆嗦的样子,毫无罪过就被拉去杀掉,所以才用羊去替代它的。”
孟子说:“大王不要责怪百姓以为您吝啬。用小羊换下大牛,他们哪能理解您的做法?(因为)大王如果可怜牲畜无辜被杀,那么牛和羊有什么区别呢?宣王笑着说:“这倒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呢?我并非吝惜钱财而以羊换牛啊。也难怪百姓要说我吝啬了。”
孟子说:“没什么关系,这正是仁德的表现方式呢,(因为当时您只)看到了牛而没有看到羊啊。君子对于禽兽,看到它们活蹦欢跳的,就不忍心看见它们死去;听到它们哀叫悲鸣,就不忍心再吃它们的肉。正因为这样,君子要把厨房安在离自己较远的地方。”
3.后汉书·羊续列传文言文翻译
羊续,字兴祖,太山平阳人,他的祖先七代都曾任二千石级别的公卿或校尉。
祖父关侵,汉安帝时任司隶校尉。父亲羊儒,汉桓帝时任太常。
羊续因为是忠臣子孙受拜郎中,离任后,被征辟至大将军窦武的幕府任官。窦武因事被治罪,羊续因党锢之事,被禁锢不许为官十余年,在家中闭门不出,静居自守。
党禁解除后,再被征辟至太尉府任官,经四迁升为庐江太守。以后扬州黄巾军攻打舒城,放火焚烧城郭,羊续调发县里二十岁以上的男子,都发给兵器上阵,年幼体弱者,让他们全部担水灭火。
共调数万人,齐心奋战,大败敌兵,庐江郡界内得以平定。此后安风的贼人戴风等人作乱,羊续又率兵将其击溃,斩杀三千余人,生擒其首领,其余的党羽原为平民,羊续发给生产工具,让他们回乡务农。
中平三年,江夏兵卒赵慈反叛,杀宛南阳太守秦颉,攻陷了六个县。朝廷拜羊续为南阳太守。
他进入南阳郡界内。便化装成平民间道而行,仅带一名随侍童子,了解各县情况,询问风俗民情,然后才去上任。
各县的令长贪猾还是廉洁,官民善良还是奸邪,他都有了较清楚的认识,郡中人惊奇震恐,都被他所慑服。于是调兵与荆州刺史王敏一同进攻赵慈,将其斩首,俘获贼众五千余人。
因而使所属各县的残余贼人都到羊续那里请降。羊续上见朝廷,宽免了那些随从作乱的人。
贼人清剿平定之后,羊续在郡中颁布政令,为百姓兴利除害,百姓都欢悦佩服。当时有权势者及富豪人家都崇尚奢侈华丽,羊续对此深为憎恶,因而常常身穿破旧的衣服。
乘用的车马也很简陋。府丞曾向他贡献活鱼,羊续收下后却悬挂在庭院之中,府丞后来又,向他献鱼,羊续便把先前悬挂的那些鱼拿给他看,以告诫他以后不要再献。
羊续的妻子和儿子羊秘后来到郡中官邸找他,羊续却拒之门外。他的妻子只好带着羊秘回去。
羊续所有物品只有布制的衣服、破旧的衣,数斛盐和麦而已。羊续对儿子羊秘说:“我自己用的东西只有这些,用什么来养活你的母亲呢?”而把羊秘和他的母亲送走了。
中平六年,汉灵帝准备任命羊续为太尉。当时拜任三公的人,都要向东园交纳礼钱上千万,灵帝命令宦官监督此事,名之为“左驺”。
监督此事的宦官所到之处,都要上等礼节相迎,并丰厚地给予贿赂。而羊续却让他坐在单席上,举起旧棉絮做的袍子给他看说:“臣下的家产,仅有这件袍子而已。”
这个宦官报告了灵帝,灵帝很不高兴,羊续因此而没有登上三公之位。又征召他任太常,还未成行,不巧病故了,当时年仅四十八岁。
留下遗言要薄葬,不要接受朝廷赐赠。依照旧制,二千石级的官员去世,要赠钱一百万办丧事。
府丞焦俭遵照羊续的遗嘱。一文钱都没有接受。
灵帝下诏予以赞扬,敕令太山太守把官府办丧事的钱赐给羊续的家人。
4.文言文《羊斟以私败国》的全文翻译
【原文】郑公子归生率师伐宋。宋华元率师应之大棘,羊斟御。明日将战,华元杀羊飨士,羊斟不与焉。明日战,怒谓华元曰:“昨日之事,子为政;今日之事,我为政。”遂驱入郑师。宋师败绩,华元虏。
【译文】郑公子归生率领军队攻打宋同。宋国的华元率领军队在大军迎敌,羊斟给他怍驭手。第二天将要作战,华元杀了羊宴享甲士,羊斟却不在宴享的人中。第二天作战的时候,羊斟愤怒地对华元说:“昨天宴享的事由你掌握,今天驾车的事该由我掌握了。”于是把车一直赶进郑国军队里。宋国军队大败,华元被俘。
弩牙相差一个米粒就不能发射。战争正象一个大的弩牙。宴享甲士却忘了自己的驭手,将帅因此战败被俘,难道不是应该的吗?所以,凡作战一定要熟悉全部情况,做好全面准备,知己知彼,然后才可以作战。
华元在招待士兵时而忘记让自已的车夫参加,结果车夫公报私怨,将他送到敌军的手中,造成宋国不战而败。车夫的的重要性在古代就显示出来了,你不好好招待我,我在路上让你受苦,或是在与敌人对战的阵营时将你送到敌人手中。
5.文言文《羊左之交》及翻译
羊左指羊角哀与左伯桃,西汉时期燕地人。像羊角哀与左伯桃那样的交情。比喻生死之的朋友。
汉刘向《列士传》:“六国时,羊角哀与左伯桃为友,闻楚王贤,俱往仕,至梁山,逢雪,粮尽,度不两全,遂并粮与角哀。角哀至楚,楚用为上卿,后来收葬伯桃。”
白话译文:
燕国的羊角哀和左伯桃是一对好朋友。他们听说楚国的国君贤明,便相互约定一起到楚国去求官,他俩在去楚国的途中被大雪阻挡住了去路。由于缺衣少食,两个人都有被冻饿而死的危险。
让他赶快上路前行,而他自己却在一个树洞中冻饿而死了。羊角哀辗转到了楚国后被楚王重用。后来,他找到左伯桃死的地方,取出尸体予以厚葬。羊角哀十分悲痛地说:“我的朋友之所以死去,是因为担心我们二人都死了,天下就无人知晓我们的名声了。现在我还活着干什么呢?”于是,羊角哀也自杀了。
背景
左伯桃认为自己的学问、才能赶不上羊角哀,就把衣服和粮食都送给羊角哀;
在楚国得官之后,羊角哀立刻回到左伯桃冻死之处,埋葬了左伯桃的尸体。左伯桃的陵墓临近荆轲墓,夜夜受其侵扰。感于左伯桃的势单力孤,想到“脱衣共粮”的真情往事,羊角哀决定自刎而死,葬于左伯桃的墓旁,并帮助他解除了荆轲阴魂的袭扰。
6.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文言文翻译
【注释】
告朔:朔,农历每月初一为朔日。告朔,古代制度,天子每年秋冬之际,把第二年的历书颁发给诸侯,告知每个月的初一日。
饩羊:饩,音xì。饩羊,祭祀用的活羊。
爱:爱惜的意思。
【译文】
子贡提出去掉每月初一日告祭祖庙用的活羊。孔子说:“赐,你爱惜那只羊,我却爱惜那种礼。”
【评析】
按照周礼的规定,周天子每年秋冬之际,就把第二年的历书颁给诸侯,诸侯把历书放在祖庙里,并按照历书规定每月初一日来到祖庙,杀一只活羊祭庙,表示每月听政的开始。当时,鲁国君主已不亲自去“告朔”,“告朔”已经成为形式。所以,子贡提出去掉“饩羊”。对此,孔子大为不满,对子贡加以指责,表明了孔子维护礼制的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