攘鸡文言文的道理(攘鸡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1.攘鸡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今有人日攘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
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而后已。” 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出自《孟子》 [译文] 现在有这么一个人,每天都要偷邻居家的一只鸡。
有人劝告他说:“这不中正派人的做法。” 他回答说:“那我就逐渐改吧,以后每个月偷一只鸡,等到明年,我再也不偷了。
既然知道这样做不对,就应该马上改正,为什么还要等到明年呢? 看到这个,我就想起以前自己写的那些个什么计划,总是想着这一年该怎么怎么,结果后来是空有计划,没有行动,于是乎就想,明年(下周)再开始按计划执行吧,结果么,就不多说了。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成事者,必当机立断。 是:这(代词,代偷鸡)。
2.《攘鸡者》古文翻译,并说出寓意
【原文】
今有人,日攘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
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译文】
有一个人每天偷邻居家的鸡,有人对他说:“这不是君子的行为。”(他)说:“(那)请求减少(偷鸡的数量),(我)每月偷一只鸡,等到明年,然后就不偷了。”
如果知道这样做不合乎礼义,这就要迅速停止,为什么要等到明年呢?
【故事的由来】其实这个《攘鸡者》是孟子回答宋国大夫戴盈之的请教时说的话。戴盈之问他:“当前国家征税太重,打算恢复到古代‘十分抽一’的水平,今年作不到,只能稍作减轻,明年再推行,该不错吧?”孟子于是脱口而出,编了这一则的小故事,用类比的方法,启发戴盈之领悟自己的错误。“攘鸡者”的形象很刁巧,他因不愿干脆及时地改正错误,而挖空心思地为自己的错误辩护。
【寓意】这则小故事讽刺了那些明明知道自己有错,但却不肯改正还为自己狡辩的人,从反面告诉了我们,知错就改的重要性。
3.文言文 攘鸡
【原文】戴盈之曰:“什一,去关市之征,今兹未能。
请轻之,以待来年然后已,何如?”孟子曰:“今有人日(日:每天)攘(攘:偷)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道:行为)。’曰:‘请损(损:减少)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
’——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如知其非义,斯(斯:那么)速已矣,何待来年? -----《孟子·滕文公下》【注】① 攘,盗窃,窃取。 ② [戴盈之]宋国大夫。
③ [什一]古代田赋法,即征收农产品的十分之一。 ④ [去关市之征]去掉在市场上征收的商业税。
去,去掉。关市,位于交通要道的集市。
征,抽税。 ⑤ [今兹]今年。
⑥ [轻之]使田赋和关市之征减轻些。轻,用作动词,使……减轻。
之,指上文的“什一”和“关市之征”。 ⑦ [以待来年然后已]等到明年再完全废除。
来年,明年。已,停止,指完全废除。
⑧ [日攘其邻之鸡]每天偷邻居一只鸡。这是假设之辞。
⑨ [或告之]有人告诉他。或,有人。
之,指“日攘其邻之鸡”者。 ⑩ [请损之]请允许我减少(偷鸡的次数)。
⑾ [斯速已矣]就(应该)马上停止。斯,就,则。
速,立即,马上。已,停止。
【译文】 戴盈之说:“只征收十分之一的田赋,去掉在市场上征收的商业税。今年怕是做不到了。
请让田赋和关市之征减轻些,等到明年再完全废除,怎么样?”孟子说:“现在有一个人,每天偷邻居家一只鸡。有人劝告他说:‘(做)这种事情,不是有道德的人该有的行为。
’那个偷鸡的人说:‘(好吧),请允许(我)减少一点儿,每月偷一只鸡,等到了明年再停止。’——如果知道这样做不是正当的行为,这就要迅速停止,为什么要等到明年呢?【寓意】 孟子名轲,是儒家学说的继承者和发展者,是战国时期的儒学大师。
战国时期的宋国有个当大官的人叫戴盈之。 孟子知道他愿意取消部分捐税,但又推说今年只能减轻,要到明年才能全部取消。
孟子并没有直接回答戴盈之的话,而是举了一个“偷鸡贼”的例子,用这则故事来劝说戴盈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