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300字文言文(辨证施治医学小故事文言文及翻译)

1.辨证施治医学小故事文言文及翻译

《旧唐书·孙思邈传》

照邻有恶疾,医所不能愈,乃问思邈:名医愈疾,其道何如?

思邈曰:吾闻善言天者,必质之于人;善言人者,亦本之于天。天有四时五行,寒暑迭代,其转运也,和而为雨,怒而为风,凝而为霜雪,张而为虹蜺,此天地之常数也。人有四肢五脏,一觉一寐,呼吸吐纳,精气往来,流而为荣卫②,彰而为气色,发而为音声,此人之常数也。阳用其形,阴用其精③,天人之所同也。及其失也,蒸则生热,否则生寒,结而为瘤赘,陷而为痈疽④,奔而为喘乏,竭而为焦枯。症发乎面,变动乎形,推此以及天地亦如之。良医导之以药石,救之以针剂。圣人和之以至德,辅之以人事。故形体有可愈之疾,天地有可消之灾。又曰: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

译文:

卢照邻患有痛苦难治的疾病,医治不好,就问孙思邈:“高明的医生治好人的疾病,他凭的是什么?”

孙思邈说:“我听说会谈自然规律的,一定要用人情事理作为依据;会谈人情事理的,也要以自然法则为根本。大自然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水火木金土五种元素,冷热交替,就是它循环运行的规律,平和就下雨,激奋就刮风,凝滞就结霜落雪,扩展就出彩虹,这些都是大自然的正常现象。人有上下四肢、脾肺肾肝心五脏,起床睡觉,呼气吸气,精神元气时衰时旺,通畅就生气血,显现就是神色,振动就有声音,这些就是人的正常现象。从显露的表象,看隐蔽的实质,这是研究自然和人体的共同方法。一旦阴阳失调,地气升腾就发烧,天气阻隔就发冷,充塞就长疱疖,匮乏就生脓疮,奔跑就会喘息困乏,干渴就会焦黄枯燥,症状显露在面容,病情改变着形貌。如此类推自然现象也是这样。因此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忽大忽小,群星运行的轨道错乱,日食月食,彗星飞行,这些就是大自然的反常征兆。冷热不按季节,是天地之间发生滞塞;平地隆起山丘,就是大地长了疱;山崩地震,就是大地长了脓疮;狂风暴雨,就是大自然的喘息困乏;河流沟渠干涸,就是大自然焦黄枯燥。对于人体疾病,高明的医生用药物疏通,用针灸治疗;对于自然灾变,国君人臣用最高尚的道德理顺天意民心,用最大的努力解决具体问题,那么人体疾病有的可以治好,自然灾害有的可以消除。”

300字以内的文言文,300字文言文及翻译,大概300个字的文言文

2.谁会翻译古文(医学类的),在此谢谢了天一生水,命曰真阴真阴亏则

生水的器官,称之为肾脏。

肾亏就不能克制虚火、驱寒保暖,以致于(火盛金衰)心火上升而伤害属金的肺。于是出现发热、咳嗽、吐痰,各种病症就出现了。

一般发热的,是肝火偏旺而阴亏损。咳嗽的则是火克金(伤到了肺,肺属金)啊。

吐痰的是肾虚化为痰,象锅内热水沸腾造成一样。 当出现这样的状况,岂能光光是普通草药的功力能治疗呢?必定要用华池水(即唾液),在口中频频吞咽,清心静养,然后服用药丸配合,大概几次水升火降,身体的内气如同天地万化的情况。

治疗情况中的吞吐津液和唾液(华池水),都是人体的贵重物质,分布到五脏六腑,然后汇聚到肾脏而成为精液。 肾虚是体内真水翻起化为痰,夹杂唾液而出。

越多痰,人则越消瘦,病情也就越可怕。 现在教授一个方法:在二六时(一整天)任意期间,常常用舌头抵住上腭,让口水津液充满口腔。

于是端坐调整体质舒畅气息,用意念送到丹田穴,再重复含一口如此做几十次就可以停下来了。这就是我们说的真水补充真阴,津液自然结合精液,是自然道理。

同样能见到现在治疗虚弱的,专门用六味地黄等药物,作为滋阴壮水之法,也不是不可以啊。 但是他不用我说的做,不用自己本来津液点点滴滴的补充汇聚真阴,是舍真求假,本末倒置的,不是为十全十美的保命计策。

这就是我谆谆教诲的道理,注重养生理疗的明白人,大概可以听一听吧?。

医学生300字文言文

* ......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