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温州中考文言文(急求2010年成都中考作文题目文言文题目预测知道的请说哈2爱问知识)

1.急求2010年成都中考作文题目文言文题目预测知道的请说哈2 爱问知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6题。

(9分,每小题3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还家,为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4.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阡陌交通 交通:交错相通 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延:邀请 C.不足为外人道也 足:值得 D.处处志之 志:记住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忘路之远近 B.见渔人,乃大惊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 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D.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其如土石何 6.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桃花源里,没有剥削和纷扰,土地肥沃,男女耕作,老幼欢乐,是古代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形象体现。 B.在听了渔人对外界的介绍后,桃源人叹惋不已,从上下文推知,他们发出的主要是“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时光易逝。

C.桃源人希望渔人不要把这里的情况告诉给外界,目的是希望远离战乱和苦难,永不受打扰,继续享受这宁静祥和的生活。 D.作者既描绘了桃花源里一幅鲜活的人间生活的图景,又极力表现它的似有似无。

寻觅不可得,反映了作者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7.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4分) (1)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2分) 译文: (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2分) 译文: 8.用课文原句填空。 (任选六句填写)(6分) (1)学而不思则罔, 。

(《〈论语〉十则》) (2)故曰: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孟子〉两章》) (3)斯是陋室, 。

(刘禹锡《陋室铭》) (4) ,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 (5) ,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 (6)人有悲欢离合 。 (苏轼《水调歌头》) (7) ,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登飞来峰》 (8) ,谁言天地宽。(夏完淳《别云间》) 五、作文(60分) 请在下面的作文题中任意选做一题。

(60分) (1)请以“听听 的声音”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②自定立意,自选文体;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⑤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2)按要求作文。 2010年1月27日,美国当代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杰罗姆•大卫•塞林格去世,他因为《麦田里的守望者》一书而成为人们记忆中永恒的“守望者”。

在他的生命里,他守望爱情,守望责任,守望淡泊…… 守望可以是一种生命的状态,守望可以是一种生命的态度,守望也可以是一种生命的境界…… 请以“守望”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自定立意,自选文体;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⑤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2020年中考文言文,2015年中考文言文,2022年中考文言文点击

2.求近三年温州语文中考试卷的课内文言文

1)

05年题目《出师表》

四、文言文阅读(23分)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第18题至第25题。

(一)(13分)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败攸之、祎、允之任也。

18.第①段中有一个著名的历史典故,这个典故是 ▲ 。(1分)

19.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3分)

(1)先帝不以臣卑鄙 ▲ (2)恐托付不效 ▲ (3)以伤先帝之明 ▲

20.下面句子中加点的“之”与“败军之际”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3分)

A.咨臣以当世之事 B.吾欲之南海

C.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D.永之人争奔走焉

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 (2)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22.你从这两段文字中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一位怎样的贤臣?(2分)

2)06年题目《马说》

三、文言文阅读(22分)

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19—26题。

(一)(12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一食或尽粟一石 ▲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3)策之不以其道 ▲ (4)执策而临之 ▲

20.文中第(1)段描述千里马悲惨处境的语句是 ▲ , ▲ 。(2分)

21.文中“呜呼”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请你结合文本加以分析。(2分)

22.如果想成为“千里马”,你认为最需要的主观和客观条件各是什么?请结合文本与现实生活谈谈看法。(4分)

3)07年题目《曹刿论战》

(二)(12分)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日:“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日:“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El:“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日:“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日:“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日:“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日:“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日:“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日:“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日:“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又何间焉 ▲ (2)公将鼓之 ▲ (3)遂逐齐师 ▲ (4)望其旗靡 ▲

18.补出下列句子中括号里省略的内容。(2分)

(1)刿日:“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2)公日:“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 ▲)分人。”

1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

20.曹刿认为鲁国“可以一战”的条件是什么?(3分)

文言文,温州,中考

3.温州中考语文文言文2000到2011

2011年浙江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温州市卷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已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⑴?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每有会意 (2)性嗜酒

(3)期在必醉 (4)既醉而退

1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其”字用法不同于其它的一项是()(3分)

A、亦不详其姓字 B、其如土石何

C、亲旧知其如此 D、食之不能尽其材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20、五柳先生“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

2010年浙江省温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卷

童趣 沈复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项为之强 (2)徐喷以烟

(3)兴正浓 (4)鞭数十

18、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在) B、蹲其身(其中的)

C、以丛草为林(把) D、驱之别院(它,代虾蟆)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20、阅读全文,说说作者是如何获得“物外之趣”的。(3分)

(三)(11分)

曹公①南征表②,会表卒,子琮代立,遣使请降。先主③屯樊,不知曹公卒至,至宛乃闻之,遂将其众去。过襄阳,诸葛亮说先主攻琮,荆州可有。先主曰:“吾不忍也。”乃驻马呼琮,琮惧不能起。琮左右及荆州人多归先主。比到当阳,众十馀万,辎重④数千两,日行十馀里,别遣关羽乘船数百艘,使会江陵。或谓先主曰:“宜速行保江陵,今虽拥大众,被甲者少,若曹公兵至,何以拒之?”先主曰:“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节选自《三国志•先主传》)

【注释】①曹公:指曹操。②表:指刘表,任荆州牧。刘表死后,其次子刘琮继任荆州牧。③先主:指刘备。曹操南征时,刘备退军投奔刘表,刘表以上宾礼待之。④辎(zī)重:军用器械、粮草、营帐、服装等的统称。

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会表卒 (2)遂将其众去

(3)诸葛亮说先主攻琮 (4)或谓先主曰

2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今虽拥大众,被甲者少,若曹公兵至,何以拒之?

23、后人评价刘备是一位“仁主”。请从文中找出依据加以说明。(4分)

2012温州中考文言文

* ......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