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含其的句子(文言文带(其)?的句子及翻译)

1.文言文带(其)?的句子及翻译

一、“其”作第三人称代词,用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前,在句中作主语或与其他词语构成主谓短语作该短语中的小主语,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他(他们)”“它(它们)”.如:①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②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③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④古之人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①句,“其”作“乃华山之阳”的主语,相当于“它”,代指“华山洞”.②句,“其”与“为文”构成主谓短语,相当于“它”,代指“仆碑”.③句,两个“其”分别作分句主语,前一个相当于“它”,代指上文的“山洞”;第二个“其”相当于“他们”,代指上文的“游人”.④句,“其”与“求思”构成主谓词组,相当于“他们”,代指“古之人.二、“其”作第三人称代词,用在名词或方位名词之前,作领属性定语,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他的(他们的)”“它的(他们的”).如:①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②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③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④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⑤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上述五句中的“其”,都可译成第三人称代词“它的”.①句,“其下”指山的下面.②句,“其文”指“仆碑上的文字”.③句,“其左右”指“山洞的两旁”.④句,“其深”指“山洞的深处”.⑤句,“其传”指“古书的传说(文字)”.三、“其”活用作第一人称代词,可用作定语或小主语,相当于“我(自己)”、“我们”或“我的(我们的)”.如:①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②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①句,“其”指代上文的“余与四人”,只能译成“我们”.②句,“其”指的是“我(自己)”.四、“其”作指示代词,可以指代个别的人或事物,也可指代多数,一般都是远指,相当于现代汉语的“那、那个、那些、那里”.如:①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②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③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④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①句,“其址”指那个地方,“其后”指从那以后.②句,“其院”指那个禅院.③句,“其好游者”指那些爱好游赏的人.④句,“其欲出者”指那个要求出来的人.五、“其”作副词,放在句首,和放在句末的语气助词配合,表示反诘的语气,可译为 “难道”.如:其孰能讥之乎?“其”表示反诘语气,相当于“岂”,可译为“难道”.六、“其”作助词,用来凑足音节,舒缓语气.如: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其”是助词,无实在意义,可不翻译;“既其出”可译为“出洞以后”.“其”字除了上述本文的用法外,另外还有一些用法,下面补充说明:(一)“其”活用作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你”、“你的”.如: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触龙说赵太后》) 该句译为:我认为太后替长安君考虑的短近了,所以认为你的疼爱(长安君)不如(疼爱)燕后.“其”作第二人称代词来解.(二)“其”表示特指若干中的一个,有“其中”的意思.如:少时,一狼迳去,其一犬坐于前.(《狼》) 该句译为:过了一会儿,一只狼干脆走开了,其中的另一只狼像狗似地坐在(屠夫)面前.“其”作“其中”来解.(三)“其”作副词.放在句首或句中,还可以表示疑问、测度、婉商、期望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助词配合,视情况可译为“大概”、“还是”、“可要”等.如:①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②其皆出于此乎? (《师说》) 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伶官传序》) ④吾其还也. (《崤之战》) ①句,“其”用在“如……何”的前面,有加强疑问语气的作用,可译为“又”.②句,“其”表示测度的委婉语气,可译成“大概”、“或许”.③句,“其”表示告诫、期望的语气,可译为“可要”.④句,“其”表示商量的语气,可译为“还是”.(四)“其”作副词,表时间,有“将”、“将要”的意思.如: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诗经·七月》) 该句译为:赶紧修理好房子,将要开始播种各种谷物了.“其”解释为“将要”.(五)“其”作连词,表假设,做“假如”、“如果”来解;表选择,做“是……还是”来解.如:①其极刑,曰:“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狱中杂记》) ②子以秦为将救韩乎,其不乎?(《战国策·韩策》) ①句大意是:如果遇到执行凌迟这种刑罚,刽子手便对犯人说:“你依我,给我若干钱,我就先刺心,叫你一下子便死;不然的话,我把你四肢剐尽,你心一下子死不了,叫你受罪.“其”相当于“如果”.②句意思是:你认为秦国是将要救韩国,还是不救呢?“其”相当于“是……还是”.。

含与的文言文句子,含然的文言文句子,含道的文言文句子

2.文言文中带“其”的句子及翻译有哪些?

1、代词。他们;她们;它们 。如:避其锐气,击其惰归。

2、副词。 也许;大概。善不可失,恶不可长,其陈桓公之谓乎!——《左传·隐公六年》

3、表示祈使。当,可 。吾其还也。——《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4、将,将要 。今殷其沦丧。——《书·微子》

5、表示诘问。通“岂”,难道。其为死君乎。——《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6、极,甚 。开地数千里,此其大功也。——《韩非子·初见秦》

1、连词。

(1) 如果,假设

其或未能处置,即且给公验。——唐·封演《封氏闻见记》

(2) 或许;大概

我中国前途,其有望乎?——《负曝闲谈》

(3) 又如:其诸(或者);其者(或者)

(4) 还是。表选择。

其真无马耶。——唐·韩愈《杂说》

(5) 又

其真不知马耶。

其亦足乐乎。——清·邵长蘅《青门剩稿》

2、助词。

(1) 用作语助。

(2) 附着于形容词前、后,起加强形容的作用。

北风其凉,雨雪其雰。——《诗·邶风》

(3)句中助词,无义,只增加一个音节。

虽僻远其何伤。——《楚辞·屈原·涉江》

(4) 又。其敢自谓几于成乎。——唐·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文言文,句子

3.文言文中带“其”的句子及翻译有哪些?

1、代词。

他们;她们;它们 。如:避其锐气,击其惰归。

2、副词。 也许;大概。

善不可失,恶不可长,其陈桓公之谓乎!——《左传·隐公六年》 3、表示祈使。当,可 。

吾其还也。——《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4、将,将要 。

今殷其沦丧。——《书·微子》 5、表示诘问。

通“岂”,难道。其为死君乎。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6、极,甚 。开地数千里,此其大功也。

——《韩非子·初见秦》 1、连词。 (1) 如果,假设 其或未能处置,即且给公验。

——唐·封演《封氏闻见记》 (2) 或许;大概 我中国前途,其有望乎?——《负曝闲谈》 (3) 又如:其诸(或者);其者(或者) (4) 还是。表选择。

其真无马耶。——唐·韩愈《杂说》 (5) 又 其真不知马耶。

其亦足乐乎。——清·邵长蘅《青门剩稿》 2、助词。

(1) 用作语助。 (2) 附着于形容词前、后,起加强形容的作用。

北风其凉,雨雪其雰。——《诗·邶风》 (3)句中助词,无义,只增加一个音节。

虽僻远其何伤。——《楚辞·屈原·涉江》 (4) 又。

其敢自谓几于成乎。——唐·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4.找20个含"其"字的文言文句子

1.人之将死,其言也善2.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3.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诗经·七月》)4.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5.其不仁兹甚,罪益厚。

(《墨子·非攻》)6.语汝子出户望南山,松生石上,剑在其背。(《三王墓》)7.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晏子使楚》)8.名曰“精卫”,其鸣自詨。(《精卫填海》)9.惟思将来也,事事皆其所未经者,故常敢破格。

(《少年中国说》)10.俟其欣悦,则又请焉。(《送东阳马生序》)11.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烛之武退秦师》) 12.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 13.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廉颇蔺相如列传》) 14.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15.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 16.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庄暴见孟子》) 17.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可以无悔矣 ,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 18.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祭十二郎文》)19.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答司马谏议书》)20.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感觉不清楚可以登录http://phhualian.smjk.edu.my/bc/klasik/lang11.htm。

5.找20个含"其"字的文言文句子

其南则大夏,西则安息,北则康居

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日思高其位,大其禄。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夫,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钟会数以时事问之,欲因其可否而致之罪.

此书既行,知其不可羁屈也。

书不可不成涌,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依其义,所得多矣。

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且人所急无如其身,不能自使其无死,安能使王长生哉?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公余辄与文士觞咏,有忘其为长吏者

夫称仁人者,其道弘矣。立言践行,岂徒徇名安己而已哉!

其不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文言文含其的句子

* ......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