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古者愚文言文翻译(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
小题1:B (3分)
小题1:BD(4分)
小题1:①刘羽冲自认为可以使千里荒野变成肥沃的良田。(2分)
②拘泥于古法,不思变通的人愚钝,怎么竟愚钝到这样的地步啊?(2分)
小题1:没有,因为情况在不断变化,他不懂得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应用,只会死搬书本,所以失败了。对古人留下的文化遗产,应该辨证地看待,不应将它看得毫无用处,也不能为它束缚。正确的态度是:既要继承它,又要发展它。(4分)
小题1:B中应为“适逢、正赶上”。
小题1:B二者是介词“被”D二者都是近指示代词“这”。
小题1: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强调重点词语的理解和重点句式的调整。
小题1:学生能学会用自己的话理解内容,提高对文本的理解能力。启示只要合理即可。
2.急求翻译
于是信问广武君曰:“仆欲让攻燕①,东伐齐,何苦而有功②?”广武君辞谢曰:“臣闻‘败军之将不可以言勇,亡国之大夫不可以图存’③。今臣败亡之虏,何足权大事乎④!”信曰:“仆闻之,百里奚居虞而虞亡,在秦而秦霸⑤,非愚之虞而智于秦也,用与不用,听与不听也。诚令成安君听足下计,若信者亦已为禽矣。以不用足下,故信得侍耳。”因固问曰:“仆委心归计⑥,愿足下勿辞。”广武君曰:“臣闻‘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⑦。故曰‘狂夫之言,圣人择焉’。顾恐臣计未必足用,顾效愚忠。夫成安君有百战百胜之计,一旦而失之,军败鄗下,身死泜上。今将军涉西河,虏魏王,禽夏说阏与,一举而下井陉,不终朝破赵二十万众,诛成安君。名闻海内,威振天下。农夫莫不辍耕释耒,褕衣甘食,倾耳以待命者⑧。若此,将军之所长也。然而众劳卒罢,其实难用。今将军欲举倦之兵,顿之燕坚城之下,欲战恐久力不能拔,情见势屈⑨,矿日粮竭,而弱燕不服,齐必距境以自强也。燕齐相持而不下,则刘项之权未有所分也。若此者,将军所短也。臣愚,窃以为亦过矣。故善用兵者不以短击长,而以长击短。”韩信曰:“然则何由?”广武君对曰:“方今为将军计,莫如案甲休兵⑩,镇赵抚其孤,百里之内,牛酒日至,以飨士大夫兵,北首燕路,而后遣辩士奉咫尺之书⒀,暴其所长于燕,燕必不敢不听从。燕已从,使諠言者东告齐⒁,齐必从风而服,虽有智者,亦不知为齐计矣。如是,则天下事皆可图也。兵固有先声而后实者,此之谓也。”韩信曰:“善。”从其策,发使使燕,燕从风而靡⒂。乃遣使报汉,因请立张耳为赵王,以镇服其国。汉王许之,乃立张耳为赵王。
①仆:自我谦称。②何苦:即若何,如何。 ③以上两句为当时流行俗语。图存,谋划国家生存大计。④权:权衡。引申为计议。⑤百里奚原为虞国大夫,虞被晋所灭,百里奚被晋所俘,作为陪嫁臣随秦穆公夫人入秦,逃走后被楚国人在宛地捉住,秦穆公闻其贤,用五张黑公羊皮赎回,“授之国政”,秦穆公遂霸。见卷五《秦本纪》。⑥委心归计:倾心听从你的计策。⑦以上四句为当时流行俗语。⑧以上三句意思是说,农民们予感到兵灾临头,停止耕作,只图跟前享受,静静地听凭命运的安排。辍耕:停止耕作。释耒(lěi,磊),放下农具。耒,犁上木柄,指代农具。褕衣:好衣裳。褕:美。⑨情见势屈:真情暴露,威势要受到挫减。见,同“现”。出现。⑩案甲休兵:停止战争。甲:铠甲。兵:武器。飨:宴请。(yì,亿)兵:用酒食慰劳士兵。醉酒。首:向,向着。⒀咫:八寸为咫。⒁諠言者:指辩士。⒂靡:草随风倒。引申为降服。
这个网站上有全文翻译,我不知道你这段是选的第几段,你自己去看下吧。
3.《阅微草堂笔记》两则的译文——泥古不化 某公表里
《<阅微草堂笔记>两则》原文和翻译40《阅微草堂笔记》两则选自《阅微草堂笔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题目为编者所加。纪昀(1724—1805),字晓岚,直隶献县人。
学问渊博,长于考证训诂,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任总纂官,并主持写定了《四库全书总目》200卷。②〔泥(nì)古〕拘泥于古代的成规或古人的说法。
③〔佚其名〕其名字遗失了,不可知。羽冲是他的字。
④〔斋公〕对道士的尊称。⑤〔迂阔〕迂腐不合时宜。
⑥〔倩〕请人代劳。⑦〔董天士〕清初民间画家。
⑧〔块然无与伍〕孤独寂寥,没有人愿望与他为伍。⑨〔但见须眉古〕只见他的面目很像古人。
须眉,面目。〔井田谱〕即《周礼井田谱》,宋代夏休著。
研究周代所实行的井田制度。〔规〕规劝。
〔角〕较量。〔好事〕喜欢多事。
〔洫(xù)〕田间的水道。〔人几为鱼〕人几乎被淹死了。
〔歘(xū)〕忽然。〔阿文勤公〕清满洲正白旗人阿克敦,文勤是他的谥号。
〔国弈不废旧谱〕国手不会废弃旧的棋谱。〔不执〕不偏执。
纪昀 泥古②不化 刘羽冲,佚其名③,沧州人。先高祖厚斋公④,多与唱和。
性孤僻,好讲古制,实迂阔⑤不可行。尝倩⑥董天士⑦作画,倩厚斋公题。
内《秋林读书》一幅云:兀坐秋树根,块然无与伍⑧。不知读何书,但见须眉古⑨。
只愁手所持,或是井田谱⑩。盖规之也。
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自谓可将十万。会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角,全队溃覆,几为所擒。
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绘图列说于州官,州官亦好事,使试于一村。
沟洫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阶,摇首自语曰:“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
不久,发病死。后风清月白之夕,每见其魂在墓前松柏下,摇首独步。
侧耳听之,所诵仍此六字也。或笑之,则歘隐。
次日伺之,复然。泥古者愚,何愚乃至是欤!阿文勤公尝教昀曰:“满腹皆书能害事,腹中竟无一卷书,亦能害事。
国弈不废旧谱,而不执旧谱;国医不泥古方,而不离古方。故曰:‘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又曰:‘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 某公表里 同年〔同年〕指科举考试中同年考中者。
②〔馆〕用做动词,任家馆教师,或在贵人家做食客。③〔为 外吏者〕做地方官的。
④〔崖岸高峻〕指品性高傲,态度严正。⑤〔厅事〕此指客厅。
⑥〔刻〕古代计时单位。一昼夜为一百刻。
⑦〔诟谇(suì)〕斥责,责骂。谇,斥责。
⑧〔承尘〕天花板,顶棚。⑨〔盖狐魅云〕大概是狐狸精之类吧。
项君廷模言:昔尝馆②翰林某公家,相见辄讲学。一日,其同乡为外吏者③有所馈赠。
某公自陈平生俭素,雅不需此。见其崖岸高峻④,遂逡巡携归。
某公送宾之后,徘徊厅事⑤前,怅怅惘惘,若有所失。如是者数刻⑥。
家人请进内午餐,大遭诟谇⑦。忽闻数人吃吃窃笑。
视之,无迹;寻之,声在承尘⑧上。盖狐魅云⑨。
《泥古不化》写了一个不能学以致用、拘泥古书的读书人。文中写了他照搬古书闹出乱子的两个事例,又写他死后仍执迷不悟,让人觉得他可笑又可怜。
文末的议论对于我们今天的读书学习仍具有警诫意义。《某公表里》由三个画面组接而成:翰林公平常喜好“讲学”、翰林公拒贿前后、狐魅“窃窃私笑”。
作者对那位翰林公没有下一句评语,读者却由狐魅的“笑”对翰林公的“内在”心知肚明了。结尾让狐魅出场,真是神来之笔,既简洁,又冷峭。
鲁迅称赞《阅微草堂笔记》道:“隽思妙语,时足解颐”“叙述雍容淡雅,天趣盎然”,阅读时要注意体会。刘羽冲,佚其名,沧州人。
先高祖厚斋公多与唱和①,性孤僻,好讲古制,实迂阔不可行。尝倩②董天士作画,倩厚斋公题。
内《秋林读书》一幅云:“兀做秋树根,块然无与伍。不知读何书?但见须眉古。
只愁手所持,或是井田谱③。”盖规之也。
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自谓可将十万。会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角,全队溃覆,几为所擒。
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绘图列干④州官。
州官也好事,使试于一村。沟洫⑤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
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阶,摇首自语曰:“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不久,发病死。
后,风清月白之夕,每见其魂在墓前松柏下,摇首独步。倾耳听之,所诵仍此六字也。
或笑之,则歘⑥隐。次日伺之,复然。
泥古者愚,何愚乃至是欤?何文勤公尝教昀⑦曰:“满腹皆书能害事,腹中竟无一卷书亦能害事。国弈不费旧谱,而不执旧谱;国医不泥古方,而不离古方。
故曰:‘神而明之,存乎其人⑧。’又曰:‘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⑨。
’”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概述〕有一个叫刘羽冲的读书人,性格孤僻,好讲古制。一次他偶尔得到一部古代兵书,伏案读了一年,便自称可以统率十万大军。
恰好这时有人聚众造反,刘羽冲便训练了一队乡兵前往镇压,结果全队溃败,他本人也差点儿被俘。后来他又得到一部古代水利著作,读了一年,又声称可以把千里瘠土改造成良田。
州官让他在一个村子里试验,结果沟渠刚挖成,天降大雨,洪水顺着渠道灌入村庄,村里人险些全被淹。
4.文言文《刘羽冲泥古》翻译
原版(高中版) 刘羽冲,佚其名,沧州人。
先高祖厚斋公多与唱和①,性孤僻,好讲古制,实迂阔不可行。尝倩②董天士作画,倩厚斋公题。
内《秋林读书》一幅云:“兀做秋树根,块然无与伍。不知读何书?但见须眉古。
只愁手所持,或是井田谱③。”盖规之也。
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自谓可将十万。会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角,全队溃覆,几为所擒。
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绘图列干④州官。
州官亦好事,使试于一村。沟洫⑤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
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阶,摇首自语曰:“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不久,发病死。
后,风清月白之夕,每见其魂在墓前松柏下,摇首独步。倾耳听之,所诵仍此六字也。
或笑之,则歘⑥隐。次日伺之,复然。
泥古者愚,何愚乃至是欤? 何文勤公尝教昀⑦曰:“满腹皆书能害事,腹中竟无一卷书亦能害事。国弈不费旧谱,而不执旧谱;国医不泥古方,而不离古方。
故曰:‘神而明之,存乎其人⑧。’又曰:‘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⑨。
’”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简略版 (初中版) 刘羽冲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自谓可将十万。会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角,全队溃覆,几为所擒。
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绘图列干④州官。
州官亦好事,使试于一村。沟洫⑤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
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阶,摇首自语曰:“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不久,发病死。
原版 刘羽冲,他的正名到现在已没人记得了,是沧洲人。我家先太祖父厚斋公当年经常与他诗词唱和。
他的性格孤僻,喜欢讲究古制,但实际上都是迂腐而行不通的那些理论。他曾经请董天士替他画画,让厚斋公在画上题诗,其中有一幅秋林读书图,题的诗是:“兀坐秋树根,块然无与伍,不知读何书,但见须眉古。
只愁手所持,或是井田谱。”这是厚斋公用诗句给予他的规劝。
他偶然得过一部古兵书,苦读了一年左右,自己感觉可以统领十万军兵冲锋陷阵了。正巧当时乡里出现土匪,刘羽冲就自己训练乡兵与土匪们打仗,然而全队溃败,自己也差点被土匪捉去;又偶然得到一部古代水利书,苦读了一年左右,自己认为可以有能力使千里荒地成为肥沃之地,绘画了地图去州官那里游说进言,州官也是个好事者,就让他用一个村落来尝试改造,水渠刚造好,洪水来了,顺着水渠灌进来,全村的人几乎全被淹死变成了鱼。
于是他从此抑郁不乐,总是独自在庭阶前散步,一边走一边摇着头自言自语说:“古人怎么能欺骗我呢!”就这样每天喃喃自语千百遍,就是说这六个字(古人岂欺我哉)。不久刘羽冲就抑郁而死了。
后来每逢空气清新月光皎洁的夜晚,经常会有人看到他的魂魄在墓前的松柏树下,一边摇头一边漫步,侧耳细听,鬼魂说的仍然是这六个字(古人岂欺我哉)。有时候听到的人笑他,鬼魂就会马上隐没,第二天再去那里看,还是看到鬼魂那样独步着喃喃自语。
拘泥于古籍的人都有点呆气,但怎么会呆到这个地步呢? 何文勤大人曾经教导我说:“满腹都是经书会对事情的判断造成危害,但是一本书也不看,也会对事情的判断造成危害。下棋的大国手不会废弃古代流传下来的棋谱,但是不会很执着于旧谱;高明的医生不会拘泥于古代流传下来的药方,但是经验里也不会偏离古方。
所以说:‘能够把什么事做得出神入化,主要是看做事的人罢了’。”又说:“能够教会人做任何事的规范步骤,但不可能让人变得灵巧。”
简略版 刘羽冲偶然得到一兵书,认真读了一年,自称可以率领十万军队。正赶上乡里有土匪,他自行操练民兵与土匪作战,被土匪击溃,险些被活捉。
他得到古代水利书籍,认真读了一年,自称可以开垦千里农田,便绘出图纸,陈列条词上交州官。州官也是好事之人,让他在一个村子做实验。
费了很大心血,挖成一条水沟。洪水来了,顺着水沟流入村中,险些将人都淹死。
由此他不由自主心中郁闷,经常一个人走来走去,摇头自语:“古人难道在骗我?”这样一天说千百遍。不久,发病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