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必背文言文注音(初中文言文必背5o篇及拼音)
1.初中文言文必背5o篇及拼音
1.《论语》十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3.《鱼我所欲也》(孟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4.《出师表》(诸葛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8.《桃花源记》(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
2.初中文言文必背50首
我给你最新的60篇(这是新的《课程标准》列出的)
1 关雎(关关雎鸠) 《诗经》
2 蒹葭(蒹葭苍苍) 《诗经》
3 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 汉乐府
4 观沧海(东临碣石) 曹操
5 饮酒(结庐在人境) 陶潜
6 木兰辞(唧唧复唧唧) 北朝民歌
7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 王勃
8 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 陈子昂
9 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 王湾
10 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 王维
11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 李白
12 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 李白
13 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 崔颢
14 望岳(岱宗夫如何) 杜甫
15 春望(国破山河在) 杜甫
16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 杜甫
17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 岑参
18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 刘禹锡
19 卖炭翁(卖炭翁) 白居易
20 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 白居易
21 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 李贺
22 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 杜牧
23 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 杜牧
24 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 李商隐
25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李商隐
26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李煜
27 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范仲淹
28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晏殊
29 登飞来峰(飞来峰上千寻塔) 王安石
30 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 苏轼
31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32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李清照
33 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 陆游
34 南乡子(何处望神州) 辛弃疾
35 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辛弃疾
36 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 文天祥
37 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 马致远
38 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 张养浩
39 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 龚自珍
40 满江红(小住京华) 秋瑾
41 《论语》12章(学而时习之;吾日三省吾身;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贤哉回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不义而富且贵;三人行;子在川上曰;三军可夺帅也;博学而笃志)
42 曹刿论战 《左传》
43 《孟子》三则(鱼我所欲也;富贵不能淫;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44 《庄子》一则(北冥有鱼……亦若是则巳矣。)
45 《礼记》一则(虽有佳肴)
46 《列子》一则(伯牙善鼓琴……吾于何逃声哉?)
47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48 出师表 诸葛亮
49 桃花源记 陶潜
50 与谢中书书 陶弘景
51 三峡 郦道元
52 杂说(四) 韩愈
53 陋室铭 刘禹锡
54 小石潭记 柳宗元
55 岳阳楼记 范仲淹
56 醉翁亭记 欧阳修
57 爱莲说 周敦颐
58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59 送东阳马生序(余幼时即嗜学……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宋濂
59 湖心亭看雪 张岱
60 河中石兽 纪昀
3.初中必背古文有哪些?
H版(7-9年级) ■7年级(上):爱莲说、陋室铭、卖油翁、两小儿辩日、周亚夫军细柳 ■7年级(下):教学相长、河中石兽、扁鹊见蔡桓公 ■8年级(上):少年中国说(第三段)、小石潭记、核舟记、去私、口技、山居秋暝、回乡偶书、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清平乐·村居、游山西村、元日 ■8年级(下):黄生借书说、捕蛇者说、桃花源记、曹刿论战、愚公移山、四时田园杂兴、渔歌子、虞美人、浣溪沙、如梦令、西江月 ■9年级(上):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小重山、山坡羊·潼关怀古、弈喻、干将莫邪、池州翠微亭、渔家傲、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舟夜书所见、黄鹤楼、泊秦淮、书湖阴先生壁、论诗(各领风骚数百年)、山园小梅 ■9年级(下):唐雎不辱使命、岳阳楼记、出师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登泰山记、夜月、赤壁、题破山寺后禅院、观沧海、青玉案·元夕、子夜吴歌、武陵春、咏煤炭、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过零丁洋 S版(7-9年级) ■7年级(上):石壕吏、卖炭翁、扁鹊见蔡桓公、周处、童区寄传 ■7年级(下):愚公移山、狼、小人无朋 ■8年级(上):核舟记、桃花源记、醉翁亭记、爱莲说、陋室铭、别董大二首(其一)、咏柳、游园不值、论诗、出塞、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8年级(下):小石潭记、登泰山记(第三、四、五段)、孔子论学(五则)、江雪、忆江南、宿建德江、题西林壁、游山西村、观书有感 ■9年级(上):春望、古从军行、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语以寄、武陵春、少年中国说(第三段)、捕蛇者说(第四段)、枫桥夜泊、清平乐·村居、黄生借书说、马说、渔歌子、山居秋暝、望天门山、登科后、南园十三首(其六)、望岳、再经胡城县 ■9年级(下):曹刿论战、晏子使楚、周公诫子、出师表、河中石兽、勤训、乞不用赃吏、鹰、苔、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韩冬郎(二首之一)、琴诗、元日、杨柳枝词、赠刘景文 新教材(7-9年级) ■7年级(下):黔之驴、黠鼠赋、狼、蝶恋花(伫倚危楼)、浣溪沙(一曲新词)、采桑子(群芳过后)、江城子·密州出猎、定风波(莫听穿林)、卜算子(我住长江头)、一剪梅(红藕香残)、论诗(其二)、凉州词、题都城南庄 ■8年级(上):公输、两小儿辩日、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诉衷情(当年万里)、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夜雨寄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横塘、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竹枝词 ■8年级(下):活板、陈涉世家、答司马谏议书、小石潭记、花非花、过零丁洋、梅花绝句、早梅、蜀相、步出夏门行(其二) ■9年级(上):孔孟论学(前四则)、勉学(第二段后半段)、熟读精思、黄生借书说、问说、冷泉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天净沙·秋思、山坡羊·潼关怀古、冬夜读书示子聿、观书有感、满江红、春夜洛城闻笛 ■9年级(下):唐雎不辱使命、周亚夫军细柳、出师表、桃花源记、捕蛇者说(第四段)、登泰山记、木兰诗、兰溪棹歌、和《淮上遇便风》、寄扬州韩绰判官 。
4.初中必背古诗文
古文:《论语》六则
鱼我所欲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曹刿论战
邹忌讽齐王纳谏
出师表
桃花源记
三峡
杂说四
小石潭记
陋室铭
岳阳楼记
醉翁亭记
爱莲说
记承天寺夜游
关雎
蒹葭
观沧海
饮酒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次北固山下
使至塞上
闻王昌龄左迂龙标遥有此寄
行路难
望岳
春望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观刈麦
钱塘湖春行
雁门太守行
赤壁
泊秦淮
夜雨寄北
无题
相见欢
渔家傲
浣溪沙
登飞来峰
江城子·密州出猎
水调歌头
游山西村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过零丁洋
天净沙·秋思
山坡羊·潼关怀古
己亥杂诗
5.语文8年级人教版文言文所有字词翻译以及注音
1、安 安求其能千里也?(怎么) 衣食所安。
(养) 2、卑 非天质之卑( 低下 ) 先帝不以臣卑鄙(身份低微 ) 3、备 前人之述备矣(周全、详尽 )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具备) 犹得备晨炊( 准备) 4、被 被于来世( 影响) 皆被绮绣( 通“披”,穿) 5、鄙 蜀之鄙有二僧( 边境) 肉食者鄙( 目光短浅) 6、毕 毕力平险( 尽) 群响毕绝( 全部) 7、薄 薄暮冥冥( 迫近,接近) 不宜妄自菲薄( 轻视) 狐裘不暧锦衾薄( 厚度小) 8、策 执策而临之( 马鞭) 策之不以其道( 鞭打,驱使) 策勋十二传( 记录) 束手无策( 计谋) 9、长 cháng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长度) 北市买长鞭( 与“短”相对) 但愿人长久( 长久,健康) 死者长已矣( 长远) Zhàng木兰无长兄( 排行最大)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头领) 10、称 称其气之小大( 相当,配合)chèn 不能称前时之闻( 相当,配合) 先帝称之曰能chēng(称赞) 11、诚 帝感其诚(诚心) 此诚危急存忘之秋也(的确、实在) 今诚以吾众诈称公子扶苏、项燕(果真) 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果真) 12、惩 惩山北之塞也(苦于) 惩善扬恶(惩罚) 13、驰 愿驰千里足(骑) 公将驰之(驱车追赶) 14、出 皆出酒食(拿出)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在外面)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来到) 计将安出(产生) 15、辞 蒙辞以军中多务(推辞) 未尝稍降辞色(语言) 16、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编次) 又间令之吴广之次所旁从祠中(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 17、箪 百姓谁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用箪装着) 一箪食,一豆羹(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 18、当 当之无愧(承当、承受) 当奖率三军(应当) 今当远离(将要) 木兰当户织(对着,向着) 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值,正在) 19、道 会在大雨,道不通(道路) 伐无道,诸暴秦(道义) 策之不以其道(方法) 不足为外人道也(说,讲) 20、得 二者不可得兼(能够) 故不为苟得也(得到,获得) 所识贫乏者得我与(通“德”,感激) 21、等 等死,死国可乎(同样)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同样) 公等遇雨(诸位,表多数) 22、敌 恐前后受其敌(攻击) 盖以诱敌(敌人) 23、吊 为我吊望诸君之墓(凭吊) 人皆吊之(慰问) 24、度 孤不度德量力(duó估计,推测) 关山度若飞(过,越过) 25、端 左手执卷端(画幅的右端) 其人视端容寂(正,端正) 26、恶 恶能无纪(怎么) 所恶有甚于死者(厌恶) 27、发 有时朝发白帝(出发)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发射) 舜发于畎亩之中(起,被任用) 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征发)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fà头发) 28、凡 则凡是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凡是) 凡三往(总共) 29、方 方七百里(见方) 有朋自远方来(地方) 长方形(方正) 30、分 今天下三分(划分,分开) 必以分人(分配,分给) 长约八分有奇(长度单位) 忠陛下之职分也(职分,本分) 31、奉 为妻妾之奉(通“俸”,侍俸) 奉命于危难之间(接受,奉行)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供奉) 32、否 尚能饭否(fòu用在句末表询问,相当于“不”“没有”“吗”) 陟罚臧否(恶、坏pǐ) 33、夫 予观夫巴陵胜状(fú,发语词,那) 夫环而攻之(fú,发语词,那) 夫鼾声起(丈夫) 罗敷自有夫(丈夫) 荷担者三夫(成年男子的通称) 34、扶 便扶向路(沿着,顺着) 出郭相扶将(挽扶) 35、拂 行拂乱其所为(违背、阻碍) 入则无法家拂士(通“弼”bì辅佐) 以手拂之(轻轻擦过) 36、福 神弗福也(赐福,保佑) 此何遽不为福乎(好事、有福之事) 37、富 与仓禀府库池苑囿之富且大(富丽) 家富良马(富有,充足,有许多) 38、更 即更刮目相待(重新) 醉则更相枕以卧(进而) 更相庆(互相) 更上一层楼(再、又) 举杯消愁愁更愁(更加) 39、苟 苟富贵(如果) 故不为苟得(苟且) 苟全性命于乱世(苟且) 苟无饥渴(且,或许,希望) 40、固 固以怪之矣(本来) 当汝心之固(顽固,固执) 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一定,必定)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 君子固穷(安守,固守) 41、故 温故而知新(旧有的,原来的) 两狼之并驱如故(旧有的,原来的) 桓侯故使人问之(特意) 公问其故(原因,缘故) 故余虽愚(所以,因此) 42、顾 顾野有麦场(回头看) 无方入门不顾(回头看)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难道)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看望,拜访) 43、观 予观夫巴陵胜状(看)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景色,景象) 44、冠 以才略冠天下(居第一位)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帽子) 既加冠(男子成人礼) 45、光 以光先帝遗德(发扬光大) 仿佛若有光(光线) 46、归 微斯人,吾谁与归?(归依)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回家) 47、过 过秦汉之故都(经过) 及鲁肃过寻阳(到) 人恒过(犯过失) 况才之过于余者乎(超过) 48、好 秦氏有好女(美) 好鸟相鸣(美) 好收吾骨瘴江边(以便,能够) 好为梁父呤(喜欢) 好读书,不求甚解(喜欢) 49、号 阴风怒号(háo大叫,呼啸) 故自号曰醉翁也(hào别号) 号为张楚(国号) 号令召三老(号令) 50、还 飞鸟相与还(回家) 扁鹊望桓公而还走(同“旋”,xuán回转,掉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