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史辖底传文言文答案(《辽史·列传第三十五·能吏马人望传》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
1.《辽史·列传第三十五·能吏马人望传》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hjktfvb《辽史·列传第三十五·能吏|马人望传》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辽史·列传第三十五·能吏|马人望传》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马人望,字俨叔。
成雍中,为松山县令。岁运泽州官炭,独役松山,人望请于中京留守萧吐浑均役他邑。
吐浑怒,下吏,系几百日;复引诘之,人望不屈。萧喜曰:“君为民如此,后必大用。”
以事闻于朝,悉从所请。徙知涿州新城县,县与宋接境,驿道所从出。
人望治不扰,吏民畏爱。近臣有聘宋还者,帝问以外事,多荐之,迁警巡使。
京城狱讼填委,人望处决,无一冤者。会检括户口,未两旬而毕。
同知留守萧保先怪而问之,人望曰:“民产若括之无遗,他日必长厚敛之弊,大率十得六七足矣。”保先谢曰:“公虑远,吾不及也。”
改上京副留守。会剧贼赵钟哥犯阙,劫宫女、御物,人望率众捕之,右臂中矢,炷以艾,力疾驰逐,贼弃所掠而遁。
人望令关津稽查行旅,悉获其盗。迁保静军节度使。
有二吏凶暴,民畏如虎,人望假以辞色,阴令发其事,黥配之。是岁诸处饥乏,惟人望所治粒食不缺。
迁中京度支使,始至,府廪皆空;视事半岁,积粟十五万斛,钱二十万繦。未几,拜参知政事。
时钱粟出纳之弊,惟燕为甚。人望以缣帛为通历,凡库物出入,皆使别籍,奸人黠吏莫得轩轾①,乃以年老扬言道路。
朝论不察,改南院宣徽使,以示优老。逾年,天祚诏之,既至,谕曰:“以卿为老,误听也。”
遂拜南院枢密使。人不敢干以私,用人必公议所当与者。
当时,民所甚患者,驿递、仓司之役,至破产。
2.《宋史•萧燧传阅读答案(附翻译)》古诗原文及翻译
作者: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萧燧(1117—1193),字照邻,临江军人。 燧生而颖异,幼能属文。
绍兴十八年,擢进士高第。授平江府观察推官。
时秦桧当国,其亲党密告燧,秋试必主文①漕台,燧诘其故,曰:“丞相有子就举,欲以属公。 ”燧怒曰:“初仕敢欺心耶!”桧怀之,既而被檄秀州,至则员溢,就院易一员往漕闱,秦熺果中前列。
秩满,当为学官,避桧,调静江府察推而归。 燧未第时,梦神人示以文书,记其一联云:“如火烈烈,玉石俱焚;在冬青青,松柏不改。”
已而果符前事。未几,丁忧。
三十二年,授靖州教授。孝宗初,除诸王宫大小学教授。
轮对,论“官当择人,不当为人择官。”上喜,制《用人论》赐大臣。
淳熙二年,累迁至国子司业兼权起居舍人,进起居郎。先是,察官阙,朝论多属燧,以未历县,遂除左司谏。
时宦官甘昪之客胡与可、都承旨王抃之族叔秬皆持节于外,有所依凭,无善状,燧皆奏罢之。 时复议进取,上以问燧,对曰:“今贤否杂揉,风俗浇浮,兵未强,财未裕,宜卧薪尝胆以图内治。
若恃小康,萌骄心,非臣所知。”上曰:“忠言也。”
因劝上正纪纲;容直言;亲君子,远小人;近习有劳可赏以禄,不可假以权。上皆嘉纳。
出知严州。产地狭财匮,始至,官镪②。
不满三千,燧俭以足用。二年之间,以其羡补积逋,诸邑皆宽。
上方靳职名,非功不予,诏燧治郡有劳,除敷文阁待制,移知婺州。父老遮道,几不得行,送出境者以千数。
婺与严邻,人熟知条教,不劳而治。岁旱。
浙西常平司请移粟于产,燧谓:“东西异路‘不当与,然安忍于旧制坐视?” 为请诸朝,发太仓来振之。 八年,召还,言:“江、浙再岁水旱,愿下诏求言,仍令诸司通融郡县财赋,毋但督迫。”
十年,上言广西诸郡民身丁钱之弊。事多施行。
庆典霈泽。丁钱减半,亦自燧发之。
绍熙四年卒,年七十七。(节选自《宋史•萧燧传》)[注]①主文:主持考试。
②镪:成串的钱。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次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丞相有子就举,欲以属公 属:托付。B。
桧怀之,既而被檄秀州 怀:衔恨。 C。
就院易一员往漕闱 易:更换。D。
察官阙,朝论多属燧 阙:失职。5。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萧隧格尽职守的一组是((3分)①隧怒曰:"初仕敢欺心耶!" ②论"官当择人,不当为人择官"③有所依凭,无善状,隧皆奏罢之 ④若恃小康,萌骄心,非臣所知⑤官镪不满三千,隧俭以足用 ⑥为请诸朝,发太仓米振之A。 ①③⑤ B。
①④⑥C。 ②③④ D。
②⑤⑥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萧燧天分很高,为官不畏权贵。 他自幼能文,进士及第后进入仕途;其时秦桧当权,与其亲党密告萧,要他主持秋试录用其子秦熺,遭到萧的拒绝。
B。萧隧刚直敢言,所奏切中时弊。
皇上向他征询意见,他乘便讽劝皇上亲近君子疏远小人,亲信有功可赏赐财物却不可赋予权力,得到皇上赞许采纳。 C。
萧隧政绩卓著,受到皇上嘉勉。严州面积狭小财物魔乏,他勤俭理政,以盈余填补拖欠,各地都感到宽松;皇上升迁萧隧的职位,调他去治理婺州。
D。萧隧回到朝廷,仍关注各地大事。
淳熙年间,江浙两年水涝干早,他奏请下诏诸司协助解决,又奏言广西百姓深受身丁钱之害,建议大多得以施行。 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佣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今贤否杂糅,风俗浇浮,兵未强,财未裕,宜卧薪尝胆以图内治。
(2)隧谓:“东西异路,不当与,然安忍于旧治坐视?”参考答案:4。 D 5。
C 6。A7。
(10分)(I)如今有德才和无德才的人混杂一道,风俗浇薄虚浮,兵力未强,财力未富,应当外薪尝胆以求国内安定太平。(2)萧燧说:“东部西部不属同路,按说不该给粮食,但哪能忍心片原管辖地区不管不问呢?”。
3.辽史大公鼎列传文言文及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大公鼎,渤海人,先世籍辽阳率宾县,统和①间 ,徙辽东豪右以实东京,因家于大定。公鼎幼庄愿②,长而好学。
咸雍十年,登进士第,调沈州观察判官。时辽东雨水伤稼,北枢密院大发濒河丁以完堤防。
有司承令峻急,公鼎独曰:“边障甫宁,非利国便农之道。”乃奏疏其事,朝廷从之,罢役,水亦不为灾。
濒河千里,人莫不悦。改良乡令,省徭役,务农桑,建孔子庙学 ,部民服化。
累迁兴国军节度副使。时有隶鹰坊者,以罗毕③为名,扰害田里,岁久,民不堪。
公鼎言于上,即命禁戢。会公鼎造朝,大臣谕上嘉纳之意,公鼎曰:“一郡获安,诚为大幸;他郡如此者众,愿均其赐于天下。”
从之。徙长春州钱帛都提点,车驾如春水,贵主例为假贷,公鼎曰:“岂可辍官用,徇人情?”拒之。
颇闻怨骂语,曰:“此吾职,不敢废也。”俄拜大理卿,多所平反。
天祚即位,历长宁军节度使、南京副留守。改东京户部使。
时盗杀留守萧保先,始利其财,因而倡乱;民亦自生猜忌,家自为斗。公鼎单骑行郡,陈以祸福,众皆投兵而拜曰:“是不我欺,敢弗听命。”
安辑如故。公鼎给以符约,俾还业,闻者接踵而至,不旬日,境内肃清。
天祚闻之,加鼎保节功臣。时人心反侧,公鼎虑生变,请布恩惠以安之,为之肆赦。
公鼎累表乞归,不许。会奴贼张撒八率无赖啸聚,公鼎欲击而势有不能,叹曰:“吾欲谢事久矣。
为世故所牵,不幸至此,岂命也夫!”因忧愤成疾,保大④元年卒,年七十九。(节选自《辽史·大公鼎列传》)【注】 ①统和:辽圣宗的年号。
下文的“咸雍”是其后的辽道宗的年号。②庄愿:庄重,严肃,老实。
③罗毕:张网捕鸟。④保大:天祚皇帝最后一个年号。
10.对下面各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以:①徙辽东豪右以实东京 ②以罗毕为名 ..为:③为之肆赦 ④为世故所牵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解析】 ①中的“以”是连词,连接状语和中心词;②中的“以”是介词,表“用„„”的意思;③中的“为”是介词,表“因为”;④中的“为”表被动。【答案】 C11.下列六句话编为四组,能够表现大公鼎为民请命和善于化解矛盾的一组是( )①乃奏疏其事,朝廷从之 ②省徭役,务农桑,建孔子庙学 ③公鼎言于上,即命禁戢 ④一郡获安,诚为大幸;他郡如此者众,愿均其赐于天下 ⑤此吾职,不敢废也 ⑥公鼎单骑行郡,陈以祸福A.①③④⑥ B.①②⑤⑥C.①②③⑤ D.②③④⑤【解析】 ②是大公鼎采取的利民和教育措施;⑤反映大公鼎坚持原则。
【答案】 A12.下列对原文意思的分析和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A.在辽东水灾时,大公鼎敢于抵制上司的错误决定,向朝廷报告,停止征发民工,受到了老百姓的欢迎。B.为了不让隶鹰坊以捕鸟为名侵扰坑害百姓,大公鼎又向朝廷请示禁止了此事,并且还让其他各地也享受了这一好处。
C.大公鼎不仅能为民请命,还坚持财经制度,不徇私舞弊;在任大理寺卿期间,还平反了许多冤假错案。D.在任南京副留守时,大公鼎勇敢地单骑深入作乱地区,向群众晓以利害,教育了群众,群众都投奔到他手下来当兵。
【解析】 D.“任南京副留守时”和“群众都投奔到他手下来 当兵”说法错误。【答案】 D。
4.辽史 全文翻译
曾经用草棍做成宫殿的模型,悄悄地吩咐负责此事的官员,下令建造清风、天祥、八方三座宫殿。
建造完成,更加对她(这里应该指仁德皇后)宠爱非常了。所乘的车安置了龙头和鹞子尾巴的形象,又以黄金作为装饰。
又制造了九龙车、诸子车,用白银作为浮雕装饰,各有各的精巧之处。夏秋季节随行于山谷之间,花草树木如同锦绣,华丽的车子和美丽的衣服相互交错,人们望去还以为见到了神仙。
(皇后)生了两个皇子,都夭折了。开泰五年的时候,宫人萧耨斤生了金兴宗,皇后过继过来养作自己的孩子。
皇上(指圣宗)已经病危,耨斤大骂皇后说:“老东西,你的福也有享尽的时候。”左右宫人扶着皇后出来。
圣宗驾崩,萧耨斤自立自己为皇太后,称作钦哀皇后。护卫冯家奴、喜孙等人迎合耨斤的意旨,诬告北府的宰相萧浞卜和国舅萧匹敌企图谋反。
下诏令审理处治,也连累了皇后。兴宗听说这件事之后说:“皇后侍奉先帝四十年,养育我,应当是太后;今天不但不是这个结果,反而降罪于她,这怎么可以呢?”钦哀皇后说“这个人如果在,恐怕会成为后患啊。”
兴宗说:“皇后没有子嗣而且年迈,虽然活着,但也不能有什么作为。”钦哀皇后不听,带着皇后进了京城。
兴宗驾车春季射猎去了,钦哀皇后顾虑兴宗怀着皇后对他的养育之恩,于是派遣人加害于皇后。刺杀的人来了,皇后说:“我实在是无辜的啊,天下的人都知道。
你等我沐浴更衣之后再杀死我,可以么?”中使听后退下。再回来时,仁德皇后已经死去,享年五十岁。
这一天,隐约看见皇后在木叶山北,乘着青盖车,兵卫侍从把手严密。后来追认尊为仁德皇后。
与钦哀皇后共同葬于庆陵。
5.辽史大公鼎列传文言文及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大公鼎,渤海人,先世籍辽阳率宾县,统和①间 ,徙辽东豪右以实东京,因家于大定。
公鼎幼庄愿②,长而好学。咸雍十年,登进士第,调沈州观察判官。时辽东雨水伤稼,北枢密院大发濒河丁以完堤防。有司承令峻急,公鼎独曰:“边障甫宁,非利国便农之道。”乃奏疏其事,朝廷从之,罢役,水亦不为灾。濒河千里,人莫不悦。改良乡令,省徭役,务农桑,建孔子庙学 ,部民服化。累迁兴国军节度副使。
时有隶鹰坊者,以罗毕③为名,扰害田里,岁久,民不堪。公鼎言于上,即命禁戢。会公鼎造朝,大臣谕上嘉纳之意,公鼎曰:“一郡获安,诚为大幸;他郡如此者众,愿均其赐于天下。”从之。徙长春州钱帛都提点,车驾如春水,贵主例为假贷,公鼎曰:“岂可辍官用,徇人情?”拒之。颇闻怨骂语,曰:“此吾职,不敢废也。”俄拜大理卿,多所平反。 天祚即位,历长宁军节度使、南京副留守。改东京户部使。时盗杀留守萧保先,始利其财,因而倡乱;民亦自生猜忌,家自为斗。公鼎单骑行郡,陈以祸福,众皆投兵而拜曰:“是不我欺,敢弗听命。”安辑如故。公鼎给以符约,俾还业,闻者接踵而至,不旬日,境内肃清。天祚闻之,加鼎保节功臣。时人心反侧,公鼎虑生变,请布恩惠以安之,为之肆赦。
公鼎累表乞归,不许。会奴贼张撒八率无赖啸聚,公鼎欲击而势有不能,叹曰:“吾欲谢事久矣。为世故所牵,不幸至此,岂命也夫!”因忧愤成疾,保大④元年卒,年七十九。
(节选自《辽史·大公鼎列传》)
【注】 ①统和:辽圣宗的年号。下文的“咸雍”是其后的辽道宗的年号。②庄愿:庄重,严肃,老实。③罗毕:张网捕鸟。④保大:天祚皇帝最后一个年号。
10.对下面各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以:①徙辽东豪右以实东京 ②以罗毕为名 ..
为:③为之肆赦 ④为世故所牵 ..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解析】 ①中的“以”是连词,连接状语和中心词;②中的“以”是介词,表“用„„”的意思;③中的“为”是介词,表“因为”;④中的“为”表被动。
【答案】 C
11.下列六句话编为四组,能够表现大公鼎为民请命和善于化解矛盾的一组是( )
①乃奏疏其事,朝廷从之 ②省徭役,务农桑,建孔子庙学 ③公鼎言于上,即命禁戢 ④一郡获安,诚为大幸;他郡如此者众,愿均其赐于天下 ⑤此吾职,不敢废也 ⑥公鼎单骑行郡,陈以祸福
A.①③④⑥ B.①②⑤⑥
C.①②③⑤ D.②③④⑤
【解析】 ②是大公鼎采取的利民和教育措施;⑤反映大公鼎坚持原则。
【答案】 A
12.下列对原文意思的分析和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
A.在辽东水灾时,大公鼎敢于抵制上司的错误决定,向朝廷报告,停止征发民工,受到了老百姓的欢迎。
B.为了不让隶鹰坊以捕鸟为名侵扰坑害百姓,大公鼎又向朝廷请示禁止了此事,并且还让其他各地也享受了这一好处。
C.大公鼎不仅能为民请命,还坚持财经制度,不徇私舞弊;在任大理寺卿期间,还平反了许多冤假错案。
D.在任南京副留守时,大公鼎勇敢地单骑深入作乱地区,向群众晓以利害,教育了群众,群众都投奔到他手下来当兵。
【解析】 D.“任南京副留守时”和“群众都投奔到他手下来 当兵”说法错误。
【答案】 D
6.节选自《辽史·列转第二十三》的翻译
○萧惠(慈氏奴) 萧迂鲁(铎卢斡) 萧图玉 耶律铎轸
【四个翻译都有,我分四个帖子发】
===============================================
萧图玉,字兀衍,北府宰相海王黎之子。
统和初,皇太后临朝称制,图玉因系皇亲得以入宫侍卫。不久担任乌古部都监。讨伐速母缕等部立有战功,迁为乌古部节度使。十九年(1001),总领西北路军事。后来统率本路兵马讨伐甘州,收降其酋长牙懒。不久牙懒又反叛,圣宗皇上命图玉征讨之。克服肃州,将当地百姓全部迁至土隗口旧城。军队回京,诏令图玉娶金乡公主,拜为驸马都尉,加同政事门下平章事。
图玉上奏说“:阻卜现在已经顺服归化,应当将它们各自分列为部,派节度使治理。”皇上听从了他的建议。此后,由于节度使往往用非其人,部民们怨恨而思量反叛。开泰元年(1012)十一月,石烈太师阿里底杀害其节度使,向西逃奔窝鲁朵城,也就是古时所说的龙庭单于城。不久,阻卜又反叛,将图玉包围在可敦城,气焰十分嚣张。图玉派各路军一齐射退敌军,屯驻于窝鲁朵城。次年(1013),北院枢密使耶律化哥领兵前来救援,图玉派人劝诱诸部一齐投降。皇上因为图玉初时虽然失策,后来却得人心,释免了他,让他仍旧统领诸部。图玉请求增加兵员,皇上下诏责备他说:“反叛的人既已归服,兵马何必再行增加?况且前次作战,死伤甚多,如果听你的谋划,边境战事何时才会平息?”图玉于是作罢。
适逢公主因为杀死家婢获罪,降封为郡主,图玉也被削夺使相之职。不久起用为乌古敌烈部详稳。因为年老让人代任,回京便去世了。子双古,南京统军使。孙讹笃斡,娶三韩郡王合鲁之女骨浴公主,终官乌古敌烈部统军使,以善于作战闻名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