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写文言文的步骤(如何将古文改写成现代文)
1.如何将古文改写成现代文
古文改写的技巧 江苏 邱孔龙 改写是在原题材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
改写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改换体裁,如将诗歌改写成散文,戏剧改写成故事,小说改写成戏剧;可以改换人称;可以改换表达方式,如将描写改成叙述,把叙述改成描写。
也可以对原文进行取舍、丰富和补充。但一般不改作原作的主题和风格。
今天我们进行古文改写训练。把古文改写成现代文,是一个再创作的过程。
这种改写,要求根据原作的内容进行材料安排、结构层次上的较多调整,带有新的构思。改写时,要把课文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习惯和语言形式。
改写必须充分理解原文的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透彻了解被改写的作品和将要改写的作品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把握各自的特点,按要求进行改写。那么在改写的过程中呀哦注意哪些问题呢? 一、古文用词比较精练、含蓄,感情色彩较浓厚,也就是说它们内在含义比较丰富,改写者有驰骋想象的余地,可以把原作简洁的词句展开成具体的景象,铺叙成一定的场面。
曹刿与鲁庄公、乡人的辩论,都是闻其声不见其形,所以可以从双方辩论的神态举止入手。把人物形象刻画的更为丰满生动具体。
改写的作文一般是允许根据原作的意思发挥想象的。 二、改写的内容必须忠实于原作的中心思想。
这就要求想象和联想要符合原作精神,不能任意想象、扯得漫无边际。《曹刿论战》一文紧扣“论战”来写。
曹刿论战前的政治准备和作战中的战术以及总结胜利原因详写。这些言论充分表现了曹刿在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军事上的卓越才能,这一点就不能改变。
如战争的起因、双方实力、战斗场面和战后处理就不能铺展开来写,无助于表现曹刿性格。 三、改写要注意形象性。
改写是再创作的过程。作者并不是单纯的用现代汉语翻译古文,而是进一步展开了种种想象,使人物形象有血有肉,栩栩如生,使故事情节更加完整、生动。
曹刿与乡人交谈时的神情肯定与他和鲁庄公交谈时的神情不一样。为什么,因为与对象的身份有关系。
那么,对此时的曹刿的神态刻画就有必要。 四、插入了丰富的想象,将原来文中没有的如人物的表情、动作、语言、神态和行为都加了进去,但没有改变原作的主题思想,成了一篇完整的记叙文。
曹刿毕竟是一介百姓,那么他去找鲁庄公交流自己的见解时有没有犹豫彷徨呢?这些对表现人物性格都很重要。我们还可以想象,鲁庄公见到一位平民来找他交流国家大事时又是怎样的情形呢?可以想象他的前倨后恭,从而突出曹刿的远见卓识。
还有一个点可以想象,就是在战场上,鲁庄公听了曹刿的意见后终于取得了战争的胜利,回师后,他除了询问曹刿为什么这样做的原因外,有没有对他进行嘉奖呢?以后有没有重用呢?又如: 一、《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扬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精彩改写: 在梁国,一户姓杨的人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很聪明,街坊邻居无一不夸奖称赞。
有一日,他父亲的朋友孔君平前来拜访。不巧,父亲正好有事出去了,孔君平便叫出了九岁的孩子。
孩子给客人端上了茶果,其中有杨梅。孔君平知道这孩子才思敏捷,又一时兴起,指着杨梅开玩笑道:“早闻你的聪明才智,不知是否真也?喏,此是君家果。”
杨梅和孩子是同一“姓氏”的,故此一说。那孩子早已领悟其中的含义,眼珠一转,决定就来个顺水推舟,不慌不忙地回答道:“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孔雀又和孔君平是同一“姓氏”。孔君平一愣,见这孩子婉转又有力反驳了自己的话,明白这孩子头脑里的智慧并不是吹的。
他为这个孩子而高兴,忍不住拍手叫好:“好哇,孩子!小小年纪如此优秀,长大一定会有所作为。”孩子只是含笑不语.要做到“有所作为”,是要靠自己努力的。
二、> 或乃边郡未和,负羽从军。辽水无极,雁山参云。
闺中风暖,陌上草薰。日出天而曜景,露下地而腾文。
镜朱尘之照烂,袭青气之烟煴,攀桃李兮不忍别,送爱子兮沾罗裙。 精彩改写: 自古边陲多战事,将士戍守无憾心。
是他心中家乡的青山绿水,流云飞瀑,换做了塞外风光无限,更是陌上春草连天。柴扉妇儿煮米,江边妻子烹鱼。
有珠玉斜佩佳子;有妆粉翠暂修暖阁;有泥土芳香轻抚的田野,有朝阳中露珠乍破的晶莹;有春风拂面杨柳如烟的宁静。在这安宁美好的时刻,家妇手扶新枝,心中不忍看幼子离去,眼望从军的爱子离家背影,泪染衣襟,那是母亲心碎的无声悲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