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高中生文言文(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原文135——145,如果有翻译更好)
1.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原文135——145,如果有翻译更好
135、白圭经商有道【原文】白圭,周人也。
当魏文侯时,李悝务尽地力,而白圭乐观时变,故人弃我取,人取我与。夫岁孰取谷,予之丝漆;茧出取帛絮,予之食。
太阴在卯,穰;明岁衰恶。至午,旱;明岁美。
至酉,穰;明岁衰恶。至子,大旱;明岁美,有水。
至卯,积著率岁倍。欲长钱,取下谷;长石斗,取上种。
能薄饮食,忍嗜欲,节衣服,与用事僮仆同苦乐,趋时若猛兽挚鸟之发。故曰:“吾治生产,犹伊尹、吕尚之谋,孙吴用兵,商鞅行法是也。
是故其智不足与权变,勇不足以决断,仁不能以取予,强不能有所守,虽欲学吾术,终告之矣。”盖天下言治生祖白圭。
白圭其有所试矣,能试有所长,非苟而已也。【译文】白圭是西周人。
当魏文侯在位时,李克正致力于开发土地资源,而白圭却喜欢观察市场行情和年景丰歉的变化,所以当货物过剩低价抛售时,他就收购;当货物不足高价索求时,他就出售。谷物成熟时,他买进粮食,出售丝、漆;蚕茧结成时,他买进绢帛绵絮,出售粮食。
他了解,太岁在卯位时,五谷丰收;转年年景会不好。太岁在午宫时,会发生旱灾;转年年景会很好。
太岁在酉位时,五谷丰收;转年年景会变坏。太岁在子位时,天下会大旱;转年年景会很好,有雨水。
太岁复至卯位时,他囤积的货物大致比常年要增加一倍。要增长钱财收入,他便收购质次的谷物;要增长谷子石斗的容量,他便去买上等的谷物。
他能不讲究吃喝,控制嗜好,节省穿戴,与雇用的奴仆同甘共苦,捕捉赚钱的时机就像猛兽猛禽捕捉食物那样迅捷。因此他说:“我干经商致富之事,就像伊尹、吕尚筹划谋略,孙子、吴起用兵打仗,商鞅推行变法那样。
所以,如果一个人的智慧够不上随机应变,勇气够不上果敢决断,仁德不能够正确取舍,强健不能够有所坚守,虽然他想学习我的经商致富之术,我终究不会教给他的。”因而,天下人谈论经商致富之道都效法白圭。
白圭大概是有所尝试,尝试而能有所成就,这不是马虎随便行事就能成的。136、避风行船【原文】江湖间唯畏大风。
冬月风作有渐,船行可以为备,唯盛夏风起于顾盼间,往往罹难。曾闻江国贾人有一术,可免此患。
大凡夏月风景须作于午后,欲行船者五鼓初起,视星月明洁,四际至地,皆无云气,便可行,至于巳时即止,如此,无复与暴风遇矣。国子博士李元规曰:“生平有江湖,未尝遇风,用此术。”
【译文】在江湖上旅行就是怕大风。冬天,风是逐渐刮起来的,行船的时候可以做准备;只是夏天,一转眼风就刮起来了,往往遭到灾难。
曾经听说在江湖上做买卖的人有一种办法,可以避免这种灾害。一般夏天起风的现象,在午后发生。
想行船的人,一交五更就要起来,看见月亮星星光明洁净,四面一直到天边,一点云雾都没有,就可以出发;到了上午九十点钟就停船。这样,再不会碰到大风了。
137、裴旻射虎【原文】裴旻为龙华军使,守北平。北平多虎。
裴旻善射。尝一日毙虎三十有一,既而于山下四顾自若。
有父老至曰:“此皆彪也,似虎而非。将军若遇真虎,无能为也。”
旻曰:“真虎安在?”老父曰:“自此而北三十里,往往有之。”旻跃马而往,次丛薄中。
果有一虎腾出,状小而势猛,据地一吼,山石震裂。旻马辟易,弓矢皆坠,殆不得免。
自此惭惧,不复射虎。【译文】北平那地方老虎很多。
裴旻善射,曾经在一天之内射死过三十一只老虎。然后他就在山下四处张望,显出自得的样子。
有一位老头走过来对他说:“你射死的这些,都是彪,像虎而不是虎。你要是遇上真虎,也就无能为力了。”
裴旻说:“真虎在哪儿呢?”老头说:“从这往北三十里,常常有虎出没。”裴旻催马向北而往,来到一个草木丛生的地方,果然有一只老虎跳出来。
这只老虎的个头较小,但是气势凶猛,站在那里一吼,山石震裂,裴旻的马吓得倒退,他的弓和箭都掉到地上,差一点儿被虎吞食。从此他又惭愧又害怕,不再射虎了。
138、李泰伯指瑕【原文】范文正公守桐庐,始于钓台建严先生祠堂,自为记,其歌词曰:“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德,山高水长。”
既成,以示南丰李泰伯。泰伯读之三,叹味不已,起而言曰:“公之文一出,必将名世。
某妄意易一字,以成盛美。”公瞿然,握手扣之。
答曰:“云山江水之语,于义甚大,于词甚溥,而‘德’字承之,乃似趢趚,拟换作‘风’字如何?”公凝坐颔首,殆欲下拜。【译文】范仲淹在桐庐做太守的时候,最早在钓鱼台建了一个严先生祠堂(纪念严光),自己做了一篇记文,文章内说:云山苍苍,江水泱泱。
先生之德,山高水长;写完之后拿给南丰的李泰伯看,李泰伯看了好多遍之后,回味赞叹不止,站起来说:先生的这篇文章写出来之后,必将会在世上成名,我大胆的想(帮你)换一字,使它更完美;范公很高兴的握住他的手请教。(李泰伯)说:云山江水那一句,意义和文字很大很深,用他来修饰“德”字,好象有点局促了,我想把德字换风字,你看怎么样啊?范公坐在那里点头,几乎要下拜!139、王安石改诗【原文】王荆公绝句云:“京口瓜洲一水间,锺山祗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吴中士人家藏其草,。
2.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的原文和翻译(71~~~100)
71 王坦直言惊益王 益王是宋太宗的第五儿子,叫赵元杰。
曾经修建了一座假山,召集僚属饮酒,众人都夸赞假山,而姚坦却独自低着头。益王强迫他看(假山),他说:“我(在这里)只看到血山,根本没看到什么假山。”
益王很惊讶,问他(只看到血山的)原因,姚坦说:“我在田间时,看见州县的官吏督促交税,上下一起逼迫,父子兄弟被鞭打痛苦不堪,血流满身。这座假山都是用百姓租税筑成的,不是血山又是什么呢?”当时(太宗)皇帝也在修建假山,还没完成,听到姚坦的话之后马上命人砸毁(假山)。
72饿死不吃“嗟来之食” 齐国出现了严重的饥荒。黔敖在路边准备好饭食,以供路过饥饿的人来吃。
有个饥饿的人用袖子蒙着脸,无力地拖着脚步,莽撞地走来。黔敖 左手端着吃食,右手端着汤,说道:“喂!来吃吧!”那个饥民扬眉抬眼看着他,说:“我就是不愿吃嗟来之食,才落地这个地步!”黔敖追上前去向他道歉,他仍然不吃,终于饿死了。
73“殿上虎”刘安世 安世身材魁伟,容貌端庄,声如洪钟。起初任命为谏官,还未受命,回到家里对母亲说:“朝廷不因为我安世不贤,让我任谏官。
倘若就任这个官职,那就要有胆识也敢于伸张正义而无所畏惧,以自己的生命来担负起职责。如果冒犯了皇上,灾祸贬官就会立刻到来。
皇上正以孝道治理天下,如果说我以母亲年老为托辞,应当可以避免任此官职。”母亲说:“这就不对了。
我听说谏官是皇上面前的敢于直言诤谏的重臣,你父亲一生都想做这样的官却未能做到,而你有幸任此官职,你应当献出生命来报效国家的大恩。纵使遭罪被流放,不论远近,我一定会随你去的。”
(安世)于是接受了官职。他在职多年,神色严肃立于朝廷之上,主持公道。
他当面指斥,在朝廷上谏争,有时碰上皇上大怒,(他)就握着手板退一步站立,等皇上怒气稍解,再上前争辩。旁边陪侍的人在远观看,缩着头害怕得身上冒汗,把他称作“殿上虎”,一时间没有人不敬仰他。
74 娄师德与狄仁杰 狄梁公与娄师德一同作相国。狄仁杰一直排斥娄师德,武则天问他说:“朕重用你,你知道原因吗?”狄仁杰回答说:“我因为文章出色和品 行端正而受到重用,并不是无所作为而依靠别人。”
过了一会,武则天对他说:“我曾经不了解你,你作了高官,全仗娄师德提拔。”于是令侍从拿来文件箱,拿了十几篇推荐狄仁杰的奏折给狄仁杰。
狄仁杰读了之后,害怕得连忙认错,武则天没有指责他。狄仁杰走出去后说:“我没想到竟一直被娄大人容忍!而娄公从来没有骄矜的表现。”
75 司马迁赞李广 《论语》讲:“一个在上位的人,他自己行为正直,不下命令,教化也能推行;他自己行为不正,即使下了命令,人们也不会听从。”这正好用来说明李将军。
我看李将军诚诚恳恳严肃认真,像一个质朴的乡下人,不善于讲漂亮话。但是当他死的时候,普天下的人,不论是认识他的还是不认识他的,全都沉痛地哀悼他。
这是因为他那忠诚朴实的品德,实实在在地展现在士大夫面前啊。谚语说:“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这话讲的虽是平常小事,却说明了一个大道理。 76何岳得金不昧 秀才何岳曾经在夜间走路时,捡到银子二百多两,不敢和家里人说这件事,担心家人会劝告他把银子留下。
第二天早晨他带着银子回到拾到银 子的地方,看见一个人回来寻找。何岳问他那人银子的数目和封存标识,回答全都符合,于是就把银子还给了他。
那个人要分一些银子给他来感谢他,何岳就说:“我拾到银子而别人又不知道,银子全都可以成为我的财物啊,我为什么要贪图这几两银子的好处呢?”那个人感谢了他才就离去。何岳曾在当官的人家教书的时候,那个当官的人有时要去京城,寄存一个箱子给何岳,箱子里面有几百两银子。
告诉何岳等有机会的时候再来取回。他一离开就是几年,没有任何消息。
何岳听说那官员的侄子有别的事到南方来,就把箱子交给那官员的侄子托他带回给那位去京城官员了。何岳是一位穷秀才,他捡到银子就还给别人,短时期内不起贪心还可以勉励:但那官把银子寄在他家多年,却毫不动心,这种高尚的品质远远超过了普通人! 77 钱金玉做松江县的千总官,性情刚毅果敢,崇尚廉洁的气节。
道光壬寅年间(1842年)鸦片战争爆发。钱金玉正在休假回乡探亲,听到消息,立即收拾行装动身。
他的亲友阻止他说:“战事正紧急,是祸是福不可知晓,您正在休假,上级官员又没有文件催促您前去,为什么忙忙地回去呢?”钱金玉不听,回到吴淞口后,就跟从军队守卫西炮台,和士兵一起吃饭睡觉,一起行动,他们用努力作战的话相互勉励。到了东炮台陷落后,枪弹炮弹全都落到西炮台。
钱金玉奋勇指挥战斗,浴血奋战几个小时,左臂中了三弹,却毫不后退。他身边的士兵哭着说:“您有老母亲在,不能死。”
钱金玉笑着辞谢说:“哪里有享受国家俸禄却在国家有难时逃避的道理呢?希望你不要为我母亲担心。”不久,一颗枪弹飞来,击中了左胸,他于是倒下了。
在临死的时候,他还大呼“卖国贼害了国家”而不停。 78 郑玄想注《春秋传》,还没有完成。
有事外出,与服子慎(虔)不期。
3.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24,25的翻译
24。
为人大须学问 唐太宗对房玄龄说:“做人非常需要学习与求问。我过去因为许多凶敌没有平定,东征西讨,亲自参与军事,没有空暇读书。
近来,到处安静(没有纷乱),人在殿堂,不能亲自拿着书卷,(就)命令别人读给我听。做国君,做臣子及做父,做子的道理,政教的道理,都在书里。
古人说:‘不学习,一无所知,处理事情只有烦恼。’不只是说说,回想年轻时的处事行为,很是觉得不对。”
25。任末好学勤记 任末十四岁,学习没有固定的老师,背着书箱不怕路途遥远,危险困阻,常常说人如果不学习,那么凭什么成功呢。
有时靠在林木的下面,编白茅作为小草屋,削荆制成笔,刻划树汁作为墨。 晚上就在星月下读书,昏暗(的话)就绑麻蒿来自己照亮。
看书有符合心意的,写在他的衣服上,来记住这件事。一同求学的人十分喜欢他的勤学,更用干净的衣服交换他的脏衣服。
不是圣人的话不看。他临终时告诫说:“人喜欢学习,即使死了也好象活着;不学的人,即使是活着,也称他是庸碌无能罢了。
”。
4.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122到130的翻译
122。
赵人养猫有一个赵国人家里发生了鼠患,到中山去找猫。中山人给了他猫。
这猫既善于捉老鼠,也善于捉鸡。过了一个多月,老鼠少了,鸡也没有了。
他的儿子很担心,对他父亲说:"为什么不把猫赶走呢?他父亲说:"这就是你不知道的了。 我怕的是老鼠,不是没有鸡。
有了老鼠,就会吃我的粮食,毁我的衣服,穿我的墙壁,啃我的用具,我就会饥寒交迫,害处不是比没有鸡更大吗?没有鸡,只不过不吃鸡罢了,离开饥寒交迫还很远,为什么要把那猫赶走呢?"123。汉文帝誉周亚夫汉文帝继位之后第六年,匈奴大举侵入边境。
朝廷于是让宗正刘礼做将军,驻军霸上;让祝兹侯徐厉做将军,驻军棘门;让河内太守周亚夫做将军,驻军细柳:这样来防备匈奴。皇帝亲自慰劳军队。
来到霸上和棘门军营,皇帝车马径直驰进军营,将以下军官骑马送迎。接着往细柳军营,细柳军营的军士官吏身披铠甲,拿着锋利的刀,拉开弓弩,拉得满满的。
天子的先头卫队到了,不能进入军营。先头卫队说:“天子将要到了。”
军营门的军官说:“将军命令说:“军队中听将军命令,不听天子的诏令。”过了不久,皇帝到了,又不能进入。
于是皇帝就派使臣拿着符节下诏令给周将军:“我想要进军营慰劳军队。”周亚夫才传话打开营门。
营门的军官对跟随的车马上的人说:“将军约定,军营中不能驱马快跑。”于是天子就控制马缰绳慢行。
到了营中,将军周亚夫手执兵器行礼说:“穿戴铠甲头盔的军人不行跪拜之礼,请求用军礼拜见。”天子被感动了,脸上变得很严肃的样子手抚车前横木。
皇帝派人告诉说:“皇帝尊敬地慰劳将军。 ”完成礼仪就离开了。
出了军营门以后,大臣们都很惊讶。汉文帝说:“哎呀!这是真正的将军啊!先前霸上、棘门军营,像儿戏罢了,那些将军本来可以袭击而俘获呀。
至于周亚夫,能够侵犯他吗?”汉文帝称赞了很久。124。
疏广论遗产疏广回归乡里后,天天让家里摆设酒食,邀请族人老朋友及宾客,一起娱乐。 多次询问家里的余金还有多少,崔家人去买东西回来供养亲朋。
过了一年多,疏广的子孙私下对疏广所喜爱相信的兄弟老人说:"子孙后代到了你们这个年龄的时候几乎是不可以立下这样的产业,如今每天这样饮食,耗费将尽。应该像您家一样,劝说他买田治宅。
"老人就用闲暇时间给疏广讲了这些话,疏广说:"我并不是老糊涂了也不是不顾念子孙只是家里本有旧田老宅,让子孙勤于耕作,应该能够供其衣食,与普通人相同。 如今又增加了这么多赢余的钱财,它只能教子孙怠惰罢了。
贤能而多有钱财,那么就会捐弃其志向;如果愚蠢而又多有钱财,那么就更助长了他们的过错。况且富人,是众人所怨恨的啊;我既然没有办法来教化子孙,也不想助长他们的过错而招致怨恨。
更何况这些金钱,是圣上恩赐我用来养老的啊,所以我希望与乡党宗族共飨圣上的恩赐,来尽我的余日,不也可以吗!"于是族人为他心说诚服。 后来他就这样终老一生。
125。杜太后遗嘱建隆二年,杜太后身体不适,宋太祖侍奉(杜太后)喝药不离左右。
(杜太后)病危时,召来赵普进宫接受遗命。杜太后于是问太祖说:“你知道你得到天下的原因吗?”宋太祖呜咽着不能回答。
杜太后执意问他,宋太祖说:“我得到天下的原因,都是因为祖宗和太后您积德啊。”杜太后说:“不是这样的。
恰好是由于周世宗让幼小的儿子主宰天下罢了。假使周朝有年长的皇帝,天下难道会被你所有吗?你死后应当把皇位传给你的弟弟。
广阔的地域,众多的事情,能够立年长的皇帝,是社稷的福气啊。 ”宋太祖叩头哭着说:“怎么敢不听从教诲。”
杜太后回过头对赵普说:“你一同记住我的话,不能违背它。”(杜太后)命令赵普在床榻前写下誓书,赵普在誓书的最后写上“臣普书”。
(杜太后)把它藏在黄金做的箱子里,命令谨慎的宫人掌管它。126。
商鞅事魏公孙鞅年轻时就喜欢刑名法术之学,侍奉魏国国相公叔座做了中庶子。公叔座知道他贤能,还没来得及向魏王推荐。
正赶上公叔座得了病,魏惠王亲自去看望他,说:“你的病倘有不测,国家将怎么办呢?”公叔座回答说:“我的中庶子公孙鞅,虽然年轻,却有奇才,希望大王能把国政全部交给他,由他去治理。 ”魏惠王听后默默无言。
当魏惠王将要离开时,公叔座屏退左右随侍人员,说:“大王假如不任用公孙鞅,就一定要杀掉他,不要让他走出国境。”魏王答应了他的要求就离去了。
公叔座召来公孙鞅,道歉说:“刚才大王询问能够出任国相的人,我推荐了你。看大王的神情不会同意我的建议。
我当先忠于君后考虑臣的立场,因而劝大王假如不任用公孙鞅,就该杀掉他。大王答应了我的请求。
你赶快离开吧,不快走马上就要被擒。”公孙鞅说:“大王既然不能听您的话任用我,又怎么能听您的话来杀我呢?”终于没有离开魏国。
惠王离开后,对随侍人员说:“公叔座的病很严重,真叫人伤心啊,他想要我把国政全部交给公孙鞅掌管,难道不是糊涂了吗?”127。 楚庄王伐陈荆庄王想攻打陈国,派人去侦察。
侦察的人说:“陈国不能攻打。”庄王说:“为什么?”回答说:“城墙十分高,沟很深,储备非常。
5.急
110董宣做洛阳县令。
当时湖阳公主的仆人白天杀了人,因为躲进公主府,官吏无法逮捕(他)。等到公主外出的时候,又叫这个仆人陪乘。
董宣就在夏门亭等候,他见到公主的乘车走过来,就将马扣住让车停下来,用刀画地不准再走,大声责备公主的过错,喝令仆人下车,就击杀他。公主立即回宫向光武帝告状。
光武帝非常生气,召见董宣,要用棍棒打死他。董宣叩头说:“请让我说一句话再死!”光武帝说:“你想说什么?”董宜回答:“皇帝神圣明智,使汉家天下得到复兴,可是却放纵奴仆残害良民,这又怎能治理国家呢?我不须用棍棒打,请准我自杀!”随即用头撞柱子,流血满面。
光武帝命令小太监拉住董宣,叫他给公主叩头认错,董宣就是不服从;(太监)用强力使他叩头,董宣用两只手按撑在地上,始终不肯低头。公主对光武帝说:“ 文叔当老百姓的时候,藏匿逃亡的人,官吏不敢进门抓人。
现在当了皇帝,威信还不能使一个县令执行吗?”光武帝笑着说:“做皇帝和当老百姓可是不一样呵!”于是赐予董宣为“强项令”,赏钱三十万,董宣把它全部分给了各位官员。从此以后,他打击豪强,那些豪强没有不心惊胆战的。
京城里称他为“卧虎”。 111岳飞侍奉父母特别孝顺,家里没有侍妾,吴玠向来钦佩岳飞,想和他结交,将美女打扮后送给他,岳飞说:“皇上十分操劳,难道这是大将们享乐的时候吗?”岳飞拒绝没有接受。
吴玠非常佩服岳飞。有人问岳飞:“国家什么时候才能太平?”岳飞说:“文臣不怜惜钱财,武臣不怕死,天下就太平了。”
岳飞的军队每次休息的时候,岳飞督促将士们从山坡下来,跳过壕沟,都穿着沉重的铠甲锻炼。有一个拿了百姓一缕麻绳捆绑柴草的士兵,立即斩首示众。
士兵们夜晚休息,人民都打开门,欢迎他们进来,却没有一个敢进入的士兵。军队的口号是“宁愿冻死也不拆老百姓的房子,宁愿饿死也不抢夺老百姓的财物。”
当士兵生病的时候,岳飞亲自为他调药。各位将领守卫边疆时,岳飞的妻子慰问他们的家人。
有为国战死的将士,岳飞的妻子为他们哭丧,并且养育他们的遗孤,岳飞接到奖赏,都分给他的部下们,不侵犯他们丝毫的利益。岳将军善于用少数人击退众敌。
凡是有军事活动,都召集各位统军头领,商量约定后才打仗,所以每打一仗,都能很快地战胜对方。突然遇到敌人,不会轻举妄动。
所以,敌人称岳家军说“撼动大山容易,击败岳家军困难。” 112宋襄公和楚国人在泓作战。
宋军已经排成列了,而楚军还没全部渡过河。司马子鱼说:“敌人多,我们少,在他们没排成列时,请允许我攻击他们。”
宋襄公说:“不行。”等他们过了河而没排成列,子鱼又把刚才说过的话对宋襄公说了一遍。
宋襄公说:“还不行。”等他们排成列后攻击,宋军大败,宋襄公大腿受伤,他的侍卫被杀。
国民都归罪于宋襄公。宋襄公说:“品德高尚的人不使受伤的敌人再次受伤,不捉白发老人。
古代作战的人,不凭借险要之地。我虽然是亡国者的后代,不攻击没排成列的敌人。”
子鱼说:“你不懂作战。对劲敌,我们拥有险要的地势而敌人没排成队列,是上天在帮助我们。
堵截然后攻击,不也可以吗?你尚且还有畏惧。现在的强劲的人,都是我们的敌人。
即使年纪到了很老的人,抓住了,对白发的人又有什么可以可怜的呢?让士兵明白战败是可耻的,然后让他们作战,是为了杀敌,伤了敌人而没杀他,怎能不再伤他?如果怜惜被两次伤害的人,就不如别伤害他;怜惜白发老人,就不如投降他们。全军,是用来作战的;鸣金击鼓,是用来激发士气的。
有有利的条件而利用,凭借险要的地势进攻敌人是可以的;盛大的击鼓声激起高昂的士气,进攻那些没列阵的军队也是完全可以的。 113周厉王暴虐,国都里的人公开指责厉王。
召穆公报告说:“百姓不能忍受君王的命令了!”厉王发怒,寻得卫国的巫者,派他监视公开指责自己的人。巫者将这些人报告厉王,就杀掉他们。
国都里的人都不敢说话,路上彼此用眼睛互相望一望而已。厉王高兴了,告诉召公说:“我能止住谤言了,大家终于不敢说话了。”
召公说:“这是堵他们的口。堵住百姓的口,比堵住河水更厉害。
河水堵塞而冲破堤坝,伤害的人一定很多,百姓也象河水一样。所以治理河水的人,要疏通它,使它畅通,治理百姓的人,要放任他们,让他们讲话。
因此天子治理政事,命令公、卿以至列士献诗,乐官献曲,史官献书,少师献箴言,盲者朗诵诗歌,朦者背诵典籍,各类工匠在工作中规谏,百姓请人传话,近臣尽心规劝,亲戚弥补监察,太师、太史进行教诲,元老大臣整理阐明,然后君王考虑实行。所以政事得到推行而不违背事理。
百姓有口,好象土地有高山河流一样,财富就从这里出来;好象土地有高原、洼地、平原和灌溉过的田野一样,衣食就从这里产生。口用来发表言论,政事的好坏就建立在这上面。
实行好的而防止坏的,这是丰富财富衣食的基础。百姓心里考虑的,口里就公开讲出来,天子要成全他们,将他们的意见付诸实行,怎么能堵住呢?如果堵住百姓的口,将能维持多久?” 厉王不听。
于是国都里的人再不敢讲话。三年以后,便将厉王放逐。
6.有没有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的整理(比如说古今异义、句式这种整理)
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的整理(古今异义、句式整理) 常见古今异义词1. 行李:古,出使的人,如“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今,行装。
2. 夫人:古,那个人,如“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今,人的妻子。3. 师徒:古,军队士兵,如“寡君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今,师傅与徒弟。
4. 左右:古,动词,调遣,如“惟君左右之”;今,名词,表示大约,不确定。5. 致死:古,效死命,如“有带甲五千人,将以致死”;今,导致死亡。
6. 丈夫:古,男子,如“丈夫二十不娶,其父母有罪”,今,妻子的配偶。7. 其次:古,进驻,如“余何面目以视于天下乎?越君其次也”;今,次一等的。
8. 行政:古,施行政令,如“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今,国家机关的管理工作。9. 象人:古,模仿人的形象,如“为其象人而用之也”;今,很象人的样子。
10.地方:古,土地方圆,如“地方百里而可以王”;今,某一区域。11.东面:古,脸朝东,如“东面而视”,今,东边。
12.面目:古,面部,如“于是河伯始旋其面目”;今,面貌。13.至于:古,到了,达到,如“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到……结局,如“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到……时候,如“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今,表示另提一事。
14.大方:古,专家、学者,内行的人,如“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今,对财物不计较,言谈举止自然。15以致:古,两个词,而招致,有动词性,如“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今,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
16山东:古,崤山以东,如“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今,山东省。17非常:古,意外的变故,如“以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不寻常,作形容词,如“非常之谋难于猝发”;今,程度副词。
18细说:古,小人的谗言,如“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今,详细说明。19足下:古,对人的尊称,如“再拜奉大将军足下”;今,脚下面。
20幼稚:古,小孩子,如“幼稚盈室,并无储粟”; 今,形容头脑简单或缺乏经验。21人事:古,做官,如“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今,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情况。
22扶老:古,竹制手杖,如“策扶老以流憩”;今,搀扶老人。23怀抱:古思想抱负,如“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今,怀里抱着。
24纵情:古,骄傲,如“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今,尽情。25见机:古,看到细微的预兆,如“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今,看机会,看形势,如“见机行事”。
26猖狂:古,狂放,不拘礼法,不含贬义,如“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今,肆无忌惮。27学者:古,求学的人,如“古之学者必有师”;今,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28从而:古,两个词,“从”是“跟从”的意思,“而”是连词,如“吾从而师之”;今,连词,表示目的或结果。29众人:古,一般人,如“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今,大家,很多人。
30不必:古,不一定,如“弟子不必不如师”;今,不需要。31气候:古,天气,如“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今,一定地区内经过多年观察所得到的概括性的气候情况,或比喻动向、情势等。
32经营:古,收藏,名词,如“韩魏之经营”;今,动词,计划或管理。33可怜:古,可惜,如“楚人一炬,可怜焦土”;今,对他人的不幸表示感谢怜悯。
34从事:随从人员,名词,如“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今,干某项事业。35其实:古,它的真相,如“自以为得其实”;今,承上文转折,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
36方丈:古,一丈见方,如“室仅方丈,可容一人”;今,寺院的主持。37往往:古,到处,如“墙往往而是”;今,相当于“每每”“常常”。
38颜色:古,脸色,如“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今,色彩。39不行:古,不能走路,如“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今,不可以。
40成立:古,成人自立,如“零丁孤苦,至于成立”;今,组织机构等筹备成功,开始存在。41洗马:古,太子的侍从官,如“寻蒙国恩,除臣子洗马”;今,给马洗身。
42上报:古,报答皇恩,如“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今,向上级报告。43告诉:古,申诉苦衷,如“则告诉不许”;今,说给人听,使人知道。
44区区:古,拳拳之情,如“是以区区不能废远”;今,数量少,不重要。45辛苦:古,辛酸斯苦楚,如“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今,身心劳苦。
46侥幸:古,幸运,如“庶刘侥幸,保卒余年”;今,企求非分,意外获得成功。47成家:古,安家,如“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今,娶妻。
48少年:古,青年,如“吾与当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今,少年儿童。49志气:古,心志和气力,如“毛血日益衷,志气日益微”;今,做成某事的决心和勇气。
50强者:古,身体强壮的人,如“少而强者不可保”;今,多指精神意志方面强的人。51错置:古,相互交错,如“嘉木异石错置”;今,放。
7.急用
53 世评华歆王朝 华歆和王朗一起乘船避难,有一个人想搭乘他们的船,华歆就感到很为难。
王朗却说:" 幸好船还宽敞,为什么不可以这么做(让他上来)呢?" 一会儿敌兵要追上来了,王朗想抛弃刚才搭船的人。华歆说:" 刚才我所以犹豫,正是这个原因。
既然已经接纳了他来船上托身,哪里能因为情况危急就丢下他呢。" 于是就想刚才一样继续带着他赶路。
世人也由此判定华,王二人的优劣。 54 周处改过自新 周处年少时,为人凶恶武断,被乡里人视为祸害。
此外,义兴水中有条蛟龙,山上有只转来转去要吃人的老虎,一起祸害百姓,义兴百姓将他们并称为“三害”,而三害当中周处尤其厉害。有人劝周处去杀死猛虎蛟龙。
实则是希望三害相拼,最后只剩下一个。周处听后立即上山刺杀了猛虎,又跳入水中与蛟龙搏斗。
蛟在水中或浮或没,漂流出数十里远。周处紧紧追击。
经过三天三夜,百姓们都以为蛟龙和周处一并死了,轮番互相庆贺。而周处竟杀死蛟龙,破水而出。
闻听乡人以为自己已死,表示庆贺的事,才知大家也把自己当作一大祸害,萌生悔改之意。于是到吴地寻找陆机、陆云这两位当时东吴的名士。
周处把全部情况都告诉了陆云,并说:“自己想修身改过,可岁月已荒废了,怕最终一事无成。”陆云说:“古人重视道义,认为‘哪怕是早上明白了道理,晚上死去也便甘心。
’况且你的前途还是有希望的,而且人就怕立不下志向,又何必担忧好名声得不到传扬呢?”周处于是努力改过,终于成为一名忠臣孝子。 55 齐宣王好谀 齐宣王喜爱射箭,喜欢别人说他能够使用强弓,其实他用的弓只不过三石。
他在大臣面前显示弓,大臣们都拉着弓试一试,都只拉到满弓的一半,都说:"此弓不少于九石,除了大王谁能用它?"齐宣王非常高兴。但是,宣王用的不过是三石的弓,而他一辈子都以为自己用了九石的弓。
三石是真实的,九石是虚名。宣王喜欢的是虚名而失了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