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考试题材(高中必考古诗文有哪些高考必背文言文篇目)

1.高中必考古诗文有哪些 高考必背文言文篇目

一、古诗词部分:

1. 氓(2)《诗经》

2. 短歌行(2)曹操

3. 归园田居(其一,2)陶渊明

4. 蜀道难(3)李白

5. 秋兴八首(其一,3)杜甫

6. 咏怀古迹 (其三,3) 杜甫

7. 登高(3)杜甫

8.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4)李清照

9.声声慢(寻寻觅觅,4)李清照

10.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4)辛弃疾

1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4)辛弃疾

二、文言文部分:

1.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一段,1) 《战国策》

2.兰亭集序(全文,2)王羲之

3.游褒禅山记(第三段,2)王安石

4.赤壁赋(全文,2)苏轼

5.寡人之于国也(全文,3)《孟子》

6.劝学(全文,3)《荀子》

7.过秦论(后三段,3)贾谊

8.廉颇蔺相如列传(负荆请罪部分,4)司马迁

9.陈情表(全文,5)李密

10.归去来兮辞并序(全文,5)陶渊明

11.滕王阁序(2-3段,5)王勃

高中文言文题材分类,高中考试文言文出处,高中考试文言文技巧

2.高考文言文阅读经典题型和技巧

首先要把每个实虚词的解释了解透彻,这是基本,就好比看一篇文章一样,如果这篇文章有很多字你不认识,那么你肯定一知半解或者看不懂。

我想到现在我们同学已经有80%的实虚词已经了解,剩下的时间看一下并用笔标记一下你不会的那些实虚词并把它背诵下来。接下来我们讲解文言文阅读方法及做题技巧。

一、首先要掌握正确的文言文阅读方法。 众所周知,由于考试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它具有不准借助任何工具书,只能独立解题的特殊性,因此不少学生心理上比较紧张,拿到文言文材料,常常是读完一遍就去选择答案。

其实这种作法是很不正确的,作为文言应试的阅读应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初读全文 指的是集中心思稳住神,浏览或跳读一遍。最近几年高考都有一篇考人物传记的,看这样的文章要知道记载几个人,有的人物关系简明,有的人物关系复杂。

一般有主人公,主人公有正反好坏之分,在人物身上,表现一种特殊的品格和性格。这要求考生解读人物关系,体味出人物的特有的品格和性格。

作者写人物传记 ,或出于某种政治需要,或出于个人目的,通过人物传记,表现作者的观点和态度,要求考生能分析传记的基本内容,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内容上:材料所涉及的人与事或相夫教子、事亲至孝,弘扬民族传统美德;或古代贤臣良吏,勤政爱民、廉洁奉公、刚直抗上、执法如山等既符合于传统的道德规范,又不失现实教育意义。

第一遍能懂六七成即可。往届有些考生在读文言语段时,对自己要求太高,第一遍没读懂就心急火燎,在个别语句上纠缠,非要字字句句弄个水落石出不可,结果反而难以明其大意。

应该说,学生当中这种情况存在还是非常普遍的,其实你应该明白,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它所选的文言语段一定不会容易到一看即懂的地步,第一遍看不大懂是很正常的。所以大可不必因此而紧张。

第二步:细读题目 在这一步骤当中,须一一落实要求答题的字、词、句、段在材料中的对应位置,一般来说,运用所学的知识,较易题可以在这一步基本完成。(充分利用所给选项,运用比较法、排除法根据是非准偏,选出正确项)同时这一步中特别要强调的是利用好几道题目,如实词解释,句子翻译,分析概括题等,因为在它们身上,你可以获得大量文段理解的信息。

尤其是选择题(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或者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此题信息量非常大,虽然其中肯定有一项或几项不符题意,但错误的也往往只是些小问题。因此通过看最后一题,你对文意的把握必将会在第一步的基础上有个很大的提高。

第三步:重读全文 这一步是从更高的层次上认知全文。大致相当于精读研读的水平;既加深了对文意的理解,又能对前两步出现的偏误作纠正,因此是一个深入兼复核的过程 。

通过这一步阅读之后解答一些综合性比较强的题目也就驾轻就熟了。 应该说文言应试的三步阅读法是经过许多学子高考实战检验而总结出来的一条科学有效的应试方法,复习当中学生须加以掌握和运用。

这样可以少走很多弯路。二文言文阅读做题技巧1要善于借助。

例如,善于借助字形分析和邻里相推,来正确判定实词词义,观照语言环境掌握虚词用法。这一阶段要有排除干扰的意识,例如古今异义的干扰,防止望文生义,以今释古。

2代入法----知识迁移。高考文言段不会脱离课本知识另起炉灶,所以要善于知识迁移,联系已有知识尤其是常用词的常用义项和常见虚词的一般用法来推出新知。

3排除法----信息筛选题 根据陈述对象可以排除干扰项,确定答案范围 4 析结构 推断它在文章中的结构来推断它的词性,进而推断它的词义。翻译文言句子可从下列几方面着手。

1、结合语境,把握句意。要翻译好一个句子,必须对整篇文章有一总体把握。

将你要翻译的那个句子放在整个语段中进行揣摩,这样才能基本把握所翻句子的大概意思。有些同学在初读文言段时,对自己要求太高,第一遍没有读懂就心急火燎,在个别词语上纠缠,结果反而难以明其意。

所以要保持良好的心态,调动各种手段,善于前后推导,整体把握语意。2、落实句式特点。

常见的文言句式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包括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词结构后置句等)。每种句式都有其特定的标志,我们要识记一些典型例句并加以归纳整理。

在翻译句子之时,先判断句式,然后在翻译时要翻出这种句式的特点来。如省略句就必须补出它所省略的成份,当然补充部分须加小括号;倒装句就必须按正常的语序来翻译;原句是疑问句,所译出的句子也应加上问号。

文言文中还有一种极其特殊的现象:文言文固定格式。这也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固定格式也叫固定结构,它的语法特点就是由一些不同词性的词凝固在一起,固定成为一种句法结构,表达一种新的语法意义,世代沿用,约定俗成,经久不变。一旦你没有准确判断出固定结构,那么你的翻译就会差之千里。

详细类型见上所举。3、落实重点虚词和实词。

要掌握实词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如“沛公军灞上”一句就考了词类活用的知识点,如果“军”字翻译错了,那就要失分了。

所以在考试时应特别注意这些。

文言文,题材,高中,考试

3.高中重点文言文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2、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3、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4、臣密今年四十有四

二、古今异义

1、至于

2、成立

3、不行

4、秀才

5、告诉

6、区区

7、辛苦

三、词类活用

1、夙遭闵凶

2、凡在故老,犹蒙矜育

3、九岁不行

4、则刘病日笃

5、历职郎署

6、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7、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8、臣具以表闻 / 谨拜表以闻

祭 十 二 郎 文

一、通假字与异体字

①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

②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

③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

④终葬汝于先人之兆

⑤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

⑥悠悠苍天,曷其有极

⑦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

二、古今异义

1、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

2、吾与汝俱少年。

3、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

4、少而强者不可得

5、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

6、明年,丞相薨

7、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

8、几何不从汝而死也

9、汝去年书云

10、则待终丧而取以来

11、吾其无意于人世矣

三、词类活用

1、图久远者,莫若西归。

2、东亦客也

3、吾年四十,而视茫茫。

4、将成家而致汝。

5、强者夭而病者全。

6、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

7、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

8、其传之非其真邪

9、苍苍者欲化而为白矣

10、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

愚 溪 诗 序

一、通假字

纪于溪石上

二、古今异义

牢笼百态

三、词类活用

1、东流入于潇水 2、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

3、盖上出也 4、合流屈曲而南

5、今予家是溪 6、得其尤绝者家焉

7、名之以其能 8、予得专而名焉

9、故姓是溪为冉溪 10、溪虽莫利于世

11、智而为愚者也 12、睿而为愚者也

13、邦无道则愚 14、无以利世

15、不能兴云雨

赤 壁 赋

一、通假字

1、举酒属客

2、冯虚御风

3、山川相缪

二、词类活用

1、歌窈窕之章

2、击空明兮溯流光

3、东望武昌

4、下江陵

5、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6、寄蜉蝣于天地

7、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8、渺沧海之一粟

9、顺流而东也

10、侣鱼虾而友麋鹿

高中文言文考试题材

* ......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