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赵普中考题(文言文阅读训练)
1.文言文阅读训练
1、寡(少 )学术,及(等到 )为(做了 )相 2、晚年手不释(放 )卷( 书) 3、虽(虽然 )多忌克 4、而能以(把 )天下事为( 作为)己任 5、尝(曾经 )奏荐某人为(担任 )某官 6、普明日复(又,再次 )奏其人 7、家人发(打开 )箧视之 8、太祖乃( 才)悟,卒(终于 )用其人 9、普少习(熟悉 )吏事 每归私第(住宅 ) 读之竟日(整天 ) (二)解释下列词语: 1.临政:处理政务 2.性深沉:性格沉着稳定 3.岸谷:刚正严肃 4.忌克: 对人嫉妒刻薄 5.循默: 按常规办事 不多言语 (三)说出下列句中带点词的古今义: 1.处决如流 古义: 处理决断 今义:判以死刑 2.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 古义:过分拘谨,拘于小节 今义:干事不精练 3.普明日复奏其人 古义: 当天的后一天 今义:第二天 4.普颜色不变 古义:脸色 今义:色彩 (四)一词多义 及为相(宰相 ) 以天下事为己任(自己的责任 ) 读之竟日(整天 ) 为 以 之 家人发箧视之(书箱 ) 跪而拾之以归( ) (五)翻译下列句子(5-8句先把原句补充完整,然后在句后括号中写出句式特点) 1、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第二天处理政务,处理决断就会很快。
2、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 赵普做人刚毅,性情果断,没有人能和他相比。 3、太祖不用 宋太祖不愿用赵普推荐的人 4、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 过几天,再把奏章重新粘好,再次呈给宋太祖。
5、太祖常劝以读书 〔介宾短语后置 〕 6、读之竟日 〔状语后置 〕 7、普明日复奏( )其人 〔 〕 8、碎裂奏牍掷( )地 〔 〕 9.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虽然他对人嫉妒刻薄,但是能把天下事看成是自己的责任。 10.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赵普脸色没有变,跪下把碎片拾起来回到家。
11.普少习吏事 赵普年轻的时候,熟悉官吏应处理的事物。 12.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宋太祖终于明白了,终于任用了那个人。
(六)研读第一段思考: 1、用原文回答:(1)宋太祖劝赵普要多读书的原因是:寡学术 ; (2)读书给赵普带来的好处是: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由此可见“读书”与“临政”有何关系? 半部论语治天下,书中之理对现实生活有极大用处。
2、哪些语句可以看出赵普读书非常勤奋?摘录此句并翻译。你能说出有关刻苦读书的成语吗? .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废寝忘食 孜孜不倦 3、文中有个词语已成为成语,你能找出来并解释吗? 手不释卷 4.“阖”字有何作用? 从细节看出赵普读书认真。
(七)、研读第二段思考: 1、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大意。 赵普年轻时熟悉官吏(应处理)的事务,他学问不多,等到做了宰相,宋太祖常拿读书这件事劝他.他晚年读书勤奋,每次(退朝后)回到自己的住宅,关上门,打开书箱,拿出书,整天在读.到了第二天,办理政务时,处理决断很快.他死后,家里人打开书箱一看,原来是一部《论语》. 赵普性格深沉而严肃刚正,虽然对人多忌妒刻薄,但能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宋代初年,在宰相职位上的人,许多都拘谨顾小节而遇事沉默不言,赵普却刚毅果断,没有谁能与他相提并论.他曾经上奏推荐某人担任某个官职,太祖不用这人.赵普第二天又上奏章举荐这人,太祖还是不用.第三天,赵普还是上报这人.太祖生气了,把赵普的奏章撕碎了扔在地上.赵普脸色不变,跪在地上把碎纸片拾起来带回家,过些日子把这些旧纸片补缀起来,重新像当初一样拿去上奏.太祖这才清醒过来,最终用了这人. 2、本段刻画赵普奏荐人才有哪些细节描写?这些描写可以看出赵普什么样的性格? 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3.赵普奏荐人才结果怎样?为什么太祖“卒用其人”? 经过好几次推荐,太祖才任用了他。
因为赵普很坚持 作死我了,一个字一个字的打的哦 有的不会,老师还没有讲完,很抱歉哦。 如果明天有时间,我会回来完善的。
不过还是希望你可以给分哦,(*^__^*) 嘻嘻…… 交个朋友吧。QQ1024535630 我也上初一咧!O(∩_∩)O。
2.七年级(下)文言文复习练习一、阅读《赵普》,?
1、《赵普》选自《宋史》,赵普,字则平 ,宋代著名政治家,自古有“ 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文中“太祖”指赵匡胤。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寡学术--很少学习学问 (2)手不释卷--手不放下书 (3)每归私第--回到自己的住宅(4)阖户启箧--关门打开箱子 (5)既薨 --死后 (6)发箧视之--打开箱子看 (7)龌龊--过分谨慎 (8)碎裂--撕碎裂开 (9)及为相--等到做了宰相 (10)卒用其人--最终任用了那个人 3、翻译下列句子。
(1)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到第二天,处理政事非常顺利(2)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太祖常用读书的话劝导他。(3)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太祖大怒,撕碎了奏折扔在地上。
4、概括本文记叙了赵普的哪两件事:读书临政;奏折荐人。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赵普,字则平,幽州蓟人世? 爱问
【答案】【小题1】C【小题2】B【小题3】C【小题4】(1)过了一会儿,听到敲门声,赵普赶忙出来,见太祖正立在风雪之中,赵普慌忙叩拜迎接。
("久之”“ 亟”“ 迎拜”各一分,整个句意1分)(2)当初,太祖地位卑贱时,赵普跟他交游,得了天下之后,赵普屡次谈起卑贱时二人交往中的一些不足之处。(“侧微”“既”“微时”各一分,整个句意1分)(3)况且刑赏是天下的刑赏,不是陛下个人的刑赏,怎能凭自己的喜怒而独断专行呢?("且"、"岂"、"专"各1分,句意1分)【答案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此类题目一定要在答题时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
过:拜访,探望。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小题2】试题分析:B介词,因为、凭借/介词,用,拿(A介词,跟,同C介词,趁着D连词,表转折)。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3】试题分析A①是太祖向赵普问计,试探 ②表示赵普刚毅B①表示赵普不如太祖豁达D①说明赵普受人赏识②表明赵普畏惧之心。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小题4】试题分析: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赵普,表字则平,是幽州蓟县人。周世宗在淮河地区作战,宰相范质上奏任命赵普为军事判官。
太祖(赵匡胤)曾和他交谈,认为他是个奇才。太祖率兵征伐北汉到了陈桥驿,喝酒后醉卧在军帐里,将士们要拥戴他做皇帝,赵普和太宗推门进来禀告。
太祖打着呵欠,伸着懒腰,慢慢起身,而将士们穿戴着盔甲、露出兵刃,吵吵嚷嚷地把太祖拥到军旗下面。等到太祖接受禅让做了皇帝,赵普因为辅佐有功,被任命为右谏议大夫,并担当枢密直学士。
太祖多次微服私访功臣之家,赵普每次退朝后都不敢穿便服。 一天,大雪一直下到夜里,赵普以为皇上不会出来了。
过了一会儿,听到敲门声,赵普赶忙出来,见太祖正立在风雪之中,赵普慌忙叩拜迎接。太祖说:“我已经约了晋王了。”
随后太宗也到了,在厅堂铺上双层垫褥,三人席地而坐,用炭火烤肉吃。赵普的妻子在旁斟酒,太祖把她喊作嫂嫂。
趁机与赵普策划攻打太原。赵普说:“太原阻挡着西、北两面,太原攻下来后,就要由我们来独挡了,不如暂且等到平定各国后,那么太原这样的弹丸棋子大的地方,还能逃到哪里去吗?太祖笑道:“我的想法正是这样,只是试探一下你罢了。”
当初,太祖地位卑贱时,赵普跟他交游,得了天下之后,赵普屡次谈起卑贱时二人交往中的一些不足之处。 太祖性格豁达,对赵普说:“假如在尘土中就可以辨识天子、宰相,那么人人都可以去访求了。”
从此赵普不再谈论。赵普年轻时熟悉吏事,但没有学问,等做了宰相,太祖经常劝他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次回到家里,就关起门来开箱取书,整天阅读。
等第二天处理政务,得心应手。 他去世后,家里人打开箱子一看,原来是《论语》二十篇。
赵普性格沉稳有城府,虽然很爱嫉妒别人,但能够以天下为己任。宋朝初年,当宰相的人大多心胸狭窄,因循保守,赵普刚毅果断,没人能与他相比。
有一名大臣应当升官,太祖一向讨厌他的为人,不答应升他的官。 赵普坚决地为他请求,太祖发怒道:“我就是不给他升官,你能怎么样?”赵普说:“刑罚是用来惩治罪恶的,赏赐是用来酬谢有功之人的,这是古往今来的共同的道理。
况且刑赏是天下的刑赏,不是陛下个人的刑赏怎能凭自己的喜怒而独断专行呢?”太祖更加愤怒,起身就走,赵普也紧跟在他身后,过了很长时间也不离去,最终得到了太祖的认可。
4.2009连云港语文中考文言文题宋史赵普传
(江苏连云港)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15分)
【甲】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案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 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乙】有群臣当迁官,太祖素恶其人,不与。普坚以为请,太祖怒曰:“朕固不为迁官。卿若之何?”普曰:“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且刑赏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太祖怒甚,起,普亦随之。太祖入宫,普立于宫门,久之不去,竟得俞允。 (《宋史•赵普传》)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 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彼竭我盈,故克之B未有其比∕比至陈,车六七百乘
C太祖乃悟,卒用其人∕骑千余,卒数万人 D久之不去∕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6分)
(1)普颜色不变,跪而 拾之以归。
(2)”太祖怒甚,起,普亦随之。
10、用斜线(∕)为乙文中画曲线的句子断句,只限两处。(2分)
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
11、研读甲乙两段文字,回答问题。(4分)
(1)请分别概括两段文字的内容。
(2)两段文字,表现了赵普怎样的性格?
======================================答案======================================
8、D
9、1)赵普脸色没有改变,跪着拾起碎纸片带回家。
2)太祖更加愤怒,起身就走,赵普也紧跟在他身后。
10、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
11、1)甲:赵普(以天下事为己任)坚持奏荐人才;乙:赵普为大臣迁官请命
2)以天下事为己任,不畏权势,执著、坚定或深沉有岸谷,刚毅果断。
5.赵普文言文阅读答案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普与太宗排闼入告。
闼:门B.吾意正如此,特试卿尔。 意:料想C.初,太祖侧微,普从之游。
游:交游D.家人发箧视之。 发:打开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A.以佐命功,授右谏议大夫。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B.因与普计下太原。
不如因而厚遇之。C.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D.朕固不为迁官,卿若之何? 既自以心为形役1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且刑赏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
B.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且刑赏/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C.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且刑赏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
D.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且刑赏/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2分)(1)太祖数微行过功臣家,普每退朝,不敢便衣冠。(4分)译文: (2)初,太祖侧微,普从之游,既有天下,普屡以微时所不足者言之。
(4分)译文: (3)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4分)译文: 答案:10.B. 意:意图11.B.B.因:介词,趁机。
A.以:介词,因为;连词,表并列。C.其:代词,他;代词,自己。
D.为:介词,替;介词,表被动。12.C.13.得分点(1)“数”“微行”“便”和句意各一分;(2)“侧微”“游”“所”和句意各一分;(3)“私第”“启箧”“竟”和句意各一分。
古文参考译文:赵普、表字则平,是幽州蓟县人。周世宗在淮河地区作战,宰相范质上奏任命赵普为军事判官。
太祖(赵匡胤)曾和他交谈,认为是他个奇才。太祖率兵征伐北汉到了陈桥驿,喝酒后醉卧在军帐里,将士们要拥戴他做皇帝,赵普和太宗推门进来禀告。
太祖打着呵欠,伸着懒腰,慢慢起身,而将士们穿戴着盔甲、露出兵刃,吵吵嚷嚷地把太祖拥到军旗下面。等到太祖接受禅让做了皇帝,赵普因为辅佐有功,被任命为右谏议大夫,并担当枢密直学士。
太祖多次微服私访功臣之家,赵普每次退朝后都不敢穿便服。一天,大雪一直下到夜里,赵普以为皇上不会出来了。
过了一会儿,听到敲门声,赵普赶忙出来,见太祖正立在风雪之中,赵普慌忙叩拜迎接。太祖说:“我已经约了晋王了。”
随后太宗也到了,在厅堂铺上双层垫褥,三人席地而坐,用炭火烤肉吃,赵普的妻子在旁斟酒,太祖把她喊作嫂嫂。趁机与赵为策划攻打太原。
赵普说:“太原阻挡着西、北两面,太原攻下来后,就要由我们来独挡了,不如暂且等到平定各国后,那么太原这样的弹丸棋子大的地方,还能逃到哪里去吗?”太祖笑道:“我的想法正是这样,只是试探一下你罢了。”当初,太祖地位卑微时,赵普跟他交游,得了天下之后,赵普屡次谈起卑微时二人交往中的一些不足之处。
太祖性格豁达,对赵普说:“假如在尘土中就可以辨识天子、宰相,那么人人都可以去访求了。”从此赵普不再谈论。
赵普年轻时熟悉吏事,但没有学问,等做了宰相,太祖经常劝他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次回到家,就关起门来开箱取书,整天阅读。等第二天处理政务,得心应手。
他去世后,家里人打开箱子一看,原来是《论语》二十篇。赵普性格沉稳有城府,虽然很爱嫉妒别人,但能够以天下为己任。
宋朝初年,当宰相的人大多心胸狭窄、因循保守,赵普刚毅果断,没有能与他相比。有一名大臣应当升官,太祖一向讨厌他的为人,不答应升他的官。
赵普坚决地为他请求,太祖发怒道:“我就是不给他升官,你能怎么说?”赵普说:“刑罪是用来惩治罪恶的,赏赐是用来酬谢有功之人的,这是古往今来共同的道理。况且刑赏是天下的刑赏,不是陛下个人的刑赏,怎能凭自己的喜怒而独断专行呢?”太祖更加愤怒,起身就走,赵普也紧跟在他身后,过了很长时间也不离去,最终得到了太祖的认可。
6.《赵普》的考题
1.解释字义。
(1).习:熟悉
(2).及:等到
(3).忌克:对人忌妒刻薄
(4).岸谷:形容人严肃刚正
(5).龌龊:形容过于谨慎,拘于小节
(6).碎裂:使……碎裂
2.翻译句子。
(1).阖户启箧取书:关上门打开书箱拿出书
(2).普性深沉有岸谷:赵普性情沉着刚正有原则
(3).以天下事为己任: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
(4).他日补缀旧纸:过了些天,他把撕碎的奏章补贴好
3.从文章第一段那些语句中可以看出赵普读书非常勤奋?你能说出两个有关于刻苦读书的成语或典故吗?
答: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凿壁借光,悬梁刺股。
4.文章第二段刻画赵普奏荐人才有那些细节描写?这些描写可以看出赵普什么样的性格?
答:“跪而拾之”“颜色不变”“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写出了赵普的沉着镇定,也写出了赵普超人的毅力和耐心、坚定的意志,表现了赵普为国荐才的执着精神。
5.何以不写被举荐之人?
答:因为举荐之人并不是重点,重点是通过“举荐”来显示赵普的为人,来反映他超人的毅力和坚定的意志。所以,被举荐之人没有提及。
6.本文共两段,主要写了赵普哪些事迹?表现了怎样的中心?
答:主要写了赵普的两件事:刻苦读书,奏荐人才。表现了赵普能以天下事为己任的精神品格。
7.<<赵普>>文言文题,帮帮忙吧,各位英雄
原文: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
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既薨家人发箧视之,《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
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案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 拾之以归。
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译文: 赵普年轻时熟悉官吏(应处理)的事务,学问不多,等到做了宰相,太祖常劝说他要读书。赵普晚年读书勤奋,每次(退朝后)回到自己的住宅,关上门打开书箱拿出书,整天读书。
等到第二天处理政务,处理决断很快。他死后,家里的人打开书箱看到里面的书籍,原来是一部《论语》。
赵普性情沉着且为人严肃刚正,虽然对人忌妒刻薄,但是他能够以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宋朝初年,在宰相职位上的人,大多过分谨慎拘于小节,按常规办事,不多言语,赵普却刚毅果断,没有谁能和他比的。
他曾经上奏推荐某人担任某个官职,太祖不用这个人。赵普第二天又上奏请这个人(担任某官),太祖还是不用。
第三天,赵普又把这个人(担任某官的事)上奏太祖,太祖发怒了,把奏章撕碎了扔在地上,赵普脸色不变,跪在地上把撕碎的奏章拾起来回到家。过了些日子赵普把撕碎的旧纸片修补连接起来,又像当初一样上奏。
太祖这才清醒过来,终于任用了那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