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俗王安石文言文答案(阅读王安石的《郊行》,完成题(4分)王?)

1.阅读王安石的《郊行》,完成题(4分)王?

【答案】【小题1】"稀"字写出了桑叶被采摘后树阴稀疏的特点,它与"尽"、"密"、"肥"扣照应,暗示了蚕农的丰收。

【小题2】运用对比手法。农民大获丰收,却仍然饥荒,表达出诗人对劳动人民悲惨遭遇的同情和对剥削者的愤慨。

【答案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结合“柔桑采尽绿阴稀”可知,“稀”是“柔桑采尽”的结果,结合整首诗尤其是“芦箔蚕成密茧肥”可知,"稀"字暗示了蚕农的丰收。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语句(词语)的赏析能力。

点评:语句赏析的角度一定要知道,有修辞(比喻、拟人、夸张、反问、设问、排比等)、词语(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等)、描写方法(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句式、手法等。以上角度不明显的,则可结合诗句大意,从内容、情感等角度赏析。

【小题2】试题分析:诗的前两句“柔桑采尽绿阴稀,芦箔蚕成密茧肥”暗示丰收在即,“聊向村家问风俗:如何勤苦尚凶饥”却写出了在丰收年景之下的“凶饥”,由此可知,诗歌运用对比,表达出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对剥削者的不满。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写作手法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点评:我们要知道写作手法有哪些,各有什么特征,如想象,动静结合、情景交融、衬托、对比、比喻、借古讽今、烘托、渲染、动静相衬、实写虚写、借景抒情等。

王安石文言文阅读及答案,王安石论律文言文答案,王安石的文言文

2.王安石待客(10分)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①萧氏子至京师②,因

小题1:(4分)(1)拜访 (2)离开 (3)对……感到奇怪或以……为怪(4)具备,准备

小题1:(2分) B

小题1:(2分)王安石拿过来自己吃了,萧氏的儿子十分惭愧地离开了。

小题1:(2分)节俭,不铺张浪费(意思符合即可)

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更要培养课内向课外迁移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准确地理解课外文言文的重点字词。

小题1:

小题1:①是结构助词“的”②助词,无实意;③④相同都是代词。

小题1: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注意对句子中关键词的理解和重点句式的调整。

小题1: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和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

风俗王安石文言文答案

* ......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