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衣中流文言文(魏仁浦沉衣中流翻译全部)
1.魏仁浦 沉衣中流 翻译全部
我来回答:魏仁浦幼孤贫,母为假黄缣制暑服,仁浦年十三,叹曰:“为人子不克供养,乃使慈母求贷以衣我,我能安乎!”因慷慨泣下。辞母诣洛阳,济河沉衣中流,誓曰:“不贵达,不复渡此!”
魏仁浦年幼时就成了孤儿,家中贫穷,母亲借黄丝绢给他做夏天的衣服。(此时)魏仁浦三十岁了,长叹道:“作为儿子没有能力供养父母,还要让老母亲借贷做衣服给自己穿,我怎么能安心啊?”于是流泪哭泣,告别母亲去洛阳。途中渡黄河时,在河中心将衣服沉入水中,发誓说:“不能富贵腾达,我就不渡河回家!” 29472希望对你有用!
2.宁厨下儿曾有过译文
原文:
宁(即甘宁)厨下儿曾有过,走投吕蒙。蒙恐宁杀之,故不即还。后宁赍礼礼蒙母,临当与升堂,乃出厨下儿还宁。宁许蒙不杀。斯须还船,缚置桑树,自挽弓射杀之。毕,敕船人更增舸缆,解衣卧船中。蒙大怒,击鼓会兵,欲就船攻宁。宁闻之,故卧不起。蒙母徒跣(赤脚步行)出谏蒙曰:“至尊(指吴主孙权)待汝如骨肉,属汝以大事,何有以私怒而欲攻杀甘宁?宁死之日,纵至尊不问,汝是为臣下非法。”蒙素至孝,闻母言,即豁然意释,自至宁船,笑呼之曰:“兴霸,老母待卿食,急上!”宁涕泣嘘欷,曰:“负卿!”与蒙俱还见母,欢宴竟日。
译文:
甘宁厨房的仆人曾犯了过错,投奔了吕蒙。吕蒙怕甘宁杀害他,所以也不送还。后来甘宁带着礼物拜访吕蒙的母亲,这才将那个人送还了甘宁。甘宁答应吕蒙不杀他。一会儿回了船,甘宁将他绑缚在桑树上,亲自挽弓射杀了他。完事后,解衣躺在船中。吕蒙大怒,擂起战鼓,调动军队,打算上船攻打甘宁。甘宁听说后,故意躺在床上不起来。吕蒙的母亲赤脚步行出面劝吕蒙说:“吴王待你如亲骨肉,托付给你大事,是因为什么私人恩怨而想要攻打甘宁呢?甘宁死的日子,纵然吴王不问罪,你作为臣下也是违犯法律。”吕蒙素来孝顺,听了母亲的话,就豁然释怀(不再追究),亲自到甘宁船上,笑着招呼甘宁说:“兴霸,老母亲做好了饭等你去吃,赶快上岸走吧!”甘宁涕泪俱下哽咽着说:“我辜负了您啊!”与吕蒙一起回去见母亲,欢欢喜喜地宴饮终日。
【古文阅读】
宁①厨下儿②曾有过,走投吕蒙。蒙恐宁杀之,故不即还。后宁赍礼③礼蒙母,乃出厨下儿还宁。宁许蒙不杀。斯须④还船, 缚至桑树,自挽弓射杀之。毕,解衣卧船中。蒙大怒,击鼓会兵,欲就船攻宁。宁闻之,故卧不起。蒙母徒跣出谏蒙曰:“至尊⑤待汝如骨肉,属汝以大事,何有以私怒而欲攻杀甘宁?宁死之日,纵至尊不问,汝是为臣下非法。”蒙素至孝,闻母言,即豁然意释,自至宁船,笑呼之曰:“兴霸,老母待卿食,急上!” 宁涕泣嘘欷曰:“负卿!”与蒙俱还见母,欢宴竟日。
(选自《三国志·吴志·甘宁传》)
【注释】 ①宁:即甘宁,字兴霸,性情粗暴。与吕蒙同为孙权手下名将,私交甚好。②厨下儿: 厨房里干杂活的小童。③赍ji礼:赠送礼物。④斯须:一会儿。⑤:至尊:最尊贵的人,这里指吴主孙权。
9.下列各组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
A. 宁厨下儿曾有过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B. 宁许蒙不杀 潭中鱼可百许头 (《小石潭记》)
C. 属汝以大事 属予作文以记之 (《岳阳楼记》)
D. 蒙素至孝 吴广素爱人 (《陈涉世家》)
10.下列各句中的“以”与“何有以私怒而欲攻杀甘宁”中的“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以中有足乐者 (《送东阳马生序》)
B.以塞忠谏之路也 (《出师表》)
C.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D.必以分人 (《曹刿论战》)
11.翻译下面句子
蒙恐宁杀之,故不即还
▲
12.说说本文中的吕蒙是个怎样的人?
▲
参考答案:
B
A
吕蒙怕甘宁杀害小童,所以没有马上将他送回。
仁慈、顾全大局、孝顺、豁达
【译文】
甘宁厨房里干杂活的小童犯了过失。逃到吕蒙那里,吕蒙怕甘宁杀害小童,所以没有马上将他送回。后甘宁带着礼物来拜谒吕蒙的母亲,吕蒙才叫出那小童来还给甘宁,甘宁答应不杀他。可是,过了一会儿,甘宁回到船上,却命人将小童捆在桑树上,亲自挽弓将他射死。完事后,自己解下衣服躺在船中。吕蒙大怒,鸣鼓聚兵,准备靠近船进击甘宁。甘宁听到动静,故意躺着不起来。吕蒙的母亲光着脚跑来劝阻吕蒙:“至尊待你像亲骨肉一样,把国家大事托付给你,哪里有因为个人的怨怒而想要杀了甘宁(的道理)呢?(如果)甘宁死了,纵使至尊不过问,你身为臣子这样做也是不合法度的。”吕蒙向来非常孝顺,听了母亲的话,就一下子明白过来。他亲自来到甘宁船上,笑着招呼:“兴霸,老母亲等你吃饭,快上来!”甘宁流着泪哽咽着对吕蒙说:“我辜负了你”。(甘宁)和吕蒙一起回去见吕蒙的的母亲,大家一整天高兴地吃饭。
3.谁能给我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文言文翻译
参考一下吧,希望有用 我生之初尚无为①,我生之后汉祚衰②。
天不仁兮降乱离③,地不仁兮使我逢此时。干戈日寻兮道路危④,民卒流亡兮共哀悲⑤。
烟尘蔽野兮胡虏盛⑥,志意乖兮节义亏⑦。对殊俗兮非我宜⑧,遭恶辱兮当告谁?笳一会兮琴一拍⑨,心愤怨兮无人知。
【注释】①无为:无事,指社会安定。 ②汉祚衰:汉朝的国运衰落,指桓帝灵帝时的宦官专权,宦官外戚之争等。
祚(Zuò作),福,引申为运命。《诗经·兔爱》:“我生之初尚无为,我生之后逢此百罹(灾祸)”,这里是化用其句。
③乱离:指从张让董卓之乱开始的汉朝政权崩溃、军阀混战,以及由此造成的人民流离等事。可与曹操的《薤露行》、《蒿里行》、蔡琰的《悲愤诗》互相参看。
④寻:延续、接连不断。 ⑤卒:同猝,仓促、慌乱。
以上二句是说,每天都在打仗,道路极其危险,百姓逃难,慌乱悲伤。 ⑥胡虏:指匈奴人。
⑦志意乖:指与自己的意志相违背。乖,违背。
节义亏:指自己被匈奴人所虏娶而言。 ⑧殊俗:不同的风俗习惯。
⑨一会:一翻、一段。一拍:犹言一会。
这句是说,一段琴曲正好是相应的一段胡笳曲,指蔡琰用琴来演奏胡笳曲而言。 戎羯逼我兮为室家①,将我行兮向天涯。
云山万重兮归路遐②,疾风千里兮杨尘沙。人多暴猛兮如虺蛇③,控弦被甲兮为骄奢④。
两拍张弦兮弦欲绝⑤,志摧心折兮自悲嗟。 【注释】①戎羯:当时游牧于西北边地的少数民族名,这里用以代指匈奴人。
室家:古代用以指妻妾。将:挟持。
以上二句是说,匈奴人逼我做他的妻室,把我远远地带到了天边。 ②遐:遥远。
③虺(huǐ 灰)蛇:一种毒蛇。 ④控弦:拉弓。
控,拉。骄奢:骄傲蛮横。
以上二句是说,这些匈奴人都很暴猛,每天以披甲射箭互相争能。 ⑤张弦:上弦,这里即指弹奏。
越汉国兮入胡城①,亡家失身兮不如无生。毡裘为裳兮骨肉震惊②,羯膻为味兮枉遏我情③。
鼙鼓喧兮从夜达明④,胡风浩浩兮暗塞营⑤。伤今感昔兮三拍成,衔悲畜恨兮何时平。
【注释】①越:这里指离开。 ②骨肉震惊:指对异族的衣饰感到厌恶可怕。
③羯膻:指带有膻气的羊肉羊奶之类。揭(jié节),羊之阉者。
枉遏:委屈,不顺。以上二句是说,面对异族的服装,内心感到厌恶;面对异族的食物,也感到与自己的习性相违。
④鞞鼓:古代军中所敲的一种小鼓。 ⑤暗:迷漫、笼罩。
塞营:边塞上的营垒,这里即指匈奴人所住的篷帐。 无日无夜兮不思我乡土,禀气含生兮莫过我最苦①。
天灾国乱兮人无主②,唯我薄命兮没戎虏。殊俗心异兮身难处,嗜欲不同兮谁可与语!寻思涉历兮多艰阻③,四拍成兮益凄楚。
【注释】①禀气含生:泛指人类,古人认为人都是禀天地之气而生。《论衡·骨相篇》:“禀气于天,立形于地。”
含生,指具有生命者。 ②无主:无聊赖,无依靠。
③涉历:经历。这句是说,追想自己的经历,那是多么艰难啊。
雁南征兮欲寄边心①,雁北归兮为得汉音②。雁飞高兮邈难寻,空断肠兮思愔愔③。
攒眉向月兮抚雅琴④,五拍泠泠兮意弥深⑤。 【注释】①边心:边人怀乡之心。
②汉音:来自汉朝(故国家乡)的音讯。 ③愔愔(yīn音):静默深沉的样子。
以上四句是说,看到雁往南飞,就想拜托雁行把自己的怀乡之情带给故乡;看到雁行南来,就想得到故乡的消息,可是,雁行高渺,难以追寻,空使自己伤心肠断。 ④攒眉:皱眉。
⑤泠泠(líng伶):凄凉而清脆的声音。 冰霜凛凛兮身苦寒,饥对肉酪兮不能餐①。
夜闻陇水兮声呜咽②,朝见长城兮路杳漫③。追思往日兮行李难④,六拍悲来兮欲罢弹。
【注释】①酪(là0烙):乳类制品。 ②陇水:陇山上下来的流水。
北朝乐府《陇头歌辞》有云:“陇头流水,鸣声呜咽。遥望秦川,肝肠断绝。”
这里是化用其句。陇山在今陕西省陇县西北。
③杳(miǎo秒)漫:荒远的样子。以上二句是说,夜间听着汩汩的陇水,犹如呜咽;白天望着迤逦的长城,归路遥远。
④往日行李:指当初被掠来时沿途经受的苦楚。行李,行程。
日暮风悲兮边声四起①,不知愁心兮说向谁是!原野萧条兮烽戍万里②,俗贱老弱兮少壮为美③。逐有水草兮安家葺垒④,牛羊满野兮聚如蜂蚁。
草尽水竭兮羊马皆徒,七拍流恨兮恶居于此⑤。 【注释】①边声:通常指边境上的战马与号角之声,也包括边野上的风声。
②烽戍:烽火台与戍卒的营垒。 ③俗贱句:《史记·匈奴列传》:“自君王以下皆食畜肉,衣其皮革,被毡裘,壮者食肥美,老者食其余,贵壮健,贱老弱。”
按:历史上历来轻视少数民族,有不少带有侮辱性的不实的记载,我们应有所分析。 ④逐有水草句:《史记·匈奴列传》:“逐水草迁徒,无城郭常处耕桑之业。”
逐,随着。葺垒,搭帐篷,修营垒。
⑤流恨:指抒发怨恨之情。恶居于此:为何让我生活在这样的地方?恶(wū呜):为何。
为天有眼兮何不见我独漂流①?为神有灵兮何事处我天南海北头②?我不负天兮天何配我殊匹③?我不负神匹神何殛我越荒州④?制兹八拍兮拟排忧,何知曲成兮心转愁。 【注释】①为:同谓。
②何事:为何。 ③负:亏欠,对不起。
殊匹:不同类。 ④殛(jī急):诛杀。
这里是惩罚的意思。越:流。
4.文言文在线翻译
原文: 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乃号令于三军曰:“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大夫种进对曰:“臣闻之: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曰:“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执其手而与之谋。
遂使之行成于吴,曰:“寡君勾践乏无所使,使其下臣种,不敢彻声闻于天王,私于下执事,曰:‘寡君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愿以金玉子女赂君之辱,请勾践女女于王,大夫女女于大夫,士女女于士,越国之宝器毕从;寡君帅越国之众以从君之师徒。惟君左右之。
若以越国之罪不可赦也,将焚宗庙,系妻孥,沉金玉于江,有带甲五千人,将以致死,乃必有偶,是以带甲万人事君也,无乃即伤君王之所爱乎?与其杀是人也,宁其得此国也,其孰利乎。’” 夫差将欲听,与之成。
子胥谏曰:“不可!夫吴之与越也,仇雠敌战之国也;三江环之,民无所移。有吴则无越,有越则无吴。
将不可改于是矣!员闻之:陆人居陆,水人居水,夫上党之国,我攻而胜之,吾不能居其地,不能乘其车;夫越国,吾攻而胜之,吾能居其地,吾能乘其舟。此其利也,不可失也已。
君必灭之!失此利也,虽悔之,必无及已。” 越人饰美女八人,纳之太宰嚭,曰:“子苟赦越国之罪,又有美于此者将进之。”
太宰嚭谏曰:“嚭闻古之伐国者,服之而已;今已服矣,又何求焉?”夫差与之成而去之。 勾践说于国人曰:“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与大国执仇,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此则寡人之罪也。
寡人请更!”于是葬死者,问伤者,养生者;吊有忧,贺有喜;送往者,迎来者;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然后卑事夫差,宦士三百人于吴,其身亲为夫差前马。
勾践之地,南至于句无,北至于御儿,东至于鄞,西至于姑蔑,广运百里,乃致其父兄、昆弟而誓之:寡人闻古之贤君,四方之民归之,若水归下也。今寡人不能,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
令壮者无取老妇,令老者无取壮妻;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丈夫二十不取,其父母有罪。将免者以告,公令医守之。
生丈夫,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二壶酒,一豚;生三人,公与之母;生二子,公与之饩。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支子死,三月释其政;必哭泣葬埋之如其子。
令孤子、寡妇、疾疹、贫病者,纳官其子;其达士,絜其居,美其服,饱其食,而摩厉之于义。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
勾践载稻与脂于舟以行。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哺也,无不歠也,必问其名。
非其身之所种则不食,非其夫人之所织不衣。十年不收于国,民俱有三年之食。
国之父兄请曰:“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今越国亦节矣,请报之!”勾践辞曰:“昔者之战也,非二三子之罪也,寡人之罪也。如寡人者,安与知耻?请姑无庸战!”父兄又请曰:“越四封之内,亲吾君也,犹父母也。
子而思报父母之仇,臣而思报君之仇,其有敢不尽力者乎?请复战!”勾践既许之,乃致其众而誓之,曰:“寡人闻古之贤君,不患其众之不足也,而患其志行之少耻也。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不患其志行之少耻也,而患其众之不足也。
今寡人将助天灭之。吾不欲匹夫之勇也,欲其旅进旅退也。
进则思赏,退则思刑;如此,则有常赏。进不用命,退则无耻;如此,则有常刑。”
果行,国人皆劝。父勉其子,兄勉其弟,妇勉其夫,曰:“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是故败吴于囿,又败之没,又郊败之。
夫差行成,曰:“寡人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请以金玉、子女,赂君之辱!”勾践对曰:“昔天以越予吴,而吴不受命;今天以吴予越,越可以无听天之命而听君之令乎?吾请达王甬、句东,吾与君为二君乎!”夫差对曰:“寡人礼先壹饭也矣。君若不忘周室而为弊邑宸宇,亦寡人之愿也。
君若曰:‘吾将残汝社稷,灭汝宗庙。’寡人请死!余何面目以视于天下乎?越君其次也。”
遂灭吴。 翻译: 越王勾践退守会稽山后,就向全军发布号令说:“凡是我的父辈兄弟及全国百姓,哪个能够协助我击退吴国的,我就同他共同管理越国的政事。”
大夫文种向越王进谏说:“我听说过,商人在夏天就预先积蓄皮货,冬天就预先积蓄夏布,行旱路就预先准备好船只,行水路就预先准备好车辆,以备需要时用。一个国家即使没有外患,然而有谋略的大臣及勇敢的将士不能不事先培养和选择。
就如蓑衣斗笠这种雨具,到下雨时,是一定要用上它的。现在您大王退守到会稽山之后,才来寻求有谋略的大臣,未免太晚了吧?”勾践回答说:“能听到大夫您的这番话,怎么能算晚呢?”说罢,就握着大夫文种的手,同他一起商量灭吴之事。
随后,越王就派文种到吴国去求和。文种对吴王说:“我们越国派不出有本领的人,就派了我这样无能的臣子,我不敢直接对您大王说,我私自同您手下的臣子说:我们越王的军队,不值得屈辱大王再来讨伐了,越王愿意把金玉及子女,奉献给大王,以酬谢大王的辱临。
并请允许把越王的女儿作大王的婢妾,大夫的女儿作吴国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