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永求真文言文翻译(少年志存高远文言文翻译)
1.少年志存高远文言文翻译
原文
昔有一少年,家贫甚,伐薪自食,夜则映月以览。邻村有富者,衣锦食肉,恒炫于众。一日富者出猎,左右持弓,鹰犬罗后,途与少年遇。富者众辱之,曰:“尔贫如此,尚不及吾之鹰犬。”少年不应。富者复曰:“尔随吾后,与鹰犬同逐狐兔,先得者赏尔。”少年作色曰:“吾虽家徒壁立,然志存高远,非若等鼠类可比!”左右欲殴之,少年瞋目斥之:“尔辈亦鹰犬也!”不顾而去。
译文
从前有一个少年,家里十分贫困,靠砍柴养活自己,晚上就照着月光读书。邻村有富人,穿锦缎做的衣服,吃肉食,常常在众人面前炫耀。一天富人出去打猎,他的左右随从手持弓箭,飞鹰和猎犬跟随在他后面,途中与少年相遇。富人当众侮辱他说:“你这么贫困,还不如我的老鹰和猎犬呢。”少年不回答他。富人又说:“你跟随在我后面,和我的鹰、猎犬一同追狐狸和兔子,谁先追到,我就赏他!”少年改变了脸色,说:“我的家里虽然只有四面墙,然而志向很大,不是你们这些鼠辈可以比的!”左右随从想要打他,少年瞪大眼睛训斥:“你们这些人也是他的老鹰和猎犬!”少年头也不回离开了。
注释
1、薪:柴草。
2、炫:夸耀、炫耀。
3、若等:你或你们。
4、罗后:跟随在后面。
5、作色:改变了脸色。
6、顾:回头看。
7、去:离开。
8、恒:常常。
9、昔:从前。
10、览:阅读。
11、应:回答。
12、逐:追赶。
13、殴:殴打。
14、瞋目:瞪大眼睛。
15、斥:斥责。
16、则:就。
17、家徒壁立:家里只有四面墙,形容家境十分贫穷。
18、衣:穿。
19、锦:好的衣服。
20、尔:你。
21、衣锦食肉,恒炫于众:穿锦缎做的衣服,吃肉食,常常在众人面前炫耀。
22、富者众辱之:富人当着一群人侮辱他。
23、非若等鼠类可比:不是你们这些鼠辈可以比的。
24、尔辈亦鹰犬也:你们这些人也是他的老鹰和猎犬。
启示
人没有志向,就没有目标,没有目标,修身养心就成了无源之水。所以,凡是要修身养心,就必需先树立志向。志存高远,心灵自然就纯洁。
词语解释
家徒壁立,成语,基本含义是家里只有四面的墙壁。形容十分贫困,一无所有。(也常常说成家徒四壁)
2.郭永求真文言文翻译
原文:
永博古通今,得钱即买书,家藏书万卷,因事为文,皆可录,而不求人知。见古人立名节者,未尝不慨然揜卷终日。而尤慕颜鲁公为人,喜面折人过,退无异言;闻秋毫之善,必咨嗟奖成如不及。士友以此严惮而归之。杜充守大名,名称甚盛,永尝画数策见之,它日问其目,曰:“未暇读也。”永数充曰:“人有志而无才,好名而遗实,骄蹇自用而得名声,以当大任,鲜不颠沛者,公等足与治乎?”充大惭。
参考译文:
郭永博古通今,有钱就买书,家里藏书万卷。他遇到事情就写成文章,都值得记录,但不求人知。他读书时看到古人有名气、有节操的,未尝不掩卷感概终日。他尤其倾慕颜真卿的为人,喜欢当面批评别人不对的地方,但背后从不说人家的坏话;听到小小的善举,就赞叹褒奖,说自己不如人家。同事朋友因此敬畏他,而与他交往。杜充镇守大名,名望很高。郭永曾经给他谋划了数条策略。改天问杜充读了没有,杜充说:“还没有时间读。”郭永批评杜充说:“人如果有志气但没有才华,追求名声但又没有实力,骄傲自大,就算有名气、担大任,很少有不受挫的。您这样足以担任治理重任吗?”杜充十分惭愧。
3.陈元方 文言文的翻译
泉州话证《世说》
【原文】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了,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政事第三/3)
【译文】陈元方(纪)十一岁时,去拜会袁公(绍)。袁公问:“你贤良的父亲任太丘长,远近的人都称赞他,他到底做了些什么?”元方说:“家父在太丘,对强者用德行去安抚;对弱者用仁慈去体恤,让人们做心安理得的事,久而久之,大家就对他老人家越来越敬重。”袁公说:“我从前曾当过邺县县令,正是这样做的。不知是令尊学我,还是我学令尊?”元方说:“周公、孔子生在不同时代,虽然相隔遥远,但他们的所作所为却是那么一致。周公不效法孔子,孔子也不效法周公。”
【方言证古】老父:对父亲的敬称。老,表示敬称的词头。〔泉〕老爸(父亲)、老母(母亲)。
4.那位高人知道这段古文翻译
景公(齐景公)好(喜欢)妇人(妇人)而(作)丈夫(男人)饰者(的打扮),国人(全国人)尽(都照)服(打扮)之(这样),公(景公)使吏(下令)禁(禁止)之(这件事)曰(说):“女子(女人)而(凡穿)男子(男人)饰(衣服)者(的人),(就要)裂(撕裂)其(他的)衣(衣服),断(扯断)其(他的)带(衣带)。”
(就算)裂(撕裂)衣(衣服)断带(扯断衣带)(人们都)相望(继续做)而(却)不止(不停止)。见(到宫里相间),公曰(扯断她的衣带说):“寡人(我)使吏(让你)禁(禁止)女子(女人)而男子饰者(穿男子的衣服),(不听的人就)裂其衣(撕裂她的衣服),断其带(扯断她的衣带),相望而不止者(然而人们照样这么做),何也(为什么)?”对曰(晏子说):“君(你)使(让)服(穿衣服)之于内(宫里的人)而(却)禁之(禁止)于外(外面的人穿),犹(等于)悬(挂)牛首(牛头)于门(在门上)而(然而)求(让别人)买马肉也(买马肉),公胡不使内勿服(应该也禁止宫内人人这么打扮),则(那么)外(宫外的人)莫(怎么)敢(敢)为也(再去做呢?)。”
公日(齐景公说):“善(好)!”使(让)内(宫内的人)勿(不要)服(这么穿衣服),不旋月(不超过一个月)而国(全国)莫(在没有)之(这么)服(穿衣服的)也(了)。
5.《续资治通鉴•卷七》文言文翻译
赵普独当了老百姓十年,有立功,而当官!皇帝嫌弃他,不给他官职!赵普独想让皇帝给他官职!皇帝生气说:“我不给你官职,你有什么办法?”普说:“刑法惩治奸恶,领赏是为了奖励功劳,刑法是为了赏赐天下人遵守法律,不是允许皇帝特权,你怎么可以专制?”皇帝听了,于是让普进入宫殿!皇帝也进入宫殿,普站在宫殿得大门,不进去,皇帝去请。
一天,大宴宾客,结果一直在下雨,不停止,皇帝发怒,左右都很害怕,普说:“外面得百姓正在看雨,并没有损害大宴!老百姓得到了雨,各自欢喜作乐,乐官在雨中奏乐。”皇帝高兴,结束宴会!《续资治通鉴》此书付刻未及半,毕沅生前仅初刻一○三卷,毕家因贪污遭籍没而止,书稿散佚,桐乡冯集梧买得全稿补刻成二百二十卷。
《续资治通鉴》跟《资治通鉴》有不少出入,续通鉴大量引用旧史原文,叙事详而不芜;仅有取舍剪裁,而无类似温公的改写熔炼,亦无“毕沅曰”等各家史论。《续资治通鉴》作者虽挂名毕沅,然名家钱大昕、邵晋涵、章学诚、洪亮吉、黄仲则等均参预其事,此书实成于众人之手。
梁启超对该书评价极高,认为“有毕《鉴》则各家续《鉴》皆可废也”。
6.吾冻汝儿 ≪艾子后语≫ 古文翻译下
艾子有个孙子,年龄十岁,懒惰顽劣不学习,艾子常用木条和棍棒打他也不悔改。
他的父亲只有这一个儿子,常常担心儿子受不住杖刑而死去,每当艾子责罚孙子时就流泪哭泣着求饶。艾子愤怒地说:“我替你教训儿子不好吗?”用木条棍棒打孙子越发严厉。
艾子的儿子对艾子也不知怎么办好。 有一天早晨,雪下了起来,孙子捏雪球玩耍,艾子看见了,剥掉他的衣服,让他跪在雪中,冻得冷颤的神色十分明显。
艾子的儿子不再敢说求饶的话,艾子的儿子也脱掉自己的衣服跪在自己儿子的旁边。艾子告诫地问道:“你的儿子有罪,应当受到这种惩罚,你为什么加入进来?”艾子的儿子哭着说:“你让我的儿子受冻,我也让你的儿子受冻。”
艾子笑着宽释了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