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性经典语言(学习文言文的意义)
1.学习文言文的意义
学习文言文的意义 圣贤书多半是古时候人所写的,古时候用的文字,我们今天称之为文言文,现在学校教育使用的是白话文,于是文字就产生了障碍。但是诸位要晓得这个障碍不大,很容易突破。文言文是我们中国老祖宗高度智慧的发明,古圣先贤他们在想,如何将他们的智慧,将他们人生当中的经验,传给后人作参考,这是一桩大事。用什么方法传,这个方法是大的工程,这才想到发明了文言文。为什么想到这种方法?因为他知道言语会随着时代变,会随着地区变,如果用一般言语,用这些方式来记载,传个几十年、几百年,后人就看不懂了。正如同现在的西方,古典的东西是拉丁文写的,现在只有极少数的专家还在那里摸索,绝大多数的人不得受用,这个可惜。我们中国古圣先贤他们聪明,把语跟文分开,语言随你怎么变法,文决定不变,这一招就对了。
所以今天,你要能稍稍懂得文言文,你读《论语》就跟孔老夫子对面谈话没有两样。孔老夫子去我们两千五百年,两千五百年传递没有改变,这是文言文的好处,全世界任何国家民族找不到的,我们祖先对我们后代的恩泽多么大!我们应当感恩戴德。感恩具体的表现就是要学文言文,文言文学习难不难?不难。诸位如果到故宫博物院,或者到大的图书馆,你去找,找民国初年小学生的作文,大概还有模范作文这些本子。这些东西我过去都看过,还是线装书。小学生写的文章文言文,他们的年龄不过八、九岁而已,可见这个东西不难!八、九岁,十来岁就写出很漂亮的文言文。
过去我在台中求学,我的老师李炳南老居士,教导我们要学经教,文言文不能不学习。学习文言文方法就是背诵,现在人一听到背诵就吓倒了,他不知道背诵是学习的基本,并不困难。你一个星期背一篇古文,有什么困难?你花上一年的工夫,能够熟背五十篇古文,你阅读文言文的基础就具备了。一年的时间,一个月念一篇,你去选《古文观止》,在《古文观止》里面选五十篇。能够熟背一百篇古文的,他就有能力写文言文。所以从前八、九岁的小孩,他念的文言文大概不止一百篇,所以他能写得很好,这有什么困难!这是我们中国固有文化里面的特色,无比的殊胜,我们千万不能够疏忽。你把这一关突破,你可以读文言文,你可以写文言文。《四库全书》是文化的遗产,文言文是一把钥匙,你拿到这个钥匙,文化遗产你就接受了,你就得到受用。智慧的宝库,经验的渊源。佛经的文字比古文要浅显得多,这是当年译经的这些大师,总是想把佛法能够普遍的宣扬,让一切大众都很容易明了接受,所以用最浅显的文字,也可以说是当时的白话文。所以佛经我们看起来更容易,不感觉得困难,这在文学里头,称佛经这种文字叫做‘变文’。
我们说到这个地方,对于中国古典的文化要留意,文言文要特别注重,最重要的是要教你的子弟,儿童好教。虽然现在学校里面不念了,你在家里头帮助他,帮助他学习古文、背诵古文。你能够带领着他,他能够背个一百篇、两百篇,将来一生受用无穷,然后他才知道父母对他的爱护,父母对他的好处。他现在虽然不知道,将来一生感激不尽,这是真话。所以我在国外常常劝勉我们学佛的同修,最好用《无量寿经》教诫子弟,把《无量寿经》当古文来读,其实《无量寿经》的文字,虽然是文言文,是最浅显的文言文,也可以说是最白的文言文。它里面一共有四十八品,也就是四十八章。过去李老师要求我们要熟读五十篇,那这四十八篇大概就差不多了。所以我说让小朋友熟读这一部经,一举有四得。第一他在海外,他不会把中国的言语忘记,他天天要念!第二,他认识中国字,不会把中国文字忘记。第三,他学习了浅显的文言文。第四,同时他也学到佛法。所以一举四得。我们如果真的是爱护子弟,应当要这样去做。这一点非常非常重要,千万不能够疏忽。
2.中国古代文言文的重要性有哪些?
文言是一种有着几千年历史渊源的语言,而白话是一种历史极短的语言。
文言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积淀”了数量巨大的极富表现力的典故、语汇、辞章,而全民使用白话自“五四”诞生至今不过百年。白话还没有创造出自己“辉煌”、“丰厚”的历史“积淀”,白话基本源自文言,当今白话的基本语汇几乎依附于、脱胎于文言,白话的辞章文法也并没有超脱文言。
用不太恰当的比喻来说,文言与白话的关系,一母一子,一本一末。人们在孩童的“语言敏感期”,从“根源处”学习语言,阅读和背诵一定数量的古诗、古文,打好文言根基,再运用白话来表达,那么,写出的文字就比较简洁、干净、纯粹、典雅、形象、传神;相反,通过白话来学习运用白话,写出的文字,就难以达到以上境界,而可能拖沓、冗长、繁琐、欧化、罗嗦、抽象。
五。
3.学习文言文到底有什么意义
1、了解历史,学习古代文化,欣赏古代文学,研究古代文明。
2、学习文言文的作用还在于传承中华文化,让一种古老的文明传承下去是每一位中国人的责任。
3、学习文言文有助于提高人遣词造句,炼字的能力和阅读能力,提升文学修养。
4、好的文言文可以愉悦人的精神,丰富人的认知,有时候也能给于人鼓舞。
5、学习文言文,能够藉先人的经验获得指引,与先人的智慧互相切磋,从先人的感叹中体验人生。
扩展资料:
如何学习文言文:
1、要理解中心思想:
文言文阅读也是阅读,所以,首先就要弄清楚中心思想是什么?文章写的是哪些人、哪些事?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是什么?如果是议论文言文,就要了解作者的核心观点是什么?有哪些论据?
2、划分层次、结构:
对于文言文来说恰恰要通过划分层次来帮助了解文章思想,文章结构,这样才能提升对材料的理解,降低出错率。
3、敢于直译:
直译就是直接翻译,平时学习中,要多练习直译,帮助提升文言文阅读理解自信。
4、多读几遍: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说的就是当遇到不理解、不明白的文言文时,不妨先不看问题,静下心来多读几遍文章,或许从中能找到解题灵感。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文言文是中华文化瑰宝
4.学习文言文的意义
天我们学习古诗文的目的和意义何在逐步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增进学生的文化的认同意识.即一方面,要让学生获得初步读懂文言文的能力,达到一定的语感积累,打下扎实的语言文字基础;另一方面,也要引导学生学会鉴赏和评价古代文学作品,领会作品丰富的思想内涵.其中,"学习一些文言知识,能读懂浅易文言文"只是文言文教学目的之一;更重要的是通过文言文教学,更要弘扬人文精神,对学生进行"立人"教育,奠定精神的底子.新教材开始加强对文言文教学人文性的关注.新课程标准指出"适度强化文言文的学习,目的是促使学生加深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充实文化底蕴,提升文化品位",这些无疑应该成为一种导向,引导教师注重语文教学中,特别是常被忽略的文言文教学中的人文教学.通过古诗文教学,使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所以说, 文言文教学对于学生来说应是母语教学的一种,而绝不是"第二外语".作家余秋雨说:"在欧洲,作为古代经典最醒目的标志,是一尊尊名扬天下的雕塑和一座座屹立千百年的建筑.中国历史上毁灭性的战乱太多,只有一种难以烧毁的经典保存完好,那就是古代诗文经典.这些诗文是蕴藏在无数中国人心中的雕塑和建筑,而一代接一代传递性的诵读,便是这些经典连绵不绝的长廊."。
5.学文言文有什么用
每当学文言文的时候,有一部分学生会问:“老师,?”我的回答开始是这样的几条:了解我们民族的过去,汲取我们民族的智慧,吸收民族语言的精华,培养对民族的感情,开创新的生活。
他们听了,总表现出来疑惑的神情。有些直爽的学生就跟我说,老师你讲的这些太大,离我们的生活太远。
他们觉得文言文学起来很苦,读了半天,还是昏头涨脑。我告诉他们要有些耐心,可是连我也知道让现在的孩子有耐心太难了。
他们中间还有人问我,有什么简单的对付考试的方法,他们太不愿意学文言文了。 我亲爱的同路人,不知道你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没有,你又是怎样给学生做了圆满的解答。
反正遇到过几次这样的情况后,我再回答这个问题便有些犹豫了。我坚信我原先的回答是正确的,可是面对功利性很强却又缺乏耐性的学生(恐怕不仅仅是学生),那样回答有什么意义呢。
该怎样回答这个问题,既能让学生信服,又不至于把他们的学习引向歪路呢? 我就尝试着从服务学生的考试的角度解决这个问题。我提出来两点:第一,文言文阅读是我们考试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无法回避;第二,文言文学好了,也有助于其他方面的考试。
为了说服学生,我杜撰了一个理论:人生中的事情可以分成我们乐意做的事情和我们不乐意做的事情;对于我们乐意做的事情,只要无害,只管去做,而且不需要我们强迫自己来做;对于我们不乐意做的事情,有些不是必须要做的,那就不做,有些是必须要做的,那就强迫自己做。还有一点,我们做有些事情,开始是强迫自己做的,到了后来我们反而乐意做了。
这个理论竟然也被学生接受了,我就不断强化一种意识,学文言文是我们不乐意做而又必须做的事情,只要我们坚持学文言文,我们终究会乐意学文言文的。 说服了学生仅仅是事情的开始,更为重要的是怎样让他们感受到学文言文不太难,而且有乐趣。
我的做法是减少文言知识,尤其是语法知识的分析和记忆,重视学生对文章的整体理解,借助语言环境推测关键的难词难句的意义和用法。这样做自然是削弱了学生的知识积累,可是为了让他们读起来,顾不得那么多了。
再一个,我就是重视诵读,做到多范读,多领读,鼓励朗读。我是坚信几千年来老祖宗留下来的精品文章的魅力的,而感受这种魅力的一种好的方式就是诵读。
我还引导学生拓宽思路,发挥学习文言文的多方面的作用,比如从学过的文言文中寻找写作资源和借鉴写作技巧。这样做了一段时间,对学文言文不耐烦的学生少了许多。
我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是不是庸俗了些?当然,现在我也还谈不上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朋友,当你的学生问你,“老师,呢?”你怎么回答他又怎么去做?我期待着你的绝妙回答。
6.学好古文最重要的是什么
怎样学习文言文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推荐的两套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文言文的教学占了整个教学内容的40%,而且相对集中在高一年级。
其中,高中《语文〈试验本〉》高一年级两个学期各6个单元,文言文分别占3个单元;《高中语文实验课本》高一年级则全年集中文言文教学,上下册各4个单元。在文言文教学总量扩大、要求提高的情况下,如何学好文言文,本文想结合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谈一些想法。
新修订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对文言文教学,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理解词句的含义和作品的思想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重点掌握常见的150个文言实词,18个文言虚词和重要的文言句式在课文中的用法。
教学大纲的要求,有两层基本涵义:一是文言文阅读的要求和方法,二是文言基础知识的积累和掌握。下面试作分别说明。
首先,文言文阅读的要求和方法,概括地说,就是诵读、理解、背诵 。诵读、理解、背诵,诵读是核心、是关键、是文言文学习的立足点。
所谓诵读,朱自清先生曾说:“诵读是一种教学过程,目的在培养学生的了解和写作能力,教学的时候先由老师范读,后由学生跟着读,再由学生练着读,有时还得背诵,除背诵以外都可以看着书。”由此可以看出,在诵读教学中,除掉老师的范读外,学生所要作的就是“跟着读”、“练着读”、“背诵”和“看着书(读)”,换句话说,诵读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探究的学习过程。
这当中,读是关键。读,首先要听老师范读。
从老师的范读中应该领悟些什么,请看梁实秋先生回忆他的老师徐锦澄先生讲课:徐先生于介绍作者之后,朗诵全文一遍,这一遍朗诵可很有意思。……不论是古文或白话,一字不苟地吟咏一番,好像是演员在背台词,他把文字里的蕴藏着的意义好像都给宣泄出来了。
他念得有腔有调,有板有眼,有感情,有气势,有抑扬顿挫,我们听了之后,好像是已经领会到原文的意义的一半了。好文章掷地作金石声,那也许是过于夸张,但必须可以琅琅上口,那却是真的。
从这里可以看出,文章的腔调、板眼、感情、气势、抑扬顿挫以及所蕴藏着的意义,都要通过朗诵表达出来。而学生在听老师的范读中,也正要获得对文章的这方面的最初的也是最直观的印象和认识,从而激发起自己诵读的欲望,以达到进一步“理解词句的含义和作品的思想内容”的目的。
腔调、板眼、感情、气势、抑扬顿挫以及文字所蕴藏着的意义等等,不是一下子就读得出来的,它是学生在不断地听范读、跟着读、练着读的诵读过程中逐步体会、领悟、感知得来的。尤其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要读音正确。
这是由于文言文中多生僻字,又间有通假字、多音字和破读所决定的。一般来说,课文注释中对这一些都注明了读音,要依据注音,认真读准。
这里要着重提一提“破读”的问题。所谓“破读”,就是改变字(词)的读音以区别不同的意义或词性的一种方法。
如“衣”用作名词时读yī,用作动词(穿衣)时读yì;“食”在表示吃时读shí, 在表示给人吃时读sì。不过现在有的破读音已经进入现代汉语中,一般字典也已有注明,如美好的“好”(形容词)读hǎo,爱好的“好”(动词)读hào,难易的“难”(形容词)读nán,灾难的“难”读nàn等等。
而有些破读现在已不加特别区分,如叶公好龙的“叶”,旧读shè,现在可以读为yè了。掌握破读,对辨析词性词义,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是很有必要的。
第二要注意停顿。包括句中停顿和句间停顿。
能正确划分句中停顿和句间停顿,表明了对语句层次和大意的正确理解,这要在对词句含义理解的训练中,通过诵读来实现。 此外,还要注意读出语气、读出语势,等等。
实际上,诵读就是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反复熟读课文,逐步加深理解,直至可以背诵的学习过程。 我们不赞成在文言文的学习中,搞繁琐的语法分析,机械的诵记名词术语,也不主张呆板的所谓字字落实、句句落实。
我们主张学习文言文,要在诵读中感知,在诵读中领悟,在诵读中积累语言的素材,最后达到将文言变成自己语言习惯的一个部分。 这样的一个学习过程,诵读、识记、理解是同步进行的。
我们所说的对文言文的理解,主要是指对文章内容上的整体的领会、把握。这种领会和把握应当:①着眼于全篇的内容;②着眼于文意的沟通;③着眼于文章的篇章。
至于背诵,这也是由于文言文学习的特殊性所决定的。字词的识记,词句含义的理解,作品思想内容的把握,都要靠熟读成诵才能做到。
而且,语言文字的学习,概念和规则并不是最重要的,不是记住了规则就能说话、写作、阅读;语言学习是先实践、运用,然后理解。因而语文学习需要背诵,而文言文的学习则更强调背诵了。
能够“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理解词句的含义和作品的思想内容”,主要靠背诵量的不断积累。因此,新修订的小学、初中、高中语文教学大纲,都对背诵作了量的规定。
其中,小学背诵古诗词80首,初中背诵文言文20篇、古诗词50首,高中背诵古文20篇、诗词曲50首。这样一些篇目全部诵读至背诵,烂熟于心,达到上述文言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