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识琴中趣翻译文言文(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全文翻译)

1.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全文翻译

翻译

陶潜(陶渊明),字元亮,是大司马陶侃的曾孙。祖父陶茂,曾任武昌太守。他少年时心怀高尚,知识渊博善于做文章,洒脱大方不拘谨,自得于真性情,被乡里邻居所看重。他的亲朋好友,有时带着酒菜前往陶潜住处,他也从不推辞不喝,每喝醉一次,就感觉很舒适。

从没有开心生气的样子。只是每次逢酒必喝,即使有时不喝酒,也不停止写诗咏叹。让人误解的是,以为陶潜不懂音乐,却备有一张琴,琴没有弦,每逢朋友在一起,就抚琴对着琴说:“只要领会琴中的乐趣,又何必非要在琴上奏出美妙的音乐呢?”

字词解释

1、羁:示用皮革制成的网来把马络住,本义:马笼头。在文中的意思是“约束”。不羁就是不受约束。

2、为:做。

3、辞:推辞。

4、辍:停止。

原文

陶潜,字元亮,大司马侃之曾孙也。祖茂,武昌太守。潜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融然。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本文节选自《晋书·列传第六十四》。《晋书》一百三十卷,包括帝纪十卷,志二十卷,列传七十卷,载记三十卷,记载了从司马懿开始到晋恭帝元熙二年为止,包括西晋和东晋的历史,并用“载记”的形式兼述了十六国割据政权的兴亡。

人物背景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入刘宋后改名潜。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等。

他出身于破落官僚地主家庭。从小受儒家思想的教育,对生活充满幻想,希望通过仕途实现自己“大济苍生”的宏愿。自29岁起,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他不满当时土族地主把持政权的黑暗现实,任彭泽县令时,因不愿“为五斗米而折腰”,仅80多天就辞官回家,作《归去来兮辞》,自明本志。从此“躬耕自资”,直至63岁在贫病交迫中去世。

2.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的意思

“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意思:只要领会琴中的乐趣,又何必非要在琴上奏出美妙的音乐呢。

相关出处:

“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出自东晋陶潜《晋书列传第六十四》

原文:

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译文:

从没有开心生气的样子。只是每次逢酒必喝,即使有时不喝酒,也不停止写诗咏叹。让人误解的是,以为陶潜不懂音乐,却备有一张琴,琴没有弦,每逢朋友在一起,就抚琴对着琴说:“只要领会琴中的乐趣,又何必非要在琴上奏出美妙的音乐呢。

扩展资料

相关背景:

陶渊明是大司马陶侃的曾孙。祖父陶茂,曾任武昌太守。他少年时心怀高尚,知识渊博善于做文章,洒脱大方不拘谨,自得于真性情,被乡里邻居所看重。他的亲朋好友,有时带着酒菜前往陶潜住处,他也从不推辞不喝,每喝醉一次,就感觉很舒适。

陶渊明作品的语言平淡,但这平淡是把深厚的感情和丰富的思想用朴传山绘《历代名臣像赞》之《陶渊明》素平易的语言表达出来;表意易读懂,其内涵还需细细品味,但又富有情致和趣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文言文,翻译,识琴中趣

3.但识琴中趣 何劳弦上声 翻译 急

这是陶渊明所说的.他有一张没有弦线的琴。

他说“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认为音乐的真意不在声音本身,而在于声音之外,弹琴就是为了求得弦外之意趣。 其次,宋代苏轼琴诗《题沈君琴》: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诗中所说的琴与声的关系,也是琴乐中象和意的问题,隐含有“得意忘言”的意思,和陶渊明的“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有异曲同工之义。 第三, 宋沈括赞琴僧义海琴艺高超,也有“海之艺不在于声,其意韵萧然,得于声外,此众人所不及也”(《梦溪笔谈·补笔谈》)之言。

陶渊明“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之命题也同样认为音乐的真意不在声音本身,而在于声音之外,表示了他对弦外之意的追求,对“无弦”之美的肯定。 所以,我认为,“但知琴中趣,何劳弦上声”形容的是:重意轻象,追求弦外之意的超然意境. 通俗点讲: 形式是次要的,重要的是心灵的体会.只要内心有美妙琴音,即使无弦之琴也能弹奏出天籁之音.而这在陶渊明看来,才是最高境界.。

4.文言文:但是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陶潜,字元亮,年轻得时候志向高远,学识渊博又善于写作。

天资聪明而不拘小节,以真性情而高兴。曾写作《五柳先生传》说:“看我所住得环境,不能挡风遮阳。

穿着简陋,经常没有吃喝,又怎么样呢。”他自己这么说,当时的人也这样说。

当有亲朋带着酒菜去找他,他也不推辞。

每当喝醉的时候,就舒舒服服的睡觉 。从没有高兴或生气的样子,只是见酒就喝,如果没酒,也可以不停的吟诵。

他不懂音乐,却有一张素琴,弦也不调音,每当朋友门来喝酒。就弹琴唱歌,说:“只要能领会琴中的乐趣,就不用在意音准不准啊!”。

5.“但识琴中趣,何劳上弦声”是什么意思

只要懂得琴中的真意所在,何必非要在琴上奏出美妙的音乐呢~~

原文:

陶潜,字元亮,大司马侃之曾孙也。祖茂,武昌太守。潜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融然。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译文:

陶潜(陶渊明),字元亮,是大司马陶侃的曾孙。祖父陶茂,曾任武昌太守。他少年时心怀高尚,知识渊博善于做文章,洒脱大方不拘谨,自得于真性情,被乡里邻居所看重。他的亲朋好友,有时带着酒菜前往陶潜住处,他也从不推辞不喝,每喝醉一次,就感觉很舒适。从没有生气的时候。只是每次逢酒必喝,即使有时不喝酒,也不停止写诗咏叹。陶潜不懂音乐,却备有一张琴,琴没有弦,每逢朋友在一起,就抚琴和着琴音说:“只要懂得琴中的真意所在,何必非要在琴上奏出美妙的音乐呢?”

但识琴中趣翻译文言文

* ......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