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半夜钟(夜半钟声文言文翻译)

1.夜半钟声 文言文翻译

原文: 张继《枫桥夜泊》诗云:“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欧阳公嘲之云:“句则佳矣,其如夜半不是打钟时。”后人又谓惟苏州有半夜钟。

皆非也。按于邺《褒中即事》诗云:“远钟来半夜,明月入千家。”

皇甫冉《秋夜宿会稽严维宅》诗云:“秋深临水月,夜半隔山钟。”此岂亦苏州诗耶?恐唐时僧寺,自有夜半钟也。

译文: 张继《枫桥夜泊》这首诗写道:“半夜里,苏州城外寒山寺的钟声,一阵阵传到我躺着的这艘客船上。”对此,欧阳修嘲笑说:诗句好是好,怎奈半夜不是寺庙打钟的时候啊!”后人也有认为只有苏州的寺庙有半夜敲钟的。

其实这两种说法都不对。仔细考证:于邺写的《褒中即事》诗就有:“远钟来半夜,明月入千家。”

皇甫冉写的诗《秋夜宿会稽严维宅》也有:“秋深临水月,夜半隔山钟。”难道这些地方也是苏州吗?恐怕唐朝时候的和尚寺,本来就有半夜打钟的习俗呢。

文言文半夜钟译文,半夜钟文言文翻译,半夜的文言文

2.夜半钟声 文言文翻译

夜半钟声是指当今的佛寺(春节)半夜敲钟,但当时有半夜敲钟的习惯,也叫“无常钟”或“分夜钟”。

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曾提出疑问表示:“诗人为了贪求好句,以至于道理说不通,这是作文章的毛病,如张继诗句‘夜半钟声到客船’,句子虽好,但那有三更半夜打钟的道理?”可是经过许多人的实地查访,才知苏州和邻近地区的佛寺,有打半夜钟的风俗。

原诗: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译文:

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

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根据《唐才子传》卷三记载,张继于“天宝十二年(753)礼部侍郎杨浚下及第”,也就是说考取了进士。

而就在天宝十四年(755)一月爆发了安史之乱,天宝十五年(756)六月,玄宗仓皇奔蜀。因为当时江南政局比较安定,所以不少文士纷纷逃到今江苏、浙江一带避乱,其中也包括张继。

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舟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客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清远的小诗。

二、赏析

这首七绝以一“愁”字统起。前二句意象密集:落月、啼乌、满天霜、江枫、渔火、不眠人,造成一种意韵浓郁的审美情境。后两句意象疏宕:城、寺、船、钟声,是一种空灵旷远的意境。

江畔秋夜渔火点点,羁旅客子卧闻静夜钟声。所有景物的挑选都独具慧眼:一静一动、一明一暗、江边岸上,景物的搭配与人物的心情达到了高度的默契与交融,共同形成了这个成为后世典范的艺术境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枫桥夜泊

文言文,半夜

3.晚上八点和九点半用古文怎么表示

晚上八点是戌时范围;晚上九点半是亥时范围。

古代人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等于现在的两小时,19:00-21:00是戌时,21:00-23:00是亥时。同时古代的夜晚是按照“更”的说法计算的,19:00-21:00为一更,21:00-23:00为二更。

扩展资料:

古代其它的时间计算方法:

1、二十四时辰制

宋以后把十二时辰中每个时辰平分为初、正两部分,这样,子初、子正、丑初、丑正。。依次下去,恰为二十四时辰,同现在一天二十四小时时间一致。

2、十时辰制

出现于先秦。昼夜各五分。据《隋书.天文志》,昼为朝、禺、中、晡、夕;夜为甲、乙、丙、丁、戊(后用五更来表示)。即更点———古代把晚上戌时作为一更,亥时作为二更,子时作为三,丑时为四,寅时为五更。把一夜分为五更,按更击鼓报时,又把每更分为五点。

每更就是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即120分钟,所以每更里的每点只占24分钟。由此可见“四更造饭,五更开船”相当于现在的“后半夜1时至3时做饭,3时至5时开船”。

“五更三点”相当于现在的早晨3时又72分钟,即4时12分,“三更四点”相当于现在的晚上11时又96分钟,即0时36分。

2、十五时辰制

其名称为晨明、朏明、旦明、蚤(早)食、宴(晚)食、隅中、正中、少还、铺时、大还、高舂、下舂、县(悬)东、黄昏、定昏。参阅《淮南子.天文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时辰

文言文半夜钟

* ......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