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全国卷2语文文言文翻译(文言文翻译)

1.文言文翻译

(试着翻译一下,有错误难免,还请见谅~) 起初,岳飞在各位将领中年纪最小,原本是列校的职位被提拔,但多次建立显赫的功绩。

韩世忠、张俊不能平衡,岳飞对他们低调屈从,军中的精锐敏捷的士兵教导岳飞不要降心相从。 金人进攻淮西,朝廷制定线路要求张俊出击,张俊不敢出兵,军队最后也没有功绩。

岳飞接到命令即刻出兵,于是破解庐州的从围,皇帝授予岳飞两镇节度使之职。张俊更加感到耻辱。

岳飞在平定杨么后献给了张俊和韩世忠楼船各一条,兵器都很全备,韩世忠十分喜悦,张俊反而妒忌岳飞。淮西的战役,张俊因为前线粮草紧缺而向岳飞求助,岳飞爽快答应。

皇帝赐给前线嘉奖令,上面写道“转借军饷艰难,你们不要再依赖朝廷了。”张俊怀疑是岳飞告密,返回朝廷时,反而说岳飞携带粮草逗留不前,用缺少军饷为说辞。

张俊看中了韩世忠的军队,张俊知道韩世忠惧畏秦桧,想要与岳飞瓜分他的背嵬军。岳飞决议不肯,张俊十分不高兴。

等到张俊与岳飞同行去楚州张俊想先修整楚州城池来增强守备,岳飞说:“应当合力来恢复中原,怎可以为保全撤退计议。张俊变了脸色。

适逢韩世忠管下军吏景著向总领胡纺汇报:“张、岳两枢密如果瓜分了韩世忠的军队,恐怕(韩世忠)会起事端”胡纺向朝廷上报此事,秦桧将景著抓来,投入大理寺,并要他去诬陷韩世忠。 岳飞听说飞速给韩世忠报信,将秦桧的意图告诉他。

韩世忠立即拜见皇帝并说明此事。在这时,张俊十分嫉恨岳飞,并四处宣扬岳飞…… 然后这句话阁下没打完~~~。

2020年全国卷3语文文言文原文及翻译,2018全国卷一语文文言文原文及翻译,2018全国卷三语文文言文答案及解析

2.历年语文高考全国卷2的文言文翻译题

1994年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2-19题。

何子平世居会稽,少有志行,见称于乡曲。事母至孝。

扬州辟从事史,月俸得白米,辄货市粟麦。人或问曰:“所利无几,何足为烦?”子平曰:“尊老在东,不办常得生米,何心独飨白粲①。”

每有赠鲜肴者,若不可寄至其家,则不肯受。母本侧庶,籍注失实②,年未及养,而籍年已满,便去职归家。

时镇军将军顾觊之为州上纲,谓曰:“尊上年实未八十,亲故所知。州中差有微禄,当启相留。”

子平曰:“公家正取信黄籍,籍年既至,便应扶侍私庭,何容以实年未满,苟冒荣利。且归养之愿,又切微情。”

觊之又劝令以母老求县,子平曰:“实未及养,何假以希禄?”觊之益重之。既归家,竭身运力,以给供养。

末除吴郡海虞令,县禄唯以养母一身,而妻子不犯一毫。人或疑其俭薄,子平曰:“希禄本在养亲,不在为己。”

问者惭而退。母丧去官,哀毁逾礼,每至哭踊,顿绝方苏。

(《宋书•孝义传》) 〔注〕①白粲:白米。 ②籍:户口册,即下文的“黄籍”。

当时规定,官员父母年满八十,应解职归家奉养。 12.下列两句中红字的字的正确意思与读音是(2分) ①扬州辟从事史。

②竭身运力,以给供养。 A.①设立pì②给以gěi B.①设立pì②使……丰足jǐ C.①征召bì②使……丰足jǐ D.①征召bì②给以gěi 13.对“辄货市粟麦”一句中“货”、“市”词义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都是“卖出” B.都是“买入” C.买入、卖出 D.卖出、买入 14.分别比较下列每组句子中红字的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两个“亲”字相同,两个“每”字不同 B.两个“亲”字相同,两个“每”字也相同 C.两个“亲”字不同,两个“每”字相同 D.两个“亲”字不同,两个“每”字也不同 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15.州中差有微禄,当启相留。

(2分) A.在州中任职略有少许俸禄,将打开州府大门请你留任。 B.在州中任职略有少许俸禄,将禀告上司挽留你。

C.州中空缺有俸禄微少的职位,将禀告上司挽留你。 D.州中空缺有俸禄微少的职位,将打开州府大门请你留任。

16.实未及养,何假以希禄?(3分) A.实际尚未来得及奉养,哪能借此以求得俸禄? B.实际尚未来得及奉养,哪能借助这稀有的俸禄? C.实际尚未到奉养之年,哪能借助这稀有的俸禄? D.实际尚未到奉养之年,哪能借此以求得俸禄? 17.对以下两句话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扶侍私庭;②顿绝方苏 A.①在家奉养母亲;②困顿晕倒许久方才苏醒 B.①扶助母亲理家;②困顿晕倒许久方才苏醒 C.①扶助母亲理家;②叩首晕倒许久方才苏醒 D.①在家奉养母亲;②叩首晕倒许久方才苏醒 18.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何子平孝心的一组是()(3分) ①月俸得白米,辄货市粟麦 ②何心独飨白粲。 ③尊上年实未八十,亲故所知。

④实未及养,何假以希禄? ⑤县禄唯以养母一身,而妻子不犯一毫。 ⑥希禄本在养亲,不在为己。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①②⑥ D.③④⑥ 19.下列对何子平去职归家奉养老母一事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由于老母“籍注失实,年未及养”,子平依律仍可在州任职,但他出于“归养之愿,又切微情”的考虑,坚持归家。 B.子平归家之后,“竭身运力,以给供养”,认为“希禄本在养亲”,坚持“县禄唯以养母一身”,从而实现了“归养之愿”。

C.子平不愿以老母“实年未满”而“苟冒荣利”,又不肯“以母老求县”,归家养母,竭尽全力,从而深受顾觊之敬重。 D.由于老母“籍年已满”,子平去职归家;尽管顾觊之希望他在州任职,但他碍于“公家正取信黄籍”,婉言谢绝。

12.(2分)C 13.(2分)D 14.(2分)C 15.(2分)B 16.(3分)D 17.(3分)A 18.(3分)C 19.(3分)D 1995年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2-19题。 郑善果母者,年二十而寡。

性贤明,有节操,博涉书史,通晓治方。每善果出听事,母恒坐胡 床,于障后察之。

闻其剖断合理,归则大悦。若行事不允,或妄怒,母乃还堂,蒙被而泣,终日不 食。

善果伏于床前,亦不敢起。母方起谓之曰:“吾非怒汝,乃愧汝家耳。

吾为汝家妇,获奉酒扫。 如汝先君,忠勤之士也,在官清恪,未尝问私,以身徇国,继之以死,吾亦望汝副其此心。

汝既年小而孤,吾寡妇耳,有慈无威,使汝不知礼训,何可负荷忠臣之业乎?汝自童子承袭茅土,位至方伯,岂汝身致之邪?安可不思此事而妄加怒,心缘骄乐,堕于公政!”母恒自纺绩,夜分而寐。善果曰:“儿封侯开国,位居三品,秩俸幸足,母何自勤如是邪?”答曰:“呜呼!汝年已长,吾谓 汝知天下之理,今闻此言,故犹未也。

至于公事,何由济乎?今此秩俸,乃是天子报尔先人之徇命 也。当须散赡六姻,为先君之惠,妻子奈何独擅其利,以为富贵哉!又丝(xǐ,麻)纺织,妇人之务,上自王后,下至大夫士妻,各有所制。

若堕业者,是为骄逸。吾虽不知礼,其可自败名乎?” 12.对下列四句中加黑的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分) A.若行事不允,或妄怒。

允:公平。 B.在官清恪,未尝问私。

恪:谨慎而恭敬。 C.吾亦望汝副其此心。

副:符合 D.岂汝身致之邪? 致:导致。 13.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红字的字的意思,判断正确。

文言文,语文,翻译,全国卷

3.《汉书•傅介子传阅读答案(附翻译)》古诗原文及翻译

作者: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然后作题。

傅介子,北地人也,因从军为官。先是龟兹、楼兰皆尝杀汉使者。

元凤中,介子以骏马监求使大宛,因诏令责楼兰、龟兹国。介子至楼兰,责其王教匈奴遮杀汉使:“王苟不教匈奴,匈奴使过至诸国,何为不言?”王谢服,言:①“匈奴使属过,当至乌孙,道过龟兹。

”介子至龟兹,复责龟兹王,王亦服罪。介子从大宛还到龟兹,龟兹言:“匈奴使者从乌孙还,在此。”

介子因率其吏士共诛斩匈奴使者。还奏事,诏拜介子为中郎,迁平乐监。

介子谓大将军霍光曰:“楼兰、龟兹数反覆而不诛,无所惩艾。介子过龟兹时,其王近就人,易得也,愿往刺之,以威示诸国。

”大将军曰:“龟兹道远,且之于楼兰”于是,白遣之。介子与士卒赍金币,扬言以赐外国为名。

至楼兰,楼兰王意不亲介子,介子阳引去,至其西界,使译谓曰:“汉使者持黄金锦绣行赐诸国,王不来受,我去之西国矣。”②即出黄金币以示译。

译还报王,王贪汉物,来见使者。 介子与坐饮,列物示之。

饮酒皆醉,介子谓王曰:“天子使我私报王。”王起随介子入帐中,屏语,壮士二人从后刺之,刃交胸,立死。

其贵族左右皆散走。遂持王首还诣阙,公卿将军议者咸嘉其功。

上乃封介子为义阳侯,食邑七百户。士刺王者皆补侍郎。

(《汉书•傅介子传》)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责其王教匈奴遮杀汉使 遮:拦截B.王谢服 谢:感激C.于是,白遣之 遣:派遣D.介子与士卒赍金币 赍:携带【现场解析】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涉及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 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

B项的“谢”字,根据前文的介子对“王”的指责,和句中的“服”(顺服),这里解释为“谢罪”比较合适。【参考答案】B(谢:谢罪)2.将文言文中的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匈奴使属过,当至乌孙,道过龟兹。译文:。

(2)即出黄金币以示译。译还报王,王贪汉物,来见使者。

译文:。【现场解析】考查文言文翻译能力,涉及文言实词、虚词,文意理解等内容。

解答此题,要在粗通大意的基础上,按照直译的原则,确认关键词语在句中的含义。(1)中的“属”译为“刚刚”,“道”译为“取道”;(2)“示”译为“让……看”,“报”译为“报告”“汇报”。

【参考答案】①匈奴使者刚走,将要到乌孙,取道过龟兹。 ②随即拿出黄金财物让译官看。

译官回去报告了楼兰王,楼兰王贪图汉朝的财物,来见汉朝使者。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能表现傅介子“智勇”的一组是①责其王教匈奴遮杀汉使②因率其吏士共诛斩匈奴使者③上乃封介子为义阳侯④饮酒皆醉,介子谓王曰:“天子使我私报王。

”⑤愿往刺之,以威示诸国⑥士刺王者皆补侍郎A.①②④ B.②④⑥ C.①③⑤ D.③④⑥【现场解析】考查把握人物个性的能力,试题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题干展示傅介子的个性特征“智勇”,即“智慧”“胆识”两个方面,解题方法是以“智勇”为标准对每个备选项进行筛选,确认。 ③“上乃封介子为义阳侯”写皇帝的嘉奖⑥陈述“士刺王者”与介子关系不大。

【参考答案】A。4.下列对原文内容与技巧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认为龟兹、楼兰杀害过汉朝的使者,有损大汉威严,于是在元凤年间,他以骏马监的身份,请求出使大宛,依照诏令指责楼兰、龟兹国。

B.介子到了楼兰,以事实为依据指责楼兰教唆匈奴拦截杀害汉朝使者,楼兰王谢罪表示顺服。C.介子路过楼兰时,发现楼兰王对身边的人没有防范之心,容易得手,于是请求前去刺杀他,想以此展示国威,表现了他对大汉的忠心。

D.介子刺杀楼兰分设计诱惑、秘密会谈、实施刺杀三个阶段,刺杀过程集中表现了他的智慧和胆识。【现场解析】考查对文章内容和写人手法的理解能力,涉及到作者情感态度、人物的性格、写人的方法等。

解答此题要采用“题文对照”的方法,即将选项与文本相应区间进行对照、核实。 C项路过的是“龟兹”,没有防范之心的也是“龟兹王”。

【参考答案】C。【参考译文】傅介子是北方人,因参军当了官。

从前,龟兹、楼兰都曾杀害过汉朝的使者。元凤年间,介子以骏马监的身份,要求出使大宛,依照诏令指责楼兰、龟兹国。

介子到了楼兰,指责楼兰教唆匈奴堵截杀害汉朝使者:“汉朝大部队刚到,大王如果没有教唆匈奴,匈奴使者经过楼兰到其它各国去,为什么不说?”楼兰王谢罪表示顺服,说:“匈奴使者刚走,将要到乌孙,取道过龟兹。”介子来到龟兹,又指责龟兹王,龟兹王也服罪。

介子从大宛回到龟兹,龟兹王说:“匈奴使者从乌孙回来,现在这里。”介子于是率领他的部下杀了匈奴使者。

介子回到汉朝后,把这件事奏给皇上,皇上下诏书受于介子中郎的官职,又改为平乐监。介子对大将军霍光说:“楼兰、龟兹反复无常而不去讨伐,就没有惩罚的办法了。

介子路过龟兹时,发现龟兹王对人身边的人没有防范之心,容易得手,我愿意前去刺杀他,以此向其它各国示威。”大将军说:“龟兹路远,暂且到楼兰试一下。”

于是,大将军禀告皇上后,就派介子出发了。介子与士兵一起携带黄金财物,扬言要用来送给外国人。

到了楼兰。

4.文言文在线翻译

屠龙子和都黎下棋,都黎连败数局。

馆人因怜悯而帮助他,又败了。观看的人都感到惊愕,都在那里相助,屠龙子的随从请求停止,说:“我听说寡不敌众,对方预售众人智慧,我担心你再战不胜就前功尽弃了。”

屠龙子不应声,坐着不动照旧下棋。都黎又大败,不能坚持了,帮助的人相视都变了脸色,拿着棋子儿而叫骂 。

让他们再下,却都不敢下了。随从高兴地说:“你老夫子的棋艺真是妙极了!”屠龙子说:“不对啊,你凶那野兽搏斗吗?那野兽中老虎最凶猛,如今用虎斗虎,那么一只虎不能胜过一群虎,这是明摆着的了;用狐狸斗虎,那么即使一千只狐狸,又怎么能斗过一只虎呢?多了就越被它们自己搞乱了。

5.文言文

【原文】钟毓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

其时觉,且托寐以观之。毓拜而后饮,会饮而不拜。

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

(言语第二/12) 【译文】钟毓兄弟小时候在父亲午睡时,趁机一起偷药酒喝。他们的父亲当时已发觉,暂且故意装睡,看他们怎么样。

钟毓行礼后才喝酒,钟会只喝酒不行礼。随后父亲问钟毓为什么要行礼,钟毓回答说:“酒是用来完成礼仪的,不敢不行礼。”

又问钟会为什么不行礼,钟会说:“偷,本来就是非礼的行为,所以用不着行礼。” 【方言证古】昼:中午。

《广韵》去声宥韵:“昼,日中。”《汉书·萧望之传》:“(望之)饮鸩自杀……是时太官方上昼食,上乃却食,为之涕泣,哀恸左右。”

昼食,午饭。《南齐书·东昏侯纪》:“(帝)昼眠夜起如白平。”

〔泉〕食日昼(吃午饭)。(。

6.高考全国卷2语文必背古文

1. 《论语》十则

2. 《鱼我所欲也》-孟子

3.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4. 《曹刿论战》-《左转》

5. 《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6. 《出师表》-诸葛亮

7. 《桃花源记》-陶渊明

8. 《三峡》-郦道元

9. 《马说》-韩愈

10. 《陋室铭》-刘禹锡

11. 《小石潭记》-柳宗元

12. 《岳阳楼记》-范仲淹

13. 《醉翁亭记》-欧阳修

14. 《爱莲说》-周敦颐

15.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16.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

17. 《关雎》-《诗经》

18. 《蒹葭》-《诗经》

19. 《观沧海》-曹操

20. 《饮酒》-陶渊明

21.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22. 《次北固山下》-王湾

23. 《使至塞上》-王维

24.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25. 《行路难》-李白

26. 《望岳》-杜甫

27. 《春望》-杜甫

28.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29.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30.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31.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32. 《观刈麦》-白居易

7.有哪位能力能知晓下面文言文出处,请帮翻译下下面的文章

最高的善就象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却不与万物相争,它总是处于人们所厌恶的(低下)地方,所以最接近“道”。

(最高的善人)居住要(象水那样)选择(低下的)地方,心胸要保持深沉宁静,交友要真心相爱,说话要诚信可靠,从政要有条有理,干事要利用特长,行动要抓住时机。 正因为他(象水那样)与世无争,才没有过失。

治理大国,应好象煎烹小鱼。用“道”来治理天下,那么鬼也就不灵(不作祟兴灾)了;不是鬼不灵了,而是它起的作用不伤人了;不是它起的作用伤不了人,而是圣人也根本不想伤人。

鬼神和圣人都不伤害人,所以自然的德性都回复到人民身上了。 大国要象居于江河的下流一样,处于雌柔的位置,这是天下交汇的地方。

雌柔常常以虚静战胜雄强,就是因为它安静而处于下面的缘故。 所以大国用谦下的态度对待小国,就可以取得小国的信任;小国用谦下的态度对待大国,也才能取得大国的信任。

所以,有时大国以谦下的态度取得小国的信任,有时小国以谦下的态度取得大国的信任。大国不过是要聚养小国,小国不过是要待奉大国,这样大国小国都各自满足了愿望,大国还是应当以谦下为宜。

江河大海能成为众多河流汇聚的地方,是因为它善于处在低下的地方,所以才能成为许多河流归往的地方。 因此,有“道”的圣人想要统治人民,必须用言词对人民表示谦下;想要领导人民,必须把自己(的利益)放在人民的利益之后。

因此,圣人处于人民之上而人民不感到有负担;处于人民之前而人民不感到有灾害。因此天下人民乐于推戴他而不厌弃。

正因为他不与人争,所以天下才没有人能够与他争。 委曲反而能保全,弯曲反而能伸直,低洼反而能充盈,破旧反而能生新,少取反而能多得,贪多反而会迷惑。

所以,“圣人”用“道”作为观察天下命运的工具。不自我显示,反而能显明;不自以为是,反而能显著,不自我夸耀,所以能有功劳;不自高自大,所以能长久。

正因为不跟人争,所以天下没有谁能争得赢他。古人所说的“委曲反能保全”等话,哪里能是假话呢?它实实在在是能够做到的。

用“道”去辅佐君主的人,不靠武力在天下逞强。使用武力这种事,是必定有报应的。

军队所到之处,(民生调敝,田地荒芜),荆棘丛生。大战过后,必定是灾荒年。

善于用兵打仗的人,只求达到救济危难的目的就是了,不敢用兵力来逞强于天下。 达到目的而不自高自大,达到目的而不自我夸耀,达到目的而不自以为是,达到目的而要认为这是出于不得已,达到目的而不要逞强。

(无论国家还是个人)凡是气势强盛之后就会趋于衰老,(因此逞强气盛〕是不合于“道”的。不合于“道”,必然很快就会死亡。

、、按你的顺序翻译的 全是道德经里的。

14全国卷2语文文言文翻译

* ......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