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闻变而起文言文翻译(楚人患眚的原文及翻译)
1.楚人患眚的原文及翻译
楚国有个得眼病的人,一天对他的妻子说:“我的眼睛好了,我看见邻居家屋上的大树了。”
他的妻子说:“邻居家屋上没有树啊。”在湘山拜神许愿时,他又对他的仆人说:“我的眼睛好了,我看见了四通八达的大道啦,那大道上熙熙攘攘的,不是车马人流吗?”他的仆人说:“我所望见的都是河流山峦,哪里有什么通衢大道呀?”没有树却说能看 到树,没有路却说能看到路,难道能说眼睛好了吗?实际上是眼睛有毛病啊。
不通达却自以为通达,不透彻却以为透彻,难道是心里明白吗?实际上是思想上出了问题啊!原文: 楚人有患眚者,一日谓其妻曰:“吾目幸矣,吾见邻屋之上大树焉。”其妻曰:“邻屋之上无树也。”
祷于湘山,又谓其仆曰:“吾目幸矣吾见大衢焉纷如其间者非车马徒旅乎?”其仆曰:“我所望皆江山也,安有大衢?”夫无树而有树,无衢而有衢,岂目之明哉?目之病也!不达而以为达,不贯而以为贯,岂心之明哉?心之病也!此文出自清·唐甄所著的《潜书》扩展资料写作背景:明末清初唐甄(1630-1704)撰。唐甄原名大陶,字铸万,后更名甄,别号圃亭,四川达州(今达县)人,与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合称为明末清初“四大启蒙思想家”;与遂宁吕潜、新都费密,合称“清初蜀中三杰”。
被中宣部、国家教委评为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100位杰出思想家之一。他潜心于先秦诸子百家,摒弃汉代以下学者著作,尤不满汉儒经学和宋代程朱理学,晚年对王阳明学说十分崇拜。
《潜书》原名为《衡书》,意在“权衡天下”,后因自己接连遭遇不幸,改其名为《潜书》,意即“潜存待用”。唐甄的先世在明代是达州的显贵,至明末而衰落。
顺治十四年(1657)乡试中举,会试不第,后出任山西潞安府长子县知县,任职不满十月因受逃犯牵连而被革官。革职后为追求一官半职,曾游历河北、河南、山西、湖北、安徽、浙江、江苏等地,但在这些地区而屡遭打击,连蹇不遇,颠沛流离,潦倒穷困,最后隐居于吴江。
在隐居生活中,为了糊口养家,只好坐馆授徒,为达贵子弟的家庭教师,或者著书卖文,过着极端穷困的生活。他企望通过他的学说主张影响现实政治,幻想有得以一试其抱负而为“王者师”的机会。
在饥寒交迫的晚年,唐甄仍“权衡天下”之志不改,“富民求实”之心不移,振笔著书不辍。主要有《潜书》、《毛诗传笺合义》、《春秋述传》、《圃亭集》等。
唐甄自述:“吾少不知学,四十而后志于学。窃闻圣人之道而略知圣人治天下之法,勤于诵读,笃于筹策。
鸡鸣而起,夜分而寝。”他辛勤著述三十余年,著有《潜书》、《毛诗传笺合义》、《春秋述传》、《潜文》、《潜诗》、《日记》等著作。
上述著作,除《潜书》外,均已散失。学者魏源的著述《海国图志》受《潜书》思想的影响很大。
韩国日本等国有专门学术研究机构研究《潜书》,并将《潜书》作为本国大学、研究生、博士生学习的教材。
2.帮翻译下文言文谁给我翻译一下呀 ㈠皇甫谧列女传曰:酒泉烈女庞娥
皇甫谧《列女传》中说:酒泉县有个贞烈女子叫庞娥亲的,表庞子夏的妻子,禄福县赵君安的女儿。
赵君安被同县李寿杀害了。娥亲有三个弟弟,都想为父报仇。
李寿防备很严密。正好遭受灾疫,娥亲的三个弟弟都死了。
李寿听说后大喜,请求会见宗族的人,互相庆贺,说:“赵家强壮的人口已经死了,只有柔弱的女儿,再也没有什么可怕的了!”李寿的防备就开始松懈了。 娥亲的儿子淯出门,听说了李寿的这些话,回来后告诉了娥亲。
娥亲一向都有报仇之心,等到听了李寿的话,报仇的决心更加深了,悲伤的哭着说:“李寿,你不要高兴得太早了,终究不会让你活着!父仇不共戴天,不能杀了你,是我三个弟弟的耻辱。难道我娥亲就不能亲手杀了你吗?而你却在那儿庆幸呢?”于是娥亲偷偷地买了快刀,拿着兵刃,天天伤心,立志要杀了李寿。
李寿为人凶暴,听了娥亲的话,更是乘马带刀,乡里的人都害怕他。隔壁有一个姓徐的妇女,担心娥亲不能制服李寿,害怕她反被李寿加害,多次劝谏她,说:“李寿,是个男子,一向凶恶,加上如今有所防备。
赵娥亲虽有猛烈的志向,然而强弱悬殊,敌不过他。碰到然而打不过他,那么就会被李寿所害,灭绝了自家的门户,痛苦耻辱不轻呀。
为了门户考虑,详细考量。”娥亲说:“父母之仇不共戴天。
李寿不死,娥亲有何面目活在这人世间呢!现在虽然三个弟弟早死,门户没落,然而娥亲还在,岂能靠别人来报仇呢!如果以你的心情来说我,那么李寿杀不了;论我的心情,李寿必定被我所杀明显了。”娥亲日夜多次磨刀,握紧手腕,咬牙切齿,悲伤啼哭,长长叹息,家人和邻里都笑她。
娥亲对左右的人说:“你们笑话我,只是因为我是一个弱女子不能杀了李寿的缘故吧。一定要以李寿的颈血来喂这刀刃,让你们这些人见识见识。”
于是不管家里的事情,乘坐鹿车窥伺李寿。到了光和二年二月上旬,以白日清时,在都亭之前,与李寿相遇,娥亲于是下车扣住李寿的马,叱责他。
李寿惊愕住了,回马想走。娥亲奋刀砍他,也砍伤了他的马。
马受惊,李寿跑到了路边的水沟之中。娥亲搜寻到了就地砍他,砍中了兰树,刀折了。
李寿被砍伤没有死,娥亲于是上前想夺取李寿的佩刀来杀李寿,李寿护刀睁眼大声呼叫,跳跃而起。娥亲于是挺身奋手,左手抵住他的下额,右手掐他的喉咙,反覆多次,李寿随手倒下。
娥亲于是拔下他的刀来砍李寿的头,持着头来到都亭自首,衙门定罪后,慢步走到监狱,言辞面色不变。当时禄福官长汉阳县尹嘉不忍心审判娥亲,就解印辞官,想放她走。
娥亲说:“报仇而死,是我的本分。严明法纪,是您的职责呀。
怎么能够因为贪生而枉官法呢?”乡人听说后,倾城而出,观看的人就像人墙一样,无不为她悲喜交加,慷慨涕零,嗟叹不已。 太守县尉不敢公然放了她,私下里放她离去,以方便自己躲藏。
娥亲高声大叫说:“枉法逃死,不是我的本心。如今仇人已杀,死是我的本分,请求得归依法治以保全国家的体治。
3.地震《聊斋志异》文言文的翻译
聊斋志异 地震的译文
悬赏分:0 - 解决时间:2006-2-1 23:28
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刻,地大震。余适客稷下,方与表兄李笃之对烛饮。忽闻有声如
雷,自东南来,向西北去。众骇异,不解其故。俄而几案摆簸,酒杯倾覆;屋梁椽柱,错折
有声。相顾失色。久之,方知地震,各疾趋出。见楼阁房舍,仆而复起;墙倾屋塌之声,与
儿啼女号,喧如鼎沸。人眩晕不能立,坐地上,随地转侧。河水倾泼丈余,鸭鸣犬吠满城
中。逾一时许,始稍定。视街上,则男女裸聚,竞相告语,并忘其未衣也。后闻某处井倾
仄,不可汲;某家楼台南北易向;栖霞山裂;沂水陷穴,广数亩。此真非常之奇变也。有邑
人妇,夜起溲溺,回则狼衔其子,妇急与狼争。狼一缓颊,妇夺儿出,携抱中。狼蹲不去。
妇大号,邻人奔集,狼乃去。妇惊定作喜,指天画地,述狼衔儿状,己夺儿状。良久,忽悟
一身未着寸缕,乃奔。此与地震时男妇两忘者,同一情状也。人之惶急无谋,一何可笑!
译文;
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时,地面非常剧烈地震动。我恰好到稷下做客,当时刚好正在和我的表兄李笃点着蜡烛喝酒。忽然听见有像打雷一样的声音,从东南方传来,向西北方而去。大家都很惊诧而且觉得很怪异,不知道其中的缘故。当时茶几、桌子等家具都颠簸摇晃,酒杯也倒了,屋子的梁柱都发出折断的声音.我们互相看着都大惊失色.过了好一会才知道是地震了,都各自很快的去到外面.看见楼房屋舍一会低下去一会又起来,围墙倾倒房屋垮塌的声音和小孩子,女人哀号的声音,吵得很厉害,像沸腾了一样.人发昏眩晕不能站立,只能坐在地上随着地面转动翻腾.河水翻起一丈多的浪打到外面来,整座城都是鸡和狗的叫声.过了一个时辰多,才开始稍稍安定一些.看街上,男人和女人裸着身体聚在一起互相谈论(这件事情),忘记了自己没有穿衣服.后来听说有个地方井塌了不能打水,还有一家的房子的西方和北方居然换了位置,栖霞山裂开了,沂水河塌陷出一个大的洞穴,有好几亩宽.这真的是非常奇异的变化.
有同地方的人的老婆晚上起来上厕所,回去的时候发现狼把她的孩子叼走了.这个女人急忙上前与狼争夺,狼稍稍一松嘴,妇人就把小孩夺出来了,抱在怀中,但是狼蹲在那里不肯离去.夫人大声的号叫,邻居们都跑着聚集过来,狼才离去.妇人安定下受惊的心情心中感到很幸运,指天划地得叙述狼把他孩子叼走时的情况和自己争夺孩子的情况.很久,忽然发现自己身上什么都没有穿,于是跑走了.这应该和地震的时候男人和女人都忘记(自己没有穿衣服)了是一样的情状.人在惊惶的时候的束手无策,是多么的可笑啊!
4.秦穆公亡马文言文翻译
春秋·秦穆公《秦穆公亡马》白话释义:
秦穆公曾外出王宫,丢失了自己的骏马,亲自出去找,看见有人已经把自己的马杀掉了,正在一起吃肉。秦穆公对他们说:“这是我的马呀。”
这些人都害怕惊恐地站起来。秦穆公说:“我听说吃骏马的肉不喝酒是要死人的。”于是按次序给他们酒喝。杀马的人都惭愧地走了。
过了三年,晋国攻打秦穆公,把秦穆公围困住了。以前那些杀马吃肉的人互相说:“咱们可以用出力(为君王)拼死作战,来报答吃了穆公的马他还给我们酒喝的恩德。”
于是冲散了包围,穆公最终脱离危难,并打败晋国,抓了晋惠公回来。这就是所谓的“做有道德的事情,必然会有福报”。
原文:
秦穆公尝出而亡其骏马,自往求之,见人已杀其马,方共食其肉。穆公谓曰:“是吾骏马也。”诸人皆惧而起。
穆公曰:“吾闻食骏马肉,不饮酒者杀人。”即饮之酒。杀马者皆惭而去。居三年,晋攻秦穆公,围之。往时食马肉者相谓曰:“可以出死,报食马得酒之恩矣。”
遂溃围,穆公卒得以解难,胜晋,获惠公以归。此德出而福反也。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秦穆公继位后任用百里奚、蹇叔、由余为谋臣,击败晋国,俘晋惠公,灭梁、芮两国。扶持晋文公,实现秦晋联盟。晋文公死后,联盟瓦解,秦晋对抗。后分别在公元前627年崤之战(今河南三门峡东南)和公元前625年彭衙之战(今陕西白水东北)中两次被晋军大败,秦东进的路被晋牢牢地扼住。
秦穆公非常重视人才,其任内获得了百里奚、蹇叔、由余、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等贤臣良将的辅佐。还曾协助晋文公回到晋国夺取君位。
周襄王时出兵攻打蜀国和其他位于函谷关以西的国家,开地千里。因而周襄王任命他为西方诸侯之伯,遂称霸西戎,为四百年后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石。
秦穆公四年,秦公为求将来做霸主,拉拢当时力量强大的晋国,他亲自向晋献公提亲,晋献公就把大女儿嫁给了他。后来,晋献公年迈昏庸,受宠最多的妃子骊姬,谎称申生要毒死晋献公,借晋献公之手除去申生。于是,晋献公另外两个儿子夷吾和重耳为了活命,分别逃往他国避难。
再后来,晋国臣子里克杀死骊姬的儿子奚齐和她妹妹的儿子卓子,想迎奉重耳回国,秦穆公也想这样做,但臣子认为重耳贤能皆胜过夷吾,会让晋国变得强大,从而威胁到自己的国家,于是秦穆公转而迎立夷吾为国君,是为晋惠公。
但是不久,晋惠公畏权杀死里克等老臣,又派人追杀重耳,并且恩将仇报,不接济秦国,导致晋国与秦国失和。晋惠公忘掉秦国恩情,反倒发兵攻打秦国,终遭惨败;后面不得已割地求饶,还叫儿子公子圉到秦国做人质,这才将两国的关系修好。
秦穆公为了掌控公子圉,把自己的女儿怀嬴嫁给了他。这在当时的社会来说,是一件亲上加亲的事,按理关系应该是很稳固的了。然而公子圉听说自己的父亲病了,害怕国君的位置会被传给别人,就扔下妻子,一个人偷偷跑回晋国。
第二年,夷吾一死,公子圉就做了晋国君主,是为晋怀公,跟秦国不相往来。没想到晋怀公又是一个忘恩负义的夷吾,秦穆公当然很生气,立即决定要帮助重耳当上晋国国君,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攻下晋都,并派人杀死晋怀公,晋怀公在位不到一年就身死。秦穆公把女儿怀赢改嫁给了重耳。
秦穆公三十六年,秦军经过孟明视等将军的严格训练,已经是一支兵强将勇、英勇顽强的军队了。孟明视认为征伐晋军的时候到了,他请求秦穆公挂帅亲自出征,并且还发誓说:“假如这次出征不能获胜,我决不回国见家乡父老。”
秦穆公命令给出征的军队五百辆兵车、装备精良的兵器和充足的粮食,又拨给出征兵士家属粮食和钱财,以解士兵后顾之忧。经过充分的精心准备,秦穆公、孟明视率大军,浩浩荡荡地杀奔晋国。
文章赏析:
这个故事叙述了秦穆公对偷杀骏马吃肉的人们,不仅不追究责任,还请他们喝酒,最后得到了好的报答。从而赞扬了秦穆公宽容豁达的品格。
作为国君,对百姓宽容豁达,一旦国家有难的时候,百姓就会知恩图报,挺身而出,冒死献力;对百姓宽容豁达,是收拾民心的有效办法,得民心者得天下。其实作为普通人,如果能做到对人宽容豁达,那么一旦遇到困难发时候,人们也同样会竭尽全力帮助你。
5.贾似道织促经文言文翻译
贾似道织促经,这个文词较浅近,也不必求甚解了吧,以下供参考: 《促织经》二卷。
[宋]贾似道编;[明]周履靖续编。 贾似道,字师宪,理宗时拜右丞相,权倾朝野,大小朝政决于馆客,日与群妾斗蟋蟀。
元兵南侵,被郑虎臣执杀。《促织经》二卷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专论蟋蟀的书,中分论赋、论形、论色、论胜、论养、论斗、论病诸章,系统描写了蟋蟀的种类、形态、斗法、养法,大多为实践经验的总结。
也不乏虚妄之语。有《夷门广牍》本。
促织经卷之上 论赋 促织论 论曰:天下之物,有见爱于人者,君子必不弃焉。何也?天之生物不齐,而人之所好亦异也。
好非外铄,吾性之情发也。情发而好物焉,殆有可好之实存于中矣。
否则匪好也,岂其性之真哉?况促织之为物也,暖则在郊,寒则附人,若有识其时者。拂其首则尾应之,拂其尾则首应之,似有解人意者。
甚至合类额颃,以决胜负,而英猛之态甚可观也。岂常物之微者若是班乎?此君子之所以取而爱之者,不为诬也。
愚尝论之:天下有不容尽之物,君子有独好之理。独促织曰莎鸡。
曰络纬,曰蛩,曰蟋蟀,曰寒虫之不一其名。或在壁,或在户,或在宇,或入床下,因时而有感。
夫一物之微,而能察乎阴阳动静之宜,备手战斗攻取之义,是能超于物者也甚矣!促织之可取也远矣!盖自唐帝以来。以迄于今,于凡王孙公子,至于庶人、富足、豪杰,无不雅爱珍重之也。
又尝考其实矣,每至秋冬,生于草土、垒石之内,诸虫变化。隔年遗种于土中,及其时至方生之时,小能化大也,大亦能化小也。
若夫白露渐旺,寒露渐绝,出于草土者,其身则软;生于砖石者。其体则刚;生于浅草,瘠土、砖石、深坑、向阳之地者,其性必劣。
赤黄,其色也。大抵物之可取者,白不如黑,黑不如赤,赤不如黄。
赤小黑大,可当乎对敌之勇;而黄大白小,难免夫侵凌之亏。愚又原夫入色之虫:赤黄色者,更生头项肥、脚腿长、身背阔者为首也。
黑白色者,生之头尖、项紧、脚瘦、腿薄者,何足论哉!或有花麻头、水红花牙、青灰项、白肋翅、阔翼、单尾、秃须、歪线额、弯尾、翘翅、龟背、虾脊、促织身相螳螂状、土狗形、蝴蝶头、尖夹翅,此数者,叉皆为虫之异象者也。紫头偏有勇有敌;艳色定虚华无情。
则是铜头有准,却是枣核牙长,色样俱佳,未尝不勇;伤残独腿,及于欠足之虫,总为不全,却有可观之处者也。惟有四病,若犯其一,切不可托之,何也?仰头,一也;卷须,二也;练牙,三也;踢腿,四也。
若两尾高低,曾经有失;两尾垂萎,并是老朽者也,其亡也可立而待。若有热之倦怠。
与夫冷之伤惶者,又且不可缓其调养之法也。使调养之法缓,情性之欲拂,则物之救死,而且恐不赡矣,何暇勇于战斗,期于克捷,而能超乎群物者哉?故曰:君子之于爱物也,知所爱。
知所爱,则知所养也。知所养,则何患乎物之不善哉!是为论。
蟋蟀论 序属三秋,时维七月,禀受肃杀之气,化为促织之虫。述其奥妙之玄机,乃作今时之赌赛。
千般调养,皆遵昔日之规模;数句言辞,可教后来之子弟。盆须用古,器必要精。
如遇天炎,常把窝儿水浴;若交秋冷,速将盆底泥填。下盆须食白花草,则泥泻出;然后必飧黄米饭,可长精神。
食不宜多,休要缺水。嚼牙狭食,暂喂带血蚊虫;内热慵鸣,聊食豆芽尖叶。
落胎粪结,必吃虾婆;失脚头昏,川芎茶浴。如若咬伤,速用童便、蚯蚓粪调和,点其疮口,禁齿,须将牵草用苍蝇头血染成,如是良医。
敌疲体与水,斗处切傍饥。游栅沿墙,藏之暗所。
隔盆鸣叫,速使相离。每至未申,便当下食;但临子丑,且听呼雌。
浑身好似一团花,红铃难托;遍体却如三段锦,白肋无成。腿长有胜无输,身狭少赢多败。
头粗难壮,何人与我敢争锋?牙细翅宽,必定知他难受口。麻头、秀项、销金翅,名播他乡;虾脊、蛾身、橄榄形,声扬别郡。
尾短终无力,牙长必有功。看来有妙必藏,莫与他人频睹矣。
黑白多输,青黄多胜。狭长有失,匾阔迷痴。
尾焦便可弃之,毋为后悔;铃脱休寻争斗,免使嗟吁。是虫也,白露旺生,寒露渐绝。
草土中则软,砖石内则刚。背阴必娇,向阳必劣。
深砖厚石,其色青黄;浅草薄泥,其颜黑白。若爱其才,必相其色。
得之于心,用之于手。虽以微虫,慎匆轻视。
然赌赛有千般之变化,调理有万种之功夫。未尽片言,再词于后。
又论 蟋蟀者,秋虫也,名促织,亦名孙旺,虎丘人曰趱织者。昔日无名氏曾作《育养蟋蟀调理方》一篇,子弟一生所爱其物,亦作《论生化之原》,相虫儿之风鉴,故作是言也。
夫促织者,草土中虫之变化,或隔数年,放子于土中,生小化大。白露旺生,寒露暂绝。
草土中必嫩,砖石中必刚。浅草薄土,其色黑白;厚砖深坑,其色赤黄。
背阴必娇,向阳必劣。白不如黑,黑不如赤,赤不如黄,黄不如青。
赤小黑大可对,黄大白小是亏。赤黄色者,更生得头大、项肥、腿长、身阔者,皆可观也;黑白更若头尖、项细、脚小、体轻,皆不中也。
既爱其才,必相其色。作诗一首,断句三思。
形相绝好者,可胜言哉!其余歹者,皆不足观也。 月夜闻虫赋 太虚君幽居味道,莫知物移岁改。
优游多暇,谩观绿苔生阁,芳尘凝榭,。
6.文言文翻译
这两句都出自《后汉书·范升传》(后汉书卷三十六 郑范陈贾张列传第二十六)。问题中那第一句有删减,这里把删减过后的翻译和全句翻译都放上。
问题中句(删减)译文:使官员和百姓陷于水火之中,不是国家的人(都不像是这个国家保护的人)。这样下去,青州和徐州的盗寇就像在帷帐里一样。
问题中的这句其实不全,为方便理解下附此句所在段落的节选:方春岁首,而动发远役,藜藿不充,田荒不耕,谷价腾跃,斛至数千,吏人陷于汤火之中,非国家之人也。如此,则胡、貊守关,青、徐之寇在于帷帐矣。
全句译文:现在正值岁首,而发动百姓远征,(结果是)野草不能充饥,田地荒芜不能耕种,股价飞涨,涨到几千钱一斛。这样使官员和百姓陷于水火之中,都不像是这个国家保护的人。这样下去,就像让北方的胡、貊(都是少数民族)来守关,那青州和徐州的盗寇就像在帷帐里一样了。
第二句是全的,译文:《左氏》不把孔子遵为老师,而(这本书)出于左丘明之手,只是师徒相传,又没有其他人传承,又不是先帝所存之道(不是先帝倡导的道理),没有理由立为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