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泰伯改字文言文答案(李泰伯改字翻译)
1.李泰伯改字 翻译
翻译一下:容斋随笔
悬赏分:5 - 解决时间:2006-1-3 13:47
范文正公守桐庐,始于钓台建严先生祠堂,自为记,其歌词曰:“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德,山高水长。”既成,以示南丰李泰伯。泰伯读之三,叹味不已,起而言曰:“公之文一出,必将名世.某妄意易一字,以成盛美。”公瞿然,握手扣之。答曰:“云山江水之语,于义甚大,于词甚溥,而‘德’字承之,似局促,拟换作‘风’字如何?”公凝坐颔首,殆欲下拜。
提问者: 314845439 - 试用期 一级
最佳答案
有几个字拿不准,就没完全按照字面来翻译,只能算是大意,译文如下:
范仲淹在桐庐做太守的时候,最早在钓鱼台建了一个严先生祠堂(纪念严光),自己做了一篇记文,文章内说: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德,山高水长;写完之后拿给南丰的李泰伯看,李泰伯看了好多遍之后,回味赞叹不止,站起来说:先生的这篇文章写出来之后,必将会在世上成名,我大胆的想(帮你)换一字,使它更完美;范公很高兴的握住他的手请教。(李泰伯)说:云山江水那一句,意义和文字很大很深,用他来修饰“德”字,好象有点局促了,我想把德字换风字,你看怎么样啊?范公坐在那里点头,几乎要下拜!
回答者:wejo - 童生 一级 1-3 13:43
2.李泰伯改字的阅读训练
1.解释:
①守_______ ②泱泱_______ ③已_______
④易_______ ⑤盛_______ ⑥扣_______
⑦颔首_______
2.翻译:
①既成,以示李泰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必将名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殆欲下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文“秦伯读之三”中的“三”,是指_______
4.理解:以“风”字换“德”字,它好在哪里?请说出一二点。
【参考答案】:
1.①做郡太守
②水浩大的样子
③停
④改换
⑤大
⑥问
⑦点头
2.①写成后,把它给李伯看;
②必定将会在世上留下名声;
③几乎要跪下拜谢。
3.多次。
4.①1“风”是平声字,不感局促;
②“风”就是流行、传播及“风范”之意。
3.李泰伯改字 范仲淹是怎样的人
风”有“风传千里”“风流千古”的意味,因此更能反映对严子陵崇敬的意思。
洪迈的《容斋随笔》记载,范仲淹作《严先生祠堂记》,原稿结尾有这样两句:“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德,山高水长。”“既成,以示南丰李泰伯。泰伯读之,三叹味不已。起而言日:‘公之文一出,将名世。某妄自意辄易一字,以成盛美。’公瞿然握手扣之,答日:‘云山江水之语,于意甚大,于词甚薄。而德字乘之,乃似趣超(局小貌),拟换作风字如何?’公凝坐颔首,贻欲下拜。”李泰伯要把“德”字换成“风”字.就不是从一个句子来考虑的,而是从两个句子之间的承接关系来考虑的,也就是属于语段修改的范畴了。
云山江水为自然浩瀚之物,山寓意仁,水寓意智,仅仅一个德字不足概括,故而李泰伯建议换作风字。
回答
①“风”是平声字,读起来上口,使人不感局促;
②“风”可指风标、风范,即人的风度、品格,更能体现严光为人处世之高风。
③“风”较“德”与前文“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及下文“山高水长”更能呼应。
④“风”还有流行、传播及感化(风化,春风化雨之意),更符合范仲淹建堂属文的
4.李泰伯改字文言文的启示
原文:
范文正公 守桐庐,始于钓台建严先生祠堂,自为记 。。其歌词 曰:“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德,山高水长。“既成,以示南丰李泰伯。泰伯读之三,叹味不已,起而言曰:“公之文一出,必将名世。某妄意易一字,以成盛美。"公瞿然,握手扣之。答曰:“云山江水之语,于义甚大,于词甚溥,而‘德’字承之,乃似趢趚 。拟换作‘风’字如何?”公凝坐颔首,殆欲下拜。
可以从以下不同角度来谈:
从李泰伯的角度:不迷信权威,敢于大胆提出自己的意见或建议;评论他人作品要实事求是,既要用欣赏的眼光肯定对其优点,又要委婉诚恳指出其不足。
从范仲淹的角度:当自己在某方面出众时,不以权威自居而轻视他人,而要虚心听取他人意见,勇于承认不足,并及时改正。
5.《李泰伯传》文言文翻译 求解答
范仲淹在桐庐做太守的时候,最早在钓鱼台建了一个严先生祠堂(纪念严光),自己做了一篇记文,文章内说: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德,山高水长;(范仲淹)将传记及歌词写完后,拿它给南丰的李泰伯看。李泰伯看了好多遍之后,回味赞叹不止,站起来说:先生的这篇文章写出来之后,必将会在世上成名,我就随意改动一个字,使歌词更完美;范公很高兴的握住他的手请教。(李泰伯)说:云山江水那一句,意义和文字很大很深,用他来修饰“德”字,好象有点局促了,我想把德字换风字,你看怎么样啊?范公坐在那里点头,几乎要下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