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读书之法文言文阅读题(《曾国藩家书》文言文阅读答案和翻译)

1.《曾国藩家书》文言文阅读答案和翻译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难遽期其水乳 遽:立刻,马上 B.余忝窃将相 窃:谦词,私自,私下 C.而申夫曾述及往年对渠之词气 渠:第三人称“他” D.时时自惕 惕:勉励 “雪琴与沅弟嫌隙已深”阅读答案附翻译[1] [2] [3] [4] 下一页 3.下列各组句子中,均能体现曾国藩“修身自惕”的一项是( ) (3分) ①每苦于不自见,苦于不自知。

②余则谓树堂面色亦拒人于千里之外。 ③吾家亦盈时矣。

④吾与诸弟当设法自概之。 ⑤以后宜于此四端,痛加克治。

⑥常恐祖宗留诒之福,自我一人享尽。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③④⑥ D.②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雪琴和沅弟之间出现了很深的嫌隙,原因在于他们的声音和脸色表现拒人千里之外,而自己却一点也感觉不到。

作者现身说法,给他们讲清了这个道理。 B.虽然曾家正处鼎盛之际,但作者居安思危,他借管子的话把 “斗斛满则人概之,人满则天概之”的规律告诉子弟,表示与他们一起以“廉、谦、劳”持家。

C.沅弟花钱随意,大手大脚;季弟不作汇报,擅自招兵;书信来往,言词不和;仆从随员的面色言语,颇有气焰。所有这些,作者都直接给予了批评和教育。

D.本文虽然有避害远祸、自保富贵的倾向,但作者提出的“廉、谦、劳”始终是值得肯定的做人之德、为官之道,体现出来的是一种深沉的传统文化内涵。 5.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凡目能见千里,而不能自见其睫。(3分) (2)观此二者,则沅弟面色之厉,得无似余与树堂之不自觉乎? (3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难遽期其水乳 遽:立刻,马上 B.余忝窃将相 窃:谦词,私自,私下 C.而申夫曾述及往年对渠之词气 渠:第三人称“他” D.时时自惕 惕:勉励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均相同的一项是 A.待他人之来概而后悔之 /拔剑撞而破之 B.不待天之来概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 C.则与别处书函更可知矣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D.余以名位太隆 /焉用亡郑以陪邻 “雪琴与沅弟嫌隙已深”阅读答案附翻译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3.下列各组中,均能体现曾国藩“修身自惕”的一项是 ①每苦于不自见,苦不自知。

②余则谓树堂面色亦拒人于千里之外。③吾家亦盈时矣。

④吾与诸弟当设法自概之。⑤以后宜于此四端,痛加克治。

⑥常恐祖宗留诒之福,自我一人享尽。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③④⑥ D.②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雪琴和沅弟之间出现了很深的嫌隙,原因在于他们的声音和脸色表现拒人千里之外,而自己却一点也感觉不到。

作者现身说法,给他们讲清了这个道理。 B.虽然曾家正处鼎盛之际,但作者居安思危,他借管子的话把“斗斛满则人概之,人满则天概之”的规律告诉子弟,表示与他们一起以“廉、谦、劳”持家。

C.沅弟花钱随意,大手大脚;季弟不作汇报,擅自招兵;书信来往,言词不和;仆从随员的面色言语,颇有气焰。所有这些,作者都直接给予了批评和教育。

D.本文虽然有避害远祸、自保富贵的倾向,但作者提出的“廉、谦、劳”始终是值得肯定的做人之德、为官之道,体现出来的是一种深沉的传统文化内涵。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 (1)凡目能见千里,而不能自见其睫(3分)。 (2)观此二者,则沅弟面色之厉,得无似余与树堂之不自觉乎?(4分) (3)余谓天之概无形,仍假手于人以概之。

(3分) 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小题3】C 【小题4】C 【小题5】 (1)凡是眼睛,都能看到千里之远,却不能看见自己的睫毛。(3分。

“凡”“而”“其”各1分) (2)看这两个例证,那么沅弟脸色的严厉,不是像我与树堂一样自己不明白吗?(4分。“二者”“厉”“觉”“得无……乎”各1分) (3)我说天刮平是无形的,还是假借人的手来刮平。

(3分。“概”“仍”“假”各1分) 解析: 【小题1】D(惕:警惕,谨慎小心) 【小题2】A(A连词,均表承接。

B均为助词,取独/的。C均为连词,那么/转折。

D均为连词,因为/来) 【小题3】c(①说明自知之难的现象。②是作者举他人不自知的例子。

⑤是教导他弟弟的话) 【小题4】C(“沅弟花钱随意,大手大脚”错,作者批评的是沅弟在银钱的支取与使用方面不慎重、不廉洁,而不是批评他不节俭。) 【小题5】见译文 参考译文: “雪琴与沅弟嫌隙已深”阅读答案附翻译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雪琴和沅弟之间的嫌隙已很深,短时间难以使他们水乳交融。

沅弟所批的雪琴信稿,有对的地方,也有不当之处。弟弟说雪琴声色俱厉。

凡是眼睛,都能看到千里,却不能看见自己的睫毛。声音面貌方面表现出拒人千里之外,往往就苦于自己看不见自己,苦于自己不了解自己。

雪琴的严厉,雪琴自己不知道;沅弟的声色,恐怕也未尝不严厉,只不过自己不知道罢了。曾经记得咸丰七年冬天,我埋怨骆文耆待我太薄,温甫说:"哥哥的脸色,也常常给人难堪。

"又记得十一年春,树堂深怨张伴山简傲不敬,我就说树堂脸色也拒人于。

2.曾国藩的读书之法翻译

原文 读书之法,看、读、写、作,四者每日不可缺一。

看者,如尔去年看“史记”“汉书”韩文“近思录”,今年青“周易折中”之类是也。读者,如“四书”“诗”“书”“易轻”“左传”诸经、“昭明文选”、李杜韩苏之诗、韩欧曾王之文,非高声朗诵则不能得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

譬之富家居积,看书则在外贸易,获利三倍者也,读书则在家慎守,不轻花费者也;譬之兵家战争,看书则攻城略地,开拓土宇者也,读书则深沟坚垒,得地能守者也。看书如子夏之”日知所亡”相近,读书与”无忘所能”相近,二者不可偏废。

译文 真正读书的方法是看、读、写、作合而为一,每天都应该这么去做。所谓看,就是博览群书,年年所读各不同。

所谓的读,首先要根本作者与文体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方法,如李白、杜甫等的诗如果不是高声朗诵,很难领略其中雄伟的气慨,韩愈、欧阳修等的文章,如果不是反复斟酌,很难领会其中深远的韵味。 拿致富持家来打比方,看书好比通过做生意来收获财富,读书则如利用勤俭持家来减少开支。

拿战争来作比喻,看书相当于攻城略地,读书却好似坚壁固守。看书能够让人获得知识,明白道理,读书能够让人掌握技能,开拓创新。

二者相辅相承,互为补益。

文言文,之法,曾国藩,读书

3.求 曾国藩《读书之法》部分翻译

真正读书的方法是看、读、写、作合而为一,每天都应该这么去做。所谓看,就是博览群书,年年所读各不同。所谓的读,首先要根本作者与文体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方法,如李白、杜甫等的诗如果不是高声朗诵,很难领略其中雄伟的气慨,韩愈、欧阳修等的文章,如果不是反复斟酌,很难领会其中深远的韵味。

拿致富持家来打比方,看书好比通过做生意来收获财富,读书则如利用勤俭持家来减少开支。拿战争来作比喻,看书相当于攻城略地,读书却好似坚壁固守。看书能够让人获得知识,明白道理,读书能够让人掌握技能,开拓创新。二者相辅相承,互为补益。

4.求 曾国藩《读书之法》部分翻译

真正读书的方法是看、读、写、作合而为一,每天都应该这么去做。所谓看,就是博览群书,年年所读各不同。所谓的读,首先要根本作者与文体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方法,如李白、杜甫等的诗如果不是高声朗诵,很难领略其中雄伟的气慨,韩愈、欧阳修等的文章,如果不是反复斟酌,很难领会其中深远的韵味。

拿致富持家来打比方,看书好比通过做生意来收获财富,读书则如利用勤俭持家来减少开支。拿战争来作比喻,看书相当于攻城略地,读书却好似坚壁固守。看书能够让人获得知识,明白道理,读书能够让人掌握技能,开拓创新。二者相辅相承,互为补益。

曾国藩读书之法文言文阅读题

* ......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