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描写皇帝生活奢靡的(阿房宫赋作者是怎样写阿房宫的铺张与奢华)

1.阿房宫赋作者是怎样写阿房宫的铺张与奢华

《阿房宫赋》文采焕然,使用了很多形象生动的修辞手段,作者是这样写阿房宫的铺张与奢华的: 第一段以既简练又夸张的笔法写阿房宫的建筑风貌。

如写阿房宫的占地之广、建筑之高就用了夸张的手法:“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描写楼阁之间的钩连环绕的形势用了比喻:“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盘盘焉,困困焉,蜂房水涡。”描写桥和复道的形态用诘喻(以反诘句的形式来表现比喻内容的修辞方法):“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写到了楼阁的密集程度,走廊和屋檐的形状,楼阁之间互相钩连、互相环绕的气势,还写到了像蛟龙一样的长桥,像彩虹一样的复道。

甚至写到人置身其中都会迷失方向,来突出这个庞大的建筑群的错综复杂。作者还展开了丰富的想像,写出阿房宫中的歌舞效果。

这一段对阿房宫全局的描写笔法简练,对阿房宫局部的描写细腻周到,充分描绘出阿房宫这一宏伟建筑群的精致豪华、富丽堂皇。 第二段用通感、排比、比喻等手法极力渲染阿房宫中奢侈铺张的生活。

从两个方面来写阿房宫内的奢靡。一方面写宫人们的华贵生活,另一方面写秦人对珍宝毫不爱惜,到处丢弃。

一方面写宫人们的奢靡生活,连用了五个夸张兼比喻句描写她们梳妆打扮以及出行的盛况,妆镜如星,乌发如云,香气如雾,车过如雷,以自然界的星云雷雾作为喻体,可见宫人数量之多,追求靡丽的风气之盛。然后写她们极力展示自己的娇媚,以等待皇帝的宠幸。

写宫人就是写皇帝,秦始皇灭六国之后,把六国的美女都集中到阿房宫中,满足他一个人的声色欲求,可见秦皇的荒淫生活。另一方面写秦人对珍宝毫不爱惜,到处丢弃。

仅仅用“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八个字,就描写出秦人奢侈浪费无度的状况。第一段写宫室建筑也好,第二段写美女珍宝也好,都是为了表现秦始皇的穷奢极欲,为下文论述天下兴亡的道理作铺垫。

描写宫中歌舞的感受使用通感:“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描写宫人梳妆和出行盛况的句子既是排比,又是比喻:“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描述六国的宝藏使用互文,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

描写秦人弃置珍宝用比喻: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第三段用大段排比句将秦始皇和老百姓之间天壤之别的生活状况进行对比,又自然写到暴秦的灭亡。

本段作者再次渲染阿房宫的繁华奢侈。述说秦王奢靡的六个句子既是排比,又是对比:“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刁: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连续用了六个排比句,极力写阿房宫的柱子、椽子、钉子、瓦缝、栏槛、乐声之多,从细微之处突出阿房宫的豪华气派,这组排比句中的每一句都以老百姓的劳作吃穿作为比较对象。农夫、织女、谷粒、帛缕、城郭、市井言语,这些人和事物的数量竟然不如阿房宫中微不足道的部件的数量多。

一方面是奢靡的生活,一方面是辛苦的劳作,这种巨大的反差已经预示了秦王朝的危机。 原文: 《阿房宫赋》 唐 杜牧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

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作者简介: 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

后赴江西观察使幕。

2.帮忙写一段有关帝王华丽奢侈生活的片段.

长恨歌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曼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蛾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 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 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 云髻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 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

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 惟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 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奢靡,文言文,描写,皇帝

3.阿房宫赋 第二段怎样写阿房宫内的奢靡的

阿房宫赋 〔唐〕杜牧 【作者介绍】杜牧(803—852年)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

唐文宗太和二年(828年)进士。为弘文馆校书郎。

历监察御史、膳部、比部及司勋元外郎,黄州、池州、睦州、湖州刺史。官终中书舍人。

早年颇有抱负,主张削平藩镇,抗击吐蕃,回纥统治集团的侵扰,加强国防,以拯救日趋衰败的唐王朝,晚年渐趋保守消极。杜牧诗文兼擅,是晚唐著名作家。

他的散文以议论见长,气势纵横,敢于论列军国大事,指陈时弊,具有较强的现实性,继承了韩、柳派古文家的优良传统。他的诗意境清新,风格豪健俊爽,在晚唐轻浮艳丽的文坛上独树一帜。

后人因称他为“小杜”,以继杜甫;又因和李商隐齐名,被称为“小李杜”。六王毕〔1〕,四海一。

蜀山兀〔2〕,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3〕,隔离天日。

骊山北构而西折〔4〕,直走咸阳〔5〕。二川溶溶〔6〕,流入宫墙。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7〕,檐牙高啄。

各抱地势,勾心斗角。盘盘焉〔8〕,囷囷焉〔9〕,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10〕。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11〕,不霁何虹〔12〕?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妃嫔媵嫱〔13〕,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14〕,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15〕;烟斜雾横,焚椒兰也〔16〕。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17〕,杳不知其所之也〔18〕。

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19〕,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20〕。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21〕,倚叠如山。

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22〕,金块珠砾。

弃掷逦迤〔23〕,秦人视之,亦不甚惜。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24〕,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25〕,多于南亩之农夫〔26〕;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27〕;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28〕;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29〕;管弦呕哑〔30〕,多于市人之言语。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31〕,日益骄固。

戍卒叫〔32〕,函谷举〔33〕,楚人一炬〔34〕,可怜焦土。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35〕,谁得而族灭也〔36〕?秦人不暇自哀,而使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选自《四部丛刊》本《樊川文集》【注释】 〔1〕六王:指战国时齐、楚、燕、韩、赵、魏六国之君。〔2〕兀(wù雾):突兀,指山上树林砍尽,只剩下光秃的山顶。

〔3〕覆压:覆盖。三百余里:指宫殿占地面积大。

《三辅皇图》载:阿房宫“规恢三百余里”。〔4〕骊山:在今陕西省临潼县东南。

构:建筑。〔5〕走:趋向。

咸阳:秦朝的国都。〔6〕二川:指渭水和樊川。

渭水源出甘肃,流经陕西省;樊川即樊水,灞水的支流,在今陕西省。〔7〕廊腰:走廊中间的转折处。

缦,无花纹的丝绸。〔8〕盘盘:盘旋。

焉,犹“然”。〔9〕囷囷(jūn君):曲折。

〔10〕矗:高耸。落:座、所,建筑物的单位量词。

一说指院落、院子。〔11〕复道:宫中楼阁相通,上下都有通道,称复道。

因筑在山上,故称行空。〔12〕霁(jì寄):雨止云开。

〔13〕妃:帝王的妾,太子王侯的妻。嫔(pín贫):宫中女官。

媵(yìng映):后妃陪嫁的女子。嫱(qiáng强):宫中女官。

〔14〕辇(niǎn碾):古代贵族乘坐的人力车。此用作动词,乘车。

〔15〕脂水:洗胭脂的水。〔16〕椒、兰:两种芳香植物。

〔17〕辘(lù鹿)辘:车声。〔18〕杳(yǎo咬):远。

〔19〕望幸:盼望皇帝到来。幸,封建时代称皇帝亲临为幸。

〔20〕秦始皇在位共三十六年多(前246—前210),在兼并六国前自不能罗致诸侯子女,这里是夸张。〔21〕其人:其民。

唐人避太宗李世民讳,以“人”代“民”。〔22〕鼎:古代一种三足两耳的贵重器物。

铛( chēng称):铁锅,三足。〔23〕逦迤(lǐ yǐ里以):接连不断。

这里是说到处都是。〔24〕锱铢(zī zhū资朱):古时的重量单位。

《说文》:六铢为锱。此极言微小。

〔25〕负栋:支撑栋梁的柱子。〔26〕南亩:泛指农田。

〔27〕庾:粮仓。〔28〕帛缕:丝绸衣服上的纱线。

〔29〕九土:九州,指全国。郭:外城。

〔30〕管弦:指箫笙、琴瑟等乐器。呕哑:乐器发出的声音。

〔31〕独夫:丧尽人心的暴君,指秦始皇。〔32〕戍卒叫:指陈胜、吴广在谪戍渔阳途中,于大泽乡振臂一呼,率众起义。

〔33〕函谷举:指刘邦攻破函谷关。举,攻破,拔取。

〔34〕楚人一炬:公元前二0六年,项羽入咸阳,杀秦将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史记·项羽本纪》)。楚人,指项羽。

项羽是楚将项燕的后代,故称楚人。〔35〕递三世:传至第三代。

〔36〕族灭:即灭族。古有灭三族、九族、十族的酷刑。

此指秦朝彻底覆灭。

4.李后主是一个亡国之君,何以他的词感人至深

李煜是南唐最后的一位皇帝,因此后世往往称他为南唐后主。

在常人看来,王位是最高权力的象征,是每个野心家的梦想。历史上也不乏为争夺王位而血脉相残的例子。但对于李煜来说,王位并不是他想要的,可偏偏无可奈何的被推上了这个宝座。这是他一生最大的悲哀,他一生只爱文学,对政治对治国一点兴趣都没有,也一点能力也没有。如果不是生在帝王之家,如果不是长在乱世之中,他或许会是个很优秀的文学家。

在李煜继位的早年,他的生活是极度奢靡的,他不懂治国,更无心治国。每天对酒当歌,吟诗作对。那个时候的诗词,基本上是描写他风流的生活,言语辞藻极是华丽动人,尤其他与小周后那段爱情,留下的大量的情诗意词,更是被他描写的如诗如画,感人至深。

让李煜真正在文学史上流芳百世的诗篇,是他国破家亡后,被赵匡胤囚禁在宫廷之中所写的。由一个享尽荣华富贵,受尽万人参拜的皇帝,一下变为阶下囚。这样大的落差,岂是常人能够受得了的,面对宫廷异主,亲人被杀的悲痛,他只有寄思于诗词。试问如此强烈的感情,怎么能写不出感人至深的诗词来。其中,尤数那首《虞美人》更是闻着流泪。“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他也正是因为这首词,而被赵匡胤赐毒酒一杯,结束了可悲可怜的一生。

李煜是南唐最后的一位皇帝,因此后世往往称他为南唐后主。在政治上,他的确是一个亡国之君,可政治自古成王败寇,怎么能比之于不染世尘的文学。在文学的历史舞台上,李煜永远是一颗璀璨的明珠。

文言文描写皇帝生活奢靡的

* ......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