忮在文言文里的用法(攧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1.攧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攧”是一个后起字,文言文中罕见此字,《说文解字》、《康熙字典》、《文言文字典》都没有收录。
这个字多出现在宋元时期的白话文、词曲、戏剧中。通常表示1、摔;2、跌;3、顿足。
如:
《水浒传》第七四回:“相公,这利物到不打紧,只要攧翻他,教众人取笑,图一声喝彩。”
关汉卿《黄钟·侍香金童》:“玉笋频搓,绣鞋重攧。”
现代方言中表示“推落”。如:“把这块大石头攧下去。”
文言文中,表示“攧”时,通常用“颠”、“蹎”。如:
颠扑不破;《荀子·正论》:“蹎跌碎折,不待顷矣。”
2.《鸟与人》的翻译(文言文)
原文:吾昔少时所居书室,前有竹柏,杂花丛树满庭,众鸟巢其上。
母恶杀生,诫儿童婢仆不得捕取鸟鹊,故数年间皆集巢於低枝,其雏可俯而窥也。又有桐花凰四五百,日翔集其间。
此鸟数十里之内难见,而能栖于其间,殊不畏人。乡里闻之,以为异事,咸来观。
此无他,人之仁爱,信于异类也。译文:我小时候曾经住的书房里,书房前面种有竹林柏树,庭院里都种满了花草,很多鸟在那里筑巢。
母亲讨厌杀生,所以告诫身边的孩童和女婢不能捕捉鸟鹊,因此几年里鸟鹊都筑巢在低矮的枝头上,俯视就可以偷看到它们的幼鸟。更有四五百只桐花凰,每天栖息在这之间。
这种鸟在几十里之内很难见到,但是它们栖息在林间间,很不怕人。乡里人听说了这件事,认为这事很奇怪,都来观赏。
没有其它的原因,人的仁爱之心,被鸟兽所信赖。
3."此无他,不忮之诚,信于异类也"这句古文的翻译是什么
”此无他,不忮之诚,信于异类也"这句古文的翻译是什么?“
翻译:这没有什么(值得奇怪的),(人)如果能够以平等心与鸟儿真诚相处,不歧视他们,那么他的信义就可以在不同类的生命中树立(被鸟类所信赖)。
出自苏轼.东坡志林
”吾昔少年时,所居书室前,有竹柏杂花,丛生满庭,众鸟巢其上。武阳君恶杀生,儿童婢仆,皆不得捕取鸟雀。数年间,皆巢于低枝,其雏可俯而窥也。又有桐花凤四五只,翔集其间此鸟羽毛,至为珍异难见,而能训扰,殊不畏人,闾里间见之,以为异事。此无他,不忮之诚,信于异类也。有野老言:鸟雀去人太远,则其子有蛇鼠狐狸鸱鸢之忧。人既不杀则自近人者,欲免此害也。由是观之,异时鸟鹊巢不敢近人者,以人为甚于蛇鼠之类也。苛政猛于虎,信哉!“
翻译:
我在少年的时候,所居住的书房前,种有翠竹松柏以及一些花草,郁郁葱葱地长满在庭院里,许多鸟在上面筑巢。武阳君对杀生的行为很痛恨,嘱咐家里的小孩、奴婢及仆人,都不能捕捉鸟雀。几年的时间下来,鸟巢把树枝都压弯了,鸟巢里孵的小鸟低下头去都可以偷偷地看得到。还有一种叫桐花凤的鸟也有四五百只,飞翔在院子里,这种鸟的羽毛是最为珍贵很难得见得到的,但(这种鸟)却能很驯服不受干扰(地待在那儿),而且也不怕人。乡村里的人见到这种现象,都认为是很奇怪的事情。(其实)这也没有什么其他的原因,不外乎是(主人)对待这些鸟雀的诚心,对待这些不同于人类的动物一直守信用的原因。
有乡间老人说:“鸟雀的巢离人很远,就一定会有蛇、鼠、狐狸、鸱、鸢的忧患,人若不杀鸟雀,(他们)自然就亲近人,以免去这样的忧患。由此来看,那时鸟雀的巢不敢靠近人,真是因为人比蛇鼠之类的更凶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