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力士潘州人文言文(高力士他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宦官?)

1.高力士他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宦官?

今天就来说一说我们古代的高力士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宦官呢。

高力士呢,他的本名叫冯元一,是潘州人也就是现在的广东省高州市人,是唐代著名的宦官,冼夫人的第六代孙子。曾祖父冯盎、祖父冯智玳、父亲为冯君衡,曾任潘州的刺史。

这中间还有一个著名的故事,就是高力士给喝醉的李白脱靴,虽然当时高力士的权利很大,但还是给李白脱了靴子,后来高力士心里对李白有气,就决定报复他,于是就挑拨杨贵妃,后来李白也就不再被中用了。

很小的时候就入宫,由高延福收为养子,于是就改名叫高力士了,受到武则天的赏识。并在唐玄宗统治期间,其地位达到顶点。由于曾经帮助玄宗平定韦皇后和太平公主之乱,于是深得玄宗的宠信,累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封齐国公。高力士身长六尺五寸,天性谨慎细密,擅传诏令,授官宫闱丞。

高力士一生忠心耿耿,与唐玄宗不离不弃,被誉为"千古贤宦第一人"。在宝应元年三月,知道李隆基驾崩了,吐血而死。追赠扬州大都督,陪葬于泰陵。

2.古文翻译[短篇](急

1.韩干,蓝田(今陕西蓝田)人。

年少时经常替可以赊酒的酒家送酒。王右丞兄弟还没有入仕的时候,常常赊酒到处游玩。

韩干就经常到王(王维)家讨酒债。曾经在地上画人画马,王维精通书画,对韩干画里的意趣感到惊奇,于是每年给他二万钱,让韩干画了十余年的画。

2.李白天下闻名,唐玄宗在便殿召见他。李白神气高昂,行动轩然就像彩霞飘荡。

皇帝不觉忘掉了自己的万乘之尊,命他提鞋。李白于是伸出脚来给高力士,说:“给我脱靴子。”

高力士一时失宠,赶紧为他脱鞋。李白出来时,唐玄宗指着李白对高力士说:“这人就是一幅穷酸样。”

人文,高力士

3.高力士的功与过

是个好宦官 高力士,本名冯元一,一生侍候过武则天、中宗、睿宗、玄宗四个皇帝。

一说他是孤儿,年幼无依,各处流浪,后被宦官高延福收为养子,改名高力士。另一说他出生名门,幼年生活在广东,曾祖冯盎为广、韶十八州总管,祖父冯智玳为潘州刺史,后因父亲获罪被“裂于冠冕,籍没其家”,冯元一时年11岁,免死被阉,进宫做了小太监侍奉武则天。

由于某次触怒女皇而被赶出宫,困顿中遇见高延福,两人结下了父子之情。这两种说法中,我比较相信后者,依高力士的行事和性格,应该是幼年时见过大世面、受过良好的教育,不然,被赶出宫的小太监成千上百,为何高延福独独看中了他?多年后的位高权重,有很大一部分也有赖于幼年时打下的良好基础。

至于高力士在宫中风风雨雨几十年,怎样交结李隆基,成为其心腹,怎样帮助玄宗登上帝位,怎样尽心服侍明皇,又是怎样促成了杨玉环和唐玄宗这一段惊世骇俗的不伦爱情,不在本文章所议范围内,因为大家对这些一定很熟悉了,我再重复,便是多此一举。 至于李白唤高力士脱靴,使杨贵妃研墨的故事,更是大家烂熟的桥段了。

不过,李白诗好,人人皆知,高力士能诗,恐怕是知者寥寥。 下面是高力士的一首“咏荠”: 两京作斤卖,五溪无人采。

夷夏虽不同,气味终不改。 此诗毫无文采,常人写出来,定会遭人笑话,但是年过七旬的高力士在流放途中作此绝句,却句句都透着凄凉劲和忠诚味儿,让人读着心里不是滋味。

荠是一种野菜,很多南方人喜欢用它包馄饨吃,估计如今的年轻人都不认得这种黑觑觑的小东西。在开元盛世,吃野菜的有两种人,一种是穷人,一种是富人,穷人吃它为了裹腹,富人吃它为了换口味。

所以,在富者云集的长安城,荠菜论斤卖,而在人少地广的农村遍地都有,需者自掘。高力士在诗中自喻为荠,相当贴切:他在长安很高贵,而在流放地巫州却无人理睬,即便如此,他的忠心有如荠菜那样“气味终不改”,他的心时时向着玄宗、肃宗和大唐的天下。

所以,他的死也相当壮烈:“高力士遇赦还,至郎州,闻上皇崩,号恸,呕血而卒。”民间传说更加绘声绘色,说高力士听到玄宗死亡的消息后,恸哭不已,绝食七天,最后呕血而亡。

且不论高力士在呼风唤雨时做下的事是功大于过或是过大于功,就冲着他对李隆基的一片忠心,就足以推翻太监们“阿谀奉承,见风使舵”的面具化形象。 当然,除了忠心,高力士不同于历代其他知名太监的地方还有很多;其中就有他是历史上首位娶妻的宦官。

一个不是男人的男人,要老婆做什么?或许年轻时候我也会这样想,不过现在我的想法却不一样。妻子是什么?难道只是男人的生理伴侣?如果是这样,妻子和妓女就没有什么本质的分别。

一个人生理的不完善,并不意味着可以剥夺他感情的需要;据传,妻子吕氏是高力士在少年流浪时相认的,后来虽然他身为宦官,吕氏仍然心甘情愿的嫁进了门,如此看来,这桩婚姻并没有什么可非议的。而且我还在想,这桩首次发生在宦官身上的婚姻或许也便是同类婚姻中最美好和单纯的一例,往后那些权倾一时的太监们迎娶的三妻四妾,恐怕真情实意者少而攀权附贵者多。

相比他们来说,高力士算是幸福的了。 现在陕西省蒲城县保南乡有一座金粟山,山上便是玄宗陵,失去杨贵妃的唐明皇在此安息了千余年。

在这壮观的玄宗泰陵边,有一个黄土堆,破败而且很不起眼,但就在这黄土下,长眠着玄宗最忠实的仆人――高力士。这个黄土堆,是玄宗唯一的陪葬墓。

或许是玄宗在做太上皇的最后几年孤苦时光中,终于想明白了那些当初甘愿为他当牛做马的奴才和大臣们,只不过是他荣华富贵的附带品,真正能属于自己的,便是和杨玉环的那场倾心之恋以及与高力士一起打拼天下的主仆兼兄弟之情。美人已不可寻,唯有力士还在遥远的巫州为自己流泪,所以在死前,玄宗亲点其为自己唯一陪葬之人。

也许,唐明皇生前赐给高力士的财富不计其数,但唯有这封遗诏,才真正显示了在这位皇帝心中,高力士早已不是奴才的身份,那是朋友,是兄弟,是唯一可与之交心,与之荣辱与共的人。或许也是因为知道这个,高力士不愿让明皇在九泉下孤独,尽早赶了去,在地下再续这份只有他俩才明白的情谊。

高力士潘州人文言文

* ......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