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50字加翻译(十五篇文言文及翻译,文言文五十字左右)

1.十五篇文言文及翻译,文言文五十字左右

(1) 崔景偁拜师 原文; 余始识景偁于京师,与为友,景偁以兄事余。

既数岁,已而北面承贽,请为弟子。余愧谢,不获。

且曰:“偁之从先生,非发策决科之谓也。先生不为世俗之文,又不为世俗之人,某则愿庶几焉。”

译文: 我当初在京城认识景偁,和(他)结交为朋友,景偁按照长兄的礼节来对待我。几年后,不久又面朝北方向我奉上礼物,请求作(我的)徒弟。

我感到惭愧并谢绝了,没有接受(礼物)。(景偁)说:“我师从您,并不是图取功名啊.先生您不写世俗的文章,也不是个庸俗的人,我是希望我有希望做您的学生啊(2)屠牛吐辞婚 齐王厚送女,欲妻屠牛吐。

屠牛吐辞以疾。其友曰:“子终死腥臭之肆而已乎,何谓辞之?”吐应之曰:“其女丑。”

其友曰:“子何以知之?”吐曰:“以吾屠知之。”其友曰:“何谓也?”吐曰:“吾肉善,如量而去苦少耳。

吾肉不善,虽以他附益之,尚犹贾不售。今厚送之,子丑故耳。”

其友后见之,果丑。齐国国王以丰厚的嫁妆嫁女儿,希望嫁给卖牛肉的屠夫吐(人名),屠夫吐以自己有病推辞了。

他的朋 友说:“您(愿意)终身老死在这腥臭的市场吗?干什么推辞呢?”吐回答他说:“他的女儿丑。”他的朋友说:“ 您怎么知道呢?”吐说:“以我是屠夫而知道的。”

他的朋友说:“怎么说?”吐说:“我卖的肉好(的时候), 就如数全部卖出去了,只会是嫌(肉)少的;我卖的肉不好(的时候),虽然用别的附加好处,还是卖不出去。如 今丰厚的嫁妆嫁女儿,所以女儿丑。”

他的朋友后来看见了齐王的女儿,果然丑。 (3)【退避三舍】翻译 及楚,楚子飨之(30),曰:"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谷?"对曰:"子女玉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

其波及晋国者(31),君之余也。其何以报君?"曰:"虽然,何以报我?"对曰:"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32),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33)。

若不获命,其左执鞭弭(34),右属藁鞬(35),以与君周旋。"子玉请杀之(36)。

楚子曰:"晋公子广而俭,文而有礼;其从者肃而宽,忠而能力。 晋侯无亲(37),外内恶之。

吾闻姬姓,唐叔之后,其后衰者也(38),其将由晋公子乎!天将兴之,谁能废之?违天,必有大咎。"乃送诸秦。

(39) 【译】:到了楚国,楚成王设宴款待重耳,并问道:"如果公子返回晋国,拿什么来报答我呢?"重耳回答说:"美女、宝玉和丝绸您都有了;鸟羽、兽毛、象牙和皮革,都是贵国的特产。那些流散到晋国的,都是您剩下的。

我拿什么来报答您呢?"楚成王说:"尽 管如此,总得拿什么来报答我吧?"重耳回答说:"如果托您的福,我能返回晋国,一旦晋国和楚国交战,双方军队在中原碰上了,我就让晋军退避九十里地。如果得不到您退兵的命令,我就只好左 手拿着马鞭和弓梢,右边挂着箭袋和弓套奉陪您较量一番。

"楚国 大夫子玉请求成王杀掉公子重耳。楚成王说:"晋公子志向远大而 生活俭朴,言辞文雅而合乎礼仪。

他的随从态度恭敬而待人宽厚,忠诚而尽力。现在晋惠公没有亲近的人,国内外的人都憎恨他。

我听说姓姬的一族中,唐叔的一支是衰落得最迟的,恐怕要靠晋公子来振兴吧?上天要让他兴盛,谁又能废除他呢?违背天意,必定会遭大祸。"于是楚成王就派人把重耳送去了秦国。

笱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

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求生,岂苟巨伯所行邪?” 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如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

一郡并全获。 (4)笱巨伯 笱巨伯到远方去看望生病的朋友,正好碰上贼人进攻这座城市。

朋友告诉笱巨伯说:“我现在要死了!你可以离开这里。” 笱巨伯 说:“我从远处来探望你,你却要我离开,失去信义而求得生存,这哪里是我所为呢?” 贼人已经到达,对笱巨伯说:“大军已经到达,全城已空,你是什么男子,却敢独自留在这儿?” 笱巨伯 说:“朋友有病,我不忍心离开他,宁可用自己的生命来换取朋友的生命。”

贼人相互转告说:“我们这些人都是不讲信义的人,却到了有信义的国家!”于是率领军队离开了这座城市。全城的人都全部获救。

(5) 河东薛存义将行,柳子载肉于俎,崇酒于觞,追而送之江之浒,饮食之。且告曰:“凡吏于土者,若知其职乎?盖民之役,非以役民而已也。

凡民之食于土者,出其什一佣乎吏,使司平于我也。今我受其值怠其事者,天下皆然。

岂惟怠之,又从而盗之。向使佣一夫于家,受若值,怠若事,又盗若货器,则必甚怒而黜罚之矣。

以今天下多类此,而民莫敢肆其怒与黜罚者,何哉?势不同也。势不同而理同,如吾民何?有达于理者,得不恐而畏乎?” 存义假令零陵二年矣,早作而夜思,勤力而劳心,讼者平,赋者均,老弱无怀诈暴憎,其为不虚取直也的矣,其知恐而畏也审矣。

吾贱且辱,不得与考绩幽明之说,于其往也,故赏以酒肉而重之以辞。(唐)柳宗元《送薛存义序》【翻译】河东人薛存义将要离开这里了,我在。

文言文50字带翻译,文言文10字带翻译,文言文单个字翻译

2.古文,我要50个字左右的,有译文,有意义的

《爱莲说》 (北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 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 莲 说(译文) 水中、陆地上的各种花草树木,可爱的很多。

晋朝的陶渊明惟独喜爱菊花。自从唐代以来,世上的人们都很喜爱牡丹。

我惟独喜爱莲花,它从淤泥中成长出来,却不受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并不显得妖艳。莲花的叶柄中间是空的,外面是直的,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的,香气传播得越远就越显的幽香;笔直的挺立在那里,只可以在远处看,而不可以在近处玩弄。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人;莲花,是花中君子。啊!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之后就很少有听闻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很多了。

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能天下闻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能降福显灵。这(虽)是间简陋的房子,好在主人有美好的德行。

苔藓给阶前铺上绿毯,芳草把帘内映得碧青。谈笑的是渊博的学者,往来的没有浅薄的人。

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浏览珍贵的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

(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孔子说:(虽然是陋室,但只要君子住在里面)有什么简陋的呢?。

文言文,翻译

3.文言文注释,翻译,短的,尽量控制在50个字以内,要16篇

1、乌贼求全 [原文] 海之鱼, 有乌贼其名者, 响1水而水乌.戏於岸间, 惧物之窥己也, 则响水以自蔽.海鸟视之而疑, 知其鱼而攫之.呜呼! 徒知自蔽以求全, 不知灭迹以杜疑, 为窥者之所窥.哀哉! [翻译] 海中有一种鱼,名叫乌贼,它能吐出墨汁使海水变黑。

有一次,它爬上岸边游玩,它怕别的动物看到它,就吐出墨汁把自己隐蔽起来。海鸟看到了乌黑的海水而起疑,知道一定是乌贼在里面,就毫不犹豫地往水里把乌贼抓了出来。

唉!乌贼只知道要吐出墨汁来隐蔽自己,以求安全,却不知道要消灭痕迹,来杜绝海鸟的怀疑,结果,反而暴露了自己,被海鸟察觉目标抓去,真是可怜啊! [注释] 1.响(XU,第三声调):吐出唾液。 2.杜疑:杜绝怀疑。

[道理] 考虑问题切忌片面性,做任何事情都要考虑事物的两重性,才能马到成功。 2、哀溺 [原文] 永之氓咸善游。

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皆游。

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

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

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

[译文] 水州的百姓都善于游泳。一天,河水突然上涨,有五、六个人乘着小船渡湘江。

渡到江中时,船破了,都游起水来。其中一个人尽力游泳但仍然游不了好远。

他的同伴们说:“你最会游泳,现在为什么落在后面?”他说:“我腰上缠着一千文钱,很重,所以落后了。”同伴们说:“为什么不丢掉它呢?”他不回答,摇摇他的头。

一会儿,他更加疲困了。已经游过河的人站在岸上,又呼又叫:“你愚蠢到了极点,蒙味到了极点,自己快淹死了,还要钱财干什么呢?”他又摇摇他的头。

于是淹死了。 3、临江之麋 【原文】 临江地名之人,畋得麋麑畋。

麑,幼鹿,畜之,畜之。入门,群犬垂涎,扬尾皆来,其人怒怛之怛,恐吓。

自是日抱就犬,习示之,稍使与之戏。积久,犬皆如人意。

麋麑稍大,忘己之麋也,以为犬良我友良:真,抵触偃仆益狎偃,仰倒。犬畏主人,与之俯仰甚善。

然时啖其舌啖。三年,麋出门,见外犬在道甚众,走欲与为戏。

外犬见而喜且怒,共杀食之,狼藉道上。麋致死不悟。

注释: 畋:读音tián 麑:读音ní 怛:读音dá 偃:读音yǎn 啖:读音dàn,吃,这里作舔解。 【译文】 临江(地名)的一个人,猎得一只麋鹿的幼崽,养了起来。

回家进门时,(家里的)那些狗(见了)直流口水,摇着尾巴都抛过来,那人呵斥吓唬它们。从这天开始就抱鹿崽子到狗的中间去,常常给那些狗看到它,慢慢让狗和它嬉戏。

过了很久,狗都如那人所愿(不企图吃那鹿崽子了)。鹿崽子稍微大些了,忘了自己是鹿了,以为狗真的是自己的朋友,(跟狗)顶头摔扑更加亲密了,狗害怕主人,和它滚打的很友好。

但还是经常舔舌头(想吃啊!)。三年后,(一天)麋鹿出门,看见很多别人家的狗在道路上,跑去想和它们嬉戏。

别人家的狗见了很开心并发了威,一起把它杀了吃掉了,道路上一片狼藉。麋鹿到死都没明白其中道理。

寓意: 凡是害人的东西,即使一时可以找到"保护伞",但这种庇护是不可能长久的,最终还是没有好下场。 4、小儿不畏虎 【原文】 忠、万、云、安(地名,都是在四川一带长江沿岸。)

多虎。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

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熟视之,至以首抵(同抵。)

触,庶几(也许可以。)其一惧,而儿痴,竟不知怪,虎亦卒去。

意虎之食人必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无所施欤? 【翻译】 忠、万、云、安这些地方有很多老虎。有个妇人白天将两个小孩留在沙滩上自己到水里去洗衣服。

老虎从山上跑来,那妇人慌忙潜入水里躲避老虎,两个小孩(仍然)在沙滩上自在嬉戏。老虎盯着他们看了很久,甚至用头触碰他们呢,期许他们会有些害怕,但是小孩无知,竟然不觉得有什么奇怪的,老虎最后也就离开了。

估计老虎吃人必是先向人显示其威风,但是对于不怕它的人威风无处施加(而放弃的)吗? 5、更①渡一遭 【原文】 昔有人得一鳖,欲烹而食之,不忍当杀生之名,乃炽火使釜②水百沸,横筱③为桥,与鳖约曰:“能渡此则活汝。”鳖知主人以计取之,勉力爬沙,仅能一渡。

主人曰:“汝能渡桥,甚善,更为我渡一遭,我欲观之。” [注释] ①更:再,重来。

②釜:古代的一种锅。③筱(xiǎo):细竹子。

【译文】 过去有人捉到一只甲鱼,想把它煮来吃,又不肯负担杀生的恶名。于是烧旺火使锅里的水沸腾,在锅上横架上一根细竹子作为桥,然后跟甲鱼约定说:“(你)能渡过这桥,我就放你一条生路。”

甲鱼知道主人是在使用诡计骗杀自己,就尽力小心地(像螃蟹爬沙一样)爬行,仅仅能够渡过(竹桥)一次。 主人说:“你能渡过这桥,真是太好了!再给为渡一次桥, 我想(再)仔细看看。”

6、中山窃糟 【原文】 者鲁人不能为酒,惟中山之人善酿千日之酒。鲁人求其方弗得。

有仕于中山者,主酒家,取其糟粕以鲁酒渍之,谓人曰‘中山之酒也。’鲁人饮之,皆以为中山之酒也。

一日,酒家之主者来,闻有酒,索而饮。

4.急求十篇文言文字数在50字以内要带翻译

『原文』 昔有学步于邯郸者,曾未得其仿佛,又复失其故步,遂匍匐而归耳。

『译文』 从前有一个到邯郸学习走路姿势的人,没有学会他们走路的姿势,又忘记丢失了自己原来的步法,于是只能爬行回去了。 陆绩怀桔 『原文』 陆绩六岁时,于九江见袁术。

术出桔,绩怀三枚;去,拜辞,堕地。术谓曰:“陆郎作宾客而怀桔乎?”绩跪答曰:“欲以遗母。”

术大奇之。 『译文』 陆绩六岁的时候,便会到九江地方去拜见袁术。

袁术就拿出许多橘子来,给陆绩吃。陆绩暗地里把三个橘子装在袖子里,等到告别的时候,就向着袁术拜谢了一回。

不料这三个橘子从袖子里跌到地上。 袁术笑着说:“陆郎呀,你来做了小客人,竟暗地里藏了主人的橘子,不防他人笑你来偷橘子么。”

陆绩双膝跪在地上,回答道:“我母亲的性子,很喜欢吃这些东西。因为这个缘故,所以想起带几只回去,给母亲吃。”

袁术听了这一番话,觉得大大的稀奇。 刻舟求剑 『原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译文』 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也可称为路过江的人),把佩带的剑掉进了江里。

他急忙在船沿上刻上一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靠岸后,这个人顺着船沿上刻的记号下水去找剑,但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

船已经走(行驶)了很远,而剑还在原来的地方。用这样的办法来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孙叔敖杀两头蛇 『原文』 孙叔敖为婴儿时,出游,见两头蛇,杀而埋之,归而泣。

其母问其故。叔敖对曰:“闻见两头蛇者死,向者吾见之,恐弃母而死也。”

其母曰:“蛇今安在?”曰:“恐他人又见,杀而埋之矣。”其母曰:“吾闻有阴德者天报以福,汝不死也。”

『译文』 孙叔敖小的时候,到外面游玩,看见一条两个头的蛇,就杀了蛇并把蛇埋了,回家后就哭。母亲问他原因。

他说:“我听说见了两头蛇的人一定会死,现在我见到了,害怕我抛下母亲先死了。”母亲说:“蛇现在在哪里?”回答说:“我害怕后来的人又见到这条蛇,已经把它杀了并埋了起来。”

母亲说:“我听说有阴德的人,一定会得善报。你不会死的。”

王戎识李 『原文』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译文』 王戎七岁的时候,和小朋友们一道玩耍,看见路边有株李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折了。那些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地跑去摘。

只有王戎没有动。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说:“这树长在大路边上,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

摘来一尝,果然这样。 利令智昏 『原文』 齐人有欲得金者,清旦,被衣冠,往鬻金者之。

见人操金,攫而夺之。吏搏而束缚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故?"对曰:"取金之时,徒见金,不见人。

" 『译文』 齐国有个人想要得到金子。一天清晨,他穿好衣戴好帽,往卖金子地方走去。

看见有人拿着金子,伸手就夺。官吏把他逮住捆绑起来,问道:"这么多人都在这儿,你为什么公然抢人家的金子? 他回答说:"我那金子的时候,只看见金子,没有看见人。

" [原文] 滥竽充数 齐宣王使人吹竽①,必三百人。南郭处士②请为王吹竽。

宣王悦之,廪③食以数百人。宣王死,闵王立。

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译文] 齐宣王让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

南郭处士请求为齐宣王吹竽,宣王高兴极了。用公粮供给三百人。

齐宣王死后,闵王继位。闵王喜欢让他们一个一个地吹给他听,南郭处士逃走了。

[原文] 鲁人执竿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

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

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译文] 鲁国有个拿着长长的竿子进入城门的人,开始竖着拿着它,不能进入城门,横着拿着它,也不能进入城门,实在想不出办法。

不久有个老人来到这里,说:“我并不是圣贤,只是见到听到的事情多了。为什么不用锯子将长竿从中截断后进入城门呢?”那个鲁国人于是依从了老人的办法将长竿子截断了。

[原文] 楚王好细腰 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腰。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

比期年,朝有黎黑之色。 [译文] 从前楚灵王喜欢他的臣子有纤细的腰。

所以灵王的大臣都是每天吃一顿饭用来节制自己的腰身,先抑制住呼吸然后把腰带束紧,扶着墙壁才能站起来。到了第二年,满朝文武大臣们脸色都是黑黄色了。

[原文] 岳柱八岁指瑕 岳柱字止所。八岁,观画师何澄画《陶母剪发图》,柱指陶母腕上金钏,诘义曰:‘金钏可易酒,何用剪发为也?’何大惊异,观此可以知画理矣。

[译文] 岳柱字止所。在八岁的时候,观看著名画家何澄画的《陶母剪发图》,岳柱看到陶母手腕上有金镯子,问画家说:“金镯子可以换酒,为什么要剪下头发去换酒呢?”何澄对岳柱说的话感到非常惊讶, 这样观看就可以知道作画的道理。

5.急求十篇文言文字数在50字以内要带翻译

『原文』 昔有学步于邯郸者,曾未得其仿佛,又复失其故步,遂匍匐而归耳。

『译文』 从前有一个到邯郸学习走路姿势的人,没有学会他们走路的姿势,又忘记丢失了自己原来的步法,于是只能爬行回去了。 陆绩怀桔 『原文』 陆绩六岁时,于九江见袁术。

术出桔,绩怀三枚;去,拜辞,堕地。术谓曰:“陆郎作宾客而怀桔乎?”绩跪答曰:“欲以遗母。”

术大奇之。 『译文』 陆绩六岁的时候,便会到九江地方去拜见袁术。

袁术就拿出许多橘子来,给陆绩吃。陆绩暗地里把三个橘子装在袖子里,等到告别的时候,就向着袁术拜谢了一回。

不料这三个橘子从袖子里跌到地上。 袁术笑着说:“陆郎呀,你来做了小客人,竟暗地里藏了主人的橘子,不防他人笑你来偷橘子么。”

陆绩双膝跪在地上,回答道:“我母亲的性子,很喜欢吃这些东西。因为这个缘故,所以想起带几只回去,给母亲吃。”

袁术听了这一番话,觉得大大的稀奇。 刻舟求剑 『原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译文』 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也可称为路过江的人),把佩带的剑掉进了江里。

他急忙在船沿上刻上一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靠岸后,这个人顺着船沿上刻的记号下水去找剑,但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

船已经走(行驶)了很远,而剑还在原来的地方。用这样的办法来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孙叔敖杀两头蛇 『原文』 孙叔敖为婴儿时,出游,见两头蛇,杀而埋之,归而泣。

其母问其故。叔敖对曰:“闻见两头蛇者死,向者吾见之,恐弃母而死也。”

其母曰:“蛇今安在?”曰:“恐他人又见,杀而埋之矣。”其母曰:“吾闻有阴德者天报以福,汝不死也。”

『译文』 孙叔敖小的时候,到外面游玩,看见一条两个头的蛇,就杀了蛇并把蛇埋了,回家后就哭。母亲问他原因。

他说:“我听说见了两头蛇的人一定会死,现在我见到了,害怕我抛下母亲先死了。”母亲说:“蛇现在在哪里?”回答说:“我害怕后来的人又见到这条蛇,已经把它杀了并埋了起来。”

母亲说:“我听说有阴德的人,一定会得善报。你不会死的。”

王戎识李 『原文』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译文』 王戎七岁的时候,和小朋友们一道玩耍,看见路边有株李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折了。那些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地跑去摘。

只有王戎没有动。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说:“这树长在大路边上,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

摘来一尝,果然这样。 利令智昏 『原文』 齐人有欲得金者,清旦,被衣冠,往鬻金者之。

见人操金,攫而夺之。吏搏而束缚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故?"对曰:"取金之时,徒见金,不见人。

" 『译文』 齐国有个人想要得到金子。一天清晨,他穿好衣戴好帽,往卖金子地方走去。

看见有人拿着金子,伸手就夺。官吏把他逮住捆绑起来,问道:"这么多人都在这儿,你为什么公然抢人家的金子? 他回答说:"我那金子的时候,只看见金子,没有看见人。

" [原文] 滥竽充数 齐宣王使人吹竽①,必三百人。南郭处士②请为王吹竽。

宣王悦之,廪③食以数百人。宣王死,闵王立。

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译文] 齐宣王让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

南郭处士请求为齐宣王吹竽,宣王高兴极了。用公粮供给三百人。

齐宣王死后,闵王继位。闵王喜欢让他们一个一个地吹给他听,南郭处士逃走了。

[原文] 鲁人执竿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

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

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译文] 鲁国有个拿着长长的竿子进入城门的人,开始竖着拿着它,不能进入城门,横着拿着它,也不能进入城门,实在想不出办法。

不久有个老人来到这里,说:“我并不是圣贤,只是见到听到的事情多了。为什么不用锯子将长竿从中截断后进入城门呢?”那个鲁国人于是依从了老人的办法将长竿子截断了。

[原文] 楚王好细腰 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腰。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

比期年,朝有黎黑之色。 [译文] 从前楚灵王喜欢他的臣子有纤细的腰。

所以灵王的大臣都是每天吃一顿饭用来节制自己的腰身,先抑制住呼吸然后把腰带束紧,扶着墙壁才能站起来。到了第二年,满朝文武大臣们脸色都是黑黄色了。

[原文] 岳柱八岁指瑕 岳柱字止所。八岁,观画师何澄画《陶母剪发图》,柱指陶母腕上金钏,诘义曰:‘金钏可易酒,何用剪发为也?’何大惊异,观此可以知画理矣。

[译文] 岳柱字止所。在八岁的时候,观看著名画家何澄画的《陶母剪发图》,岳柱看到陶母手腕上有金镯子,问画家说:“金镯子可以换酒,为什么要剪下头发去换酒呢?”何澄对岳柱说的话感到非常惊讶, 这样观看就可以知道作画的道理。

6.求50字文言文一篇,加翻译

【原文】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

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

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译文】 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

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

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

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

7.古文及译文50字

【原文】1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译文】 文征明监贴写《文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他平生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草率.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一点不全意,一定三番五次改写过它,不怕麻烦.因此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致美好.【阅读训练】1.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书遂大进 ②平生于书 ③文征明临写《千字文》 ④或答人简札 2. 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译文 3. 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答:[编辑本段](二)薛谭学讴 【原文】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射求反,终身不敢言归.【译文】 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以为学尽了,于是就告辞回家.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饯行,秦青打着拍节,高唱悲歌.歌声振动了林木,那音响止住了行云.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阅读训练】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①秦青弗止. ②响遏行云. 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用法、意义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3.翻译:谭乃高压求反.译文: 4. 个故事给你以怎样的启示?答: 5. 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答:[编辑本段](三)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原文】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译文】 范仲淹两岁的时候就失去父亲,家中贫困无依.他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常常用冷水冲头洗脸.经常连饭也吃不上,就吃粥坚持读书.做官以后,常常谈论天下大事,奋不顾身.以至于有人说坏话被贬官,由参知政事降职作邓州太守.范仲淹刻苦磨炼自己,吃东西不多吃肉,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自保养罢了.他经常朗诵自己作品中的两句话:“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阅读训练】1. 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并释义.①啖粥而读 音: 义: ②辄以水沃面 音: 义: ③食不给 音: 义: ④乃至被谗受贬 音: 义: 2.“每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译句是( ) A. 每天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B. 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C. 常常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任务.D.每天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3.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①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②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4.这段文字的层次已在文中划出,请简要归纳层意.① ② ③ 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所作《岳阳楼记》中的名句,与该文一样,此句在本文中起了 的作用.[编辑本段](四)司马光好学《三朝名臣言行录》【原文】 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译文】 司马光幼年时,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别的兄弟已经会背诵了,去玩耍休息了;(司马光却)独自苦读,像董仲舒和孔子读书时那样专心和刻苦,一直到能够熟练地背诵为止,(由于)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身不忘.司马光曾经说:“读书不能不背诵,在骑马走路的时候,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朗诵读过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获就多了!” 【阅读训练】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①患记问不若人 ②迨能倍诵乃止 ③迨能倍诵乃止 ④咏其文 2.与“迨能倍诵乃止”中“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B.才美不外见 C.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 D.京中有善口技者3.本文中概括主旨的句子是:( ) A. 用力多者收功远.B. 其所精通乃终身不忘.C. 书不可不成诵.D.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4.文中“独下帷绝编”意思是只有司马光徇自苦读.我们学过一个类似的成语也是形容读书勤奋,这个成语是 [编辑本段](五)欧阳修苦读《欧阳公事迹》【原文】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译文】 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阅读训练】1.文中“教以书字。

8.求一篇五十字左右的文言文,带原文、翻译和解析的,非常感谢. 在线

蛙曲

王子巽言:“在都时,曾见一人作剧于市。携木盒作格,凡十有二孔;每孔伏蛙。以细杖敲其首,辄哇然作鸣。或与金钱,则乱击蛙顶,如拊云锣,宫商词曲,了了可辨。”

【译文】

王子巽说:“我在京都的时候,曾经看见一个艺人在市集上作戏。他带着一个木盒,盒子里分成许多格子,一共隔成十二个小孔;每个小孔里都趴着一只青蛙。用细棍敲一下蛙头,青蛙就呱的一声。有人给他一些钱,他就乱敲蛙头,如同敲打九音锣,音调不同的蛙鸣竟然谱成了乐曲,可以清清楚楚地听出来。”

(赏析无)

9.50字文言文翻译

给你4个。

请采纳哦。 1)『原文』 昔有学步于邯郸者,曾未得其仿佛,又复失其故步,遂匍匐而归耳。

『译文』 从前有一个到邯郸学习走路姿势的人,没有学会他们走路的姿势,又忘记丢失了自己原来的步法,于是只能爬行回去了。 陆绩怀桔 2)『原文』 陆绩六岁时,于九江见袁术。

术出桔,绩怀三枚;去,拜辞,堕地。术谓曰:“陆郎作宾客而怀桔乎?”绩跪答曰:“欲以遗母。”

术大奇之。 『译文』 陆绩六岁的时候,便会到九江地方去拜见袁术。

袁术就拿出许多橘子来,给陆绩吃。陆绩暗地里把三个橘子装在袖子里,等到告别的时候,就向着袁术拜谢了一回。

不料这三个橘子从袖子里跌到地上。袁术笑着说:“陆郎呀,你来做了小客人,竟暗地里藏了主人的橘子,不防他人笑你来偷橘子么。”

陆绩双膝跪在地上,回答道:“我母亲的性子,很喜欢吃这些东西。因为这个缘故,所以想起带几只回去,给母亲吃。”

袁术听了这一番话,觉得大大的稀奇。 3)刻舟求剑 『原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译文』 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也可称为路过江的人),把佩带的剑掉进了江里。

他急忙在船沿上刻上一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靠岸后,这个人顺着船沿上刻的记号下水去找剑,但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

船已经走(行驶)了很远,而剑还在原来的地方。用这样的办法来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10.求50字文言文一篇,加翻译

【原文】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译文】

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

文言文50字加翻译

* ......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