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应龙字云卿文言文(文言文翻译)
1.文言文翻译
陈母去世,按照乡下的规矩,比较亲近的亲属都来吊唁。后来陈外出,他的妻子和他约定在一年的期限内回来。一年之后,妻子不见他回家,又几年,仍然不见他回家,悲伤地说:“为什么不见回来?一年的时间早已经过去,我期盼他回来。莫非他自己寻欢作乐而忘归吗?
魏人看到一条船,约七分多长,对此很好奇,感叹说:“天下神奇的材料太多了!“
白居易初当官时,太祖见到他,认为他是奇才,授职秘书省校书郎,后来升为翰林学士。白居易不害怕权贵近臣,直言不讳地上述谈论政事,经常谈到前朝廷灭亡的事情。后来因为触怒皇帝,皇帝贬其为江州司马。
外国的敌人来侵犯,曹刿请求拜见庄公,说:“我虽然乡下的人,尚能效力,请求跟随战斗。”皇上同意了。胜利归来,皇帝设宴,为他庆贺成功。席上,有大臣知道曹刿不擅长音乐,要使他出丑,请他上台奏瑟以助兴。
2.谁有《大卿徐公传》(节选)的翻译?开头:公名贡,字广贤,姓徐氏
青霞君者,姓沈,名链,字纯甫,别号青霞君。
生面以奇骛一世[1]。始补府学生,以文奇。
主公文盛以提学副使校浙士[2],得君文惊艳,谓为异人,拔居第一。嘉靖辛卯[3],逐举于乡,戊戌[4],成进士。
始知溧阳[5],以政奇。御史惮之[6],卒得诋,徙茌平[7],再徙清丰[8]。
已乃擢经历锦衣卫[9],以谏奇。庚戌冬[10],虏入古北口[11],抄骑至都城,大杀掠。
时先帝仓卒集群臣议于廷,大官以百十计,率媕婀不敢出一语[12]。君独与司业赵公贞吉[13],历阶抵掌相倡和,慷慨论时事。
严氏党执格之,君遂抗声诋严氏父子[14]。 又上疏请兵万人,欲出良、涿以西护陵寝[15],遮虏骑使不得前,因得开都门,通有无便。
不报。无何,又上疏直诋严氏十罪。
有诏廷杖君五十,削官。 徙保安为布衣[16],以戆奇。
当是时,君怀愤之日久,而忠不信于主上。乃削木为宋丞相桧象[17],旦莫射捶之[18],随事触景为诗赋文章,无一不慨时事,骂诃奸谀,怀忠主上也。
当是时,边人苦虏残掠,而杨顺者方握符镇宣、大[19],虏杀人如麻,顺不敢发一矢;虏退则削汉级[20],以虏首功上。君飞书入辕门[21],数顺罪。
顺痛忌之,承 严氏旨,日夜奇构君。及甲寅[22],虏复寇大同右卫,顺计不出前辙,君飞书益急。
而君在边久,尝思结客以破虏,或散金募土人豪宕者为城守[23]。 保安饥,又散金市远粟,粥僧舍,活万余人。
顺谓诸事非放逐臣所宜为,可以判构君,遂与御史巡宣、大者路楷会疏入告君判状[24]。严氏父子从中下其事,弃君宣府市[25],连坐死者五人。
既又驰捕其长子襄,械抵宣府杖系,糜且死[26]。会给事中吴公时来疏上[27],有诏逮顺、楷[28],襄得免戍,时丁巳秋月也[29]。
先帝始再听谏臣邹公应龙、林公闰等说[30],悟向者严氏奸罔,斩世蕃西市,夺嵩官,籍其家。再逾年而先帝崩,遗诏录嘉靖以来言事得罪者,君得赠光禄寺少卿,荫子一人。
今上立一年[31],襄复疏父冤,顺、楷坐死。上感君戆,为制文,命省臣祭其墓。
注释: [1]骛(wù)奔驰。[2]汪公文盛:汪文盛,字希周,崇阳人。
正德进士,累官右佥都御史,巡抚云南,召为大理卿,道病致仕卒。提学副使:提学道的副使,主掌一路州、县学政的副学官。
[3]嘉靖辛卯:嘉靖十年(1531)。嘉靖为明世宗年号。
[4]戊戌:嘉靖十七年(1538)。[5]知溧阳:当溧阳知县。
溧阳在今江苏省。[6]御史:监察官。
[7]茌(chí)平:县名,在今山东省。[8]清丰:县名,在今河南省。
[9]经历锦衣卫:掌管锦衣卫吏员及处理日常事务的官员。 [10]庚戌:嘉靖二十九年(1550)。
[11]虏:指俺答,为明代蒙古鞑靼部右翼土默特万户首领,对明贡掠无常,为嘉靖中一大边患。古北口:在今北京市密云县东北,为长城隘口之一,为古代军事要地。
[12]媕婀(ān ē):没有主见,依违随人。[13]司业:国子监司业,为监内副长官,掌儒学训导之职。
赵公贞吉:赵贞吉,字孟静,内江人。嘉靖进士,官至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
[14]严氏父子:指明代权奸严嵩及其子严世蕃。[15]良、涿:指今北京良乡和河北涿州市。
[16]保安:今陕西延安市。[17]宋丞相桧:指秦桧,宋代奸相。
[18]旦莫:早晚。 莫,同“暮”。
[19]杨顺:严嵩党羽,时总督宣大。宣、大:指宣府镇和大同镇。
均为明代九边之一。[20]汉级:汉人首级。
[21]飞书:飞递书信。[22]甲寅:嘉靖三十三年(1554)。
[23]豪宕:豪放而不受约束。[24]路楷:汶上人。
严嵩党羽,由进士累官至户部主事,坐贪纵削籍,后被劾论斩。 [25]弃:弃市,问斩。
[26]糜:糜烂。[27]吴君时来:吴时来,字惟修,仙居人。
嘉靖进士,擢刑科给事中。[28]逮顺、楷:《明史。
沈链传》谓“会顺、楷以他事逮,(襄)乃免”。[29]丁巳:嘉靖三十六年(1557)。
[30]邹公应龙:邹应龙,字云卿,长安人。 嘉靖进士,擢御史,以弹劾严嵩父子得名。
累官至兵部侍郎,巡抚云南。林公闰:林闰,《明史》作林润,字若雨,莆田人。
嘉靖进士,进南京监察御史,刚毅敢言,劾严世蕃,戮死西市。官至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诸府。
[31]今上:指明穆宗朱载垕。
3.比较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甲
1。
⑴遮盖 ⑵以……为乐 ⑶命名 ⑷正好2。…… 太 守 之 /乐 其 乐 也 (2)今 /天 不 遗 斯 民3。
(1)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 ,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2)此后整整一个月没有下雨,百姓才因此忧虑。
4。关心人民疾苦 与民同乐试题分析:1。
解答此类题时,要注意在平时学习中多积累,多识记,特别是课文下面注释中的词语。回答此题,注意第二小题“乐”第三小题“名”是词类活用。
2。 在给文言语句断句时,要理解语句的意思,然后再断句。
第一句话的意思是:太守以什么为乐;第二句话的意思是:上天不遗弃这里的百姓。据此来断句即可。
3。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翻译时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译出原文造句的特点。
翻译时要注意第二句“方、以”的意思。4。
结合乙文的内容可知:全文围绕着“喜雨亭”三个字来写传达出一种情不自禁的喜悦之情;结合甲文的内容可知: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感情。考点:文言文阅读 词语理解 翻译文言语句 内容理解。
4.明史列传第九十八答案
【明史列传第九十八邹应龙传】 邹应龙,字云卿,长安人。
嘉靖三十五年(1556)进士。授官行人,被提升为御史。
严嵩专权已久,廷臣攻击他的都遭得祸害,相互告诫不敢言说严嵩。但邹应龙知道皇帝眷爱他已经潜移,他的儿子严世蕃更加贪纵,可以攻击进而除去他,于是上疏说: “工部侍郎严世蕃凭藉其父之权,专利无厌。
私人擅自颁给爵赏,广泛收纳贿赂。致使选举之法败坏,卖官公行。
奸邪小人竞相趋至,严世蕃要价越来越高。刑部主事项治元用一万三千金买通转到吏部,举人潘鸿业用二千二百金买得知州。
司属郡吏贿赂以千万金计,那么大至公卿与各方面重官,贿赂费用就更不知有多少。 “严世蕃平时纳赃受贿,为他当中间人的不下百十多人,而他的儿子锦衣严鹄、中书严鸿、家人严年、幕客中书严龙文为最突出。
严年尤其狡黠,士大夫中无耻的人甚至呼严年为鹤山先生。遇到严嵩过生日,严年总是献万金来为严嵩祝寿。
家奴获富奢侈达到这种地步,那么主人当如何呢? “严嵩父子的原籍袁州,而广置良田美宅于南京、扬州,大约不下数十所,让豪仆严冬主持这件事。他们抑勒侵夺,百姓对他们怨恨入骨。
他们在外地牟求利益是这样,那么在乡里又如何呢? “尤其突出的是,严世蕃的母亲死去时,陛下因为严嵩年事已高,特留侍养,令严鹄扶棺材回到南方。严世蕃于是集聚狎客,拥艳姬,恒舞酣歌,人伦灭绝。
至于严鹄的无知,则以他的祖母死丧为奇货。所到达的驿站都骚动,严鹄要索百端。
诸司承奉他,郡邑为之一空。 “现在天下水旱灾害仍然频频出现,南北战事时起。
但严世蕃父子还日事克扣,内外百司莫不竭尽民脂民膏,填塞他们欲壑。百姓怎么能够不贫穷,国家怎么能够不衰败,天灾人祸怎么能够不迭至呢?臣请求斩严世蕃的首级于市,作为人臣凶横不忠的警戒。
如果臣有一言失实,甘愿遭受杀戮。严嵩溺爱恶子,召赂市权,也应当亟放他回归故里,以清政本。”
皇帝很了解严世蕃居丧期间淫纵放肆的行为,心里厌恶他。正好方士蓝道行因扶乩获得皇上的宠幸,皇帝密问他辅臣贤不贤。
蓝道行假作乩语,具说严嵩父子弄权的情状,皇帝因此疏远严嵩而任用徐阶。等到邹应龙的奏章呈入,皇帝于是勒令严嵩辞职,将严世蕃等人下诏狱,提升邹应龙为通政司参议。
但是皇帝虽然罢去严嵩,仍念他赞修玄功,心中还忽忽不乐,手札晓谕徐阶说:“严嵩已退,他的儿子也已经伏罪,敢再说的人,当与邹应龙一并斩首。”邹应龙深感自危,不敢上任,依靠徐阶调和护持始任职。
御史张木贾巡盐河东,不知道皇帝的意旨,上疏说:“陛下已经显升邹应龙,但王宗茂、赵锦等人是首先揭发大奸的人没有被召封,是首发者不赏。”皇帝大怒,立即逮捕他到京城,杖打六十,贬斥为民。
直到后来,严世蕃被诛,邹应龙才感到自安。 隆庆年初期,邹应龙以副都御史的身份总理江西、江南盐屯。
迁工部右侍郎。镇守云南黔国公沐朝弼骄横恣肆,廷议派遣有威望的大臣镇住他,于是改任邹应龙为兵部侍郎兼右佥都御史巡抚云南。
邹应龙到达后揭发沐朝弼的罪状,沐朝弼终被逮捕。万历改年号,铁索箐贼叛乱,邹应龙将他讨平。
之后,番人木母犭发造反,邹应龙合土汉之兵进军讨伐,斩歼俘获敌人各一千多人。 邹应龙有才气,起初以弹劾严嵩得名,骤然达到通官显贵。
等到任太常时,省察北郊牲祭,东厂太监冯保传呼而至,有专人将其引入,邹应龙看见冯保正面燃香,俨然像天子一样。邹应龙大为惊骇,弹劾冯保僭越放肆,冯保非常怀恨他。
到这时,京察自己述职,冯保为了报复,令邹应龙辞职。临安土官普崇明、普崇新兄弟构争。
普崇明引借广南侬兵作为援助,普崇新则召交州兵。之后,交州兵退去,而侬兵还留在当地,邹应龙命令部将杨守廉前往剿歼。
杨守廉抢掠村落,杀人。被侬贼所乘,再次打败官军,人们将罪归咎到邹应龙身上。
邹应龙听说自己已被罢官,不等代替的人到达就径直回家乡。代替他的人王凝想自以为功,力排邹应龙。
给事中裴应章于是弹劾邹应龙误事。巡按御史郭廷梧向来不喜欢邹应龙,调查结果如王凝所说的一样。
邹应龙于是被削去官籍,死在家中。 十六年(1588),陕西巡抚王璇说邹应龙死后,遗田不到数亩,遗址不过数楹,恤典未能泽及,为朝野所遗憾。
皇帝下令恢复邹应龙官,对他予以祭葬。
5.翻译下面文言文
参考译文:
【孝基还财】 许昌有个士人叫张孝基的,娶同乡某富人的女儿。富人只有一个不肖的儿子,便骂着把他赶走了。富人生病将要死了,把家产全部托付给孝基。孝基按规定礼节为富人办了后事。过了许久,富人的儿子在路上讨饭,孝基见了,同情地说道:“你会灌园吗?”富人的儿子答道:“如果让我灌园而有饭吃,很高兴啊!”孝基便叫他去灌园。富人的儿子能自食其力了,孝基有点奇怪,又说道:“你能管理仓库么?”答道:“让我灌园,已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何况管理仓库呢?那真是太好啦。”孝基就叫他管理仓库。富人的儿子很顺从、谨慎,没犯什么过错。孝基慢慢观察他,知道他能改过自新,不会象以前那样,于是将他父亲所委托的财产还给他了。
【王璨转】 王粲,字仲宣,是山阳高平人。曾祖父王龚,祖父王畅,都位列汉代的三公。父亲王谦是大将军何进的长史。何进认为王谦是名公的后代,愿与王家结成婚姻之好,叫两个女儿出来拜见王谦,让他从二人中选择一个。王谦没有答应。因病免了官职,最后在家中死去。
汉献帝向西迁都,王粲也迁居到长安,左中郎蔡邕看到了他感到很吃惊。当时蔡邕的才学都很出色,在朝中受到重视,常常车马充塞了住宅前的巷子,宾客满坐,听说王粲在门外来访,倒穿着鞋就跑去迎接他。王粲到了之后,看到他年纪轻,体貌短小,所有客人都很吃惊。蔡邕说:“这是王畅的孙子,有奇异的才能,我比不上。我家的文章书籍应当全部送给他。”十七岁时,司徒召用,皇帝命令授予黄门侍郎的官职,因为西京扰乱,就没有接受官职。于是到荆州投靠刘表。刘表因为王粲身材短小、相貌不扬并且随随便便、不拘小节,不太重视。刘表死了后,王粲劝刘表的儿子刘琮,让他归附了曹操。曹操召用王粲为丞相掾,并且赏给关内侯的爵位。曹操设酒宴在汉水之滨,王粲双手捧杯敬贺说:“当今袁绍在黄河以北起兵,仗着人多,有意吞并全国,然而他爱贤才却不能使用贤才,所以有特殊才能的人都离开了他。刘表在荆州一带安闲自在,暂时不动,等待时机,自认为自己可以效法周文王(慢慢压倒商朝)。在荆州躲避战乱的人,都是天下才能出众的人;刘表不知重用他们,所以国家危急却没有辅佐的人。您打下冀州的时候,刚到那里就整顿武器装备,招揽豪杰而重用他们,而纵横天下;等到定了长江、汉水,招纳有才能的人而安置他们的职位,让天下人心悦臣服,远远看到(您的善政)而希望天下太平,文武兼治,英雄尽力,这是夏、商、周三代开国之君的措施啊。”后来调动官职任军谋祭酒。魏国建立以后,曹操授予他侍中的官职。他广泛认识事物,知识丰富,有问必能对答。当时昔日的法度荒废、松懈,需要创立新的规章制度,王粲经常主持这件事。
当初,王粲和别人一起走路,读路边的碑文,那人问:“你能背诵吗?”王粲说:“能。”那人就让他背诵碑文,一个字也不错。曾经观看人下围棋,摆在棋盘上的棋子被搅乱了,王粲替他们照原样把棋子摆上。下棋的不相信,用头巾把棋局盖上,让他再用其他的棋盘把棋子照原样摆上。摆好后互相核对,棋子的位置一个也不错。他的记忆力好得就像这样。他还擅长计算,作算术,能大致通晓道理。擅长写文章,提笔就能写成,没有需要改动的地方,当时的人常常认为他是先期写好;然而即使再精心思考,也不能作得更好。他写下的诗、赋、论、议将近六十篇。
建安二十一年,随曹操军队征东吴。二十二年春天,行军路上病死,当时四十一岁。王粲有两个儿子,受魏讽的牵连,都被杀了。后代断绝。
【不展家书】宋代,胡瑗在还是平民的时候,同孙明复、蔡守道是朋友,三人在泰山读书,学习非常拼命刻苦,吃粗茶淡饭,通宵不睡觉。十年了都不回家,有家里面的书信来时,只要看见上面说了家里面平安无事,就将信扔进山涧之中,不再打开(信)读下去,不想因此而分心。
6.邹应龙的弹劾严嵩
邹应龙,字云卿,号兰谷,兰州皋兰人。
明世宗嘉靖丙辰科进士,授行人,擢御史。严嵩把持朝政,排除异己,其子世蕃“凭藉父权,专利无厌,私擅爵赏,广致赂遗”。
邹应龙不畏强暴,冒死上书,弹劾严嵩父子及其党羽,“嵩以臣而窃君之权,世蕃复以子而盗父之柄”,“嵩父子故籍袁州,乃广置良田、美宅于南京……”。严世蕃在母丧期间,“聚押客,拥艳姬,恒舞酣歌,人纪灭绝。
至鹊之无知,则以祖母丧为奇货。所至驿骚,要索百故,诸司承奉,郡邑为空”。
奏请“斩世蕃首,悬之于市,以为人臣凶横不忠之戒”。世宗阅奏后,“勒嵩致仕,下世蕃等诏狱”。
旋又将世蕃斩首示众,严嵩革职为民,查抄其家产。邹应龙劾倒了权倾朝野、贪赃枉法的严嵩父子,为国为民除了大害。
明穆宗隆庆初,邹应龙以副都御史总理江西、江南盐屯,迁工部右侍郎。当时镇守云南的黔国公沐朝弼骄横一方,“廷议遣大臣有威望者镇之”,乃改应龙兵部侍郎兼佥都御史,巡抚云南。
他秉公执法,不徇私情,私查暗访,查证核实了沐朝弼的罪状,押解京师治罪。
邹应龙打严嵩的故事 。明嘉靖间,严嵩父子当国,专权纳贿,残害忠良。
自陷杀杨继盛、沈练、张经等后,朝士侧目,无一人敢言者。御史邹应龙,久思乘机挫辱。
因严嵩怒逐邱、马二匠事,遂授计开山王府常宝童,嘱令痛打严嵩,但不可伤及脸面,事后自有道理。常宝童纳之。
邹应龙一面又先往谒严嵩,密告开山府藏匿邱、马,并甘言奉承,伪作趋炎状。严嵩颇引为心腹,尽纳其言,遂入奏,取旨亲往搜查。
常宝童果如计,责严嵩见先帝御容不拜,令众家将以金锏痛击之。严嵩狼狈而逃,邹应龙随至。
严嵩述所苦,急欲上殿奏诉。邹应龙言宰相无裸体见君之理,脸上又无伤痕,帝岂遂准?严嵩恍然韪其言,即令邹应龙打己。
邹应龙故意推委,经严嵩再四相恳,然后且打且骂,淋漓痛快,方一舒胸中恨愤,然严嵩固犹在梦中也。奸臣愚昧至此,煞是可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