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新版初中文言文读本答案(初中课外阅读文言文答案)

1.初中课外阅读文言文答案

1.芒山盗 宣和间,芒山有盗临刑,母亲与之诀(jué)。

盗对母云:“愿如儿时一吮母乳,死且无憾。”母与之乳,盗啮断乳头,流血满地,母死。

盗因告刑者曰:“吾少也,盗一菜一薪,吾母见而喜之,以至不检,遂有今日。故恨杀之。”

呜呼!异矣,夫语“教子婴孩”,不虚也! 翻译下面的句子。 (1) 吾少也,盗一菜一薪,吾母见而喜之,以至不检,遂有今日 (2) 夫语“教子婴孩”不虚也! 对下列句中的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1)芒山有盗临刑 (3)愿如儿时一吮母乳 (2)盗一菜一薪 (4)母与之乳 A、(1)与(2)相同,(3)与(4)不同 B、(1)与(2)不同,(3)与(4)也不同 C、(1)与(2)相同,(3)与(4)也相同 D、(1)与(2)不同,(3)与(4)相同 这个故事留给我们的启示是? 2.师旷论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翻译文中句子。

1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2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臣闻之 B、如日出之光 C、默而识之 D、学而时习之 这则短文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3.衰溺 永之氓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

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

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

有顷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

吾哀之。且若是,得不有大货之溺大氓者乎? 翻译下面的句子。

1.中济,船破,皆游。 2.且若是,得不有大货之溺大氓者乎? 这个故事留给我们的启示是? 4.七录 溥幼好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

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翻译下面的句子。 1.如是者六七始已 2.后名读书这斋曰“七录” 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②名之者谁 ③不能名其一处也 ④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B.①与②不相同,③与④也不相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相 D.①与②不相同,③与④相同 5.害群之马 黄帝将见大隗乎具茨之山,方明为御,昌寓骖乘,张若、謵朋前马,昆阍、滑稽后车;至于襄城之野,七圣皆迷,无所问涂。

适遇牧马童子,问涂焉,曰:“若知具茨之山乎?”曰:“然。”“若知大隗之所存乎?”曰:“然。”

黄帝曰:“异哉小童!非徒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请问为天下。”

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若此而已矣,又奚事焉!予少而自游于六合之内,予适有瞀病,有长者教予曰:‘若乘日之车而游于襄城之野。’今予病少痊,予又且复游于六合之外。

夫为天下亦若此而已。予又奚事焉!”黄帝曰:“夫为天下者,则诚非吾子之事。

虽然,请问为天下。”小童辞。

黄帝又问。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黄帝再拜稽首,称天师而退。

翻译下面的句子。 1.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 2.黄帝再拜稽首,称天师而退。

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A.适遇牧马童子(适合) B.问涂焉(通“途”,路) C.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罢了) D.黄帝再拜稽首(第二次) 读了这篇文章你得到什么启示? 6.曾参教子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解释下列句子。 1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2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曾子对妻子说的话,主要阐述了什么观点? 7.盲人坠桥 有盲子道涸溪,桥上失坠,两手攀楯,兢兢握固,自分失手必堕深渊矣。过者告之曰:“勿怖,第放下,即实地也。”

盲子不信,操楯长号,久之,力惫,失手坠地。乃自哂三声,曰:“。

2.《焚书阅读答案(附翻译)》古诗原文及翻译

作者:阅读下文。

完成17—2l题。(16分)一道学,高屐大履,长袖阔带,纲常之冠,人伦之衣,拾纸墨之一二,窃唇吻之三四,自谓真仲尼之徒焉。

时遇刘谐。刘谐者,聪明士,见而晒曰:“是未知我仲尼兄也。”

其人勃然作色而起日:“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子何人者,敢呼仲尼而兄之?”刘谐日:“怪得羲皇以上圣人尽日燃纸烛而行也!”其人默然自止。

然安知其言之至哉!李生闻而善日:“斯言也,简而当,约而有余,可以破疑网而昭中天矣。其言如此,其人可知也。

盖虽出于一时调笑之语,然其至者百世不能易。 ” ——选自中华书局排印本《焚书》17.(4分)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窃唇吻之三四( ) ②敢呼仲尼而兄之( ) ③见而哂曰( ) ④李生闻而善( )18.(3分)下列词组与句子中的“徒”与“自谓真仲尼之徒焉”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B.家徒四壁C.仲尼之徒,无道恒文之事者 D.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19.(2分)文中与“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相呼应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20.(4分)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①其人勃然作色而起日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然安知其言之至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3分)从文中看刘谐的特点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7 ①偷来②“兄之”意为做他的兄长③讥笑④(形容词作动词用,解释为)“认为好” 18 C门徒(D同伙) 19“怪得羲皇以上圣人尽日燃纸烛而行也!” 20 ①那人生气地改变了脸色并站起来 ②然而怎么知道他说得这么深刻啊 21 风趣幽默(诙谐调笑);反传统[参考译文]:有一位道学先生,脚穿宽大而高底的木屐,身上的服饰长袖阔带,俨然以纲常为冠、以人伦为衣,从故纸堆里拣来了只言片语,又窃取到了一些陈词滥调,便自以为是真正的孔子信徒了。 这时他遇见刘谐。

刘谐,是一位聪明博学的才子,见了他微笑说:“这是因为你不知道我是孔子的兄长啊。”那位道学先生顿时生气地变了脸色,站起来说:“上天如果不降生孔子,世界就会千秋万代如在黑夜之中。

你是什么人,敢直呼孔子的名字而以兄长自居?”刘谐说:“怪不得羲皇以前的圣人都是整天点着纸烛走路啊!”那人无言答对,但他又怎能理解刘谐一番话的深刻道理呢?我李贽听说以后赞美道:“这句话,简明而恰当,概括性强而又启人思考,可以冲散云雾的遮蔽而使天空晴朗。 他的言论这样,他的人品也就可以知道了。

因为这虽然是出于一时的玩笑话,然而其中的深刻道理却是千百年不可改变的。”。

文言文,读本,新版,初中

3.初中文言文读本答案(第十四 鲁人执竿)

【译文】 鲁国有个拿着长长的竿子进入城门的人,起初竖立起来拿着它,不能进入城门,横过来拿着它,也不能进入城门,实在想不出办法来了。一会儿,有个老人来到这里说:“我并不是圣人,只不过是见到的事情多了,为什么不用锯子将长竿从中截断后进入城门呢?”那个鲁国人于是依从了老人的办法将长竿子截断了

【注释】 鲁:古代国名,在今山东曲阜一带。

老父:古代称年老的人。

执:握,持。

初:开始。

俄:一会儿。

但:只是

计无所出:想不出办法来。

以锯中截而入:用锯子从中间锯断拿进去。中,中间。

遂:于是,就。

依:依从

【寓意】 自作聪明的人常是愚蠢的。

从中讽刺了 :那些自以为是而没有实际本领的人和那些缺乏主见,不会变通,只会盲目听信他人的人。

启发:这寓言告诉人们一个道理——思维要活跃,不要片面与固执

[编辑本段]【总结】

本文中拿长竿的人固然可笑,但更可笑的是那位自以为“见事多”而替别人出馊主意的老者.那人也会听信。

4.初中文言文读本对牛弹琴答案

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矣。转为蚊虻之声,孤犊之鸣,即掉尾奋耳,蹀躞而听。

有一个叫公明仪的人给牛弹奏古雅的清角调琴曲,牛依然像先前一样埋头吃草。不是牛不要听,是曲调不悦它的耳。 公明仪于是用琴模仿蚊虫和小牛犊的叫声。牛就摆动尾巴竖起耳朵,小步走并听着音乐。

词语注解

牟子(牟融,后汉书有传)《理惑论》(平津馆丛书)。 清角之操:这里指高深的曲子。 厫,音敖,粮仓。 师旷,春秋时,晋国乐师,参见《左传.鲁襄公十四年》。 貉,音荷,似狐。一丘之貉。

煴,音晕,微火。 公明仪,春秋时人,曾子之弟子。曾参(音骖),字子舆。曾子,孔子之弟子。 孤犊:离开母亲的小牛。 昔:曾经 为:给。 操:琴曲。 伏:趴着。 如故:像先前一样。 虻:吸血的苍蝇。 耳:耳朵听。 鸣:鸣叫声,作名词。 掉:摇动,摆动。 奋:竖起。 合:悦 蹀躞:迈小步来回走动。 掉尾奋耳:甩动尾巴,支棱起耳朵。 非:不是 闻:听

2014届新版初中文言文读本答案

* ......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