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王徽传文言文翻译(《明史王彰传》翻译)

1.《明史王彰传》翻译

《明史王彰传》译文

王彰,字文昭,郑人。洪武二十年(1387) ,获得乡荐,补为国子监生。他出使山东平价收购粮食时,有廉洁能干的名声,因此被升为吏科源士。过了一年,改为给事中,累升为山西左参政。永乐五年( 1407 ) , 他被召回任礼部侍郎。父亲去世, 守孝期满后,他改到户部。陕西发生严重瘟疫,他奉命出使祭祀西岳。新安百姓卖子女交纳赋税,王彰上奏免除当地赋税,并赎回所卖的子女。改任右副都御史。

陕西佥事马英激肃州番人为乱,杀死御史和都指挥。王彰弹劾马英,处以极刑。他又弹劾御史陈孟旭受贿枉法、文献盗取银税、金吾指挥李严逐出母亲而不赡养,三人都被判死刑。他所弹劾的其他人还很多。十一年( 1413 ) , 随从皇上北巡。王彰有已八十余岁的老母,皇上命他回去探视,并赐给他的母亲冠服和金币,对他说: “君子居官不忘亲,居家不忘君。凡所经过的地方,百姓是否安居,官吏是贤或不肖,你都要报告上来。 ” 王彰回来后,所奏的事很合皇上心意。

不久,他升为右都御史。

十九年(1421) ,皇帝派廷臣二十六人巡抚天下,王彰和给事中王励前往河南。终明一代,大臣得巡抚本人乡土的,只有王彰和叶春。河南发生水灾,百姓多流亡,当地长官不进行抚恤。王彰上奏废黜了一百余名贪婪刻薄的官员,停罢不紧迫的征敛等十多件事,招回流民,发放仓米赈济,使许多人活了下来。回朝后,皇上命他督运粮饷北征。仁宗即位后,黄河漫进开封城,命王彰与都指挥李信前往赈济和抚恤。

宣德元年(1426)五月, 命王彰从良乡到南京巡抚军民。不久因他所提的都是平常之事,皇上颁敕令严厉责备他,令他详尽地论述当地的利病上报。皇上又对侍臣说: “两京相距数千里,通过驿路往来的使者频繁,有时遇到水旱之灾,朝廷使者回来或且御史出去巡历, 都不告诉朝廷,所以这才派王彰前往巡视。现在他所上奏的多是细小的事情。大臣如此,朕还指望谁 ? 诸位爱卿都应该理解朕的心意,君臣同体,不要有所疑虑。 ” 不久把王彰召回,命他与都督山云巡视山海关到居庸关各个关隘。过了两个月他回来了,上奏有的将士擅自离开岗位,皇上命将他们逮捕治罪。皇上于是命兵部每隔三个月就派御史、给事中前去检查。第二年四月王彰在任上去世。

王彰对自身要求极为严厉,从不搞请托、拉关系,但他执法过于苛刻。他的母亲多次说他,但他不能改。当时刘观为左都御史,人们都说王彰公而不恕,刘观私而不刻。

明史戚继光传文言文翻译,明史杨廷和传文言文翻译,明史耿九畴传文言文翻译

2.《明史·蒋瑶列传阅读答案(附翻译)》古诗原文及翻译

作者: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蒋瑶,字粹卿,归安人。弘治十二年进士。

授行人。正德时,历两京御史。

陈时弊七事,中言:“内府军器局军匠六千,中官监督者二人,今增至六十余人,人占军匠三十。他局称是,行伍安得不耗。

”并言:“传奉官及滥收校尉勇士并宜厘革。刘瑾虽诛,权犹在宦竖。”

有旨诘问,且言“自今如瑶议者,毋复奏”。寻出为荆州知府。

筑黄潭堤。调扬州。

武宗南巡至扬,瑶供御取具而已,无所赠遗。诸嬖幸皆怒。

江彬欲夺富民居为威武副将军府,瑶执不可。 彬闭瑶空舍挫辱之,胁以帝所赐铜瓜,不为慑。

会帝渔获一巨鱼,戏言直五百金,彬即畀瑶责其直。瑶怀其妻簪珥、袿服以进,曰:“库无钱,臣所有惟此。”

帝笑而遣之。府故有琼花观,诏取琼花。

瑶言自宋徽、钦北狩,此花已绝,今无以献。又传旨征异物,瑶具对非扬产。

帝曰:“苎白布,亦非扬产耶?”瑶不得已,为献五百疋①。当是时,权幸以扬繁华,要求无所不至。

微瑶,民且重困。驾旋,瑶扈至宝应。

中官邱得用铁縆②系瑶,数日始释,竟扈至临清而返。扬人见瑶,无不感泣。

迨迁陕西参政,争出资建祠祀之,名自此大震。嘉靖初,历湖广、江西左、右布政使,以右副都御史巡抚河南。

帝命桂萼等核巡抚官去留,令瑶归候调。已,累迁工部尚书。

四郊工竣,加太子少保。西苑宫殿成,帝置宴。

见瑶与王时中席在外,命移殿内,而移皇亲于殿右以让瑶,曰:“亲亲不如尊贤。”其重瑶如此。

时土木繁兴,岁费数百万计。瑶规画咸称帝意,数有赉予。

以忧去。久之,自南京工部尚书,召改北部。

帝幸承天,瑶扈从。京师营建,率役京军,多为豪家占匿。

至是大工频仍,岁募民充役,费二百余万。瑶以为言,因请停不急者。

豪家所匿军毕出,募直大减。以老致仕去。

瑶端亮清介。既归,僻处陋巷。

与尚书刘麟、顾应祥辈结文酒社,徜徉岘山间。卒年八十九。

赠太子太保,谥恭靖。(节选自《明史·蒋瑶列传》)【注】①“疋”pǐ同“匹”②縆gēng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瑶执不可。

执:坚持。B.微瑶,民且重困。

微:认为……卑贱。C.竟扈至临清而返。

竟:竟然。D.迨迁陕西参政。

迨:等到。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且言“自今如瑶议者,毋复奏”。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B.久之,自南京工部尚书,召改北部。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C.因请停不急者。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D.以老致仕去。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表现蒋瑶全心为民的一组是①刘瑾虽诛,权犹在宦竖。 ②瑶怀其妻簪珥、袿服以进,曰:“库无钱,臣所有惟此。”

③此花已绝,今无以献。 ④又传旨征异物,瑶具对非扬产。

⑤扬人见瑶,无不感泣。 ⑥既归,僻处陋巷。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④⑤⑥12.下列对原文有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正德年间,蒋瑶力陈时政弊端,他认为在内府各局担任监督的宦官人数增加太多,这样会导致军队耗费太大,以致损耗国力。 B.武宗南巡至扬州,随行的权幸因扬州繁华富庶,向蒋瑶大肆索要财物,蒋瑶对此暗中抵制,后被权幸用铁绳捆绑数日才被释放,扬州人对此无不感慨落泪。

C.皇帝对蒋瑶非常器重,在宴会上,他下令将蒋瑶的席位移至殿内,然后把皇亲移到殿右来为蒋瑶让出席位,并且强调尊重贤才比亲近亲人更重要。 D.嘉靖年间,朝廷工程繁多,耗费巨大,蒋瑶严格遵循皇帝的意图进行规划设计,对此皇帝非常高兴,并多次对他进行赏赐。

13.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⑴会帝渔获一巨鱼,戏言直五百金,彬即畀瑶责其直。

(4分) ⑵京师营建,率役京军,多为豪家占匿。(3分) ⑶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五人墓碑记》)(3分)参考答案:9 B(微:假如没有)10 B(B均为助词,放在表时间的词语后面起凑足音节的作用,没有实在意义。

A连词,译为“并且”/连词,表示先让步,后推进一层,译为“尚且”。C介词,译为“因此”/介词,译为“经由…通过”。

D介词,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由于”/介词,表示动作、行为凭借的身份,此处可译为“凭…的身份”)11 C(①属于陈述时政弊端;⑤表现扬州百姓对于蒋瑶的爱戴,不属于直接表现;⑥说明他高洁、清廉)12 D(“蒋瑶严格遵循皇帝的意图进行规划设计”表述有误,原文“瑶规划咸称帝意”句意应为“蒋瑶的规划都符合皇帝的心意”)13.(1) 恰逢皇帝打鱼获得一条大鱼,(皇帝)开玩笑说价值五百金,江彬当即送给蒋瑶并且向他索要银两。 (“会”译为“恰逢”“恰好”;“直”通假字,译为“价值”;“畀”译为“送给…‘赠与”;“责”译为“索要”。

以上翻译各占1分,整句的文意翻译有误则不得分)(2) 京城工程营建,大多役使京军,(京军)多被豪家所藏匿。(“率”译为“大多”,所省略“京军”应补充完整,“为”表被动,以上要点各占1分)(3)我们应社里品行(可以)做读书人表率的人,为他伸张正义(“行”“为”1分,“先”1分,“声”1分)【文言文参考译文】蒋瑶,字粹卿,归安人。

弘治十二年进士。

明史,文言文,翻译,王徽传

3.《明史·许逵传阅读答案及翻译》古诗原文及翻译

作者: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许逵,字汝登,固始人。正德三年进士。

长身巨口,猿臂燕颔,沉静有谋略。授乐陵知县。

六年春,流贼刘七等屠城邑,杀长吏。诸州县率闭城守,或弃城遁,或遗之刍粟弓马,乞贼毋攻。

逵之官,慨然为战守计。县初无城,督民版筑,不逾月,城成。

令民屋外筑墙,墙高过檐,启圭窦①,才容人。家选一壮者执刃伺窦内,余皆入队伍,日视旗为号,违者军法从事。

又募死士伏巷中,洞开城门。贼果至,旗举伏发,窦中人皆出,贼大惊窜,斩获无遗。

后数犯,数却之,遂相戒不敢近。 事闻,进秩二等。

时知县能抗贼者,益都则牛鸾,郯城则唐龙,汶上则左经,浚则陈滞,然所当贼少。而逵屡御大贼有功,遂与鸾俱超擢兵备佥事。

逵驻武定州,州城圮濠平,不能限牛马。逵筑城凿池,设楼橹②,置巡卒。

明年五月,贼杨寡妇以千骑犯潍县,指挥乔刚御之,贼少却。 遥追败之高苑,令指挥张勋邀之沧州,先后俘斩二百七十余人。

未几,贼别部掠德平,逵尽歼之,威名大著。十二年迁江西副使。

时宸濠党暴横,逵以法痛绳之。尝言于孙燧曰:“宁王敢为暴者,恃权臣也。

权臣左右之者,贪重贿也。重贿由于盗薮,今惟翦盗则贿息,贿息则党孤。

”燧深然之,每事辄与密议。及宸濠缚燧,逵争之。

宸濠素忌逵,问:“许副使何言?”逵曰:“副使惟赤心耳。”宸濠怒日:“我不能杀汝邪?”逵骂曰:“汝能杀我,天子能杀汝。

汝反贼,万段磔汝,汝悔何及!”宸濠大怒,并缚之,曳出斫其颈,屹不动。贼众共推抑令跪,卒不能,遂死,年三十六。

初,逵以《文天祥集》贻其友给事中张汉卿而无书。汉卿语人曰:“宁邸必反,汝登其为文山乎!”逵父家居,闻江西有变,杀都御史及副使,即为位,易服哭。

人怪问故,父曰:“副使,必吾儿也。”世宗即位,赠左副都御史。

嘉靖元年,改赠逵礼部尚书。 (节选自《明史·许逵传》)[注]①圭窦:圭形小门。

②楼橹:上有望楼的战车。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日视旗为号 日:每天。 B.贼果至,旗举伏发 伏:隐匿。

C.俱超擢兵备佥事 超:越级。D.宸濠素忌逵 素:平时。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许逵“有谋略”的一组是(3分)①县初无城,督民版筑 ②家选一壮者执刃伺窦内③又募死士伏巷中,洞开城门 ④每事辄与密议⑤汝反贼,万段磔汝 ⑥曳出斫其颈,屹不动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④⑤⑥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许逵身材魁梧,且有军事才能。

正德六年春,他在乐陵知县任上,修筑城墙,训练兵 卒,招募死士,最终打败了流寇刘七等贼人,并因此而获得了升迁。B.驻守武定州时,许逵筑城挖壕,修造战车,设巡逻队;第二年五月,贼杨寡妇进攻潍 县,许逵在高苑击败他们,后来又在德平全歼另外一股贼人,威名大震。

C.许逵与都御史孙燧对剪除宁王势力有相同的认识,所以凡事都相互商议。宸濠造反,捆绑了孙燧,欲加杀害。

许逵争辩未果,责骂叛寇,英勇就义。D.从许逵赠送《文天祥集》一事,其父其友就知道许逵必定会在宁王造反时像文天祥一样坚贞,所以其父在未知儿子生死的确切消息时,就摆上牌位哭悼儿子。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诸州县率闭城守,或弃城遁,或遗之刍粟弓马,乞贼毋攻。

译文:(2)十二年迁江西副使。时宸濠党暴横,逵以法痛绳之。

译文:。

4.求新唐书列传第一百一十(王徽传)翻译

【译文】

王徽的字叫昭文,是京兆人。他考中了进士,被任命为校书郎。沈询任度支,徐商管盐铁,都任命他为幕僚。开始唐宣宗命宰相选可以娶公主的,有人提王徽。他从来不热衷名声钱财,知道后不高兴,去见宰相刘王彖说:“我年龄已过了四十,又有很多病,不应该入选。”刘王彖帮他说话,才算了。他又跟随令狐..任宣武、淮南掌书记,后被召到朝廷任命为右拾遗。呈上奏章二十多次,敢于说话,大家都推崇他。徐商罢相后,去镇守江陵,心里想任命他为幕僚,怕他不想出京任官,不忍心说,他自己登门说“:您赏识我,我怎会不去?”徐商很高兴,呈表任命他为殿中侍御史、节度府判官,后御史中丞高..推荐他任知杂事,又升任考功员外郎。按惯例,考绩簿用红笔在旁边注上下来分等级,时间长了容易看不清,官吏们就窜改谋私。他开始用墨书写,就杜绝了窜改。后升任翰林学士。

广明元年(880),卢携被罢相,任命王徽为户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这天,黄巢攻进潼关,唐僖宗向西逃跑,夜里出发了。他和崔沆、豆卢王彖和仆射于琮早晨才知道,追皇帝没追上,摔倒在岩石树林里,被起义军抓住,强迫回京,想任命他官职。他装哑不答话,他们围着用刀威胁,他始终不怕。他们叫他回家,派医生给他看病。时间长了,看守的人懈怠了,他就逃到河中,用绢写奏章,派人抄小路送到蜀地。有诏任命他为兵部尚书、京城四面宣慰催阵使。

昭义节度使高浔和起义军在石桥作战,战败了。他的将领刘广擅自回师,占据了潞州。偏将孟方立杀死了刘广,又命邢、洛、磁三州隶属自己。昭义军管辖的只有泽州一个州。皇帝派兵部侍郎郑昌图镇守潞州,兵将多附和孟方立,郑昌图控制不了。朝廷建议派重臣去镇守、安抚,就任命王徽为检校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昭义节度使。当时,李克用也争夺泽州、潞州,王徽估计朝廷不能用军队和他们对抗,上奏坚持辞职,有诏同意了。改任诸道租庸供军使。他向行营都监杨复光建议,请求赦免沙陀的罪,命他们救国难。这年夏天,沙陀会合各军,收复了京城,王徽功劳最多,升任右仆射。

京城遭劫后,宫殿被烧残破,皇陵都被挖掘开,弄成了乱土堆,皇帝没有东归的打算。下诏命他为大明宫留守,京畿安抚制置修奉使。他对外调动军队和粮草,对内安抚流亡百姓,过了一年,城墙修筑、粮食积蓄逐渐好转,又修复了宫殿,安排好了,就上表请皇帝东归。后升任检校司空、御史大夫,仍旧兼任京兆尹。达官要人家争着派人修宅院,侵犯平民,大家都到他这里来告状,他不怕权贵,全按法律判决,为这被皇帝的亲信们仇视,派他们的党羽薛杞任京兆少尹,来削减他的权力。薛杞正在服丧,王徽上奏不要他上任。他们很生气,都说王徽的坏话,并命他到皇帝驻地去。不久任命他为太子少师。他称病到了河中,过了一百天被免职了。皇帝回到京城,又命他任太子少师,他称病不能上朝。宰相们恨他心怀不满,贬他任集州刺史。

遇到皇帝躲避沙陀,逃到宝鸡。皇帝考虑他没有过错,任命他为吏部尚书,封为琅邪郡侯。他没有上任嗣襄王李占就叛乱了,皇帝逃到汉中。李占强迫召见他,他自称病瘫了。到李占称帝,强迫百官签署誓词,他借口手无力,最终不肯签署。李占被讨平后,皇帝到了凤翔,召王徽任御史大夫,他称腿瘫坚决推辞,又任命他任太子少师。

唐昭宗即位,在便殿召见他,他奏事详细学识渊博,皇帝对宰相们说:“王徽精神还很好,可以任用。”就又任命为吏部尚书。那时候,选拔官吏不按成绩,吏部官员随意乱来,任命重复难以核查。

他编了本手册,一查就清楚了,后再没有取巧和出问题的了。又升任右仆射。大顺元年(890)去世了,赠官司空,赐谥号叫贞。

家谱记载他的祖先是东周魏国的公子,秦灭了魏国后,到汉代迁到关中霸陵。因为他家原是王族,就姓王。他的十代祖王罴,在北周任同州刺史,死后埋葬在咸阳凤政原,后代因此就住在杜陵。

他的曾祖王择从,兄弟共四人,还有易从、朋从、言从,都考中了进士,官当到凤阁舍人的有三个,因此人称“凤阁王家”。

从那时到大中年,他家考中进士的有十八人,官当到朝廷部门和州郡首长的有三十多人。王徽有很高的威望,但任宰相一天后京城就被攻占了,所以治国措施没有可说的。

5.明史 王祎传 求翻译

危素,卒于明太祖洪武五年,号华川。

生于元英宗至治元年。祎著有王忠文公集二十四卷,梁王本有降意。

学有渊源,收廪贤士,浑然天成。以招谕云南。

学问之博(1322—1373),南康得以安宁,为文醇朴宏肆,因所陈不合上意,改谥忠文,名声日盛,“浙西既平。六月抵云南,年五十二岁,与宋濂同为总裁,奉诏书往云南招谕梁王把都归顺、黄溍。

明洪武元年(1368),朱元璋召议即位礼,朱元璋率部攻取婺州:“吾固知浙东有二儒,谥文节。太祖召授江南儒学提举。

著作有《大事记续编》。及长。

元至正八年(1348)游燕京。”授江西儒学提举司校理,遂以文章著名,约梁王联兵抗明。

五年正月。出任南康府同知,适元残部遣脱脱至,多惠政、《王忠文公集》及《重修革象新书》,上八千言书论时政。

幼从祖父王炎泽学,未被纳用,朱元璋大喜,后师事柳贯,被任为中书省掾史,谥忠文。十八年、黄溍,义乌人,条理不爽。

王祎 〔公元一三二一年至一三七三年〕(一作袆)字子充,课敛当减”,胁迫梁王杀祎,召修《元史》,出为漳州府通判。二十七年,擢翰林待制,升翰林待制,祎应召,与修明史,濂不如卿;才思之雄,上疏建议“忠厚以存心。

二十一年。建文初年。

遂归隐青岩山著书,说。书成、张起岩举荐于朝,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掌起居注,卿不如濂,次年十二月遇害,申明利害,累升侍礼郎,死于节,诏与宋濂为总裁,抚定创残,师柳贯。

书成,进《平江西颂》。二年,卿与宋濂耳。

幼敏慧,并传于世,追赠翰林学士。正统中,后依外祖父居青岩傅,教皇太子经学。

后同知南康府事,《四库总目》又曾重修革象新书,字子充,及大事记续编,宽大以为政”。洪武初,义乌来山人。

6.明史·王祎传注释

译文】:

王祎,字子充,浙江义乌人。幼时机敏聪慧,成年后身材高大伟岸。后来拜柳罐、黄缙为师学习文章,于是当时以文章著称于世。在目睹了元王朝国政衰颓凋敝后,写了七八千字的言上给当时的宰相。危素、张起岩一起推荐了他,但是没有被接受。于是在青岩山隐居著书,名气越来越大。太祖攻取婺州后,召见他,拜他为中书省掾史。太祖征江西,祎写文章赞颂并献给太祖。太祖很高兴,说:“江南又二位大儒,就是你和宋濂,要论学问谁更渊博,你不如宋濂。但是要论才思的雄辩,宋濂不如你。”太祖创立了礼贤馆,李文忠推荐了王祎及许元、王天锡,于是被召置礼贤馆。不久又被授为江南儒学提举司校理,累次迁升到侍礼郎,掌管太祖的起居注。又任南康府同知,出了很多惠民政绩,太祖赐给金带以示宠爱。太祖即将称帝即位前,将他召回,商议即位礼仪。由于不合上意而获罪,出为漳州府通判。

洪武元年八月,上奏言,“祈求天命永远所在,在于忠厚存心,宽大为政,效法天道,顺应人心。雷霆霜雪,只是暂时的不是永远的。既然浙西已经被平定了,应该减免赋税。”太祖表扬并采纳了他的建议,但是没有都听从。第二年修《元史》,任命祎与濂为总裁。祎擅长史事,裁汰剔除烦秽,大力修改。修完《元史》后,提拔为翰林待制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奉召到大本堂教皇子读书,王祎经明理达,善于开导。皇上召他到殿廷,每次都给他赐坐,从容应答。不久,奉命出使吐蕃,还没到,就被召回。

洪武五年正月商议诏谕云南,任命王祎奉召前往。到云南后诏谕梁王,尽快奉上户籍册和地图给朝廷方面掌管,不然天子很快就将讨伐过来。梁王不听从,并把他安置在偏室内居住。几天后,又诏谕说:“朝廷考虑到云南百万生灵,不忍荼毒于锋刃。如果你凭借艰险路远,抵抗大明皇帝的命令,天朝骁勇的将领率领装备精良的士兵,和你在昆明会战,到时你后悔都来不及。”梁王被吓服了,随即将他改为正馆居住。时逢元朝派遣脱脱征军饷。脱脱说吓人的话威胁梁王,一定要杀掉王祎。梁王逼不得已交出来了王祎,脱脱想让王祎屈服于他,王祎怒叱道:“上天要完结你元朝的命,我朝是来取代你元朝。你小小的火把余烬,竟敢和日月争夺光辉!何况你我都是使臣,我怎么能屈服于你!”有人劝脱脱说:“王先生久负盛名,不能杀。”脱脱手一摆说道:“今天就是孔圣人,也没有情面可讲。”王祎回头说道:“你杀了我,朝廷大军就将到来,你的祸患不久就要接踵到来。”于是就这样被杀害了,遇害那天是十二月二十四日。梁王派人去祭奠,收集他所有的衣物入殓。建文年间,王祎的儿子王绅颂扬他父亲,朝廷追赠王祎诏赠翰林学士,谥文节。正统年间又改谥忠文,成化年间,下令建立祠堂祭祀他。

【原文】:

王祎,字子充,义乌人。幼敏慧,及长,身长岳立,屹有伟度。师柳贯、黄溍,遂以文章名世。睹元政衰敝,为书七八千言上时宰。危素、张起岩并荐,不报。隐青岩山,著书,名日盛。太祖取婺州,召见,用为中书省掾史。征江西,祎献颂。太祖喜曰:“江南有二儒,卿与宋濂耳。学问之博,卿不如濂。才思之雄,濂不如卿。”太祖创礼贤馆,李文忠荐祎及许元、王天锡,召置馆中。旋授江南儒学提举司校理,累迁侍礼郎,掌起居注。同知南康府事,多惠政,赐金带宠之。太祖将即位,召还,议礼。坐事忤旨,出为漳州府通判。

洪武元年八月,上疏言:“祈天永命之要,在忠厚以存心,宽大以为政,法天道,顺人心。雷霆霜雪,可暂不可常。浙西既平,科敛当减。”太祖嘉纳之,然不能尽从也。明年修《元史》,命祎与濂为总裁。祎史事擅长,裁烦剔秽,力任笔削。书成,擢翰林待制,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奉诏预教大本堂,经明理达,善开导。召对殿廷,必赐坐,从容宴语。未久,奉使吐蕃,未至,召还。

五年正月议招谕云南,命祎赍诏往。至则谕梁王,亟宜奉版图归职方,不然天讨旦夕至。王不听,馆别室。他日,又谕曰:“朝廷以云南百万生灵,不欲歼于锋刃。若恃险远,抗明命,龙骧鹢舻,会战昆明,悔无及矣。”梁王骇服,即为改馆。会元遣脱脱征饷,胁王以危言,必欲杀祎。王不得已出祎见之,脱脱欲屈祎,祎叱曰:“天既讫汝元命,我朝实代之。汝爝火余烬,敢与日月争明邪!且我与汝皆使也,岂为汝屈!”或劝脱脱曰:“王公素负重名,不可害。”脱脱攘臂曰:“今虽孔圣,义不得存。”祎顾王曰:“汝杀我,天兵继至,汝祸不旋踵矣。”遂遇害,时十二月二十四日也。梁王遣使致祭,具衣冠敛之。建文中,祎子绅讼祎事,诏赠翰林学士,谥文节。正统中,改谥忠文。成化中,命建祠祀之。

7.文言文《明史 王艮传》原文以及翻译

王艮的字叫敬止,吉水人.建文二年(1400)成为进士.廷试对策名列第一.因他相貌丑陋,而改为胡靖第一,胡靖即胡广,王艮第二,李贯第三.三人都是同乡,一同被授为修撰,朝廷并按照洪武年中成例,设文史馆让他们居住.王艮参与编修《太祖实录》及《类要》、《时政记》等书.由此许多重要著作均由他来负责整理.此外王艮还多次上书谈论时务. 燕兵逼近京城,王艮与妻子诀别时说“:食人之禄,为人而死,我不能再活下去了.”解缙、吴溥与王艮、胡靖相邻而居.京城失陷前一晚,他们都聚集在吴溥屋内.解缙陈说大义,胡靖也奋激慷慨,唯独王艮流泪不语.三人离去后,吴溥之子吴与弼年纪尚幼,他叹道:“胡叔叔能死节,是大好事.”吴溥却说:“不对,只有王叔叔会死.”语音未落,只听胡靖隔墙在喊:“外面吵闹得很,要小心看着小猪.”吴溥回头对吴与弼说道“:一只猪都舍不得,怎么舍得去死呢?”片刻之后,王艮在屋内哭泣,然后喝毒酒而死.解缙则驱马前去拜谒,成祖十分高兴.第二天,解缙推荐胡靖,胡靖应诏而至,叩头谢恩.李贯也迎附成祖.后来成祖拿出建文帝时分封群臣之事千余件,命解缙等编阅.涉及兵、农、钱、谷之事的留下,而言语冒犯者及其他一切都加以焚毁.成祖趁机从容问李贯、解缙等说:“你们应该都曾为此受封过吧?”众人未答,只有李贯叩首说道:“臣确实未曾有过.”成祖说“:你认为没有就是好吗?拿其食禄,担负其事,当国家危急之时,作为近臣却毫无建议可以吗?朕特别讨厌那些引诱建文帝破坏祖法,扰乱国政的人.”后来李贯升为中允,被牵连获罪,死于狱中.临死时叹道:“我愧对王敬止啊!”。

明史王徽传文言文翻译

* ......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