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注释txt(初中文言文翻译)

1.初中文言文翻译

自孟子之少也,既学而归,孟母方绩,问曰:“学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

孟母以刀断其织。孟子惧而问其故。

孟母曰:“子之废学,若吾断斯织也。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是以居则安宁,动则远害。

今而废之,是不免于厮役而无以离于祸患也。何以异于织绩而食,中道废而不为,宁能衣其夫子而长不乏粮食哉?女则废其所食,男则堕于修德,不为窃盗,则为虏役矣。

”孟子惧,旦夕勤学不息,师事子思,遂成天下之名儒。君子谓孟母知为人母之道矣。

孟子小的时候,有一次放学回家,他的母亲正在把麻纤维披开再连续起来搓成线后织布,问孟子:“学到怎么样了?”孟子回答说:“自己感觉马马虎虎。”母亲听了以后就用刀斩断她所织的织缎。

孟子看到以后觉得害怕,并问母亲这样做的原因。母亲说:“你荒废学业,如同我剪断这布一样。

有德才的人学习是为了将来博学多才无所不通,这样既可以居家立业生活稳定,又可以声名远扬。所以平时做什么都能够避开祸害。

现在你荒废学业,将来免不了受劳役之苦,困难窘境和祸患始终将难以远离。 ”孟子听后吓了一跳,自此,从早到晚勤学不止,把子思当做老师,终于成了天下有名的学者。

天下人都说孟子的母亲懂得为人之母的教育方法。

初中文言文注释大全,初中文言文注释及赏析,初中课外文言文注释

2.求原文和译文

以下是原文,你参考注释就可以轻松翻译出来:核 工 记(1)宋起凤/文 季弟获桃坠(2)一枚,长五分许,横广四分。

全核向背皆山。山坳插一城,雉(3)历历可数。

城巅具(4)层楼,楼门洞敞。中有人,类司更卒(5),执桴(6)鼓,若寒冻不胜(7)者。

枕山麓一寺,老松隐蔽三章(8)。松下凿双户,可开阖。

户内一僧,侧首倾听;户虚掩,如应门(9);洞开,如延纳(10)壮——左右度之无不宜。 松外东来一衲,负卷帙踉跄行,若为佛事(11)夜归者。

对林一小陀,似闻足音仆仆前。核侧出浮屠(12)七级,距滩半黍。

近滩维(13)一小舟。篷窗短舷间,有客凭几假寐,形若渐寤然。

舟尾一小童,拥炉嘘火(14)盖供客茗饮。舣(15)舟处当寺阴,高阜钟阁踞焉(16)叩钟者貌爽爽自得,睡足徐兴乃尔(17)。

山顶月晦半规,杂疏星数点。下则波纹涨起,作潮来候。

取诗“古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18)之句。计人凡七:僧四,客一,童一,卒一。

宫室器具凡九:城一,楼一,招提(19)一,浮屠一,舟一,阁一,炉灶一,钟鼓各一。 景凡七:山、水、林木、滩石四,星、月、灯火三。

而人事如传更,报晓,候门,夜归,隐(20)几,煎茶,统为六,各殊致(21)殊意,且并其愁苦、寒惧、凝思诸态,俱一一肖之。语云:“纳须弥(22)于芥子。”

殆谓是与(23)![注释](1)起凤,字来仪,清康熙时河北人。 本文描写在一个桃核上雕刻的人物风景。

(2)桃坠:桃核做的坠子。(3)雉:城墙垛子。

(4)具:有。(5)司更卒:更夫。

司,管理。(6)桴:鼓槌。

(7)不胜:受不了。(8)章:棵。

(9)应门:应声开门。(10)延纳:请进。

(11)佛事:和尚给人念经。 (12)浮屠:宝塔。

(13)维:用绳栓着。(14)嘘火:吹火。

(15)舣:拢船靠岸。(16)高阜钟阁踞焉:高高的土山上有一个钟阁蹲在那里。

阜,土山。(17)睡足徐兴乃尔:睡足以后慢慢起身之壮。

兴,起身。乃尔,如此这般。

(18)“姑苏”二句:唐朝张继《枫桥夜泊》诗句。 (19)招提:寺。

本义是四方,僧为四方僧,住处为招提僧坊。(20)隐:靠着。

(21)殊致:不同的情趣。(22)须弥:佛经里的高山。

(23)殆谓是与:大概说的就是这种情形吧。是,此,这种情形。

与,同“欤”。

文言文,注释,初中,txt

3.七年级和八年级语文人教版的文言文全文加注释

八年级下册的文言文 与朱元思书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烟雾都消散得净尽,天空和远山呈现出相同的颜色。随着江流飘流荡漾,任凭船儿东西漂泊。

从富阳县到桐庐县,一百里左右,奇山异水,是天下独一无二的。 江水呈清白色,千丈深也能见到水底。

游鱼和细石可以看到清清楚楚,毫无障碍。急流比箭还快,汹涌的波浪猛似奔马。

两岸的高山,都长着郁郁葱葱的树木,使人看了有寒凉之意,凭着地势,奋力直向上耸,互相竞赛向高处和远处发展;都在争高,笔直地指向,形成了成千成百的山峰。泉水冲激着石头,发出泠泠的清响;好鸟儿相向和鸣,唱出和谐而动听的声音。

蝉儿一声接一声不断地叫,猿猴也一声一声不住地啼。那些怀着对名利的渴望极力高攀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之心;那些办理政务的人,看到山谷,也会流连忘返。

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象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可以见到阳光。马说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世上先有了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

千里马是经常有的,可是伯乐却不经常有。因此,即使是很名贵的马,只辱没在马夫的手里,跟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而不因日行千里而出名。

日行千里的马,有时吃一顿就要吃尽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按照它能日行千里的技能来喂养它。所以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能力,但是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德也就表现不出来,让它和普通的马相比都做不到,又怎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方法驱使他,喂养它不能使它日行千里的才能充分发挥出来,听它嘶叫却不通晓它的意思,拿着鞭子站在它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他们真的不识得千里马吧!送东阳马生序 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啧韫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这篇文章其实是节选,后买你还有几段) 我幼年的时候就特别爱好学习。

家里贫穷,没办法买书来看,常常向有藏书的人家借,用手亲自抄录,算好约定的日子归还。(即使)天气非常寒冷,砚台里的水结成了坚硬的冰,手指冻僵不能弯曲伸直,也不停止抄书。

抄录完毕,跑着送过去,不敢稍微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们都(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于是能读到各种各样的书。

已经到了成年,(我)更加仰慕圣贤的学说,又担心自己无法和才学渊博的老师、有名望的人交流。我曾经奔向百里之外,手捧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

前辈德高望重,(向他求教的)学生挤满了他的屋子,(他)也没有稍微把话说的柔和一点,把脸色放温和一些。我站在他身旁侍候着,提出疑问,询问道理,弯着身子侧着耳朵请教。

有时会遇到前辈训斥、呵责,我的表情更加恭敬,礼节也更加周到,不敢说一句话来辩解。等到他高兴后,就再次去请教他。

所以虽然我很愚笨,但最后还能有所收获。 当我跟从老师学习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和巨大的峡谷中。

严冬寒风凛冽,踏着几尺深的积雪,脚上的皮肤因为寒冷干燥而破裂却不知道。回到学舍,四肢僵硬动弹不得。

服侍的人用热水(为我)浇洗,用被子(将我)裹起来,很久才暖和起来。住在旅馆里,旅店老板每天提供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味道好的东西可以享用。

与我同住别的同学都穿着华丽的衣服,戴着有红色帽带和珠宝装饰的帽子,腰间佩戴白玉。

4.初中 文言文解释 求全文解释

《赵且伐燕》原文赵且伐燕。

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拑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抄。

’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袭,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故愿王之熟计之也。”

惠王曰:“善。”乃止。

译文赵国准备攻打燕国,苏代bai为燕国去劝说赵惠王说:“我这次来,经过易水,看见一只河蚌正从水里出来晒太阳,一只鹬飞来啄它的肉,河蚌马上闭拢甲壳钳住了鹬的喙。鹬说:‘今天不下雨,明du天不下雨,你就变成肉干了。

’河蚌对鹬说:‘今天不放你,明天不放你,你就成了死鹬。’它们俩zhi谁也不肯放开谁,一个渔夫走过来,把它们俩一块捉走了。

现在赵国将要攻打燕国,燕赵如果长期相持不下,老百姓就会疲弊不堪,我担心强大的秦国就要成为那不劳而获的渔翁了。所以希望大王认真考虑出兵之事。”

赵惠文王说:“好吧。”于是就停止出兵攻dao打燕国。

5.求:初中语文 语文版 所有 古文、诗词曲(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初中语文古诗词背诵全集七年级上[观沧海] 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次北固山下] 王湾 唐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唐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西江月] 辛弃疾 宋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元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龟虽寿] 曹操神龟虽寿,猷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过故人庄] 孟浩然 唐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唐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音。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唐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泊秦淮] 杜牧 唐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浣溪沙] 晏殊 宋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杨万里 宋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过后一山拦.[如梦令] 李清照 宋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观书有感] 朱熹 宋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七年级下[山中杂诗] 吴均 南朝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竹里馆] 王维 唐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峨眉山月歌] 李白 唐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唐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逢入京使] 岑参 唐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滁州西涧] 韦应物 唐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唐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送灵澈上人] 刘长卿 唐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约客] 赵师秀 宋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论诗] 赵翼 清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八年级上[望岳] 杜甫 唐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春望] 杜甫 唐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石壕吏] 杜甫 唐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孙有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归园田居] 陶渊明 东晋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使至塞上] 王维 唐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渡荆门送别] 李白 唐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游山西村] 陆游 宋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长歌行] 汉 乐府民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野望] 王绩 唐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惟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早寒江上有怀] 孟浩然 唐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 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 平海夕漫漫。[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唐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黄鹤楼] 崔颢 唐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

初中文言文注释txt

* ......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