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形容词作动词(文言文形容词 作动词有哪些?)
1.文言文形容词、作动词有哪些?
文言中常见动词有: 能、欲、得、可、足、宜、应、肯
形容词:夷近、险远、穷尽
名词做动词
1.耻,用作动词,是“以……为耻”的意思。
2.师,用作动词,是“以……为师”的意思。
3.羞,用作动词,是“以……为羞”的意思。
4.小,用作动词,是“以……为小”的意思。
5.奇,用作动词,是“以……为奇”的意思。
宾客,用作动词,是“以……为宾客”的意思。
6.粪土,用作动词,是“以……为粪土”的意思。
2.初中语文古文中所有名词用作动词
1 鞭数十,驱之别院。
(《童趣》)(名词活用为动词):用鞭子打。 2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时间名词用作状语):按时。
3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同上)(形容词用作名词):A指旧的知识,学过的东西。
B指新的知识,新学的东西。 4 楼五架,窗扉皆洞开。
(名词作状语):像洞一样。 七年级(下) 5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伤仲永》)(形容词作意动词):感到惊异。 6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同上)(形容词作意动词):认为……奇特、非凡。 7 父利其然也。
(同上)(名词作意动词)把……看作有利。 8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同上)(动词用作名词):名声。 9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木兰诗》)(名词活用为动词):登记。 10 会宾客大宴。
(《口技》)(名词用作动词):举行宴会。 11 不能名其一处也。
(同上)(名词用作动词):说出。 12 其一犬坐于前。
(《狼》)(名词活用为状语):像狗一样。 13 一狼洞其中。
(同上)(名词活用为动词):打洞。 14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同上)(名词活用为状语):从隧道。 八年级(上) 15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
(《桃花源记》)(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以……为异或认为……奇怪。 16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陋室铭》)(名词活用为动词):闻名,著名。 17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同上)(形容词活用作动词):显出灵异。 18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同上)(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此处指居室的主人道德美好高尚,可译为有了芳馨。 19 无丝竹之乱耳。
(同上)(动词用作使动词):使……受到扰乱。 20 无案牍之劳形。
(同上)(动词用作使动词):使……感到劳累。 21 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核舟记》(名词用作状语):用箬篷。 22 石青糁之。
(同上)(名词用作状语):用石青。 23 石青糁之。
(同上)(名词用作动词):原意是煮熟的米粒,在此用于代词“之”的前面,用作动词,即涂染。 24 卧右膝。
(同上)(使动用法):使……卧,平放。 25 诎右臂支船。
(同上)(使动用法):使……屈,弯曲。 26 而竖其左膝。
(同上)(形容词用作使动):使……竖,竖起。 27 居右者椎髻仰面。
(同上)(名词用作动词):梳着椎形发髻。 28 故人不独亲其亲。
(《大道之行也》)(第一个“亲”意动用法):以……为亲。 29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同上)(第一个“子”意动用法):以……为子。 30 故外户而不闭。
(同上)(名词用作状语):从外面。 31 虽乘奔吁御风不以疾也。
(《三峡》)(动词用作名词):善跑的马。 32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
(同上)(形容词用作名词):急流。 33 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同上)(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 34 每至晴初霜旦。
(同上)(名词用作动词):结霜。 35 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
(《观潮》)(形容词用作动词):高过。 36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
(同上)(名词用作动词):画文彩。 37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同上)(动词用作名词):景象。 38 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
(同上)(动词用作名词):马。 39 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
(同上)(名词用作动词):树立,举。 40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湖心亭看雪》)(名词用作动词):客居。 41 与余舟一芥。
(同上)(名词作状语):像小草一亲的微小。 八年级(下) 42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与朱元思书》)(名词作状语);向东或向西。 43 急湍甚至箭,猛浪若奔。
(同上)(动词用作名词):指飞奔的马。 44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同上)(形容词用作动词):A指(争着往)高外;B指(争着往)远处。 45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
(《五柳先生传》)(形容词用作动词);(详细地)知道。 46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同上)(形容词用作名词):亲戚朋友。 47 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同上)(形容词用作动词):使……乐。 辱于奴隶人之手。
(《马说》)(形容词用作动词):辱没。 48 一食或尽粟一石。
(同上)(形容词用作动词):吃完。 49 策之不以其道。
(同上)(名词用作动词):鞭策(用鞭子打),驱使。 50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同上)(数词用作动词):行千里。 51 食之不能尽其材。
(同上)(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尽,竭尽。 52 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送东阳马生序》)(名词用作动词):挂在腰间(腰间挂着) 53 余则 袍敝衣处其间。(同上)(名词用动词):穿着旧棉袄,破衣服。
54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同上)(名词用作动词):动手。
55 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同上)(名词用作状语):用笔。
56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小石潭记》)(名词用作状语):向西。
57 如鸣 环,心乐之。(同上)(动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58 日光下流澈,影布石上。(同上)(名词用作状语):向下。
59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同上)(名词用作状语):像北斗星一样。
60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同上)(名词用作状语):像狗的牙齿一样。
3.谁知道文言文中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和动词活用为名词的用法
词类活用是指某些词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在句中临时改变了它的基本职能,充当了别的词类这种语法现象。
词类活用是从语法角度来说的,而不是从词汇角度来谈的。一般来说,一个词的基本的语法功能是固定的,活用只是一种临时性的功能,离开了特定的语言环境,这种临时性的功能就不存在了。《荀子•劝学》:“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句中“水”受助动词“能”修饰,作谓语,由名词活用为动词,它的基本语法功能是作主语、定语、宾语,而本句中功能改变,成了别的词类。由于这种功能是临时性的,离开了这种环境,活用就不存在了。发展到现代汉语,词类活用就很少了。
词类活用与词的兼类不同,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于是入朝见威王。”“朝”是名词,朝庭。“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朝”是动词“朝拜”。词的兼类是词义引伸的结果,是一个词所固有的。词类活用是一个词的临时性的功能,是不固定的。
4.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大全
新课标词性活用汇总 吾日三省吾身 日:名词用作状语,每天。
(七上)《〈论语〉十则》 智子疑邻 智: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聪明。 (七上)《智子疑邻》 天雨墙坏 雨:名词用作动词,下雨。
(七上)《智子疑邻》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日:名词用作状语,每天。 (七下)《伤仲永》 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日:名词用作状语,一天天。
(九上)《隆中对》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异:形容词意动用法,感到……惊异 (七下)《伤仲永》 渔人甚异之。 异: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诧异。
(八上)《桃花源记》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奇:形容词意动用法,觉得奇怪。(七下)《伤仲永》 宾客:名词意动用法,以宾客之理相待。
贤于材人远矣 贤:形容词用作动词,胜过,超过。 (七下)《伤仲永》 妇抚儿乳 乳:名词用作动词,喂奶。
(七下)《口技》 不能名其一处也 名:名词用作动词,说出。 (七下)《口技》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名:名词用作动词,出名,闻名。
(八上)《陋室铭》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名:名词用作动词,命名,给……取名。(八下)《醉翁亭记》 狼不敢前 前:名词用作动词,向前 (七下)《狼》 听妇前致词 前:名词用作动词,向前。
(七下)《石壕吏》 其一犬坐于前 犬:名词用作状语,像狗一样。 (七下)《狼》 一狼洞其中 洞:名词用作动词,打洞。
(七下)《狼》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隧:名词用作东词,(从柴草中)打洞。(七下)《狼》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灵:形容词用作动词,显灵。 (八上)《陋室铭》 故人不独亲其亲 亲:形容词意动用法,把……当作亲人。
(八上)《大道之行也》 不独子其子 子:形容词意动用法,把……当作孩子。 (八上)《大道之行也》 虽乘奔御风 奔:动词用作名词,奔驰的马。
(八上)《三峡》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八下)《与朱元思书》 每至晴初霜旦 霜:名词用作动词,下霜。
(八上)《三峡》 皆披发文身 文:名词用作动词,画文彩。 (八上)《观潮》 互相轩邈,争高直指 轩:形容词用作动词,伸向高处。
(八下)《与朱元思书》 邈:形容词用作动词,伸向远处。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尽:形容词用作动词,尽兴。
(八下)《五柳先生传》 策之不以其道 策:名词用作动词,用鞭打。 (八下)《马说》 腰白玉之环 腰:名词用作动词,腰佩。
(八下)《送东阳马生序》 如鸣珏环,心乐之。 乐:以……为乐。
(八下)《小石潭记》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斗:名词用作状语,像北斗星那样。(八下)《小石潭记》 蛇:名词用作状语,像蛇蜿蜒那样。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翼:名词用作状语,像翅膀一样。 (八下)《醉翁亭记》 故自号曰醉翁也 号:名词用作动词,取别号。
(八下)《醉翁亭记》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乐: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乐 (八下)《醉翁亭记》 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 泉:名词用作动词,汲泉水。(八下)《满井游记》 茗:名词用作动词,煮茶喝。
罍:名词用作动词,端着酒杯。 红装:名词用作动词,穿着艳装。
蹇:名词用作动词,骑着驴。 散入珠帘湿罗幕 湿:形容词用作动词,渗湿或沾湿。
(八下)《白雪歌送武断官归京》 天下苦秦久矣 苦:形容词意动用法,对……感到苦恼。 (九上)《陈涉世家》 等死,死国可乎 死:动词为动用法,为……而死。
(九上)《陈涉世家》 此教我先威众耳 威: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威服。 (九上)《陈涉世家》 置人所罾鱼腹中 罾:名词用作动词,用网捕。
(九上)《陈涉世家》 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怪:形容词用作动词,以……为怪。(九上)《陈涉世家》 夜篝火,狐鸣呼曰 篝:名词作状语,用篝罩。
(九上)《陈涉世家》 狐:名词作状语,像狐狸一样。 (九上)《陈涉世家》 皆指目陈胜 目:名词用作动词,用眼睛示意。
(九上)《陈涉世家》 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忿恚: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恼怒。(九上)《陈涉世家》 尉果笞广 笞:名词用作动词,用变或竹板打。
(九上)《陈涉世家》 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 下:名词用作动词,攻下,攻克。(九上)《陈涉世家》 将军身被坚执锐……功宜为王 坚:形容词用作名词,坚固的战甲。
锐:形容词用作名词,锐利的武器。 功:名词用作动词,论功劳。
皆刑其长吏 刑:名词用作动词,惩罚。 (九上)《陈涉世家》 请广于君 广:形容词用作动词,扩充。
(九上)《唐雎不辱使命》 轻寡人与 轻:形容词用作动词,轻视,小看。 (九上)《唐雎不辱使命》 与臣而将四矣 四:数词用作动词,成为四个。
(九上)《唐雎不辱使命》 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缟素:名词用作动词,穿丧服。 (九上)《唐雎不辱使命》 宜枉驾顾之 驾:动词用作名词,指车、马。
(九上)《隆中对》 以光先帝遗德 光:名词用作动词,发扬光大。 (九上)《出师表》 恢弘志士之气 恢弘:形容词用作动词,发扬扩大。
(九上)《出师表》 此皆良实 良、实:形容词用作名词,善良的人、忠实的人。 (九上)《出师表》 亲贤臣,远小人 亲、远:形容词用作动词,亲近、疏远 (九上)《出师表》 相随饷田去,丁壮。
5.语文中“形容词作动词”是什么意思
不过是名词先活用作动词,动词,主语的宾语不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一般地,这种现象却是没有的,就是“(主语)主观上让(宾语)动”.可以看出.那它活用做什么词了?什么又是“意动用法”呢,什么是“意动用法”了,也就搞清楚了什么是“使动用法”、破釜沉舟(使釜破使舟沉). 什么是“使动用法”,而且,我们就说这个词活用为“意动用法”了.”(《桃花源记》) 这里的“异”(奇怪)的宾语“之”(桃花源)本身不具有“奇怪”的性质,总是不能理解掌握,翻译时要译为“使……到来”“使……回去”“使……争斗”“使……朝拜”的形式才符合现代汉语的语言习惯,后来规范了,就是表示使宾语具有某种性质或状态的活用,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比较少罢了,只不过是主语“渔人”主观上认为宾语“之”很“奇怪”. 先说使动.使动.至于名词的使动用法.”(《归去来兮辞》) 这里的“羞”“耻”“悦”“乐”都是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在一般句子(非使动句子)中,没能抓住最根本的东西,是一种表示动词使(宾语)产生某种动作,弄清楚这类活用对理解成语的意思会有很大帮助,这种现象却是没有的.如.掌握了这一点,文言中.(《鸿门宴》) 上面例中的“负”“从”都是及物动词.什么原因呢,就是表示主语使宾语成为某种人或事物的活用,并不是所有使动用法活用的词都是不及物的动词,也就是“(主语)使(宾语)怎么样”.”“做”这个动作是由主语“他”发出的,只不过活用后.只不过、坚壁清野(使壁坚使野清).这还是相对于现代汉语说的,形容词本身也不可以带宾语,“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是对词语活用的术语性称谓、正本清源(使本源清正),就称之为“使动用法”.”(《师说》) 这里的“师”. 另外,只不过活用后.它本身不可以带宾语的、形容词和名词都可以有这样的改变,毕礼而归之? 现在网络上或者高中语文复习的参考书上有很多对“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的解释,为什么也称为活用了,“师”的宾语“之”(他,乐琴书以消忧. 所谓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但又有些差别. 至于名词的意动用法、振聋发聩(使聋聩振发): “渔人甚异之,谓语“做”的对象是“作业”,并不是所有使动用法活用的词都是不及物的动词.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中,弄清楚这类活用对理解成语的意思会有很大帮助、既来之,一般则表示主语把宾语当作某种人或事物,这个问题不是我们现在要解决的,都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性质的改变、卒廷见相如.经过人们研究这类词发现,乐琴书以消忧. 至于名词的意动用法;宾语也不是主语支配的对象,臣活之.”(《鸿门宴》)如果按现代汉语的语言习惯.什么原因呢,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就是表示主语使宾语成为某种人或事物的活用,翻译时要译为“使……到来”“使……回去”“使……争斗”“使……朝拜”的形式才符合现代汉语的语言习惯,也就是说宾语“作业”是主语“他”支配的对象. 动词的使动用法,没能抓住最根本的东西.而实际上,动词.现举例以供参考、惊心动魄(使心惊使魄动).这显然是不行的,只不过是主语“渔人”主观上认为宾语“之”很“奇怪”,而在活用的句子中却改变常态具有了使动性、破釜沉舟(使釜破使舟沉)、形容词和名词都可以有这样的改变,文言中主要的是形容词和名词的意动用法在学习中、序八州而朝同列,所以人们就形象地称这种活用为“使动用”或“使动式”. 需要说明的是. 所谓意动,不及物的动词本身是不能带宾语的,很容易和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发生混淆;宾语也不是主语支配的对象.文言中: “渔人甚异之. 动词的使动用法.那形容词和名词的使动用法与动词的使动用法一样不一样呢.然而,而在文言中,什么是“意动”,指比自己先听说道理的人)并不具有这种作用,但也活用了,就是使之动,这个词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文言中,可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里它却有了“认为(宾语)怎么样”“以(宾语)为什么”“把(宾语)当做什么”的意思,先活用为动词“称王”“做王”、卒廷见相如、沛公从百余骑来见项王.文言中.”(《鸿门宴》) 这里的“王”.在学习时.它们都是动词的使动用法活用.(《廉颇蔺相如列传》) 3,这个问题不是我们现在要解决的. 所谓意动.现举例以供参考,但也活用了.(《论语》之《季氏将伐颛臾》) 2、既来之,译为“使……为王”“使……称王”,宾语往往是主语支配的对象,后来规范了.这显然是不行的,因而,这些不及物的动词翻译过来时都有“使(宾语)动”的性质.这还是相对于现代汉语说的、丰衣足食(使衣食丰足),就不难判断了,然后才活用为使动用法的.那形容词和名词的使动用法与动词的使动用法一样不一样呢.请看下面两个例子:“项伯杀人. 下面是一些动词使动用法活用的典型例句,名词的使动用法.要弄清楚这个问题,需另做分析.其实、宁许以负秦曲,则安之,而在活用的句子中却改变常态具有了使动性?应该说?因为“活”这个词是一个不及物的动词,它们是一样的.至于名词的使动用法. 祸国殃民(使国受祸使民遭殃),就表示“把(宾语“之”)。
6.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大全
五、词类活用 在古汉语里,某些词,主要是实词,可以按照一定的习惯灵活运用,在语句中临时改变它的功能,即原来的词性。
这种现象就是词类活用,常见的现象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作状语,名词、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动词活用为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或名词、动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数词活用为动词,数词的使动等等。 1、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即这个词本是名词,在语境义中作动词使用。
例如 (1)一狼洞其中(《狼》)中“洞”本是名词,在这里活用为动词“打洞”。 (2)不能名其一处(《口技》)中“名”带宾语“其一处”,活用做动词“说出”。
(3)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中“宾客”原为名词,这里活用为动词,意为“以宾客之礼相待”,可以翻译为“把他的父亲当作宾客招待”。(意动用法) 2、形容词用作动词:原本词性为形容词,由于语言环境的不同词形发生改变充当动词使用。
例如 (1)香远益清(《爱莲说》)中“远”原是形容词,在这里充当“香”的谓语,用作动词,远播之意。 (2)亲贤臣,远小人(《出师表》)中的“亲”“远”都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后面带宾语“贤臣”和“小人”,翻译为“亲近”和“远离”。
(3)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苦”、“劳”、“饿”都是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当作“使……苦”,“使……劳”、“使……饿”讲,属于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3、形容词用作名词:原本词性为形容词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充当名词使用。
例如 (1)此皆良实(《出师表》)中“良实”原为形容词,在这里充当判断句主语“此”的宾语,活用为名词,善良老实的人之意。 (2)帝感其诚(《愚公移山》)中“诚”原为形容词在这里作动词“感”的宾语,活用为名词,诚心之意。
(3)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岳阳楼记》)中“废”原为形容词这里作“兴”的宾语,活用为名词,这里作荒废的事情讲。 4、动词活用为名词:原本为动词由于语言环境的改变,临时充当名词使用,词形发生变化。
例如 (1)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愚公移山》)中“疑”原为动词,现在充当动词“献”的宾语,活用为名词,疑问之意。 (2)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中“述”本是动词“记述”,这里活用为名词“记述的文字”讲。
5、名词作状语:名词在现代汉语中一般不用在动词前面作状语,但在古汉语中有一些名词用在动词的前面充当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方式、地点、所用的工具。例如 (1)当是时,妇手拍儿声。
(《口技》)中“手”为名词,用在动词“拍”的前面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用手”之意。 (2)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陈涉世家》)中“狐”为名词,和“鸣”一起用在动词“呼”的前面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像狐狸鸣叫那样大呼”之意。
(3)山行六七里(《醉翁亭记》)中“山”为名词,用在动词“行”的前面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地点,“在山上”之意。 6、使动用法:谓语动词含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例如 (1)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劳: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劳累 (2)忿恚尉,令辱之(《陈涉世家》)忿恚: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恼怒 (3)必先苦其心志(《孟子两章》)苦:形容词使动用法,使……苦恼 7、意动用法 谓语动词含有“认为宾语怎么样”或“把宾语当作什么”的意思。例如 (1)邑人奇之(《伤仲永》)奇: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奇 (2)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乐: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乐 (3)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美: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