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痴者学酿的译文意思(文言文《造酒忘米》的原文和解释)
1.文言文《造酒忘米》的原文和解释
明.江盈科
原文:
一人问造酒之法于酒家。酒家曰:“一斗米,一两曲,加二斗水,相参和,酿七日,便成酒。”其人善忘,归而用水二斗,曲一两,相参和,七日而尝之,犹水也,乃往诮酒家,谓不传与真法。酒家曰:“尔第不循我法也。”其人曰:“我循尔法,用二斗水,一两曲。”酒家曰:“可有米么?”其人俯首思曰:“是我忘记下米。”
噫!并酒之本而忘之,欲求酒,及于不得酒,而反怒怨教之者之非也。世之学者,忘本逐末,而学不成,何异于是!
有一人向一家做酒的人家请教酿酒的方法。酒家告诉他:“一斗的米,加上一两酒引(酒药子),再加上二斗的水,相互掺和,这样过了七天,就变成酒了”
然而这个人比较健忘,回家后用了二斗水,一两酒引,这这样掺和起来做酒了,过了七天后尝一尝,还跟水差不多,于是就跑过去责怪酒家,说人家不教他真正的酿酒之法,酒家说:“你肯定没有按照我说的方法去做呀。”这个人说:“我是按照你说的做的:用二斗水,一两酒引子。”酒家问他:“米放了没有?”他低下头想了想说“是我忘记放米了!”
啊,连酒最基本的东西都忘了,想要自己酿酒却酿不出酒,反而生气怨恨教他方法的人的不好。当今世上的不少求学的人,忘记去打基础,而想直接一步登天,结果什么也学不了,不跟这个人是一样的吗?
2.《“左光斗”阅读答案及翻译》古诗原文及翻译
作者:文言文阅读(8分)左光斗,字遗直,桐城人。
万历三十五年进士。除中书舍人。
选授御史,巡视中城。捕治吏部豪恶吏,获假印七十余,假官一百余人,辇下震悚。
杨涟劾魏忠贤,光斗与其谋,又与攀龙共发崔呈秀赃私,忠贤暨其党咸怒。 及忠贤逐南星、攀龙、大中,次将及涟、光斗。
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拟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还。忠贤诇知,先二日假会推事与涟俱削籍。
群小恨不已,复构文言狱,入光斗名,遣使往逮。父老子弟拥马首号哭,声震原野,缇骑亦为雪涕。
至则下诏狱酷讯。 许显纯诬以受杨镐、熊廷弼贿,涟等初不承,已而恐以不承为酷刑所毙,冀下法司,得少缓死为后图。
诸人俱自诬服,光斗坐赃二万。忠贤乃矫旨,仍令显纯五日一追比,不下法司,诸人始悔失计。
容城孙奇逢者,节侠士也,与定兴鹿正以光斗有德于畿辅,倡议醵金,诸生争应之。 得金数千,谋代输,缓其狱,而光斗与涟已同日为狱卒所毙,时五年七月二十有六日也,年五十一。
光斗既死,赃犹未竟。忠贤令抚按严追,系其群从十四人。
长兄光霁坐累死,母以哭子死。都御史周应秋犹以所司承追不力,疏趣之,由是诸人家族尽破。
及忠贤定《三朝要典》,“移宫”一案以涟、光斗为罪魁,议开棺僇尸。有解之者,乃免。
忠贤既诛,赠光斗右都御史,录其一子。已,再赠太子少保。
福王时,追谥忠毅。(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三十二》)注:①左光斗(1575—1625),明朝官员,因对抗大宦官魏忠贤,入狱后被迫害致死。
后平反,谥为忠毅。②诇(xiòng):刺探。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除中书舍人 除:拜官授职。 B.拟十一月二日上之 拟:打算。
C.复构文言狱 狱:监狱。D.疏趣之 趣:催促。
5.以下四组句子中,分别表现左光斗“嫉恶如仇”和“受人爱戴”的一组是( )(2分)A.①捕治吏部豪恶吏 ②辇下震悚B.①又与攀龙共发崔呈秀赃私 ②父老子弟拥马首号哭,声震原野C.①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 ②福王时,追谥忠毅D.①冀下法司,得少缓死为后图 ②倡议醵金,诸生争应之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左光斗在京城担任御史时,采取了治恶打假行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整个京城都为之震动惊悚。 B.左光斗和杨涟谋划弹劾魏忠贤,结果被魏忠贤预先侦知后抢先下手,魏忠贤提前两天将两人免职。
C.孙奇缝和鹿正认为左光斗有德于京城辖区人民,倡议帮助左光斗,但最终还是未能救出。D.左光斗死后,魏忠贤还对他的同族兄弟子侄进行了迫害;直到魏忠贤被杀后,朝廷才对左光斗平反昭雪。
7.下列对文中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 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左光斗非常气愤,草拟奏疏,弹劾魏忠贤与魏广徽有三十二条当斩的罪行。
B.谋代输,缓其狱,而光斗与涟已同日为狱卒所毙。 (他们)商量要代光斗等服罪,来缓解他们的讼事,但左光斗已经与杨涟在同一天被狱卒杀害。
C. 长兄光霁坐累死,母以哭子死。长兄左光霁因被牵连治罪而死,母亲因哭泣儿子悲伤而死D.已而恐以不承为酷刑所毙,冀下法司,得少缓死为后图。
后来他们害怕因为不承认就会被严刑拷打而死,希望被送往司法,可以缓死,以后再作打算。参考答案:4.C〔狱:案件〕5.B〔A②写京城之人对左光斗治恶打假行为震动惊悚。
C②写朝庭追认左光斗溢号。D①说杨涟 等人受到严刑拷打后的打算〕6.B〔从原文第二段可知,并非左光斗和杨涟“谋划”时被魏忠贤免职〕7.B(代输:代缴纳罚金)【参考译文】左斗光,字遗直,桐城人。
万历三十五考中进士。后来升为中书舍人。
被选拔授予御使,负责巡视京城。其间收捕处理了吏部的一些凶悍作恶的官吏,收缴假印七十多枚,假官一百多人,整个京城都为之震动惊悚。
杨涟弹劾魏忠贤,左光斗和他一起谋划,又和高攀龙一起揭发崔呈秀贪赃。 魏中贤和他的党羽都对他非常怨恨。
等魏忠贤驱逐了赵南星、高攀龙、魏大中以后,接着将驱逐杨涟、左光斗。左光斗很气愤,草拟奏疏,弹劾魏忠贤和魏广徽有三十二条当斩罪,准备十一月二日奏上,预先将妻子儿女遣还原籍。
魏忠贤侦知,提前两天将他和杨涟二人一起免职。 奸邪小人还不解恨,又制造汪文言案,将左光斗的名字挂上,派差役前往逮治。
父老乡亲抱着马头号哭,声震原野,差役也为之流泪。到京后,左光斗被关入诏狱,严刑拷问。
许显纯诬蔑他们收受杨镐和熊廷弼的贿赂,杨涟等人起初不承认,后来害怕不承认就会被严刑拷打而死,希望被送往司法,可以缓死,以后或许能承认澄清真相,于是他们都承认了那些莫须有的罪名。 左光斗也虚担了收受贿银二万两的罪名。
魏忠贤于是假借圣旨,仍命许显纯每过五天就追赃拷打一次,不交给法司,杨涟等人这才后悔自己失算了。容城人孙奇逢,是一个节义侠气之士,和定兴人鹿正一起,认为光斗为官时对京城所管辖地区的人民有恩德,倡议为他们凑齐钱款,人们争相响应。
共捐得数千两银子,商量要代他们缴纳罚金,来缓解他们的讼事,但左光斗已经与杨涟在同一天被狱卒杀害,当时是天启五年。
3.《鲁人窃糟为酒》解释
译文:
有位喜好佛学的客人,每次和人谈论道理时,一定搬出佛学来压倒对方,得意扬扬认为自己有十分独到的见解。
郁离子对那名客人说:「以前,鲁国人不会制酒,只有中山国的人擅于制千日之酒。鲁国人向他们请教方法,但无法获得。有个鲁国人到中山国当官,住宿在酒店,偷取店家的酒糟,回到鲁国,用鲁国的酒浸泡,然后对人说:「这是中山国的酒。」鲁国人喝了,也认为是中山国的酒。一日,那酒店的主人来访,听说有本国的酒,要来喝看看,才一入口就忍不住吐了出来,笑道:『这是用我家的酒糟泡出来的漕汁啊!』现在您是可以用所学的佛理向我炫耀;但我想真佛会笑您不过是学到一些糟粕罢了。
寓意:作学问应求其精,而非炫耀用的皮毛。
4.文言文《痴学成才》怎么翻译
原文: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则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弟子,学隧为通儒。
为你翻译如下:
王冕是诸暨人。七、八岁时,父亲让他到陇上放牛。他偷偷进入学校,听学生读书;听后,就默记在心。天黑回家,忘了自己的牛。……父亲生气打他,完事儿还那样。母亲说:“孩子如此痴爱读书,何不让他读呢!”王冕于是离家住进了寺庙。晚上溜出来,坐在佛像的腿上,捧着书就着长明灯读,一直读到天亮。佛像大多数是泥巴做的的,样子可怕,王冕虽然是小孩子,他却坦然得像是没看见。安阳的韩性听说了,觉得他很了不起,便把他收作学生,后来成为通晓儒学的人。
5.文言文《痴学成才》怎么翻译
原文: 王冕者,诸暨人。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则默记。暮归,忘其牛。
……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弟子,学隧为通儒。
为你翻译如下: 王冕是诸暨人。七、八岁时,父亲让他到陇上放牛。
他偷偷进入学校,听学生读书;听后,就默记在心。天黑回家,忘了自己的牛。
……父亲生气打他,完事儿还那样。母亲说:“孩子如此痴爱读书,何不让他读呢!”王冕于是离家住进了寺庙。
晚上溜出来,坐在佛像的腿上,捧着书就着长明灯读,一直读到天亮。佛像大多数是泥巴做的的,样子可怕,王冕虽然是小孩子,他却坦然得像是没看见。
安阳的韩性听说了,觉得他很了不起,便把他收作学生,后来成为通晓儒学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