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涉之死和敬德不诌的文言文翻译(文言文陈涉世家课下注释及语句翻译)
1.文言文 陈涉世家课下注释及语句翻译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
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吴广以为然。乃行卜。
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
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
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
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
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
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陈胜王凡六月。
已为王,王陈。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吾欲见涉。”
宫门令欲缚之。自辩数,乃置,不肯为通。
陈王出,遮道而呼涉。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
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夥颐!涉之为王沈沈者!”楚人谓多为夥,故天下传之,夥涉为王,由陈涉始。客出入愈益发舒,言陈王故情。
或说陈王曰:“客愚无知,颛妄言,轻威。”陈王斩之。
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陈王以朱房为中正,胡武为司过,主司群臣。
诸将徇地,至,令之不是者,系而罪之,以苛察为忠。其所不善者,弗下吏,辄自治之。
陈王信用之。诸将以其故不亲附,此其所以败也。
[编辑本段]重点词翻译 尝:曾经。 佣耕:被雇佣去给人耕地。
佣,受人雇佣的人。 辍:停止。
之:去、往。 怅:失望。
恨:悲恨。 苟:如果。
无:不会。 若:你。
太息:长叹。 燕雀:泛指小鸟。
这里比喻见识短浅的人。鸿:大雁。
鸿鹄:天鹅。这里用“鸿鹄”比喻志向远大的人。
发闾左:征调贫民百姓。闾左,秦时贵右贱左,富者居住在闾右,贫者居在闾左,所以,闾左为贫苦人民。
适戍:发配去守边。适(zhé):通“谪”,发配。
屯:停驻。 皆次当行(háng):都被编入谪戍的队伍。
当行,当在征发之列。 次,编次。
会:适逢,恰巧遇到。雨:下雨。
度(duó):估计。 失期:误期,过了期限。
亡:逃亡。 举大计:发动大事。
指起义。 举,发动。
等死:同样是死。 死国:为国家大事而死。
死:为。
.而死。这里的“死”是“死国可乎”中的“死” 苦秦:即“苦于秦”,苦于秦朝(的统治)。
苦:苦于。 立:立为国君。
数(shuò)谏:屡次进谏。 故:缘故。
上:皇上,指秦始皇。将(jiàng)兵:统率军队。
指扶苏奉秦始皇之命和蒙恬领兵北防匈奴。 或:有的人。
或闻:有的人听说。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东巡病死于沙丘(今河北巨鹿),胡亥勾宦官赵高、丞相李斯伪造遗诏,逼扶苏自杀。
事详卷六《秦始皇本纪》。 怜: 爱戴。
诚:果真。 诈:假装。
唱:同“倡”,倡导。 宜:应该。
然:正确。 乃:就。
行卜:去占卦。行:进行。
指意:指,通“旨”,意图。 这句的意思是说,然而你们向鬼神问吉凶吧。
卜之鬼乎:把事情向鬼神卜问一下吧!卜之鬼,就是“卜之于鬼”,“于”字省略。 念鬼:考虑卜鬼的事。
念,考虑、思索。 威众:威服众人。
丹:朱砂。这里是“用朱砂”的意思。
书:写。 罾(zēng):鱼网。
这里是“用鱼网捕”的意思。 固:本来。
以:同“已”,已经。怪:以……为怪,对……感到奇怪。
间(jiàn):暗中。之:去、往 次所:行军时临时驻扎的地方。
间令:暗中指使。 丛祠:丛林里的神庙。
夜:天黑以后。 篝火:用竹笼罩着火,这里是用篝火装作“鬼火”。
篝,竹笼,这里作动词用,意思是“用笼罩着”。 狐鸣:作狐狸嗥叫的凄厉声音。
狐,像狐狸一样。 陈胜王(wàng):王,指称王。
旦日:第二天。 往往:到处。
语:谈论。 指目:指指点点,互。
2.急求翻译!帮帮忙啊~
于是信问广武君曰:“仆欲让攻燕①,东伐齐,何苦而有功②?”广武君辞谢曰:“臣闻‘败军之将不可以言勇,亡国之大夫不可以图存’③。今臣败亡之虏,何足权大事乎④!”信曰:“仆闻之,百里奚居虞而虞亡,在秦而秦霸⑤,非愚之虞而智于秦也,用与不用,听与不听也。诚令成安君听足下计,若信者亦已为禽矣。以不用足下,故信得侍耳。”因固问曰:“仆委心归计⑥,愿足下勿辞。”广武君曰:“臣闻‘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⑦。故曰‘狂夫之言,圣人择焉’。顾恐臣计未必足用,顾效愚忠。夫成安君有百战百胜之计,一旦而失之,军败鄗下,身死泜上。今将军涉西河,虏魏王,禽夏说阏与,一举而下井陉,不终朝破赵二十万众,诛成安君。名闻海内,威振天下。农夫莫不辍耕释耒,褕衣甘食,倾耳以待命者⑧。若此,将军之所长也。然而众劳卒罢,其实难用。今将军欲举倦之兵,顿之燕坚城之下,欲战恐久力不能拔,情见势屈⑨,矿日粮竭,而弱燕不服,齐必距境以自强也。燕齐相持而不下,则刘项之权未有所分也。若此者,将军所短也。臣愚,窃以为亦过矣。故善用兵者不以短击长,而以长击短。”韩信曰:“然则何由?”广武君对曰:“方今为将军计,莫如案甲休兵⑩,镇赵抚其孤,百里之内,牛酒日至,以飨士大夫兵,北首燕路,而后遣辩士奉咫尺之书⒀,暴其所长于燕,燕必不敢不听从。燕已从,使諠言者东告齐⒁,齐必从风而服,虽有智者,亦不知为齐计矣。如是,则天下事皆可图也。兵固有先声而后实者,此之谓也。”韩信曰:“善。”从其策,发使使燕,燕从风而靡⒂。乃遣使报汉,因请立张耳为赵王,以镇服其国。汉王许之,乃立张耳为赵王。
①仆:自我谦称。②何苦:即若何,如何。 ③以上两句为当时流行俗语。图存,谋划国家生存大计。④权:权衡。引申为计议。⑤百里奚原为虞国大夫,虞被晋所灭,百里奚被晋所俘,作为陪嫁臣随秦穆公夫人入秦,逃走后被楚国人在宛地捉住,秦穆公闻其贤,用五张黑公羊皮赎回,“授之国政”,秦穆公遂霸。见卷五《秦本纪》。⑥委心归计:倾心听从你的计策。⑦以上四句为当时流行俗语。⑧以上三句意思是说,农民们予感到兵灾临头,停止耕作,只图跟前享受,静静地听凭命运的安排。辍耕:停止耕作。释耒(lěi,磊),放下农具。耒,犁上木柄,指代农具。褕衣:好衣裳。褕:美。⑨情见势屈:真情暴露,威势要受到挫减。见,同“现”。出现。⑩案甲休兵:停止战争。甲:铠甲。兵:武器。飨:宴请。(yì,亿)兵:用酒食慰劳士兵。醉酒。首:向,向着。⒀咫:八寸为咫。⒁諠言者:指辩士。⒂靡:草随风倒。引申为降服。
这个网站上有全文翻译,我不知道你这段是选的第几段,你自己去看下吧。
3.《卧薪尝胆》文言文和翻译
原文
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汝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译文
吴王已经赦免了越王,(让他回了越国,)越王勾践时时刻刻想着如何复国,于是就每天劳累地思索着,还把一个苦胆挂在座位上面,每天坐下休息、躺下睡觉之前,都要仰起头尝尝苦胆的滋味,吃饭喝水之前也要先尝尝苦胆。他常常对自己说:“你难道已经忘记了在会稽山上所受的耻辱了么?”他亲自到田间种地,他的夫人穿自己织的布做成的衣服。他吃的每顿饭里几乎没有肉菜,穿的衣服没有鲜艳的颜色。他降低身份对待下面有贤能的人,对宾客厚礼相赠,扶助贫困的人,哀悼死难的人,和百姓们一同劳苦工作。
4.“敬德不诌”文言文答案
应该是敬德不谄(chan3)吧,题目似乎是后来加上的,作过初中的语文题。
《朝野佥载(节选)》(唐〕张 鷟
吏部尚书唐俭与太宗棋,争道。上大怒,出为潭州。蓄怒未泄,谓尉迟敬德曰:“唐俭轻我,我欲杀之,卿为我证验有怨言指斥。”敬德唯唯。明日对仗云,敬德顿首曰:“臣实不闻。”频问,确定不移。上怒,碎玉珽于地,奋衣入。良久索食,引三品以上皆入宴,上曰:“敬德今日利益者各有三,唐俭免枉死,朕免枉杀,敬德免曲从,三利也;朕有怒过之美,俭有再生之幸,敬德有忠直之誉,三益也。”赏敬德一千段,群臣皆称万岁。
网上搜的翻译:
吏部尚书唐俭与太宗下棋,发生争执。唐太宗大怒,把他贬出京城到潭州去当官。仍然怒气未消,对尉迟敬德说:“唐俭轻慢我,我想杀他,你为我去找一些别人对他的怨言或者是指责(作为借口)。”敬德答应了。第二天回禀唐太宗的时候,敬德叩头说:“臣实在没有听到。”再三问他,仍旧不改口。唐太宗生气了,把玉珽砸碎在地上,一挥衣袖走了。过了很长一会唐太宗请大臣吃饭,三品以上的官员都来了,唐太宗说:“敬德今天所做的有三大好处,唐俭避免枉死,我避免枉杀,敬德避免委曲求全,这是三大好处;我有勇于改过的美德,唐俭有再生的幸运,敬德有忠直的美誉,这是三大益处。”于是赏赐敬德一千贯,群臣都称赞唐太宗。
上面的翻译有些问题,例如“争道”、“一千段”等,下面是我在此基础上翻译的。
吏部尚书唐俭与太宗下棋,唐俭争着把棋子布于有利位置。唐太宗大怒,把他贬为潭州刺史。皇上蓄积的怒气并为发泄完,对尉迟敬德说:“唐俭轻慢于我,我想杀他,你为我证实唐俭有(对皇上的)怨言和指责。”敬德恭敬地答应了。第二天(对仗云?不清楚),敬德叩头说:“臣实在没有听闻。”多次问他,依旧确定不变。唐太宗发怒,把玉珽砸碎在地上,拂袖进入内室。过了很久,唐太宗吃饭,招来三品以上的官员都赴宴,皇上说:“敬德现今这样做的利处和益处各有三样,唐俭避免冤枉而死,我避免错杀大臣,敬德避免委曲顺从,这是三大利处;我有了自责错误的美德,唐俭有了再生的侥幸,敬德有了忠直的名誉,这是三大益处。”赏给尉迟恭绸缎一千匹。群臣一齐高呼“万岁”。
5.敬德不谄 译文
译文:吏部尚书唐俭与唐太宗下棋,唐俭争着把棋子布于有利位置。
唐太宗大怒,把他贬为潭州刺史。皇上蓄积的怒气并未发泄完,对尉迟敬德说:“唐俭轻慢于我,我想杀他,你为我证实唐俭有(对皇上的)怨言和指责。”
敬德恭敬地答应了。第二天在当堂对证时,敬德叩头说:“臣实在没有听说。”
多次问他,依旧确定不变。唐太宗发怒,把玉珽砸碎在地上,拂袖进入内室。
过了很久,唐太宗吃饭,招来三品以上的官员都赴宴,皇上说:“敬德现今这样做的利处和益处各有三样,唐俭避免冤枉而死,我避免错杀大臣,敬德避免委曲顺从,这是三大利处;我有了改过的美德,唐俭有了再生的侥幸,敬德有了忠直的名誉,这是三大益处。”赏给尉迟敬德绸缎一千匹。
群臣一齐高呼“万岁”。原文:吏部尚书唐俭与太宗棋,争道。
上大怒,出为潭州。蓄怒未泄,谓尉迟敬德曰:“唐俭轻我,我欲杀之,卿为我证验有怨言指斥。”
敬德唯唯。明日对云,敬德顿首曰:“臣实不闻。”
频问,确定不移。上怒,碎玉珽于地,奋衣入。
良久索食,引三品以上皆入宴,上曰:“敬德今日利益者各有三,唐俭免枉死,朕免枉杀,敬德免曲从,三利也;朕有怒过之美,俭有再生之幸,敬德有忠直之誉,三益也。”赏敬德一千段,群臣皆称万岁。
此文是讲尉迟敬德(尉迟恭)不为唐太宗谎言作证,问之再三,坚定不移,持节有度。这是故事的关键。
由此引出唐太宗知过改错,免去唐俭死罪的情节。尉迟敬德刚正不阿的品德,实在难能可贵。
扩展资料敬德不谄——尉迟敬德(尉迟恭)不为唐太宗谎言作证,问之再三,坚定不移,持节有度。这是故事的关键。
由此引出唐太宗知过改错,免去唐俭死罪的情节。尉迟敬德刚正不阿的品德,实在难能可贵。
尉迟敬德(585年-658年12月26日),名融(后世误载名“恭”),字敬德,以字行,朔州善阳(今山西省神池县)人。唐朝名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尉迟敬德纯朴忠厚,勇武善战,一生戎马倥偬,征战南北,驰骋疆场,屡立战功。玄武门之变时助李世民夺取帝位。
官至右武侯大将军,封鄂国公。晚年谢宾客不与通,于显庆三年(658年)去世,册赠司徒、并州都督,谥号“忠武”,陪葬昭陵。
传说敬德面如黑炭,擅使铁鞭,骑乌骓马,据《西游记》一书,尉迟恭与秦琼因保护唐太宗李世民免于龙王鬼魂之犯,成为两位道教传统门神,尉迟恭年少时曾为铁匠,后世铁匠常奉之为职业守护神。参考资料:敬德不谄-百度百科参考资料:尉迟恭-百度百科。
6.敬德不陷
吏部尚书唐俭与太宗下棋,唐俭争着把棋子布于有利位置。
唐太宗大怒,把他贬为潭州刺史。皇上蓄积的怒气并为发泄完,对尉迟敬德说:“唐俭轻慢于我,我想杀他,你为我证实唐俭有(对皇上的)怨言和指责。”
敬德恭敬地答应了。第二天(对仗云?不清楚),敬德叩头说:“臣实在没有听闻。”
多次问他,依旧确定不变。唐太宗发怒,把玉珽砸碎在地上,拂袖进入内室。
过了很久,唐太宗吃饭,招来三品以上的官员都赴宴,皇上说:“敬德现今这样做的利处和益处各有三样,唐俭避免冤枉而死,我避免错杀大臣,敬德避免委曲顺从,这是三大利处;我有了自责错误的美德,唐俭有了再生的侥幸,敬德有了忠直的名誉,这是三大益处。”赏给尉迟恭绸缎一千匹。
群臣一齐高呼“万岁”。
7.“敬德不诌”文言文答案
应该是敬德不谄(chan3)吧,题目似乎是后来加上的,作过初中的语文题。
《朝野佥载(节选)》(唐〕张 鷟 吏部尚书唐俭与太宗棋,争道。上大怒,出为潭州。
蓄怒未泄,谓尉迟敬德曰:“唐俭轻我,我欲杀之,卿为我证验有怨言指斥。”敬德唯唯。
明日对仗云,敬德顿首曰:“臣实不闻。”频问,确定不移。
上怒,碎玉珽于地,奋衣入。良久索食,引三品以上皆入宴,上曰:“敬德今日利益者各有三,唐俭免枉死,朕免枉杀,敬德免曲从,三利也;朕有怒过之美,俭有再生之幸,敬德有忠直之誉,三益也。”
赏敬德一千段,群臣皆称万岁。 网上搜的翻译: 吏部尚书唐俭与太宗下棋,发生争执。
唐太宗大怒,把他贬出京城到潭州去当官。仍然怒气未消,对尉迟敬德说:“唐俭轻慢我,我想杀他,你为我去找一些别人对他的怨言或者是指责(作为借口)。”
敬德答应了。第二天回禀唐太宗的时候,敬德叩头说:“臣实在没有听到。”
再三问他,仍旧不改口。唐太宗生气了,把玉珽砸碎在地上,一挥衣袖走了。
过了很长一会唐太宗请大臣吃饭,三品以上的官员都来了,唐太宗说:“敬德今天所做的有三大好处,唐俭避免枉死,我避免枉杀,敬德避免委曲求全,这是三大好处;我有勇于改过的美德,唐俭有再生的幸运,敬德有忠直的美誉,这是三大益处。”于是赏赐敬德一千贯,群臣都称赞唐太宗。
上面的翻译有些问题,例如“争道”、“一千段”等,下面是我在此基础上翻译的。吏部尚书唐俭与太宗下棋,唐俭争着把棋子布于有利位置。
唐太宗大怒,把他贬为潭州刺史。皇上蓄积的怒气并为发泄完,对尉迟敬德说:“唐俭轻慢于我,我想杀他,你为我证实唐俭有(对皇上的)怨言和指责。”
敬德恭敬地答应了。第二天(对仗云?不清楚),敬德叩头说:“臣实在没有听闻。”
多次问他,依旧确定不变。唐太宗发怒,把玉珽砸碎在地上,拂袖进入内室。
过了很久,唐太宗吃饭,招来三品以上的官员都赴宴,皇上说:“敬德现今这样做的利处和益处各有三样,唐俭避免冤枉而死,我避免错杀大臣,敬德避免委曲顺从,这是三大利处;我有了自责错误的美德,唐俭有了再生的侥幸,敬德有了忠直的名誉,这是三大益处。”赏给尉迟恭绸缎一千匹。
群臣一齐高呼“万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