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陈氏书堂记(求陈氏书堂记的翻译,,急啊!!!!!)
1.求陈氏书堂记的翻译,,急啊!!!!!
陈氏书堂记对不起,只能帮你到这儿类别:文史 选载 作者:徐 锴 古之学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此系乎人者也。
圣王之处士也就闲燕,孟母之训子也择芳邻,元豹隐南山而成文章,成连适东海而怡情性,此系乎地者也。然则稽合同异,别是与非者,地不如人。
陶钧气质,渐润心灵者,人不若地。学者察此,可以有意于居矣。
浔阳庐山之阳,有陈氏书楼。其先盖陈宜都王叔明之后曰兼,为秘书少监。
生京,给事中。以从子褒为嗣,至盐官令;生瓘,至高安县丞;其孙避难于泉州之仙游,生伯宣,注《史记》,今行于世。
昔马总尝左迁泉州,与之友善。总移南康,伯宣因来居庐山,遂占籍于德安之太平乡常乐里。
合族同处,迨今千人。室无私财,厨无异爨。
长幼男女,以属会食,日出从事,不畜仆夫隶焉。大顺中,崇为江州长史;乾宁中,崇弟勋为蒲圻令,次弟玫,本县令。
能嗣其业,如是百年。勋从子衮,本州曹掾。
我唐烈祖中兴之际,诏复除而表揭之,旌其义也。衮以为族既庶矣,居既睦矣,当礼乐以固之,诗书以文之。
遂于居之左二十里曰东佳,因胜据奇,是卜是筑,为书楼堂庑数十间,聚书数千卷,田二十顷,以为游学之资。子弟之秀者,弱冠以上,皆就学焉。
自龙纪以降,崇(佗)之子蜕,从子渤,族子乘(俱)登进士第。近有蔚文尤出焉,曰逊、曰范,皆随计(继)矣。
四方游学者,自是宦成而名立,盖有之。於戏(呜呼),文如麻菽,求焉斯至,道如江海,酌焉满腹;学如不及,仁远乎哉!昔北海有邴郑之风,离骚有江山之助者,皆古也。
门生前进士章谷,尝所肄业,笔而见告,思为之碣。会陈氏之令子曰恭,自南昌掾入使至都下,因来告别,援翰以授之。
时太岁已巳(969)十一月九日记。 按:徐锴,(921-975),字楚金,五代宋初文字学家,扬州广陵人,官内史舍人,开宝八年卒于金陵围城中,卒之逾月,南唐亡。
本文录自《钦定全唐文》卷八八八。文中写道:“昔马总尝左迁泉州,与之友善。”
这是徐锴首次将陈、马两家的友谊写进史书。从本句的上下文来看,意思是说“马总与伯宣友善”,其实,马总与伯宣不是同一时代人。
据史书载,伯宣高祖陈京殁于唐贞元二十一年(805),而伯宣“计其生当在敬穆之间(821-826),”“大顺初(890)卒”。另据《唐书 卷一百六十三 列传第八十八 马总》及《唐刺史考 河南道 郓州》载:马总于唐贞元中(785-805)被谗贬泉州别驾;宪宗元和初自泉州迁虔州(今赣州南康)刺史,元和中(806-820)又由虔州刺史迁安南都户,后入户部尚书;长庆三年(823)卒,赠右仆射。
徐锴说“昔与之友善”,属误传,未经考证。应该是说昔日马总初贬泉州,处境艰难,得到陈镶的帮助,两家结下友谊,但这毕竟是往事,距离徐锴写本文时,时光已过150多年,其间流传不能说没有误差。
再说徐锴写本文,是受别人之请托,自己根本没有来义门,是在别人的口述下“笔而见告,思为之碣”而成,将父辈之间的友谊移到子辈,是属误传,并非“与之友善”。又文中写道:“能嗣其业,如是百年。”
这里若指伯宣自唐乾符四年(877),因柳彦璋攻陷江州,大肆剽掠,为避兵乱,举家迁德安“合族同处”起,距写本文时为92年;若以唐会昌年间(841-846)伯宣由闽隐庐计起,距写本文时隔120余年。因此推知,“如是百年”,该指877-969年这一时期为宜。
本文主要记述书堂之事,由于书堂之建,是陈崇、陈衮父子等人“承著作之贻训”而创办,经几代人的努力,达到后来“聚书延四方学者,伏腊皆资焉;江南名士,皆肄业于其家”之规模,所以文中才点到伯宣这支人上下承续关系,宋史亦同。至于陈旺一支人,或许当时徐不了解其世次,不敢妄说,故省却不提。
只有在辛丑(1001)春,胡旦身临义门,“览世谱,询事实,俱知其状”后,始提及“旺、机、感、蓝、青”诸人的名字,然而又毫无事迹可写,这就表明他们这几代人世为农民。因此,徐锴在文中也只好简括一句“合族同处,迨今千人”。
试想,如果没有“合族同处”,仅伯宣子崇一支在百年内,人口能发展到千人吗?。
2.
史记》 《外戚世家》
《史记》 《卫将军骠骑列传》
《史记》 《酷吏列传》
《史记》 《太史公自序》
《汉书》 《武帝纪》
《汉书》 《天文志》
《汉书》 《五行志下之下》
《汉书》 《卫青霍去病传》
《汉书》 《张汤传》
《汉书》 《外戚传上》
《汉书》 《叙传下》
《前汉纪》 《武帝纪卷二》
《后汉书》 《桓谭冯衍列传上》
《后汉书》 《文苑列传上》
《资治通鉴》 《卷第十七》
《资治通鉴》 《卷第十八》
3.文言文陈什么的然后字享伯是什么文言文
你说的应该是杨智通 这是姓杨的人的老祖宗级别的一个人,具体文言文在这里:
杨智通者,字亨伯,系出弘农,湖南零陵(永州市旧称)“梅溪杨氏”始祖也。公祖上有“杨小四郎”、“汝岳八三郎”等诸公。有兄弟四人,史道、智远、智通、智达。先居于江西吉安府泰和县垛冲。元朝至正六年(公元1346年)丙戌,智远、智通、智达三公自江西客游湖湘,于丁亥年(公元1347年)二月八日居于湖南长沙定冲桥西瓜坪。元至正十年(公元1350年)庚寅七月望二日,智通、智达二公来永州府贸易七载。智达公遂由芝城抵宁远家焉。己亥年(公元1359年)秋吕熊将军朝祀舜陵,智通公与事因乘便与兄弟一会,仍归陵泉。癸卯年(公元1363年)冬十月乃贸易至零陵西乡隆庆里大马井主贺宗乡家,遂拜为父母。后置产业起家,卜筑零陵梅溪宅,因家焉。
公之后裔多分布于湖南零陵大皮口、楼子底、大树脚、四马桥、大坪岭、井塘、开善乡三堂、道县分水凹、公坝镇浪泥田村、公坝村、后江桥村、井塘乡玉田村、桃花井村、四马桥镇凤兴洞村、良木洞村、打鼓岩村、营江乡双桥村、横岭乡浪石村、枇杷山村、清塘镇大塘村、江永黄甲岭乡高峰文山村、允山镇鲤鱼山村、松柏乡白竹塘村、江华香花井村、回龙圩农场、山口铺村、大路铺镇青草湖村、芝山水口山镇大树脚村、水游家杜村、荷叶塘、三角丘、黑山里、窝凼里、瓦窑头、严家湾、柴君山、宁远县水市镇杨家湾村,四川省安岳县鱼龙乡南泉村一组、简阳市踏镇油房村、简阳市东仁善乡沙河沟、南充县,重庆永川县太平乡镇远甲跳石河永兴沟新屋基、铜梁县平沙镇、小林镇,贵州修文县龙场镇、广东连州,和台湾省高雄市,以及广西兴安县高尚镇油麻园村、流兰、杨家园、湘漓镇上甫村、田文村、兴安镇贺家塘、畔塘、胡家洞、严关镇上马石、泥水田、乐施堂、溶江镇、大园、上下千家坪、千家村、茶源黄毛竹山、茶源湴田、茶源白桃、茶源茨灵江、兴安斜坡堰、华江镇小河龙池寨、灵川县灵田乡龙口上垌村、竹田村、香炉田、海洋乡街村、水牛厄、枇杷塘、大塘边、大岭脚、全州大芬村、青水村、古俗塘村、富川横水塘村、茶山园村、灌阳县新街乡新街村、荔浦县六桥岭。
请你参考,满意请你采纳,谢谢!
4.翻译文言文陈太常
陈音,字师召,福建莆田人,明朝天顺年间进士。此人文采德行都很不错,只是为人一生比较恍惚,总是记性好而忘性大!
有一天上班回来,陈音对跟班说道:“今天我要去访问某个官员。”可是跟班没有听见,直接驾马车回到了家中。陈音还以为已经到了他要拜访的官员的家中,来到客厅之后,便四处观望着,说:“这里的环境摆设全部跟我家的摆设很相像哦!”转身又看见墙上挂的字画,又说道:“这是我家的东西,怎么会挂在这里呢?”过了一会儿,他的家童也走了出来,他便大声喝斥道:“你为什么也到这里来了?”家童回答说:“这是您的家啊!”陈音这才开始明白了过来!
又一天,陈音整理书信文件,发现一个朋友的请帖,但是忘记了是以前的请帖,以为是最新的,便按照请贴上的日子,如期前往。这个朋友上了几道茶,见陈音没有离开的意思,便只好问陈因来他家有什么事情?陈音回答说:“我来吃你的酒啊?”主人感到非常惊讶,然而又不好问陈音究竟怎么回事,只好吩咐嫁人准备酒菜。等到酒足饭饱,陈音这才想起去年的今天,这个朋友曾经邀请过自己来他家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