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学琴文言文注音版(文言文《孔子学琴》)

1.文言文《孔子学琴》

孔子学鼓琴师襄子(司马迁史记记载)

孔子学鼓琴师襄子〔1〕,十日不进〔2〕。师襄子曰:"可以益〔3〕矣。"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4〕也。"有间〔5〕,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6〕也。"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7〕也。"有间,有所穆然〔8〕深思焉,有所怡然〔9〕高望而远志焉。曰:"丘得其为人,黯然〔10〕而黑,几然〔11〕而长,眼如望羊〔12〕,如王四国〔13〕,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席〔14〕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15〕也。" --------(出自《史记-孔子世家》)

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礼乐自此可得而述,以备王道,成六艺。(《史记 · 孔子世家》)

注释

〔1〕鼓琴:弹琴。"师襄子":卫国乐师。

〔2〕进:前进,此指不再学习新的曲子。

〔3〕益:加,增加,此意同"进"。

〔4〕数:规律,这里指演奏的技巧。

〔5〕有间:过了一段时间。

〔6〕志:志趣,意旨。

〔7〕为人:作曲的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8〕穆然:默然,沉静深思的样子。

〔9〕怡然:和悦的样子。"怡",高远的样子。

〔10〕黯:深黑。

〔11〕几:通"颀",颀长。

〔12〕望羊:亦作"望洋",远视的样子。

〔13〕四国:四方,天 下。

〔14〕辟:通"避"。辟席:即避席。古人席地而坐,离座而起,表示敬意。

〔15〕《文王操》:周文王作的琴曲名。

译文

孔子向师襄子学琴,学了十天仍没有学习新曲子,师襄子说:“可以增加学习内容了。”孔子说:“我已经熟悉乐曲的形式,但还没有掌握方法。”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你已经会弹奏的技巧了,可以增加学习内容了。”孔子说:“我还没有领会曲子的意境。”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你已经领会了曲子的意境,可以增加学习内容了。”孔子说:“我还不了解作者。”又过了一段时间,孔子神情俨然,仿佛进到新的境界:时而庄重穆然,若有所思,时而怡然高望,志意深远;孔子说:“我知道他是谁了:那人皮肤深黑,体形颀长,眼光明亮远大,像个统治四方诸侯的王者,若不是周文王还有谁能撰作这首乐曲呢?”师襄子听到后,赶紧起身再拜,答道:“我的老师也认为这的确是《文王操》。”

孔子学琴文言文拼音版,孔子学琴文言文注释,孔子学琴文言文翻译

2.孔子学琴的全文!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有多方面的兴趣和特长,还是位音乐行家呢。弹琴、鼓瑟(sè)、吹笙(shēng)、击磬(qìng),他样样都会,尤其弹得一手好琴。但孔子从不满足。五十岁那午,他还特意向著名音乐家师襄(xiāng)学弹琴。

师襄将一首曲子教给孔子练习。一晃十天过去了,师襄还不见孔子来学新的曲子,感到有些奇怪,便去看个究竟。他踏着琴声来到孔子的窗前,只见孔子正毕恭毕敬地弹着那首曲子,弹完一遍又弹一遍,丝毫没有厌倦的样子。师襄轻轻走进屋里,对孔子说:“你已经练了整整十天,这首曲子也会弹了,可以再学一首新的曲子了。”孔子连忙站起来,诚恳地说:“我只学会了曲谱,还没有真正掌握弹奏的技巧呢!”说完,又席地而坐,继续弹奏起来。

过了几天,师襄又来看孔子练琴。他看到孔子的手指运用自如,乐曲弹奏得像小溪流水一样顺畅自然、悦耳动听,便说:“你已经掌握了弹奏的技巧,可以学一首新的曲子了。”孔子摇摇头说:“我还没有真正领会这首曲子的思想内容,这样弹奏怎么会使人感动呢?”

又过了些时候,师襄再次来到孔子的住处。刚一进门,他就被激情洋溢的乐曲声迷住了。师襄听得如醉如痴(chī),仿佛被带到了一个从未到过的境地。一曲弹完,好半天,师襄才醒悟过来。他快步走了过去,激动地说:“你已经弹出了乐曲的思想感情,领会了音乐的精神,可以学一首新曲子了!”孔子又摇摇头,认真地回答:“不行啊,我还没体会出作曲者是一位怎样的人呢!”说完,又沉浸(jìn)在琴声里,似乎想得很远很远……

不知又过了多少天,师襄又来听孔子弹琴。他静静地坐在孔子身旁,感情随着抑(yì)扬的琴声起伏不平。突然,琴声戛(jiá)然而止,孔子激动地站起来,大声说:“我已经知道作曲者是谁了。他就是体恤(xù)百姓、胸怀博大的周文王。”

师襄一听,既惊异,又佩服。他站起身来,向孔子深深地行了一礼,说:“你的琴艺真是炉火纯(chún)青啊!我听老师讲过,这首乐曲的名字就叫《文王操》。”

孔子,文言文,学琴,注音版

3.<<孔子论学>>全文翻译!加注音!谢谢!

【原文】 1·1 子曰(1):“学(2)而时习(3)之,不亦说(4)乎?有朋(5)自远方来,不亦乐(6)乎?人不知(7),而不愠(8),不亦君子(9)乎?” 【注释】 (1)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

《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2)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3)时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

“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4)说:音yuè,同悦,愉快、高兴的意思。 (5)有朋:一本作“友朋”。

旧注说,“同门曰朋”,即同在一位老师门下学习的叫朋,也就是志同道合的人。 (6)乐:与说有所区别。

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7)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

缺少宾语。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

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8)愠:音yùn,恼怒,怨恨。

(9)君子:《论语》书中的君子,有时指有德者,有时指有位者。此处指孔子理想中具有高尚人格的人。

【译文】 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原文】 1·2 有子(1)曰:“其为人也孝弟(2),而好犯上者(3),鲜(4)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5)。君子务本(6),本立而道生(7)。

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8)?” 【注释】 (1)有子:孔子的学生,姓有,名若,比孔子小13岁,一说小33岁。后一说较为可信。

在《论语》书中,记载的孔子学生,一般都称字,只有曾参和有若称“子”。因此,许多人认为《论语》即由曾参和有若所著述。

(2)孝弟:孝,奴隶社会时期所认为的子女对待父母的正确态度;弟,读音和意义与“悌”(音tì)相同,即弟弟对待兄长的正确态度。孝、弟是孔子和儒家特别提倡的两个基本道德规范。

旧注说:善事父母曰孝,善事兄长曰弟。 (3)犯上:犯,冒犯、干犯。

上,指在上位的人。 (4)鲜:音xiǎn,少的意思。

《论语》书中的“鲜”字,都是如此用法。 (5)未之有也:此为“未有之也”的倒装句型。

古代汉语的句法有一条规律,否定句的宾语若为代词,一般置于动词之前。 (6)务本:务,专心、致力于。

本,根本。 (7)道:在中国古代思想里,道有多种含义。

此处的道,指孔子提倡的仁道,即以仁为核心的整个道德思想体系及其在实际生活的体现。简单讲,就是治国做人的基本原则。

(8)为仁之本:仁是孔子哲学思想的最高范畴,又是伦理道德准则。为仁之本,即以孝悌作为仁的根本。

还有一种解释,认为古代的“仁”就是“人”字,为仁之本即做人的根本。 【译文】 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

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

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 【原文】 1·3 子曰:巧言令色(1),鲜(2)仁矣。” 【注释】 (1)巧言令色:朱熹注曰:“好其言,善其色,致饰于外,务以说人。”

巧和令都是美好的意思。但此处应释为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

(2)鲜:少的意思。 【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原文】 1·4 曾子(1)曰:“吾日三省(2)吾身。为人谋而不忠(3)乎?与朋友交而不信(4)乎?传不习乎?” 【注释】 (1)曾子:曾子姓曾名参(音shēn)字子舆,生于公元前505年,鲁国人,是被鲁国灭亡了的鄫国贵族的后代。

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子出名。据说《孝经》就是他撰写的。

(2)三省:省(音xǐng),检查、察看。三省有几种解释:一是三次检查;二是从三个方面检查;三是多次检查。

其实,古代在有动作性的动词前加上数字,表示动作频率多,不必认定为三次。 (3)忠:旧注曰:尽己之谓忠。

此处指对人应当尽心竭力。 (4)信:旧注曰:信者,诚也。

以诚实之谓信。要求人们按照礼的规定相互守信,以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

(5)传不习:传,旧注曰:“受之于师谓之传。老师传授给自己的。

习,与“学而时习之”的“习”字一样,指温习、实习、演习等。 【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原文】 1·5 子曰:“道(1)千乘之国(2),敬事(3)而言,节用而爱人(4),使民以时(5)。”

【注解】 (1)道:一本作“导”,作动词用。这里是治理的意思。

(2)千乘之国:乘,音shèng,意为辆。这里指古代军队的基层单位。

每乘拥有四匹马拉的兵车一辆,车上甲士3人,车下步卒72人,后勤人员25人,共计100人。千乘之国,指拥有1000辆战车的国家,即诸侯国。

春秋时代,战争频仍,所以国家的强弱都用车辆的数目来计算。在孔子时代,千乘之国已经不是大国。

(3)敬事:。

4.孔子学琴的译文

孔子向师襄子学琴,学了十天仍没有学习新曲子,师襄子对他说:“可以增加学习内容了。”

孔子说:“我已经熟悉乐曲的形式,但还没有掌握方法。”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你已经会弹奏的技巧了,可以增加学习内容了。”

孔子说:“我还没有领会曲子的意境。”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你已经领会了曲子的意境,可以增加学习内容了。”

孔子说:“我还不了解作者。”又过了一段时间,孔子神情俨然,仿佛进到新的境界:时而神情庄重穆然,若有所思,时而怡然高望,志意深远;孔子说:“我知道他是谁了:那人皮肤深黑,体形颀长,眼光明亮远大,像个统治四方诸侯的王者,若不是周文王还有谁能撰作这首乐曲呢?”师襄子听到后,赶紧起身拜了两拜,回答道:“老琴师传授此曲时就是这样说的,这支曲子叫做《文王操》啊。”

5.文言文《孔子致力学琴》的字词意思及翻译

译文:孔子向师襄子学琴,一首曲子学了十天还在弹,师襄子说:“可以继续了。”

孔子说:“曲子虽然已经能走下来,但还没能把握其中韵致规律和结构。”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又说:“韵致已经把握,可以增加新曲了。”

孔子说:“可是我还没能得其心志。”又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志趣已得,现在可以学别的了。”

孔子说:“此曲志趣虽然已得,但我还没能完全进入他的心智境界,得其为人。”又过了一段时间,孔子神情俨然,仿佛进到新的境界:时而庄重穆然,若有所思,时而怡然高望,志意深远;终于,他说道:“我找到他了:默然黝黑,颀然高大,目光深邃,心系苍生,王者气度,胸怀天下,除了文王,还能是谁呢?”师襄子听到后,赶紧起身再拜,答道:“我的老师也认为这正是《文王操》呵。”

回答者: 惜上陌 | 九级 | 2011-5-30 20:20 【原文】: 孔子学鼓琴师襄子〔1〕,十日不进〔2〕。师襄子曰:"可以益〔3〕矣。

"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4〕也。"有间〔5〕,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

"孔子曰:"丘未得其志〔6〕也。"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

"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7〕也。"有间,有所穆然〔8〕深思焉,有所怡然〔9〕高望而远志焉。

曰:"丘得其为人,黯然〔10〕而黑,几然〔11〕而长,眼如望羊〔12〕,如王四国〔13〕,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席〔14〕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15〕也。" --------(出自《史记-孔子世家》) 【注释】: 〔1〕鼓琴:弹琴。

"师襄子":卫国乐师。 〔2〕进:前进,此指不再学习新的曲子。

〔3〕益:加,增加,此意同"进"。 〔4〕数:技术,方法。

〔5〕有间:过了一段时间。 〔6〕志:志趣,意旨。

〔7〕为人:作曲的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8〕穆然:默然,沉静深思的样子。

〔9〕怡然:和悦的样子。"怡",高远的样子。

〔10〕黯:深黑。 〔11〕几:通"颀",颀长。

〔12〕望羊:亦作"望洋",远视的样子。 〔13〕四国:四方,天 下。

〔14〕辟:通"避"。辟席:即避席。

古人席地而坐,离座而起,表示敬意。 〔15〕《文王操》:周文王作的琴曲名。

【译文】: 孔子向鲁国的乐官师襄子学习弹琴,学了十天仍止步不进。师襄子说:"可以增加学习内容了。

"孔子说:"我已经熟习乐曲的形式,但还没有掌握演奏的技巧。"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你已经熟习演奏的技巧,可以学习新的曲子了。

"孔子说:"我还没有领会乐曲的意境、志趣啊。"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你已经熟习乐曲的意境、志趣,可以继续往下学了。

"孔子说:"我还不了解乐曲的作者啊。" 过了一段时间,孔子默然沉思,欣喜陶然,高瞻远望而意志升华的说:"我知道乐曲的作者了,那人皮肤深黑,体形颀长,眼光明亮远大,像个统治四方诸侯的王者,若不是周文王还有谁能撰作这首乐曲呢!"师襄子离开坐席连行两次拜礼,恭敬的说:"老师说这乐曲就叫做《文王操》 啊。

" 回答者: xiangxixuezi | 七级 | 2011-5-30 21:05 b vf 孔子向师襄子学琴,一首曲子学了十天还在弹,师襄子说:“可以继续了。”孔子说:“曲子虽然已经能走下来,但还没能把握其中韵致规律和结构。”

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又说:“韵致已经把握,可以增加新曲了。”孔子说:“可是我还没能得其心志。”

又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你已经熟习乐曲的意境、志趣,可以继续往下学了。"孔子说:"我还不了解乐曲的作者啊。

" 过了一段时间,孔子默然沉思,欣喜陶然,高瞻远望而意志升华的说:"我知道乐曲的作者了,【原文】:。

6.文言文《孔子致力学琴》的字词意思及翻译

时而怡然高望,除了文王,师襄子说,孔子神情俨然,目光深邃,颀然高大,他说道。”又过了一段时间:“可以继续了?”师襄子听到后:“可是我还没能得其心志,王者气度:“此曲志趣虽然已得:默然黝黑,志意深远:时而庄重穆然。”孔子说,心系苍生,仿佛进到新的境界:“志趣已得。”又过了一段时间,一首曲子学了十天还在弹,师襄子又说,但还没能把握其中韵致规律和结构,得其为人,现在可以学别的了。”过了一段时间:“我找到他了:“我的老师也认为这正是《文王操》呵,师襄子说:“韵致已经把握。”孔子说,可以增加新曲了,若有所思:

孔子向师襄子学琴,但我还没能完全进入他的心智境界,答道;终于,胸怀天下:“曲子虽然已经能走下来,赶紧起身再拜译文。”孔子说,还能是谁呢

7.孔子学琴全文有吗

孔子是中国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公元前476)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同时还是一位杰出的音乐家,他会弹奏许多乐器,并会作曲、唱歌,他把音乐作为人生修养的最高阶梯。

孔子在学习方面是很虚心,尤为刻苦。有一次孔子随师襄子学鼓琴。

曲名是《文王操》。孔子苦苦的练了很多日子,师襄子说“可以了”,孔子说:“我已经掌握了这个曲子的弹法,但未得其数”。

又练了很多日子,师襄子又说“可以了,你已于其数”可是孔子仍说“不可以,未得其志”。又过了相当的时间,师襄子认为这回真的可以了,可是孔子仍然认为自己没有弹好这首乐曲,于是,反复的钻研,体会琴曲的内涵直到他看到文王的形象在乐曲中表现出来了,才罢休。

他的精神深深的感动了师襄子,直到现在,孔子的名言“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仍是我们的座右铭。

孔子学琴文言文注音版

* ......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