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乐曲文言文(古筝十大名曲欣赏)

1.古筝十大名曲欣赏

古筝是中华民族的一种特色乐器,古筝音乐在我国历史上更是源远流长,从古至今,古筝音乐中产生了许多具有传世价值的名曲,最著名的十大名曲是《渔舟唱晚》、《出水莲》、《高山流水》、《林冲夜奔》、《侗族舞曲》、《汉宫秋月》、《寒鸦戏水》、《东海渔歌》、《香山射鼓》和《战台风》。

《渔舟唱晚》是中国传统的古筝独奏曲,曲名来自唐代诗人王勃所作的名篇《滕玉阁序》中的“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一句。整首乐曲旋律流畅、先慢后快,节奏有韵感,富有诗情画意,生动地将夕阳西下的湖光景色以及渔人晚归的情景展现出来。

这首曲子本是古筝名曲,后被移植为钢琴、小提琴、长笛等西洋乐曲独奏。 《出水莲》是广东潮州客家名曲,题目可作解为“盖以红莲出水喻乐之初奏,象征基艳嫩也”,整曲具有悠扬清丽的旋律,给人清醇剔透的感觉。

尤其是《出水莲》这首曲子中寄寓了“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尚情操,人们在聆听的时候,有种洗涤心灵的感觉。《高山流水》是浙江筝派音乐的代表之作,全曲以清弹为主,分为两个部分:前半部分是“高山”,浑厚而优美的音乐,将高山的雄伟苍穹展露出来;后半部分是“流水”,运用了大量的上下行刮奏手法,将流水的不同形态细腻地展现出来。

这是一首绘景写意的的乐曲,风格清新、旋律流畅、意境深远。《林冲夜奔》是陆修棠、王异之于1962年所作,他们利用古筝的音色和弹奏技巧,将《水浒传》中林冲为奸臣所害,风雪之夜投奔梁山的故事展现出来。

整曲气势壮烈、情绪激昂,是古筝曲目中少有的佳作。 《侗族舞曲》全曲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速度稍快,为侗寨之歌;第二部分比第一部分更快一些,展现的是粗狂热烈的芦笙舞;第三部分,速度较慢,描绘的是夜月之下,侗寨家的琵琶深情;第四部分,速度与第一部分接近,旨在赞美侗乡。整曲展现了侗寨风情,抒发了侗家人热爱生活的高涨情绪。

《汉宫秋月》是古典乐曲中的经典之作,全曲旨在描绘古代宫女受压迫后的幽怨、悲泣之情。古筝演奏时,应用了揉、吟、滑、按等许多技巧,使曲子具有独特的古雅韵味。

词曲还有二胡演奏的版本,风格也别具一格。《寒鸦戏水》是筝曲中的名作。

全曲展现了寒鸦在水中追逐的情景,曲风清新明亮、轻盈而优雅,还有低厚的椰胡声穿插其中,分合有序,相得益彰。 《东海渔歌》创作于20世纪70年代,作者是张燕。

曲子以描绘渔民紧张而欢乐的生活为主,旨在展现他们对新生活的向往之情。《香山射鼓》创作于1980年,取材于先鼓乐中的同名乐曲《月儿高》。

创作者在演奏时,融入了陕西秦筝的技巧,充满了浓厚的地方风味。 整曲将一种虚无缥渺、空山梵音的意境展现出来,意境之深,世所罕见。

《战台风》是王昌元创作于20世纪60年代,主要展现的是码头工人和台风拼搏的顽强精神。全曲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描绘的是码头的劳动场面,第二部分模拟出台风呼啸奔腾的气势,第三部分渲染紧张而强烈的搏斗场面,第四部分抒发了工人战胜后的喜悦,第五部分,乐曲再次回到磅礴壮阔的气势之中,将生动鲜明的形象印刻到听众脑海之中。

这十首古筝曲,是从古至今流传着的,具有典型意义的古筝曲,它们都有着流传后世的价值,是筝曲中的精品。

古筝伴奏乐曲,古筝乐曲春江花月夜,古筝纯音乐曲

2.经典古筝曲

下面介绍几首最著名的古琴曲: 《醉渔唱晚》,明代《西麓堂琴统》中载此曲,解题为唐代皮日休与陆龟蒙作。

今常用谱传自川派琴家张孔山。乐曲描绘了渔人泛舟江上,摇橹荡桨,陶醉于山水之间的情态。

音乐从低音区开始,以缓慢均匀的吟猱技法,奏出富有吟唱性的旋律。 乐曲通过切分节奏音型的重复,以散音、按音交替运用产生的音色明暗对比,将渔夫步履踉跄和“人影婆娑”的醉态表现得维妙维肖。

《酒狂》相传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所作。阮籍为避时政,纵酒佯狂。

该曲内在含蓄,寓意深刻。音乐素材洗炼,节奏抑扬鲜明,描绘了醉者步履蹒跚的神态,用以表现醉态朦胧以泄内心积郁的不平之气。

《平沙落雁》,谱初见于1634年刊《古音正宗》,深受琴家喜爱,经过加工发展,形成多种版本,是传谱最多的琴曲之一。今人张子谦所传之谱,解题取“清秋寥落,沙平江宽,鸿雁飞鸣”之意。

该曲旋律起伏大,涉展音域宽,曲调性强,优美可听。以静中含动,动中有静为基调,抒发了恬淡惬意,徐抒幽静的情趣。

《流水》,此曲初见于《神奇秘谱》,因与春秋时期的伯牙、钟子期知音相遇的历史传说相连,广为人们所熟悉。全曲为起、承、转、合四大部份。

起:通过深沉、浑厚、流畅的旋律和清澈的泛音,表现了层峦迭峰,幽涧滴泉的奇境。承:绵延不断,富于歌唱性的旋律,犹如点滴泉水聚成淙淙潺潺的细流。

转:音阶下行和五声音阶进行的曲调,大幅度的滑音,伴以滚、拂手法,如瀑布飞流,波涛汹涌。合:运用承、转部分的音调,造成呼应的效果。

在人们耳际荡起滔滔水势的余响,表达了对华夏河山的赞美和热爱。 《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

“广陵”为古代地名,“散”为古代大曲的结构名称。 乐曲以战国时期聂政刺韩王的故事为背景,表达了一种愤懑情怀。

因此,魏晋时期,嵇康因反对司马氏专权而遭害,临刑前,从容抚琴,弹奏此曲,以托豪情。可见此曲已辗转千余年。

乐谱初见于《神奇秘谱》,其时已成45段的大曲,是中国音乐史上代表性的著名乐曲之一。 乐曲情绪幽深,愤怒躁急,体现了对旧时代统治者的反抗意志,是古琴曲中不多的表现激烈情绪的乐章。

《潇湘水云》南宋浙派琴家郭楚望作。据《神奇秘谱》中的解题,说明了作者创作此曲的历史背景:北兵南侵时,郭楚望移居湖南衡山附近,常游于潇、湘二水合流处,每望九嶷山为云所蔽,便引发他对秀丽山河的赞美,及对国势日危的关切和时势飘零的感慨,于是作《潇湘水云》,以寓其情。

乐曲前段,抒情潇洒,恬静宜人;后段奔腾激越,动魂荡魄。全曲情景交融,云水奔腾,景色与心事浩茫之情,互为表里,是自南宋以来倍受各派琴家推崇的著名琴曲。

文言文,古筝,乐曲

3.古筝曲峨眉金顶适合配什么古文朗诵(古文的篇幅类似于念奴娇赤壁怀

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误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 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第三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 第四最好不相惜,如此便可不相忆。 第五最好不相爱,如此便可不相弃。 第六最好不相对,如此便可不相会。 第七最好不相误,如此便可不相负。 第八最好不相许,如此便可不相续。 第九最好不相依,如此便可不相偎。 第十最好不相遇,如此便可不相聚。 但曾相见便相知,相见何如不见时。 安得与君相诀绝,免教生死作相思。

古筝乐曲文言文

* ......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