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趣文言文阅读定神(关于中考文言文《童趣》)
1.关于中考文言文《童趣》
2011年中考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七年级上)——《童趣》 一、字词句积累(一)、看拼音写汉字或看汉字写拼音童稚( ) 项为之强( )白鹤观( ) 凹者为壑( )癞虾蟆( )明chá ( )秋毫 miǎo( )鹤lì( )云端yí()然称快 páng( )然大物答案:zhì jiāng guān hè lài 察藐唳怡庞(二)、重点字词解释1、余忆童稚时( ) 2、明察秋毫( )3、故时有物外之趣( ) 4、项为之强( )5、徐喷以烟( ) 6、作青云白鹤观( )7、果如鹤唳云端( ) 8、以丛草为林( )9、方出神( ) 10、鞭数十,驱之别院( )( )答案:1、我 2、鸟类到了秋天,重新生出来的非常纤细的羽毛。
后来用来比喻最细微的事物。3、这里指超出事物本身4、“强”通“僵”,僵硬5、慢慢地6、景象,景观7、鸟鸣8、把------作为 9、正 10、用鞭子打; 赶、驱逐(三)、词类活用鞭数十:鞭:名词作动词,译为:用鞭子打(四)、文言句式1、状语后置句式:(1)、“徐喷以烟”等于“徐以烟喷”。
译为:慢慢地用烟喷它们。(2)、“留蚊于素帐中” 等于“于素帐中留蚊”。
译为:又在白色帐子里留几只蚊子。2、省略句式:(1)、“使与台齐” 等于“使(之)与台齐”。
译为:使身子跟台子一般高。(2)、“见二虫斗草间” 等于“见二虫(于)草间”斗。
译为:我看见两只小虫在草间相斗。3、被动句式:“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
译为: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全被它吃掉。4、判断句式:“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等于“眼前果真就出现了千百只白鹤”5、固定句式:以丛草为林:以-----为 译为:把------当作(五)、一词多义1、为:项为之强(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以虫蚁为兽( ) 答案:因此;被;作为;2、或:则或千或百( )或以为死( ) 《陈涉世家》或以二者之为( )《岳阳楼记》答案:有时;有人;或许3、故:故时有物外之趣( )公问其故( ) 温故而知新( )桓侯故使人问之( )答案:所以;原因;旧的;特意4、观:作青云白鹤观( ) 观之,兴正浓( )答案:景观;看5、之:驱之别院( )使之冲烟而飞鸣( ) 观之正浓( )昂首观之( )答案:代虾蟆;代蚊子;代二虫;代夏蚊(六)、古今异义词1、余忆童稚时2、则或千或百 答案:1、余:古义:我;今义:剩余2、或:古义:有时;今义:或者,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七)、重点句子翻译1、故时有物外之趣 2、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3、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4、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 5、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答案:1、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脱事物本身的乐趣。
2、我心里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3、抬头看着它们,连脖子也变得僵硬了。
4、把丛草当成树林,把虫子、蚊子当成野兽。5、待到神智恢复,捉住癞虾蟆,抽了它几十鞭子,把它赶到别的院子去。
(八)、成语积累:1、明察秋毫:连极细小之物也看得一清二楚,表现视力极佳。2、怡然自得: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
怡然:安适、愉快的样子。3、庞然大物:形容极大极大的动物。
4、风声鹤唳:形容人在非常恐慌的时候,稍有一点风吹草动就十分紧张害怕,疑神疑鬼。五、内容及写法理解1、文章围绕“物外之趣”回忆了三件趣事。
第一件是把夏蚊看做群鹤,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怡然称快。第二件是把土墙凸凹、花和花台边小草丛杂处看做大自然;第三件,把癞蛤蟆看做庞然大物“拔山倒树”,又写了如何惩罚癞蛤蟆,表现了儿时的天真之情。
2、三件趣事可否调换位置,为什么?不可以。因为三件趣事写作的顺序是由室内到室外。
三件趣事在程度上是逐步加深的:由把夏蚊拟作群鹤,到把草木、虫蚊、土墙凸凹处拟作“林、兽、丘、壑”,再到癞蛤蟆与小虫在其中的生死之斗。3、启示:热爱动物,热爱自然,要善于观察,观察要敏锐,加之丰富的联想和想像,就能成为一个富有情趣的人。
六:中考链接:(2009年)莆田市阅读下文,完成1-4题。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3分)(1)项为之强 强:___________(2)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为:___________(3)捉虾蟆,鞭数十 鞭:___________1、通“僵”,僵硬 被 鞭打2、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答:遇见细小的东西必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事物之外的乐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本文记述了几件什么趣事?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3分)答:观飞。
2.文言文童趣翻译
童趣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盛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数十,驱之别院。 译文 我回想我童年的时候,能够对着太阳张开眼睛,明察秋毫,见到极小的东西,必定细细去观察它的纹路,所以常常得到事物之外的趣味。
夏日的蚊子声音象雷鸣,我心里把它比作成群的仙鹤在天空飞翔。心里这么想,成千成百的蚊子果然变成仙鹤了。
我抬起头看,脖子都硬了。我又让蚊子留在帐子里面,慢慢地吸口烟喷出来,叫蚊子冲烟飞鸣,当作青云中的白鹤观看,果然就象鹤唳云端一样,令人怡然称快。
我又常在土墙凹凸的地方,或是花台小草丛杂的地方,蹲下身子,与花台一般高,定神仔细观察,以丛草作为树林,以小虫和蚂蚁作为野兽,以泥土凸的作为山丘,凹的作为山谷,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有一天,见到有两个小虫在草里斗,看得正高兴的时候,忽然有个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原来是一只癞虾蟆,舌头一吐,两个小虫就被它吞了进去。
我年纪小,正看得出神,不觉吓得叫了起来。定了定神,捉住这只癞虾蟆,鞭打了数十下,驱逐去别的院子。
3.解释文言文《童趣》里的几个字!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
1。
故:所以,因此 2。趣:乐趣附译文:(原文对照)童趣 沈复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童趣》译文 回想我童年的时候,能够对着太阳张开眼睛,明察秋毫,见到极小的东西,必定细细去观察它的纹路,所以常常得到事物之外的趣味。夏日的蚊子声音象雷鸣,我心里把它比作成群的仙鹤在天空飞翔。
心里这么想,成千成百的蚊子果然变成仙鹤了。我抬起头看,脖子都硬了。
我又让蚊子留在帐子里面,慢慢地吸口烟喷出来,叫蚊子冲烟飞鸣,当作青云中的白鹤观看,果然就象鹤唳云端一样,令人怡然称快。我又常在土墙凹凸的地方,或是花台小草丛杂的地方,蹲下身子,与花台一般高,定神仔细观察,以丛草作为树林,以小虫和蚂蚁作为野兽,以泥土凸的作为山丘,凹的作为山谷,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有一天,见到有两个小虫在草里斗,看得正高兴的时候,忽然有个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原来是一只癞虾蟆,舌头一吐,两个小虫就被它吞了进去。我年纪小,正看得出神,不觉吓得叫了起来。
定了定神,捉住这只癞虾蟆,鞭打了数十下,驱逐去别的院子。
4.题文
试题答案:【答案】【小题1】 ①通“僵” 僵硬 ②正(在) ③鸟鸣 ④驱赶 【小题2】(我)看见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
【小题3】A【小题4】示例:乒乓球在球台上跳跃像元宵在锅里跳舞,他们在开联欢会。 蝴蝶在花间飞来飞去,就像嫦娥在桂树下翩翩起舞。
试题解析:【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通假字,要写出相通字并解释,注意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考点:文言字词解释点评:本题不难,所学课文的内容,可根据记忆回答。
古文好考到的字词,一般是课文注释中提到的词,句子中关键意义的词,难于辨识理解的词,学习要对这些字词多下功夫记忆。【小题2】试题分析:“藐”是“细”,本指草类。
“纹理”,指表面的花纹,是说观察很仔细。 考点:文言句子翻译点评:本题不难,句意浅显,易于翻译。
在翻译文言句子时,要注意,有的字词的本义不能直接引到句子,要根据语境作适当的调整,有用转义,翻译时有时要意译。【小题3】试题分析:A句中“之”为代词“它”,与例句相同;B句中的“之”,在主谓之间不译;C、D句中的“之”是“的”的意思。
考点:古文一词多义点评:本题不难,句意浅显,易于判断词义。“之”的意义和用法,有公式可循:主 之(主 谓之间不译),修饰语 之(的) 中心语,动词谓语 之(它),形容词 之(不译)。
【小题4】试题分析:发挥想像,从生活场景和自然环境中选择描写物,运用拟人比喻来描绘出它的另一种状况,在描写的文字里要表现观察者的精神愉悦。考点:想像与描写点评:本题有难度,学生对“物外之趣”即精神有享受把握不次,往往只是随意的描写一个物品。
“物外之趣”,指的是在“玩物”“赏物”过程中,不在于“物”本身的“好玩”“好赏”,在于玩赏过程中精神上的愉悦心理上的享受。
5.文言文《童趣》译文
译文
我回忆自己年幼的时候,能够张大眼睛直视太阳,也能注意到最细微的事物。(当我)见到微小的事物,必定会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
夏天蚊子的嗡嗡声如雷,我暗暗把它们比作成群的白鹤在空中飞舞。我心里这样想,成千上百的蚊子果真变成白鹤了;我抬着头看它们,脖子也因此僵硬了。(我)又留几只蚊子在未染色的帐子里,慢慢地用烟喷它们,让它们冲着烟雾边飞边鸣叫,形成“青云白鹤”的景观,果然就像白鹤在云端飞鸣,因此我高兴得拍手叫好。
我常在土墙凹凸不平的地方,花台旁小草丛生的地方,蹲下身来,让身子和花台一样高;聚精会神仔细观察,把丛草比作树林,把虫蚁比作为野兽,把土块凸起的地方比作山丘,把低洼的地方比作山沟,凭着想像在其中游玩,(感到)安适愉快十分满足。
有一天,(我)看见两个小虫在草间争斗,便蹲下来观察。兴趣正浓厚(的时候),突然有一个庞然大物,推倒山压倒树地走来,原来是一只癞蛤蟆,(它)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就全被它吞掉了。我那时年纪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哇的一声惊叫起来。我定了定神,捉住了这只蛤蟆,用鞭子抽打了它几十下,(把它)驱赶别的院子去了。
1.节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自传体散文)。题目是编者加的。沈复(1763-?)字三白,号梅逸,长洲(现在江苏苏州)人,清代文学家。
2.余:人称代词,我。
3.忆:回忆。
4.稚:幼小。
5.张目:张大眼睛。
6.明察秋毫: 形容视力好。 秋毫,鸟类到了秋天,重新生出来的非常纤细的羽毛。后用来比喻最细微的事物。
7.藐:小。
8.细:仔细。
9.故:所以
10.物外:这里指超出事物本身以外。
11.私:私下里,暗暗地。
12.于:在。
13.则:那么,就。
14.或:有时。
15.项为之强(jiāng):脖子因此变僵了。项:颈,脖颈。强,通“僵”,僵硬的意思。
16.素:未染色的。素帐:未染色的帐子。(或白色的帐子)
17.徐:慢慢地。
18.以:用。
19.使:让。
20.而:并且。
21.作:当做。
22.观:景观。
23.唳 (lì )鸟鸣。
24.为之:因此。
25.怡然:安适、愉快的样子。然,……的样子。
26.项:脖颈,颈。
27.以……为……:把……比作……。
28.怡然:安适、愉快的样子。怡然自得: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
29.兴:兴致。
30..盖:原来
31.虾(há)蟆:癞蛤蟆。 在古文中,“虾”相当于“蛤”(但在考试中一般不会出现)
32.方:正。
33.鞭:名词动用,用鞭子抽打
34.之:代词,它指虾蟆。
35.驱:驱赶。
36.庞然大物:体积庞大的东西(后来引申为外表上强大而实际很虚弱的东西)
37.果:果真
38.林:森林
39.怡然自得: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
40.私拟作:(我)暗暗把他们比作
物外之趣的三件事:
1.观蚊如鹤: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观蚊成鹤]
2.神游“山林”: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
3.驱赶蛤蟆: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出自本文的成语:
明察秋毫 (形容视力极佳)
怡然自得 ( 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
庞然大物 (体积极大的东西)
夏蚊成雷 (形容蚊子很多。这是夸张的表现方式)
怡然称快 (高兴得连声叫好)
倒装句:
徐喷以烟 (即以烟徐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