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而峻的文言文(急求文言文翻译!急!急!急!!!)
1.急求文言文翻译!急!急!急!!!
我没有翻译但我有答案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尝游牧山中 ( )
(2)而马为虎所毙 ( )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道思其故而不得,归而告其父老
3.联系文章分析,这匹马为什么敢和老虎斗上一整天,还能够不分胜败?
(1)
(2)
4.这则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用原文回答)
【参考答案】
1、(1)曾经 (2)被
2、回家的路上想不出其中的缘故,到家后就把这件事告诉给了前辈长者
3、(1)庞且峻,雄而有力 (2)鬣长蔽目不见虎,故不知其为虎,故其气猛,猛故不惧
4、天下事,成于勇,败于怯
希望你用得到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先君序略
1。
C 2。D 3。
C 4。B 5。
(1)如有受感染行善的人,(他)就高兴得睡不着觉。(3分 )(2)儿子辈的人妄想有一天富贵时能使父母欢乐,但却连早晚向父母问安,准备美味的食物都没有做到。
(4分)(3)回家后不再离开,因为山多陡峻,不能骑马,有脚病更难以步行。(3分)1。
试题分析: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理解,结合文意,运用适当的方法,比如字音推断法、字形推断法、对称结构推断法、结构成分分析法等,将“待遇”放入“自以荏苒半生,坎坷无一遇”语意上讲不通,前半句说他不知不觉过去了半生,科举考试又几经坎坷,指的应该是没有机遇、机会。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2。
试题分析:文言文虚词的用法比较灵活,要确定一个虚词的用法就必须联系语境做具体分析,做到“字不离句,句不离篇”。当然首先应该积累常见的十八个文言虚词的用法,而后可以使用语法切入法、位置分析法、成语联想法、语境联系法等来判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D,代词。他;A,介词,同/连词,和;B,转折连词,但是/代词,这样;C,介词,在/介词,因为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前,先要通读全文理清文段思路,尤其是把握文章中涉及的人物及关系。 也可借助文段的一些特征巧妙断句,比如借助虚词(发语词、句末语气词、时间词等),借助句式,借助修辞(对偶、排比、顶针、反复等),借助对话词“曰”、“云”等,根据句子的结构成分等。
“十日前”为“有书”的状语,不是“有书云疮发”的状语,故而在“有书”后面断开,另“于项偏左”为“疮发”的后置状语,因而在“于项偏左”后面断开,“名世等”作“以”字的主语,其前断开,“此”为判断句中的主语,其前断开,“足疾余毒”为名词性词语作判断句中的谓语,其后断开。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4。
4】试题分析: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常用方法步骤就是,先到文本中找到原句与选项对照比较,再推断关键词语。 原文“诗辞大抵多悲思凄楚之音”,是戴硕文风,原因不能追究于科举失利;另外,“科举考试历尽坎坷”于文中也无根据;再则,“大抵有”不表示诗文“充满凄苦悲凉的情调”。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5。 5】试题分析:翻译题一般采取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方法。
翻译前,可有意识地去找该句的采分点,采分点一般为重要的常见的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1)实词:兴起者,受感染行善的人;虚词:辄,便;句式:省略句,补充主语,他。
(3分)(2)实词:妄意,妄想;活用:娱,使双亲欢乐;实词:定省,定时问候;甘旨,名词作动词,准备美味的食物。(3)实词:去,离开;虚词:以,因为。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先君的名字叫戴硕,字孔万,号霜岩,又号茶道人。 家中世代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努力耕种,凭钱财在乡里称雄。
乡里人都称赞姓戴的家族出忠厚而有德行的人,县里的官员常去馈赠慰问,以此教诲县里的人。 先君做人醇朴恭谨,忠厚谦让,从不说别人的过失之处。
和人交往没有界限和范围;和人说话,总是喜欢劝勉别人做善事,津津乐道,说个不停,第一次见人说这样的话,第二次见人也还是这样的话,如有受感染行善的人,他就会高兴的睡不着觉。 无论年龄大的还是年龄小的,贤能的还是愚笨的人,都叹服他是有德行的人,不敢冒犯他;即使有人冒犯他也不计较。
生平不曾和其他人红过脸或是在人面前说话失言过。但他经历了许多艰难险阻,尝尽了人间的苦处,却从不把它告诉别人。
甲午年,他二十一岁时,补官任博士弟子。 因家里贫穷,以教授经书为职业。
辛丑、壬寅年间,开始在庐江一带背着口袋教授学生。一年回家两次,博士弟子一职得的薪俸用养家糊口。
近年,在乡里教授学生,然而生性不喜欢居住在家里,就又客居在外。现在竟然死在外面。
唉,悲哀呀! 先君写文章不起草,只需在阶梯前回走几次,就能落笔成文,且不需修改一个字。 尤其喜欢写诗,诗词的内容大多是悲伤凄楚的情调,总共一百多卷,都可以为世人传诵。
时间不知不觉中过去半生,但科举考试却一生坎坷,没有机遇。家里米和盐之类的生活用品常常缺少,家里的儿女们也常饿的啼哭不止,他曾说过:“想要靠读书积累善行获取回报,就象风和影子一样都是抓不着的。
像我这样的人,难道就应该到这种地步吗?”当时的感叹都表现了出。家中的人只有我的母亲侍奉他非常恭谨,儿子一辈的人狂妄地想有一天富贵时能使父母欢乐,但却连早晚向父母问安,准备美味的食物都无法做到。
先君死在陈家洲。陈家洲距离县城有一百四十里路,他在去年十月初一前往。
在此以前,他客居舒城山中,夏末秋初时收拾行装准备回家了。突然脚上起了疮,很痛,过了一个月稍稍有了好转,于是就回家了。
回家后不再离开,因为山多陡峻,连绵起伏,不能骑马,有脚病也难以步行。过了不久,脚疮痊愈,恰逢吴家人请,就离开。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魏羽者,字垂天,歙州婺源? 爱
【答案】【小题1】B【小题2】A【小题3】D【小题4】A【小题5】(1)①宋朝军队渡过长江来到雄远军境内,魏羽率领全城百姓投降,太祖提拔他为太子中舍。
②现在许王的过错,并没有比这个更过分(厉害)。 (2)①上疏言三司职官颇众,愿省其半,可以责成,仍条列利病凡二十事。
诏下有司详议,皆以为便。 ②受命去军中审查租税问题,发现很多漏洞,向朝廷提出官员的调动挑选有失公平,请求朝廷对主管人员进行严查以肃清欺骗的弊病。
③当皇上打算要严查许王案时,魏羽借汉朝太子的例子进言,让皇上对相关人员从宽处罚。 ④尝建议有唐以来,凡制诏皆经门下省审,有非便者许其封驳,请遵故事,择名臣专领其职,迄今不废。
(答对一点2分,对两点3分。)【答案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在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推断出其词义,B项,项解释不正确,由原文上下句大意内容可知,“究”应为“追查、追究”。
所以选B。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小题2】试题分析:此类文言虚词题,一般要结合具体语境,去判定某一虚词的具体用法和意义。
①其:他们的,人称代词;②以:用;③以:按照。 所以选A。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3】试题分析:断句前首先要把文章通读几遍,以便对全文内容有整体的感知,把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凭借和语境(上下文)的关系,作出相应调整。 找虚词、察对话、依总分、据修辞 、对称 、反复、辨句式。
考点:能为文言文断句。能力层级为运用E级。
【小题4】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 A.他并未“获得弘文馆校书郎的职务”,只是暂时代理;也不是因为文章写得好做了判官,文章里没有这个意思。
所以选A。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小题5】试题分析:(1)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
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以”“擢” “出其境” “甚”;介词结构后置句。(2)可在疏通句意感知文意的基础上,结合着表现魏羽形象的语段,从中找出能体现魏羽“有吏干”的两个具体事例,直接提取即可。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参考译文:魏羽,字垂天,歙州婺源人。少时便能写作文章,上书给李煜,(得到赏识),暂代弘文馆校书郎。
当时改建当涂县为雄远军,朝廷让魏羽担任判官一职。宋朝军队渡过长江来到雄远军境内,魏羽率领全城百姓投降,太祖提拔他为太子中舍。
太平兴国六年,他接受诏令到达瀛州审察军队征收的租税,查到隐瞒、漏报的数万件。于是向上报告说:“本州的录事参军郭震十年没有被替代,河间令即墨任期没满一年就升迁了,官吏的调动挑选有失公平。
地处遥远通过什么渠道向皇帝报告呢?请求问罪主管人员,来肃清欺骗的弊病。 ”朝廷赐诏进行褒扬。
回朝廷复命后,魏羽升迁为太常博士,后改任膳部员外郎一职。遭父丧,守丧期未满即应诏赴任、处理公务,进京兼管大理寺。
魏羽趁机上疏说,三司官员人数太多,希望减少一半人员,可以派专人或机构完成这项任务,于是逐条列举了一共二十项弊端。 皇上下令交给有关官员详细讨论,大家都把这事看作是可行的。
当时北方边境经常出现险情,朝廷讨论农耕与战争的方法,让魏羽担任河北东路营田副使。淳化四年,朝廷合并三部为一司,让魏羽掌管三司。
在这之前,三司记事的文书堆积如山,官员违法犯罪,虽然曾经更改建立新的制度,但都不合适。 这年冬天,魏羽上书说:“依照唐朝的制度,天下郡县分为十道,两京设置左、右计,各官署的判官兼任这些职务。”
于是设置三司,派出两名人员,让魏羽担任左计使,董俨担任右计使,划分所有的道来归属他们管辖。没有多久,(这个操作)因为不大可行而被停止了。
遭母丧,守丧期未满即被起用,担任给事中的职位。 咸平四年,魏羽因为疾病而解除职务,被任命为礼部侍郎。
在去向皇上谢恩的那天,被召至别殿,皇上用赐医送药的方式来鼓励他。一个来月后去世,享年五十八岁。
魏羽广泛阅读史传,喜欢发表议论。淳化年间,许王突然死了。
有人把宫府中过去一些事情上报。太宗非常生气,追捕相关的属官,将要彻底追查这些案件。
魏羽趁空子进言说:“汉朝的戾太子盗用父亲的兵权,当时的说法是,按照他的罪行应当被鞭打。现在许王的过错,并没有比这个更过分。”
太宗赞许并采纳了他的建议,由于这样,被弹劾的人都获得从宽处罚。 魏羽曾经建议,自唐朝以来,凡是皇上的命令都经过门下省的审察,有不合适的,允许门下省把它封还并加以驳正,请求朝廷遵守以前的规定,挑选名臣专门兼任这个职务。
(他的建议被采纳后)到现在也没有被废止。魏羽为。
4.《说马》翻译
《 说马》文言文原文:
或蓄马,庞且峻,雄而有力,鬣①长蔽目不见物。尝游牧山中,群兽奠敢角。遇虎辄斗,斗辄终日,无胜负而退。见者告其主人,而誉其马之勇。主人曰:“壮哉马乎!然马不胜虎者,鬣蔽目也。去其鬣,马必胜矣。”遂翦而去之。2、明日,尾其马之所之.果遇虎。马见虎,颠而踬②,未及三接,而马为虎所毙。主人惋惜而去。 3、道思其故而不得,归而告其父老。父老曰:“而亦知夫天下事,成于勇,败于怯乎?始之所以敢于斗者,以目蔽,不知其为虎,故其气猛,猛故不惧。既而知其为虎,则神怯矣。怯故馁,馁故败。天下事,成于勇,而败于怯,比比然也,独马也哉!”[注释]①鬣:马颈上的长毛。②颠而踬:趔趔趄趄的样子。
翻译:有一个人养马,马的体形庞大而且很高,雄壮而且有力,鬣毛长得遮住了眼睛而看不见东西。他曾将马游牧在山中,群兽没有敢与它角斗的。遇见了老虎于是与它打斗,打了一整天,不分胜负回去了。见到的人告诉它的主人,并赞誉马的神勇。主人说:“马真厉害呀!但不能战胜老虎的原因,是鬣毛遮蔽了眼睛。去掉它的鬣毛,马一定会战胜的。”于是剪掉了马的鬣毛。第二天,主人尾随着马到的地方,果然遇到了虎。马见了虎,趔趔趄趄,没等到三次交锋,马就被虎杀了。主人惋惜的离开了。在路上思考其中的原因却没能想出,回去把这事告诉了乡里的老年人。那老人说:“你也知道那天下的事,成功于勇气,而失败于胆怯吧?开始马之所以敢和老虎相斗的原因,是因为眼被遮蔽了,不知道那是老虎,所以它的气势很猛,猛所以不惧怕。已经知道了那是老虎,精神上就胆怯了。胆怯所以气馁,气馁所以失败。天下的事,成功于勇气,而失败于胆怯的,到处都是,这马也是啊!”
5.求三峡的这篇文章的文言文翻译
三峡 郦道元 【原文】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早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注释:自:从,此处有“在”之意。
三峡:指长江上游重庆、湖北两省间的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峡全长实际只有四百多里。
略无:毫无。阙:空缺。
嶂(zhàng):屏障似的高峻山峰。停午:一作“亭午”,中午。
夜分:半夜。曦(xī):日光。
夏水襄陵:夏天大水涨上了高陵之上。襄,上。
陵,大的土山。沿:顺流而下。
泝(sù):同“溯”,逆流而上。或:有时。
王命:朝廷的文告。宣:宣布,传达。
朝发白帝:早上从白帝城出发。白帝:城名,在重庆市奉节县。
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县。奔:奔驰的快马。
御风:驾风。以:认为。
此句谓和行船比起来,即使是乘奔御风也不被认为是快。或认为“以”当是“似”之误。
(见清赵一清《水经注刊误》)素湍:浪花翻滚的急流。绿潭:绿色的潭水。
回清倒影:回旋的清波倒映着岸上景物的影子。绝巘(yǎn):险峻的山峰。
巘,凹陷的山顶。悬泉:从山顶飞流而下的泉水。
飞漱:飞流冲荡。漱,喷射。
清荣峻茂:清清的江水,欣欣向荣的树木,高峻的山峰,茂盛的野草。晴初:初晴的日子。
霜旦:打霜的早晨。属(zhǔ):连续。
引:延长。凄异:凄凉异常。
哀转久绝:悲哀婉转,很久才能消失。巴东:汉郡名,在现在重庆云阳、奉节一带。
沾:打湿。【译文】 在三峡的七百里中,两岸山连着山,几乎没有半点空隙。
层层叠叠的山岩峰峦,遮蔽了天空,挡住了日光。假如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到太阳和月亮。
到了夏季,大水漫上两岸的丘陵,上行、下行的水路都断绝了。有时皇帝有诏命必须火速传达,早晨从白帝城动身,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的路程,即使骑上奔驰的骏马,驾着长风飞翔,也没有如此迅速。
春冬季节,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潭,倒映着两岸山色。极为陡峭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姿态奇特的柏树,大小瀑布,在那里飞射冲刷,江水清澈,树木繁盛,群山峻峭,绿草丰茂,确实很有趣味。
每逢雨后初晴或霜天清晨,树林山涧冷落而萧索,常有猿猴在高处长声鸣叫,声音连续不断,异常凄厉。回响在空旷的山谷中,很长时间才消失。
所以打鱼的人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三峡》赏析 在诗人、画家的眼中,流动的江河,挺峙的山峦,都是有生命的。
他们常与明月对饮,同清风闲谈,故出现在笔下的山水草木,也大多清新可爱,带着许多灵气。就如北魏的郦道元,他以地理学家的目光探寻自然,又以文学家的心灵感受自然,因此他的《水经注》虽是一部地理学巨著,又同时能带给人们以艺术上的莫大享受。
《三峡》正是其中最具魅力的篇章之一。它仿佛是一轴瑰奇多彩的山水画长卷,令人于赏观之际不胜惊奇,不胜喜悦! 你看它开头几笔,多像是潇洒泼墨的大写意:“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阀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作者的视线,在无限空阔的天地间扫过,而后从上到下,又从下到上,大笔勾勒磅礴七百里的三峡全景:那耸峙两岸的群峰,拔地而起的叠嶂,便连绵疾走,瞬息之间占据了天空,遮蔽了云日。
它们的涌现,简直使整个世界都黯然失色了。天地是三峡的,连“曦(日)月”也只有在“亭午(正午)夜分”,才能进入其中。
不过高山总需有流水陪衬,才显得灵气十足。至于伟岸雄峻的三峡;就更需汹涌飞驰的一江急流了。
作者接着选取的,恰正是震荡三峡的浩浩“夏水”:椽笔方落,夏水即已“襄陵”(水凌于高陵之上)。那是三峡水势最盛的夏日,它滚滚滔滔,奔腾咆哮,正与两岸沉默的高山相应,为三峡带来了蓬勃的活力。
而阻塞水道,漫过高陵的迅猛,又使三峡于雄峻之中,增添了几分惊险壮奇的声色。令人惊异的是,作者并没有去直接描摹江水的惊涛拍岸,江行的风波险恶;而是想落天外,在波峰浪尖之上,虚拟了一叶扁舟,让它击波逐浪,与“王命急宣”的使者骏骑相比,结果是“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一千二百里的行程,“虽乘奔御风,不以(如)疾也”。
只八个字,便在路遥、时短、行速的比较中,显示了三峡之流无可凌逾的湍急!而虚拟中小舟和使者的出现,又赋予了雄奇的自然以无限的生命力,作者的运笔奇思,真是妙不可言。难怪后世李白,竟也因之触动灵感,写出了“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早发白帝城》)的名句。
三峡之美,虽以山高水急为主要特征,但也不仅仅如此。在它七百里的山山水水中,还回转着无尽的俊姿秀影,恰似一条曲折漫长的彩色画廊,一奇一转之间,向你展现的,都是令人留连的绝美画境。
就说是“春冬之时”吧,三峡深幽隽逸,别是一种清奇秀脱的模样:你看那碧绿的潭水,浮漾着峰峦花树的倒影;而那些“吸翠霞而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