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象升宜兴人文言文阅读(卢象升,宜兴人)
1.卢象升,宜兴人
卢象升(1600年-1639年),字建斗,又字斗瞻、介瞻,号九台。 汉族,南直隶常州府宜兴县人,明末著名将领,民族英雄。
自崇祯六年(1633年)起,参与镇压李自成等农民军有功,又升任右副都御史,总理河北、河南、山东、湖广、四川军务,兼湖广巡抚,后升任兵部侍郎,再迁兵部左侍郎,总督 宣府、大同、山西军务。崇祯七年(1634年),击溃张献忠农民军。崇祯八年(1635年),击败高迎祥、李自成农民军。崇祯十一年(1638年),担任兵部尚书,力主抗清,守卫京师,连战皆捷,反被太监高起潜陷害,免去尚书职务,以侍郎视事。
崇祯十二年(1639年),卢象升率部在巨鹿贾庄被清军包围,高起潜拥兵不救,终因炮尽矢绝,战死疆场。追赠太子太师、兵部尚书,南明福王时追谥"忠烈",清朝追谥"忠肃"。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
10。
C 通过,假手于11.D A.是,动词/向,介词 B.花费、用,动词/凭,介词 C.结构助词,的/代词,“我”或取独 D.并且,表并列12.B13.(1)王将军家境清贫,不是广交朋友的人,你何不问一问他呢?”(4分,“者”,“盍”,解释正确各1分,大意2分)(2)而今他们跟你都十分友好,你怎能为了阮大铖而背弃这些亲朋密友呢!(4分,“善”,“奈何”,“以”,解释正确各得1分,大意1分)(3)况且凭借公子的社会名望,怎能去结交阮大铖呢!公子读遍万卷诗书,你的见识难道会比不上我这样的妇道人家吗?(4分,“以”,“于”,解释正确各得1分,句式1分,大意1分)译文: 名妓姓李名香,她的母亲叫贞丽。 贞丽颇有任侠的风度,曾经与他人赌博,一夜之间输尽千金。
她所结交的都是一些才华出众的人物,跟宜兴人陈贞慧特别要好。李香是贞丽的养女,性格也很豪爽,而且聪明伶俐,略读点书,能辨别那些当官的是否正直贤明,学士张溥、吏部夏允彝都非常称赞她。
李香年少时风度爽朗美好,韵致超群。 十三岁那年,跟苏州艺人周如松学唱汤显祖《紫钗记》、《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四大传奇,而且能将曲调音节的细微变化尽情地表达出来。
她特别擅长《琵琶记》,然而不轻易唱给别人听。 商丘侯生,于崇祯十二年来到金陵,认识了李香。
她曾邀请侯生题诗,然后自己唱曲给他听作为酬谢。当初安徽人阮大铖因奉承依附阉党魏忠贤而被判罪,削职后退居金陵,遭到正直言论的抨击。
实际上首先发难的是宜兴陈贞慧、贵池吴应箕,他们坚持得很有力。阮大铖不得已,想让侯生从中斡旋,于是假手于好友王将军,每日送来美酒佳肴,陪同侯生一道游玩。
李香生疑道:“王将军家境清贫,不是广交朋友的人,你何不问一问他呢?”经侯生再三诘问,王将军于是屏退左右,转述了阮大铖的用意。李香私下告诉侯生说:“我从小跟随养母与宜兴陈贞慧君相识,他品德高尚,还听说吴应箕君更是铁骨铮铮。
而今他们跟你都十分友好,你怎能为了阮大铖而背弃这些亲朋密友呢!况且公子你出身于世家,颇负名望,怎能去结交阮大铖呢!公子读遍万卷诗书,你的见识难道会比不上我这样的妇道人家吗?”侯公子听后大声叫好,从此便故意借醉酒而卧床不见,王将军心里颇不高兴,只得辞别而去,不再同侯公子来往。 过了不久,侯生赴考名落孙山。
李香在桃叶渡设宴饯行,还特地唱了一曲《琵琶记》送他上路,说:“公子的才华名声与文章词采都很美好,和蔡邕中郎不相上下。蔡邕学问虽然不差,但难以弥补他品行上的缺陷。
如今《琵琶记》里所描写的故事固然虚妄,但蔡邕曾经亲附董卓,却是不可抹杀掉的。公子秉性豪爽不受约束,再加上科场失意,从此一别,相会之期实难预料,但愿你能始终自爱,别忘了我为你唱的《琵琶记》!从今以后我也再不唱它了。”
侯生离开之后,原淮阳巡抚田仰以三百锾黄金为聘,邀李香见面,李香断然予以拒绝。 田仰恼羞成怒,便故意制造流言对李香恶意中伤。
李香感叹地说:“田仰难道与阮大铖有什么不同吗?我以往所赞赏侯公子的是什么?而今如果为贪图钱财而赴约,那是我背叛了侯公子!”她终于不肯与田仰相见。
3.明史 卢象升传 翻译
卢象升出生。
祖父为知县,父为秀才。他幼时潜心经史,喜习骑射,虽然是江南的文人,但天赋异禀,明史载:“象升白皙而臞,膊独骨,负殊力。”
黄裳一九八六年的宜兴游记说他看到过卢象升的重一百三十六斤的练功刀,铁锈斑斓,通体作古铜色。天启二年 卢象升举进士,授户部主事。
其后卢象升历员外郎,又升迁大名知府、大名道,开始受到流寇的影响。所谓流寇,是无一定的根据地的流窜到那里就裹胁到那里的农民起义军。
流寇在崇祯元年在陕西的出产,是明朝军事和经济的双重崩溃。陕省由于多年用兵,边兵云集,赤字严重。
崇祯元年 袁崇焕为兵部尚书,总督蓟辽,而张溥在江南联合几社、闻社、南社、匡社等结成复社,“遥执朝政”。这一年陕西连旱,崇祯元年七月,王嘉胤伙同杨六郎、不沾泥等人在陕西府谷等地聚集饥民,劫夺富户的粮食,又与官军对抗,全陕响应。
明末陕西大旱,边军还云集在陕省,明廷的财政又已经破产,无力赈灾,普通农民和边兵无法活下去,只有造反一条路。 崇祯元年王嘉胤起义后,高迎祥也在安塞起义,自号闯王。
其后陕西各地纷纷有人跟进,饥民、边军和驿卒的暴动,几乎遍及了陕西各地。当官的敷衍了事,以为拖过了就行了。
“当是时,承平久,卒被兵,人无固志。大吏恶闻贼,曰:‘此饥氓,徐自定耳。
’”(《明史杨鹤传》)事实上他们也无能为力,陕西多年灾害,地方上一片萧条,武备松弛,“八郡县无守备”。(《明史赵彦传》)崇祯二年十月 皇太极率军避开了袁崇焕坚守的宁锦,假道内蒙,从喜峰口突入关内,相继攻陷遵化、迂安、滦州、永平,直指北京。
袁崇焕赴京师救援,在北京广渠门外与后金军交锋,崇祯三年(1630年),袁崇焕被碟(zhe)刑(分裂肢体)处死,这就是“己巳之变”。卢象升也是在这时候崭露头角的。
他招募了一万多人,进京协助防卫,立下小小的功劳,于次年晋升为右参政兼副使,负责整饬大名、广平、顺德三府兵备,号“天雄军”。这是他带兵的起始,明史载:“象升虽文士,善射,娴将略,能治军。”
崇祯二年后金的入侵,对于明王朝是致命的。随后就是李自成起义,第二年九月,张献忠在延安肤施聚集十八寨农民起义,自号八大王。
崇祯二年总督武之望战死,左副都御史杨鹤升任兵部右侍郎,代替武之望总督陕西三边军务。启用杨鹤的原因也很好笑,乃是朝中的大臣们没有一个愿意去的,杨鹤素来有名望,出头的椽子先烂,他被众人推出来去剿匪。
杨鹤不懂军事,他采用了招安的方法,他也是真心诚意去招抚乱民的,但当时陕西的乱子实在太大,一时也捂不住。崇祯四年九月 言官攻击杨鹤招抚不力,杨鹤被逮捕入狱。
代替杨鹤任陕西总督的是洪承畴,洪的手下骁勇善战,起义军在陕西难以立足,纷纷渡过黄河进入山西境内。洪承畴随即兼管山西河南军务,义军又只得流窜至京师南部和河南北部,“大略顺德、真定间,大名道卢象升力战却贼。”
(《明史李自成传》)卢象升这次遭遇的应该是马回回与混天王的部队。崇祯六年 《卢象升传》的记载比较详细:“(崇祯)六年,山西贼流入畿辅,据临城之西山。
象升击却之,与总兵梁甫、参议寇从化连败贼。贼走还西山,围游击董维坤冷水村。
象升设伏石城南,大破之,又破之青龙冈,又破之武安。连斩贼魁十一人,歼其党,收还男女二万。
三郡之民,安堵者数岁。象升每临阵,身先士卒,与贼格斗,刃及鞍勿顾,失马即步战,逐贼危崖,一贼自巅射中象升额,又一矢仆夫毙马下,象升提刀战益疾。
贼骇走,相戒曰:‘卢廉使遇即死,不可犯。’”卢象升和起义军的第一次遭遇战,就表现的极其勇猛,这是他迥异于其他带兵文官的地方。
彭孙贻的《流寇志》记载这次战后,义军称卢象升为“卢阎王”,一遇到他就赶紧避开。这是可以和“曾剃刀”相媲美的绰号了。
但在卢象升的一封家书中,透露了更多的信息: “流寇已至数万矣。西山一带,布满山谷,沙河、临洺、邯郸亦时时被其焚略。
初八日,亲率马步兵一千六百人,至黄寺安抚,先遇马贼数十,俄而数百,俄而数千。倏忽之间,老营俱至。
将士恐惧之甚,咸思散逃。立斩一人,狥于辕门。
身自督战,斩贼首十四级,射打死伤贼百余人,我兵亦伤十三人,此可谓全胜,已经具题矣。”(《卢象升疏牍》卷十二) 卢象升疏牍在明末,卢象升是以善治军而著名的,但他自练的兵头次上战场,全无用处,若非他自己勇猛,早就溃败了。
明末兵已不成兵,畏战做逃兵还是好的,更厉害的是屠杀平民来冒功,甚至挖新埋葬的尸体充作砍杀的流寇。当时有一人,会把女子的尸体修饰成男子尸体的样子,结果被官军们当成大爷来供奉,这可算明末整体道德沦丧之一例。
卢象升只能以人格魅力来感染手下,身先士卒,与部下同甘共苦,时时激以忠义。这在以后的战斗中表现的更明显。
另一值得注意的是义军的作战特色,“俄而数百,俄而数千,倏忽之间,老营俱至。”两军交战,最重要的是知己知彼。
但流寇战术来去如风,要作到知彼,谈何容易。洪承畴的厉害之处是善于调配各方力量进行协同作战,多方围剿,而卢象升采用的是另一方法:悍勇力战。
崇祯六年底 义。
4.周出少年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
周处除三害
《周处》选自《世说新语》刘义庆(403—444年)撰写,梁刘峻(字孝标)注。
周处(236年~297年),字子隐。东吴吴郡阳羡(今江苏宜兴)人,鄱阳太守周鲂之子。周处年少时纵情肆欲,为祸乡里,为了改过自新去找名人陆机、陆云,后来浪子回头,改过自新,功业更胜乃父,留下“周处除三害”的传说。吴亡后周处仕西晋,刚正不阿,得罪权贵,被派往西北讨伐氐羌叛乱,遇害于沙场。
周处年轻时,为人蛮横强悍,任性使气,是当地一大祸害。义兴的河中有条蛟龙,山上有只白额虎,一起祸害百姓。义兴的百姓称他们是三大祸害,三害当中周处最为厉害。有人劝说周处去杀死猛虎和蛟龙,实际上是希望三个祸害相互拼杀后只剩下一个。周处立即杀死了老虎,又下河斩杀蛟龙。蛟龙在水里有时浮起、有时沉没,漂游了几十里远,周处始终同蛟龙一起搏斗。经过了三天三夜,当地的百姓们都认为周处已经死了,轮流着对此表示庆贺。结果周处杀死了蛟龙从水中出来了。他听说乡里人以为自己已死,而对此庆贺的事情,才知道大家实际上也把自己当作一大祸害,因此,有了悔改的心意。于是便到吴郡去找陆机和陆云两位有修养的名人。当时陆机不在,只见到了陆云,他就把全部情况告诉了陆云,并说:“自己想要改正错误,可是岁月已经荒废了,怕最终没有什么成就。”陆云说:“古人珍视道义,认为‘哪怕是早晨明白了圣贤之道,晚上就死去也甘心’,况且你的前途还是有希望的。再说人就怕立不下志向,只要能立志,又何必担忧好名声不能传扬呢?”周处听后就改过自新,终于成为一名忠臣。
5.五岳祠盟记译文
译文:
自中原地区混乱动荡以来,异民族相继入侵。我从河北相州立志发愤,年纪轻轻就投于军队,经历了二百多次战斗,虽然未能攻入边远的领域,扫荡敌人的巢穴,却也为雪洗了国仇的万分之一而痛快。如今又率领一支孤军,从宜兴奋勇起兵。在收复建康的战役中,一举击败了敌人,只恨未能使其匹马不回罢了。
所以暂且休整部队,养精蓄锐等待敌人再来。接着即将激励部队,期望再战立功,向北越过沙漠,在敌国的朝廷上杀得敌人血流遍地,把异族侵略者全杀光,然后迎接二位皇帝回到京城的宫殿,收复失去的疆土,向朝廷呈上户籍册和疆域图,使朝廷不再忧虑,使皇上能够安宁地睡觉,这就是我的愿望啊。
河朔岳飞题。
南宋岳飞《五岳祠盟记》原文:
自中原板荡,夷狄交侵,余发愤河朔,起自相台,总发从军,历二百余战。虽未能远入夷荒,洗荡巢穴,亦且快国雠之万一。今又提一旅孤军,振起宜兴,建康之城,一鼓败虏,恨未能使匹马不回耳!
故且养兵休卒,蓄锐待敌,嗣当激励士卒,功期再战,北逾沙漠,蹀血虏廷,尽屠夷种。迎二圣,归京阙,取故地,上版图,朝廷无虞,主上奠枕,余之愿也。
河朔岳飞题。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年),金人再度大举进军中原,南宋都城建康(今江苏南京)失守,高宗和隆祜太后分别逃往江西和浙西,形势十分危急。岳飞、韩世忠等人率军抵御金兵,挽回了颓势。
岳飞在宜兴屡败金兵,次年率军收复建康,稳定了整个局势。他重回宜兴的行军途中,在张渚镇的五岳祠壁间题写了这篇“盟记”。当年二十八岁的岳飞,怀着强烈的报国杀敌恢复河山的壮志,庄严地在神明面前立下了铿锵的誓言。
名家点评
中共早期的高级党务工作者贺昌《贺昌文集》:“岳武穆云:‘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惜死,天下太平。’今又读《五岳祠盟记》,其慷慨从戎,善于用兵,真可谓忠心报国,杀身取义者也。”
厦门大学教授蓝小玲《中华古文短篇选读》:“此誓词题于五岳祠,短短数句,叙述自己的从军抗金与战斗业绩,严峻的形势与不屈的斗志,表达了爱国的精神与必胜的信念,豪情激荡,气壮山河。”
作品赏析
此文篇幅虽小,但内涵丰厚,作者少年从军怀志百战,而今大胜后雄心大起,日后杀敌复国的壮志全都凝结在这短短的盟言里。他热血满腔,慷慨激昂,内心的激越奔涌而出,体现在文字上则感情充沛,语气刚峻,句句铿锵,斩钉截铁,一气贯通。作者杀敌报国的英雄之气真可谓长贯斗牛。
“故且养兵休卒,蓄锐待敌”句是叙述的承转。后面誓盟的主文可分为两层来理解。其一是要激励士兵在未来的大战中将敌军彻底打败,向北越过沙漠,杀入胡虏的老巢,把夷人全部消灭。第二层意思是迎接徽、钦两位皇帝回京,收复被侵占的土地,解除朝廷忧虑,使天下归于太平。
这一段对“神明”所立的誓言,发自于心,殷殷切切,言之凿凿,滔滔汩汩,一泻而下。这是岳飞当时在五岳祠从血管里喷出的誓言,也是他毕生的宏图大愿,充分表现了一位义烈的爱国英雄强烈的爱国精神和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令人钦佩之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五岳祠盟记
6.《东坡还宅》译文
苏轼从儋州(今海南儋州)回来,居住在阳羡(今江苏宜兴).阳羡的官员因为害怕而不敢与东坡交往。
只有士人邵民瞻(人名),从东坡那里学习。东坡也喜欢这个人,经常教他权策,过长桥。
以游玩山水为乐 邵民瞻(人名)为他买了一座房子,花了500缗(成串的铜钱),东坡掏光所有积蓄,也只能勉强应付而已。后来(苏轼)选了一个好日子搬入新居。
有一次,与邵民瞻月下散步,偶然到达一个村落,听到有(一个)妇人哭得很哀伤,东坡靠近倾听,说:“奇怪了,这妇人为什么哭得那么悲伤呢?难道有甚么非常难以割舍的事令她这么伤心吗?我要问一问她。”于是和邵民瞻推门进去,一个老妇人见到东坡依然自顾自哭泣。
东坡问她(哭泣的)原因,老妇人说:“我有一间房子,已家传百年,但是我儿子没出息,(把它)卖给别人了。”(于是东坡)问她原来的房子在什么地方,竟然是东坡买的那座房子。
东坡再三地安慰她,说:“你的老房子是我买的,不要太过悲伤,现在我就把它还给你。”于是让人取来房契当着老妇人的面(把房契)烧了,(并且)叫老妇人的儿子过来,命令他第二天把母亲接回老房子,最终也没有索要(买房子的)钱。
东坡从此就回到常州去了,不再购置宅院,而是借塘桥孙家的居所暂时做休憩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