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简短的文言文(求十篇超级简短的文言文带翻译!!!)
1.求十篇超级简短的文言文带翻译!!!
文言文: 1、昔有田父耕地,值见伤蛇在焉,有一蛇,衔草著疮上,经日伤蛇走。
田父取其余叶以治疮,皆验。本不知草名,因以“蛇衔”为名。
译文: 从前有一位老农在耕地,看见一条受了伤的蛇躺在那里。有一条蛇,衔来一棵草放在伤蛇的伤口上。
经过一天的时间,伤蛇跑了。老农拾取那棵草其余的叶子给人治疮,全都灵验。
本来不知道这种草的名字,就用“蛇衔草”当草名了。 2、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而固小之,与弟超书曰:“武仲以能属文,为兰台令史,下笔不能自休。”
夫人善于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里语曰:“家有弊帚,享之千金。”
斯不自见之患也。 译文: 文人互相轻视,自古以来就是如此。
傅毅和班固两人文才相当,不分高下,然而班固轻视傅毅,他在写给弟弟班超的信中说:“傅武仲因为能写文章当了兰台令史的官职,(但是却)下笔千言,不知所指。” 大凡人总是善于看到自己的优点,然而文章不是只有一种体裁,很少有人各种体裁都擅长的,因此各人总是以自己所擅长的轻视别人所不擅长的。
乡里俗话说:“家中有一把破扫帚,也会看它价值千金。”这是看不清自己的毛病啊。
3、昔有人痒,令其子搔之,三索而弗中。又令其妻索之,五索亦五弗中。
其人勃然而怒:“妻乃知我者也,而何为而弗中?莫非难我哉?”妻子无以应。其人乃自引手,一搔而痒绝。
此何者?痒者,人之所自知也,他人莫之知。尤心患,人何以知之? 译文: 从前有人身上痒,让他的孩子寻找痒处,三次抓而三次都没找到。
他又让他的妻子寻找痒处,五次抓,五次也没找到。那个人生气地说:“妻子和孩子是最了解我的人,为什么难于搔到我的痒处?”妻子和儿子没有回答。
(那个人)就自己伸手搔痒,一搔,痒处就不痒了。为什么呢?痒的情况,人是自己知道的,别人没法知道痒处。
犹如心里忧愁,别人凭什么知道对方的忧愁呢? 4、凤凰寿,百鸟朝贺。唯蝙蝠不至。
凤凰责之曰:“汝居吾下,何倨傲乎?”蝙蝠曰:“吾有足,属于兽,贺汝何以?”一日,麒麟诞,蝠亦不至。麟亦责之。
蝙蝠曰:“吾有翼,属于禽,何以贺与?”麟凤相会,语及蝙蝠之事,互相慨叹曰:“如今世上恶薄,偏生此等不禽不兽之徒,真乃无奈他何!” 译文: 凤凰过生日,百鸟都来祝贺,唯有蝙蝠没有露面。凤凰责备它道:“你在我的禽类管辖之下,竟敢这样傲慢!”蝙蝠说:“我长着兽脚,是兽类,为什么要来祝贺你呢?”一天,麒麟生日。
蝙蝠仍旧没有来。麒麟也责怪备它。
蝙蝠说:“我长着翅膀,属于禽类,为什么要来祝贺呢?”有一天,凤凰和麒麟相会了,说到蝙蝠的事,凤凰和麒麟摇头叹息,感慨道:“现在这社会风气污浊,偏偏生出这样一些不禽不兽的家伙,实在是拿它们没有办法!” 5、明天顺间,丰庆为河南布政使,按部行县,县令某墨吏也,闻庆至,恐,饰白银为烛以献。庆初未之觉也。
既而执烛者以告,庆佯曰:“试爇之。”曰:“爇而不能燃也。”
庆笑曰:“不能燃乌用烛为?”贮以故筐,明日尽还之。顾谓令曰:“汝烛不燃,易可燃者。
自今慎勿复尔。”令出,益大恐,辄解印绶而去。
庆亦终不以银烛事语人。 译文: 明朝天顺年间,丰庆担任河南布政使一职,按照程序巡察各县。
有一个地方的县令是个大贪官,听说丰庆要来了,就十分害怕,便把银子熔铸成蜡烛的样子送给丰庆。丰庆先前没有察觉,后来侍者告诉他。
丰庆故意说:“点燃蜡烛。”侍者说:“点了,可是不能燃烧。”
丰庆笑着说:“不能燃怎么能当蜡烛呢?”(于是)仍旧把它装在先前的筐子中。第二天,全部还给县令,并对县令说:“你送的蜡烛不燃,换成能燃的吧,从今以后千万别再这样了。”
县令出来后,更加害怕了,就解下官印辞官走了。丰庆也没有把这事告诉别人。
6、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
奚以知其然也?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凌上犯禁,凌上犯禁则难治也。
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译文: 大凡治国的道理,一定要先使人民富裕,人民富裕就容易治理,人民贫穷就难以治理。何以知其然?人民富裕就安于乡居而爱惜家园,安乡爱家就恭敬君上而畏惧刑罪,敬上畏罪就容易治理了。
人民贫穷就不安于乡居而轻视家园,不安于乡居而轻家就敢于对抗君上而违犯禁令,抗上犯禁就难以治理了。所以,治理得好的国家往往是富的,乱国必然是穷的。
因此,善于主持国家的君主,一定要先使人民富裕起来,然后再加以治理。 7、会韩人郑国来间秦,以作注溉渠,已而觉。
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曰:“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于秦耳,请一切逐客。”李斯议亦在逐中。
秦王乃除逐客之令,复李斯官,卒用其计谋。官至廷尉。
二十馀年,竟并天下,尊主为皇帝,以斯为丞相。 译文: 正逢有个韩国人郑国来秦国做间谍,以开凿河渠灌溉田地为名义,不久被发现了。
秦国的宗室大臣都对秦王说:“诸侯各国来侍奉秦国的人,大都是为他们的国君到秦国游说离间罢了。请。
2.简单的文言文
兵车行·杜甫 车辚辚,马萧萧。
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伸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译 文】 车辆隆隆响,战马萧萧鸣,出征士兵弓箭各自佩在腰。爷娘妻子儿女奔跑来相送,尘埃飞扬不见咸阳桥。
拦在路上牵着士兵衣服顿脚哭,哭声直上天空冲云霄。 路旁经过的人问出征士兵怎么样,出征士兵只是说按名册征兵很频繁。
有的人十五岁到黄河以北去戍守,有的人四十岁到西部边疆去种田。去时里长给有的壮丁裹头巾,他们回时已经白头还要去守边。
边疆无数士兵流血形成了海水,武皇开拓边疆的念头还没停止。您没听说汉家华山以东两百州,百千村落长满了草木。
即使有健壮的妇女手拿锄犁耕种,田土里的庄稼也长得没有东西行列。况且秦地的士兵又能够苦战,被驱使去作战与鸡狗没有分别。
尽管长辈有疑问,服役的人们怎敢伸诉怨恨?就象今年冬天,还没有停止征调函谷关以西的士兵。县官紧急地催逼百姓交租税,租税从哪里出?如果确实知道生男孩是坏事情,反而不如生女孩好。
生下女孩还能够嫁给近邻,生下男孩死于沙场埋没在荒草间。 您没有看见,青海的边上,自古以来战死士兵的白骨没人掩埋。
新鬼烦恼地怨恨旧鬼哭泣,天阴雨湿时众鬼啾啾地喊叫。 赤壁怀古·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强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蜀道难 作者:(唐)李白 噫(yi)吁嚱(xi),危乎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fu),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se)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嵋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zhan)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nao)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ying)岩峦。 扪(men)参(shen)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ying)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chan)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tuan)瀑流争喧豗(hui),砯(ping)崖转石万壑(he)雷。 其险也如此,嗟(jie)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wei),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通"非")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磨牙吮(shun)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阿房宫赋 阿房宫赋 :ē páng gōng fù 现名:ā páng gōng fù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3.求十篇超级简短的文言文带翻译!!!
【1】《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 其一人专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一个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翻译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译文: 弈秋是全国最会下棋的人。
(有人)请他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射它。这样虽然他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
能说这是因为他的聪明才智不如前一个人吗?我说:不是这样的。 【2】《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译文: 孔子到东方去游学,途中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孔子询问他俩争论的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正午时离人近。
前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上的篷盖,等到正午时就像个盘盂,这不是远处的小而近处的大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等到正午时就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的时候热而远的时候凉吗?” 孔子听了,不能判断谁是谁非。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道的事情多呢?”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4】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孔子说:“学习知识,进而按时温习它,不也是令人高兴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而来,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儿吗?我有才学,别人不了解我,可是我自己并不恼怒,不也是品德高尚的人所具有的吗?”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孔子说:“由(子路)!教给你什么叫‘知’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真正的知啊!” 【6】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译文:孔子在河边说:“消逝的时光像这河水一样呀!日夜不停。” 【7】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译文:在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在抚养教育自己的小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小孩。
【8】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译文:到了天气寒冷的时候,才能看出松柏是最后凋零的。 【9】子曰:“学而不思则闰;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就会有疑惑。 【10】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译文:孔子说:“(心里)默默地记住学习所得的东西,学习而又不自满,教人又不倦怠,(这三样)对我来说,有什么呀?”。
4.急求30篇短小文言文(越短越好),最好有译文!!!!!!!!!
纪昌学射
甘蝇,古之善射者,彀弓而兽伏鸟下。弟子名飞卫,学射于甘蝇,而巧过其师。
纪昌者,又学射于飞卫。飞卫曰:“尔先学不瞬,而后可言射矣。”
纪昌归,偃卧其妻之机下,以目承牵挺。二年后,虽锥末倒眦,而不瞬也。
以告飞卫。飞卫曰。“未也,必学视而后可。视小如大,视微如著,而后告我。”
昌以牦悬虱于牖,南面而望之。旬日之间,浸大也;三年之后,如车轮焉。以睹余物,皆丘山也。乃以燕角之弧,朔蓬之竿射之,贯虱之心,而悬不绝。
以告飞卫。飞卫高蹈拊膺曰:“汝得之矣!”
译文如下,仅供参考:
甘蝇是古代擅长射箭的人。拉上满弓还未发射,鸟兽便都趴下了。有个弟子飞卫,向甘蝇学习射箭,(技艺)又超过其师傅。纪昌,又向飞卫学习射箭。
飞卫说:“你先学不眨眼睛,然后才能谈及射箭。”
纪昌回到家,仰卧在妻子的织布机下,眼睛注视着梭子(练习不眨眼睛)。二年后,即使用锥尖刺(纪昌的)眼皮,他也不会眨眼。(他把这件事)告诉飞卫,飞卫说:“功夫还不到家,还要学会看东西才可以——把小的看大,把微小的看出显著,然后再来告诉我。”
纪昌用牦牛毛系着虱子悬挂在窗户上,从南面来练习看。十天过后,(虱子在纪昌眼中)渐渐变大;三年之后,感觉像车轮般大了。看周围其余东西,都像山丘般大。于是就用燕国牛角装饰的弓,北方蓬杆造成的箭,射向虱子,正穿透虱子中心,而拴虱子的毛却没断。(把这件事)告诉飞卫。飞卫高兴地跳高拍胸说:“你掌握技巧了。”
5.有没有简短的古文,越短越好.谢谢了
1.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2.读孟尝君传——王安石
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嗟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弈秋,通国之善弈也。使弈秋侮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吾曰:非然也。
3.《画蛇添足》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4.《叶公好龙》
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6.搜20篇短的文言文
伯牙绝弦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学弈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盘盂:盛物之器,圆者为盘,方者为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翻译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渔为生。(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遍地,鲜嫩而美丽,落花纷纷。他非常诧异,继续往前走,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林的尽头正是溪水的发源地,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仿佛有点光亮。渔人于是下了船,从洞口进去。
起初,洞口很狭窄,只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
(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田间小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村落间)鸡鸣狗叫之声都处处可以听到。
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源外面的人完全一样。老人和孩子们个个都安闲快乐。
(那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详细地作了回答,(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摆了酒,又杀鸡做饭(来款待他)。
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就)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跟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
(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至于)魏、晋两朝就更不用说了。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
(听罢),他们都感叹起来。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
渔人逗留了几天后,向村里人告辞。(临别时)村里人嘱咐他道:“(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来时的路划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
到了郡城,去拜见太守,报告了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先前所做的记号,竟然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源的)路了。
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志向高洁的隐士,听到这件事后,高高兴兴地打算前往,但未能实现。不久,他因病去世。
此后就再也没有人探寻(桃花源)了。 陋 室 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能天下闻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能降福显灵。
这(虽)是间简陋的房子,好在主人有美好的德行。苔藓给阶前铺上绿毯,芳草把帘内映得碧青。
谈笑的是渊博的学者,往来的没有浅薄的人。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浏览珍贵的佛经。
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
孔子说:(虽然是陋室,但只要君子住在里面)有什么简陋的呢?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7.我要30篇短小的文言文以及文言文的正确翻译
11. 司马光《唐太宗论止盗》 上与群臣论止盗。
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
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 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译文] 皇上与群臣议论怎样禁止盗贼。
有人请求使用严厉的刑法来制止。皇上微笑着说:“老百姓之所以去做盗贼,是由于赋税太多,劳役、兵役太重,官吏们又贪得无厌,老百姓吃不饱,穿不暖,这是切身的问题,所以也就顾不得廉耻了。
我们应当去掉奢侈,节省开支,减轻徭役,,少收赋税,选拔禾口任用廉洁的官吏,使老百姓穿的吃的都有富余,那么他们自然就不会去做盗贼了,何必要用严厉的刑法呢[” 从这以后,过了几年,天下太平,没有人把别人掉在路上的东西拾了据为己有,大门可以不关,商人和旅客可以露宿。 12. 鹬蚌相争 赵且伐燕。
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 而鹬啄其肉,蚌合而拑其啄.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不出,即有死鹬。
’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
故愿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乃止。
[译文] 赵国将要攻打燕国。苏代替燕国对赵惠文王游说:“刚才我来的时候路过易水,一个蛤蜊正张开两壳晒太阳,鹬鸟啄食它的肉,蛤蜊急忙并起两壳夹住鹬鸟的嘴。
鹬鸟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有个死蛤蜊。’ 蛤蜊也对鹬鸟说:‘今天你的嘴出不去,明天你的嘴出不去,就会有个死鹬。
’他们俩谁也不肯相让,结果渔人把它们一起捉去了。现在赵国要去攻打燕国,燕赵长久地相持不下,把两方的军民都搞得很疲惫,我很怕强大的秦国就会成为渔夫了。
所以希望大王您能够仔细地考虑这件事啊!”赵惠文王说:“好。”伐燕这事就算罢休。
13. 教学相长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译文] 即使有美味的鱼肉,不吃,也不知道它的味美。
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也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了以后才知道自己有不够的地方,教了以后才知道自己有困惑不通的地方。
知道自己有不够的地方,然后才能反过来要求自己;知道自己有困惑不通的地方,然后才能够努力向上。所以说,教和学互相促进。
14. 翠鸟移巢 翠鸟先高作巢以避患,及生子,爱之,恐坠,稍下作巢。子长羽毛,复益爱之,又更下巢,而人遂得而取之矣。
[译文] 翠鸟先是把巢筑得高高的以避免祸患。等到它生了小鸟,特别喜爱它,惟恐它从树上掉下来,就 把巢做得稍稍低了一些。
等小鸟长出了羽毛,翠鸟更加喜爱它了,又把巢做得更低了一些,于是人们就把它们捉住了。 15. 司马迁《赵括》 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
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
使赵不将括即也,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及括将行,其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
’' [译文] 原来赵括年轻的时候,学过兵法,同人家谈论军事,自以为天下人都赶不上他。有一次同他父亲讨论起来,他父亲都驳不倒他,然而他父亲并不以为然。
他母亲就问赵奢为什么这样看,赵奢说:“用兵是危险的事情,他看得太容易了。赵国将来不用他作大将倒也罢了。
如果用他作大将,使赵军失败的一定是他。”这次赵括要统兵出发了,他的母亲就上书给赵王,说:“赵括这个人不可作大将。”
。 16. 苛政猛于虎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
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子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③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 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译文] 孔子经过泰山旁,有个妇人在墓前悲伤地哭着。
孔子扶着车上的横木听那哭声,叫学生子路问她说:“你这样 哭啊,很像有深深愁苦的样子。”她就回答说:“是的,从前我的公公死在虎口里,接着我的丈夫又在这里被老虎咬死了,现在我的儿子还是死在这里了!” 孔子听了问道:“你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女刁人回答说:“这里没有暴政的统治。”
孔子教训他的 学生道:“你们要记住这事:暴政比老虎更凶恶啊!” 17.齐威王召即墨大夫,语之曰:“自子之居即墨也,毁言日至。然吾使人视即墨,田野辟,人民给,官无事,东方以宁;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助也!”封之万家。
召阿大夫,语之曰:“自子守阿,誉言日至。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人民贫馁。
昔日赵攻鄄,子不救;卫取薛陵,子不知;是子厚币事吾左右以求誉也!”是日,烹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于是群臣耸惧,莫敢饰诈,务尽崐其情,齐国大治,强于天下。
译文: 齐威王召见即墨大夫,对他说:“自从你到即墨任官,每天都有指责你的话传来。但我派人去即墨察看,却是田地开辟,人民丰足,官府无事,东方因而。
8.简短的古文
孙权劝学 初,权谓 吕蒙曰:“卿 今 当涂 掌事,不可不学!”蒙 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以军中事务太多为借口推辞。孙权说:“我哪里是要你成为研究经书,传授经学的学官呀!只不过是要你粗略地浏览群书,了解历史罢了。
你说你事务多,能像我(有那么多事务)一样?我经常读书,自己认为(读书对我)十分有效益。”吕蒙这才开始从事学习。
(后来)等到鲁肃经过寻阳,跟吕蒙谈论商议(时),(鲁肃)大吃一惊说:“(从)你如今的才干和谋略(来看),(你)不再是过去的东吴吕蒙(现指学识尚浅的人)可相比的了!”吕蒙说:“(对于有才华的人)士别三日,就应该重新用新的眼光来看待。兄长怎么知道这件事(的变化)这么晚呢?”鲁肃于是就拜见了吕蒙的母亲,(并与吕蒙)结为朋友后告别。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才,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伤仲永 金溪百姓方仲永,世代以耕田为业。
仲永长到五岁的时候,不曾见过书写工具,有一天忽然哭着要它们。他的父亲对此感到诧异,借邻居的书写工具给他,仲永立刻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
他的这首诗把赡养父母、和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作为内容,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指定物品让他写诗他能立刻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观赏的地方。
同县的人对此感到非常惊奇,渐渐对他父亲以宾客之礼相待,还有的人用钱求仲永题诗。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带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仲永学习。
我听说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我跟从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里见到他,他已经十二三岁了。
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了。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问起仲永的情况,回答说:“仲永的才能已经消失,完全如同常人了。”
王安石说:仲永的通达聪慧、领悟能力是先天得到的。他的天资,远远地超过有才能的人。
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则是因为他后天的教育没有达到要求。像他那样天生聪明,如此有才智的人,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要成为平凡的人;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想成为普通人也难了吧!"。
9.跪求10篇短点的文言文
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太行山),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
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御者善。” 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1.解释画线的词。 ①今者臣来 ②方北面而持其驾 ③我欲之楚 ④吾用多 2.翻译。
①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②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3.概括写出这则寓言的寓意或给你的启示。(不超过30字) 草书大王 张丞相好草书而不工。
当时流辈,皆讥笑之。丞相自若也。
一日得句,索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使侄录之。
当波险处,侄罔然而止。执所书问曰:“此何字也?”丞相熟视久之,亦不自识。
诟其侄曰:“汝胡不早问,致余忘之。” 注[流辈]人们。
[自若]像自己原来的样子,不变常态。[得句]得到佳句。
[波险处]书法中笔画怪诞的地方。[诟](gòu)责骂。
1.解释画线的词。 ①张丞相好草书而不工 ②使侄录之 ③侄罔然而止 ④执所书问曰 2.解释句中的代词。
①皆讥笑之 ②诟其侄曰 ③汝胡不早问 ④致余忘之 3.翻译。丞相熟视久之,亦不自识。
4.这则故事中该责怪的人是谁?为什么? 曹冲称象 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
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太祖悦,即施行焉。
注[智意]知识和判断能力。[太祖]指魏武帝曹操。
[校]比较。 1.解释画线的字。
①智意所及 ②时孙权曾致巨象 ③太祖欲知其斤重 ④祖悦,即施行焉 2.翻译。(1)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
(2)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 席上啖菱 北人生不识菱者,仕于南方。
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
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注[北人]北方人。 1.解释画线的词。
①仕于南方 ②席上啖菱 ③或曰:“啖菱须去壳。” ④欲以清热 2.翻译。
其人自护所短。 3.从这则故事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师旷论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1.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暮 戏 闻 善 2.翻译。 (1)盲臣安敢戏其君乎? (2)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3.文中师旷连用三个比喻,意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顾左石而言他 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王曰:“弃之。
''曰:“士师不能治士,则如之何?''王曰:“已之。”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王顾左右而言他。
注[弃]断绝。[士师]典狱官。
[已]罢免。 1.解释画线的词。
①顾左右而言他 ②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 2.翻译。 ①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 ②比其反也。
3.齐宣王为什么“顾左右而言他”? (老马识途) 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
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
乃掘地,遂得水。 注:[管仲、隰(xi)朋]皆齐桓公时大臣,帮助桓公成就了霸业。
[孤竹]古国名。 1.解释画线的词。
①春往而冬反 ②迷惑失道 ③乃掘地 2.翻译。 ①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
②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 3.文中故事是成语 的来历,现比喻 。
韩娥善歌 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枥,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
过逆旅,逆旅人辱之。韩娥因曼声哀哭,一里老幼悲愁,垂涕相对,三日不食,遽而追之。
娥还,复为曼声长歌。一里老幼喜跃抃舞,弗能自禁,忘向之悲也。
乃厚赂发之。故雍门之人至今善歌哭,放娥之遗声。
注:[鬻](yù)歌:卖唱。[假食]糊口。
[枥]屋上中梁。[抃舞] 跳舞,抃biàn。
[逆旅]客店。[曼声]拉长声音。
1.解释画线的词。 ①昔韩娥东之齐 ②既去而余音绕梁枥 ③左右以其人弗去 ④遽而追之 2.翻译。
①韩娥因曼声哀哭,一里老幼悲愁,垂涕相对。 ②故雍门之人至今善歌哭,放娥之遗声。
3.文中表现韩娥善歌哭,采用了 的手法。 陈蕃立志 蕃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秽。
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蕃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蕃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注:[候]看望。
[事]服侍。[清]整治。
1.解释画线的词。 ①尝闲处一室 ②而庭宇芜秽 ③以待宾客 2.翻译。
①安事一室乎? ②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3.陈蕃认为,有志之人活在世上,要立志统一天下,怎么顾得上打扫自己的房子呢?你能反驳他的观点吗? 高山流水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
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