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鼓字(文言文.鼓是什么)
1.文言文.鼓是什么
鼓 名词义:1、会意字。
甲骨文字形,左边是鼓的本字,右边是“支”(pū),表示手持棒槌击鼓。本义:鼓,一种打击乐器。
鼓,郭也。春分之音。
——《说文》鼓,廓也。张皮以冒之,其中空也。
——《释名·释乐器》击鼓其镗。——《诗·邶风·击鼓》皮曰鼓。
——《汉书·律历志上》抱玉枪兮击鸣鼓。——《楚辞·屈原·国殇》瑜等率轻锐继其后,雷鼓大震。
—— 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百姓阗王钟鼓之乐。——《孟子·梁惠王上》2、打击乐器之一。
一般由两端绷紧皮面的空心圆筒构成,以一根或一对木槌敲击时发出深沉的咚咚声。3、鼓面。
鼓长八尺,鼓四尺,中围加三分之一。——《周礼》4、形状、作用、声音像鼓的东西。
5、指鼓声。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 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6、钟磬被敲击之处。铣间谓之于,于上谓之鼓。
——《周礼》令二人蹲踞而背倚之,漏鼓移则番代。——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四鼓,愬至城下。
——《资治通鉴·唐纪》7、古国名。春秋时鼓国,在今河北省晋县,白狄的一支,为晋国所灭。
8、古代量器名。四钧为石,四石为鼓。
献米者操量鼓。——《礼记》动词义:1、击鼓进攻。
鼓,击鼓也。——《说文》公将鼓之。
——《左传·庄公十年》子有钟鼓,弗鼓弗考。——《诗·唐风·山有枢》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左传·庄公十年》2、泛指敲击;弹奏。
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孟子·梁惠王上》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3、打开;开启。
如鼓箧:打开书箱。后用以指勤学。
鼓翼:振翼而飞。4、挥动。
臣乃市井鼓刀屠者。——《史记·魏公子列传》5、摇动。
如鼓棹:摇动船桨。鼓楫:即鼓棹。
6、煽动;鼓动。如鼓令:鼓动;怂恿。
鼓合:鼓动;挑动。鼓弄:鼓动;挑拨。
鼓唇摇舌:形容利用口才进行煽动或游说。亦泛指多言,卖弄口才。
7、激发。如鼓舞、鼓励。
8、拍打;振动。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
—— 宋· 苏轼《石钟山记》9、凸起;涨大。如鼓腹:凸起肚子,后用以比喻饱食而闲暇无事。
鼓颊:鼓起腮帮。形容忙着说话。
10、扇动。如鼓风。
词义梳理:1、打击乐器。多为圆桶形或扁圆形,中间空,一面或两面蒙着皮革。
2、泛指器乐。古代鼓用以节制其他乐器,古人以为群音之长,故称。
3、鼓声。4、鼓面。
5、钟磬被敲击之处。6、击鼓。
7、指击鼓使进。8、敲击或弹奏(乐器)。
9、振动;摇动。10、泛指敲或拍。
11、挥动;舞动。12、用风箱等扇(风)。
13、(风吹)使膨胀。14、凸起;涨大。
15、激发;振作。16、煽动;蛊惑。
17、鼓吹,抬高。18、击鼓的乐师。
19、形状、作用、声音像鼓的。20、罩在髻外的发饰。
21、古代计时单位。因击鼓报时,故称。
22、古代量器或衡器名。其容量大小或重量轻重说法不一。
23、计量。24、古称布十匹为一鼓。
25、古国名。春秋时鼓国,在今河北省晋县以西,为白狄的一支。
26、通“瞽”。参见“鼓说”。
2.鼓的文言文翻译
鼓: 1名词:打击乐器,例:苏轼《石钟山记》:“噌吰如钟鼓不绝.” 2动词:弹奏,敲击乐器,例: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3动词:以鼓为号,击鼓进军,例:《曹刿论战》:“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 4名词:鼓声,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弗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5动词:鼓起,这个例子没找到. 6动词:振动,振作,例:苏轼《石钟山记》:“微风鼓浪,声如洪钟.” 固: 1形容词:坚固,特指地形险要,城郭坚固,例:贾谊《过秦论》:“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2形容词:顽固,例:杜牧《阿房宫赋》:“匹夫之心,日益骄固.” 3动词:使动用法,使稳固,巩固,加强,例:魏徵《谏太宗十四疏》:“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4姓 故: 1名词:事,事故,变故. 2名词:原因,例:《曹刿论战》:“既克,公问其故.” 3形容词:旧,例:柳宗元《中枢郭橐驼传》:“其土欲故.” 4动词:死亡,例:《红楼梦》第六回:“目今其祖早故,只有一个儿子.” 5副词:原来,本来,仍然. 6副词:故意,特意,例:《陈涉世家》:“广故言欲亡,忿恚尉.” 7连词:犹“则”. 8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