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常识积累高考(高中文言文常识)

1.高中文言文常识

掌握几条原则。

介词结构后置:多由介词“于”“以”引导。

宾语前置: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 要前置

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做宾语要前置

3,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前。

定语后置:中心词+修饰语 中心词+之+修饰语 中心词+修饰语+者 中心词+之+修饰语+者

判断句:者,也。 乃 ,即,皆

这些规则在《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手册》中都有详解,只要掌握了划分句子成分的方法 就好理解。

文言文常识积累高考400条,文言文常识积累高考判断148,文言文常识积累高中高考知识

2.高中文言文 积累

考纲要求掌握的120个实词总结。

(只选出了例句,虽然比较粗糙,但全是时间凝成,涵盖1---6册除诗歌外的所有文言文篇目。可编成练习,也可附上解释编成讲义) 第一部分:(爱 安 被 倍 本 鄙 兵 病 察 朝) 1、爱: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窃爱怜之《触龙》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过秦》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同上)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师说》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阿房》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同上)向使三国各爱其他,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六国》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项脊》 上于盆而养之,蟹白栗黄,备极护爱,留待限期,以塞官责。《促织》见大王爱女牧羊于野,风鬟雨鬓。

《柳毅》盖犯之者不避其死,感之者不爱其生,此真丈夫之志《柳毅传》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齐桓》是以带甲万人事君也,无乃即伤君王之所爱乎?《勾践灭吴》 2、安:如寡人者,安与知耻?请姑无庸战!《烛之武》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季氏》既来之,则安之。(同上)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鸿》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归去来》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五人》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闲田……《病梅》不夭斤斧(37),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逍遥》毅良久稍安,乃获自定。《柳毅》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屈原》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信陵》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尚安事客?(同上) 3、被: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五人〉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孔雀〉未几,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促织》公,乃陌上人也,而能急之。

幸被齿发,何敢负德!”《柳毅》若遇公于洪波之中,玄山之间,鼓以鳞须,被以云雨,将迫毅以死。今体被衣冠,坐谈礼义,尽五常之志性,负百行之微旨。

(同上)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其次关木索、被楚受辱。

《报任安书》 4、倍: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师,叩关而攻秦。《过秦》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鸿》前列丝竹,后罗珠翠,物玩之盛,殊倍人间。《柳毅传》 5、本: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谏太宗》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伶官传序》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病梅》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

《孔》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陈情》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23),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24)《逍遥》舟人皆侧立,曰:“此本无山,恐水怪耳。

《柳》盖亦反其本矣⑤!今王发政施仁⑥,……《齐桓》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报任安书》 6、鄙: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烛之武》敢竭鄙诚,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

《滕王》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孔》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报任安书》 “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廉》 7、兵: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触龙》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寡人》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瘳、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过秦》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六国》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绵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伶官》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嬴闻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而如姬最幸,出入王卧内,力能窃之。

《信陵君》 8、病:令孤子、寡妇、疾疹、贫病者,纳官其子;《勾践》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触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归去》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

《项》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五人》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而江浙之梅皆病。

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强者夭而病者全乎《祭十二郎文》 9、察: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寡人》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滕王》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石钟》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陈情表》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齐桓》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屈原》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信陵君》 10、朝: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邹忌》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强国请服,弱国入朝。《过秦》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此吾祖太常公宣德 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项》我世世为洴澼,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13),请与之。

《逍遥》 18个常见文言虚。

高考,文言文,积累,常识

3.高中文言文整理

高中文言文整理 一、文言实词 (一) 古今异义 1、遏其生气:生气,古:生长之势;今:不开心 (二) 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1) 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号,号召;绳,约束 (2) 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祸,造成罪过 2、形容词作动词 (1) 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明,公开 (2) 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穷,用尽 3、形容词作名词 (1) 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直,挺直的枝干 (2) 删密:密,密集的地方 (3) 锄正:正直的地方 (4) 有以文人画士孤僻之隐明告鬻梅者:隐,隐衷 4、使动用法 (1) 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病,使……病;夭,使……弯曲 (2) 必复之全之:复,使……康复 (3) 纵之顺之:顺,使……顺 (4) 夭其稚枝:使……弯曲 5、为动用法 (1)既泣之三日:泣,为……哭泣 (三) 一词多义 1、明 (1) 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公开 (2) 有以文人画士孤僻之隐明告鬻梅者:明白地 2、病 (1) 病梅馆记:病态的 (2) 以夭梅病梅为业:使……病态 (3) 而江浙之梅皆病:变成病态 二、文言虚词 1、以 (1) 梅以曲为美:把……当作 (2) 有以文人画士孤僻之隐明告鬻梅者:把……,表对象 (3) 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来 (4) 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用 (5) 以求重价:来 2、之 (1) 江宁之龙蟠:的 (2) 既泣之三日:代词,代梅 3、哉:语气词,啊 4、其 (1) 心知其意:代词,代上文句子 (2) 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代词,代求钱之民 (3) 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代词,代梅 5、为 (1) 以欹为美:当作 (2) 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作为 (3) 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办到 (4) 以五年为期:定为 三、文言特殊句式 1、省略句 (1)(予)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

(2)(予)纵之顺之,(予)毁其盆,(予)悉埋(之)于地 2、固定句式 (1) 以……为 翻成“把……当作” 例: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 (2) 有以? (3) 可以? 3、感叹句: (1)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4 、判断句: (1)、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

表否定之判断 (2)、予本非文人画士 表否定判断 四、文言难句翻译 1、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 译:梅以枝干弯曲为美,笔直了就没有风姿;以枝干横斜为美,端正了就没有景致;以枝干疏朗为美,稠密了就没有姿态。

2、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译:文人画士所造成的祸害的酷烈,竟到了这个地步啊! 3、。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

译:已经为它们流了三天泪,于是发誓要治好他们:我放开它们,顺着它们的天性,毁掉那些盆子,把梅全部种在地里,解开捆绑它们的棕绳;以五年为期限,一定要使它们恢复本性,保全健康的形态。 4、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闲田,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译:怎样才能使我有很多空暇的时间,又有很多空闲的田地,来大量贮存江宁、杭州、苏州的病梅,尽我一生的时光来治疗病梅呢! 五、文学常识 1、选自《龚自珍全集》,龚自珍,一名巩祚,自(王瑟se)人,号定庵,浙江仁和人。

近代杰出思想家,文学家。祖父名为龚敬,父名为龚丽正,清朝著名国史馆编修,母为段玉裁之女。

龚家三代京官,三代进士。龚自珍27岁中举,38岁中进士,官至国史馆校对,内阁中书,礼部主事,宗人府主事,因官卑职小,力倡禁烟革新朝政,受守旧派大臣排挤诬陷,48岁辞官南归。

途径江苏昆山寓所中作《病梅馆记》,后在杭州紫阳书院,江苏丹阳云阳书院讲学,1841年暴卒于书院。 六、文化常识 1、江宁 旧江宁府所在地,在今江苏南京。

2、龙蟠 龙蟠里,在今南京清凉山下 3、邓尉 山名,在今江苏苏州西南 4、西溪 地名 5、明诏大号:公开宣称,大声疾呼 6、江浙:今江苏、南京、苏州一代 7、垢厉:辱骂 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或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

固也。此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

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

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

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辟病梅之馆以贮之。 呜呼!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闲田,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4.高考语文文言知识整理

文言文的考查分四类一是实词二虚词三句式四文意的理解〈又分为选择中的和翻译〉。其实这就把原来的家底给体现出来了,以前上课认真听了,课下认真记忆了,学的不错,那现在也不在话下,只要稍微注意一下细节就可以了。如果拉下了,的确让人觉得很苦恼,不知道如何下手。我的建议是要回归课本。高三对课本重视不够,尤其是语文英语表现更为突出。好象有一本资料万事大吉了,事实并非如此。不仅语文其他科目也一样,课本是最好的资料。我建议要有计划的把课本上的文言文分重点有主次的复习几遍。学习前四个要求有什么比课本更好的资料呢。所以课本学完基本上这些问题不复存在了,剩下的就是摸索考试中注意的问题了。当然不做题目我们心里可能不塌实,也可以随老师走的时候作些习题。注意我仍坚持会!会!!会!!!做的时候不仅改正错的题目,还要知道错在哪里,原因是什么,是不会还是粗心,下次会不会还错等等,然后放在次日清晨读读。不要嫌麻烦,这样做一篇比不求甚解的做使篇还管用。

我觉得要学习一门东西,首先是掌握他的学习方法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助到你,同时帮助你是我的幸运,谢谢

5.高中文言文常识整理

阅读《小石潭记》,复习下列题型 一、文学常识 本文的作者是___ _,字_________,河东人,___ _代文学家,他和_________一起倡导古文运动,列 之首。本文是《 》中的一篇。 二、注音 清洌( ) 俶( )尔 篁( )竹 卷( )石底以出 为坻( ) 嵁( ) 翕( )忽 ( ) 然不动 寂寥( )无人 悄( )怆( ) 幽邃( ) 参( )差( ) 犬牙差( )互 三、重点词语解释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 下见小潭( ) 隔篁竹( ) 水尤 清冽( )( ) 为坻为屿为嵁( )( )( )全石以为底( ) 皆若空游无所依( ) 蒙络摇缀( )( ) 参差披拂( ) 往来翕忽( )影布石上( ) 其岸势犬牙差互( ) 佁然不动( ) 俶尔远逝( )似与游者相乐( )斗折蛇行( )( ) 凄神寒骨( )( ) 环合( ) 寂寥无人( ) 悄怆( ) 幽邃( ) 崔氏二小生( ) 记之而去( ) 不可久居( ) 隶而从者( ) 2、①全石以为底( ) ②卷石底以出( ) ③以其境过清( )不以物喜 ①全石以为底( ) ②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 ①水尤清冽 ( ) ②以其境过清( )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 ) ②不可知其源( ) 五、重点语句翻译 1、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2、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3、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4、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5、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6、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7、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8、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9、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6.高中文言文文学常识

1、从中国上古到秦始皇统一中国(公元前221年)期间的文学,叫先秦文学。

2、神话产生在文字发明以前。神话中充满了丰富的想象,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

3、在中国流传最广的神话是“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精卫填海”、“嫦娥奔月”等。

4、《尚书》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总集,相传曾经由孔子编选。

5、《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西周至春秋中期各地方民族及朝庙乐章共305首。

6、《楚辞》为西汉刘向所辑,收有屈原、宋玉写的赋,因具楚地方声,故称《楚辞》,对后代文学创作有深远影响。

7、屈原是中国伟大的爱国诗人,《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品。

8、“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屈原《离骚》中的名句。

9、先秦散文是指秦代以前的散文,分为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两类。《左传》和《战国策》是先秦历史散文的代表。《论语》、《孟子》、《墨子》、《庄子》是先秦诸子散文的代表。

10、《左传》是中国第一部叙事历史著作,在历史、文学和语言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

11、《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记录了孔子和他的学生的言行,由孔子的学生写成。这部儒家经典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有朋友从远方来是值得高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做的事,不应该让别人去做),这是孔子《论语》里的名言。

详情见:/link?url=vFBR9KHGRycr1U382f___

文言文常识积累高考

* ......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