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潜范阳涿人文言文(卢叔武范阳涿人文言文答案)

1.卢叔武 范阳涿人文言文答案

精锐语文老师回答 卢叔武,范阳涿人,青州刺史文伟从子也。

父光宗,有志尚。叔武两兄观、仲宣并以文章显于洛下。

叔武少机悟,豪率轻侠,好奇策,慕诸葛亮之为人。为贺拔胜荆州开府长史。

胜不用其计,弃城奔梁。叔武归本县,筑室临陂,优游自适。

世宗降辟书,辞疾不到。天保初复征,不得已,布裘乘露车至邺。

杨愔往候之, 以为司徒谘议,称疾不受。 肃宗即位,召为太子中庶子,加银青光禄大夫。

问以世事,叔武劝讨关西,画地陈兵势曰:“人众敌者当任智谋,智谋钧者当任势力,故强者所以制弱,富者所 以兼贫。今大齐之比关西,强弱不同,贫富有异,而戎马不息,未能吞并,此失于不用强富也。

轻兵野战,胜负难必,是胡骑之法,非深谋远算万全之术也。宜立重镇于平阳,与彼蒲州相对,深沟高垒,运粮积甲,筑城戍以属之。

彼若闭关不出,则取其黄河以东,长安穷蹙,自然困死。如彼出兵,非十万以上,不为我敌,所供粮食,皆出关内。

我兵士相代,年别一番,谷食丰饶,运送不绝。彼来求战,我不应之,彼若退军,即乘其弊。

自长安以西,民疏城远,敌兵来往,实有艰难,与我相持,农作且废,不过三年,彼自破矣。”帝深纳之。

又愿自居平阳,成此谋略。上令元文遥与叔武参谋,撰《平西策》一卷。

未几帝崩,事遂寝。 世祖践阼,拜仪同三司、都官尚书,出为合州刺史。

武平中,迁太子詹事、右光禄大夫。叔武在乡时有粟千石,每至春夏,乡人无食者令自载取,至秋,任其偿,都不计校。

然而岁岁常得倍馀。既在朝通贵,自以年老,儿子又多,遂营一大屋,曰:“歌于斯,哭于斯。”

魏收曾来诣之,访以洛京旧事,不待食而起,云:“难为子费。”叔武留之,良久食至,但有粟飧葵菜,木碗盛之,片脯而已。

所将仆从,亦尽设食,一与此同。齐灭归范阳遭乱城陷叔武与族弟士遂皆以寒喂至毙周将宇文神举以其有名德收而葬之(选自《北齐书 卢叔武传》,有删节)14.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武平中,迁太子詹事、右光禄大夫 升职 B.叔武劝讨关西,画地陈兵势曰 陈列C.彼若退军,即乘其弊 疲困 D.未几帝崩,事遂寝 废止15.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A.问以世事,叔武劝讨关西 具以沛公言报项王B.今大齐之比关西,强弱不同,贫富有异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C.叔武两兄观、仲宣并以文章显于洛下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D.亦尽设食,一与此同 竖子不足与谋16.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齐灭归范阳/遭乱城陷/叔武与族弟士/遂皆以寒餧至毙/周将宇文神举/以其有名德/收而葬之B.齐灭/归范阳/遭乱城陷/叔武与族弟士遂皆以寒餧至毙/周将宇文神举以其有名/德收而葬之C.齐灭/归范阳/遭乱城陷/叔武与族弟士遂皆以寒餧至毙/周将宇文神举以其有名德/收而葬之D.齐灭归/范阳遭乱城陷/叔武与族/弟士遂皆以寒餧至毙/周将宇文神举/以其有名德收而葬之1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卢叔武淡泊功名。

贺拔胜投奔梁后卢叔武回到本县居住,朝廷两次 征召他,杨愔甚至前去迎候他,他都找借口推辞没有上任。B.卢叔武善于谋划。

肃宗与卢叔武商讨国家大事,他为肃宗分析了齐与关西双方的情况,认为齐应该不出战,与关西相持。C.卢叔武乐善好施。

他在故乡有千石粮食,在春夏之交乡人缺粮食的时候让他们自己去拿,秋收后在任凭他们还多还少。D.卢叔武生活简朴。

魏收去拜访他,他就留魏收吃饭,但最后端出来的也只有小米饭、葵菜和几片干肉而已。1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5分)(1)人众敌者当任智谋,智谋钧者当任势力,故强者所以制弱,富者所以兼贫。

(3分)(2)魏收曾来诣之,访以洛京旧事,不待食而起(3分)(3)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3分)(4)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3分)(5)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3分)答案:14 B 15 D 16 C 17 B18(1)双方人数相当就应当使用计谋,计谋相当就应该使用军事力量,所以这就是实力强大的国家能够控制弱小的国家、富庶的国家能够兼并贫穷的国家的原因。

(得分点:敌、任、所以)(2)魏收曾经来拜访他,拿洛阳的逸闻旧事询问他,不等吃饭就起身告辞。(得分点:诣、状语后置、食)(3)依靠别人的力量,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人道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混乱相攻取代联合一致,这是不符合武德的。

(因、敝、与)(4)秦王有虎狼一样的心,杀人如恐不能杀尽,处罚人如恐不能用尽酷刑。(举、刑、胜)(5)何况我和你在江边捕鱼砍柴,以鱼虾为伴,以麋鹿为友。

(状语后置、渔樵、意动用法)【参考译文】卢叔武,范阳涿地人,青州刺史文伟的侄子。父亲卢光宗,有志向。

叔武的两位兄长观、仲宣凭文章在洛下非常有名。叔武少年时很聪敏豪放任侠,喜欢奇策,仰慕诸葛亮的为人。

任贺拔胜荆州开府长史。但贺拔胜不采纳他的计策,放弃城池投降丁梁。

叔武回到本县,在池塘旁边盖起房子,悠然自得。世宗下令征召他入京,他推托有病不去。

2.急求文言文翻译

卢充是范阳人。

家西边三十里,有座崔少府墓。卢充二十岁那年,冬至的一天去家的西 边打猎,射中了一头獐子。

獐子倒了又爬起来跑掉,卢充就追。追到道北一里多的地方,獐 子不见了,却见一排高门瓦房,象是很阔的人家。

大门的门铃下有个人大声说,“请贵客住 前来。”并给了卢充一套新衣说,“我家府君让我给的。”

卢充穿好衣服进了院,见了主人 少府,少府说,“令尊不嫌我家门第不高,最近来信,为你聘我的女儿为婚,所以特地把你 接来了。 ”说罢就拿出卢充父亲的书信给他看。

卢充父亲去世时,卢充尽管还小,但已能认 得父亲的手迹。看到父亲的亲笔信,卢充十分难过,就不能推辞了。

崔少府就向里面说, “卢郎已到,快让女儿好好梳妆到东廊去。”黄昏时,里面说已梳妆好了。

崔少府就让卢充 也到东廊去。卢充到时,崔女已经下车,站在桌子前,两人拜堂成婚。

卢充在崔府呆了三天 后,少府对卢充说,“你可以回去了。我女儿如果生男孩,会把孩子送去,如是生女孩,就 留在我这里。

你不要有怀疑。”说完就命派车送客。

卢充告辞,崔少府送到中门,握住卢充 的手哭了。出门看见一个仆人驾着一辆牛车,又见门外放着自己穿的衣服和弓箭。

崔女也叫 人拿来一套衣服送给卢充,说,“我俩姻缘刚开始,就分别了,心里很难过。 赠你这件衣服 和一套被褥做纪念吧。”

卢充上了车,车快如闪电,不一会儿就到了家。卢充母亲问他怎么 回事,他就说了详情。

和崔氏女分别四年零三个月后,有一天卢充在河里游水,忽然看见不 远处有一辆牛车,一会儿沉没一会又浮起,一会儿牛车上了岸。 和卢充一起玩的人都看见 了。

卢充跑过去打开牛车的后门,见崔氏女抱着一个三岁的男孩。崔氏女把儿子交给卢充, 同时给他一个金碗,还赠了一首诗:“煌煌灵芝质,光丽何猗猗。

华艳当时显,嘉异表神 奇。 含英未及秀,中夏罹霜萎。

荣耀长幽灭,世路永无施。不悟阴阳运。

哲人忽来仪。今时 一别后,何得重会时。”

卢充接过金碗、儿子和诗后,崔氏女突然消失了。卢充后来就坐着 车到街上去卖碗。

希望能有认识这碗的人。 果然一个女仆认出了这碗,她立刻跑回去对女主 人说,“在街上看见一个人坐着车,卖崔氏女棺材中的金碗。”

女主人正是崔氏女的亲姨, 她立刻派儿子到街上看,果然和女仆说的一样。儿子到车上和卢充说,“当年我姨嫁给崔少 府,崔少府的女儿没出嫁就死了,家里人都很悲痛,赠了一个金碗给她陪葬。

你能告诉我你 得到这金碗的经过吗?”卢充就如实说了。儿子也十分悲痛,回家对母亲说了。

母亲就让到 卢充家迎接孩子回来,亲戚都来看望,见那孩子长得既像崔氏又象卢充。孩子和金碗都验证 了。

崔氏女的姨妈说,“这就是我的外甥孙了。”就给起名叫卢温休。

温休的意思是纪念阴 阳通婚。后来卢温休果然成了大器,当上了郡守。

他的子孙辈辈作官,一直传到现在,卢充 有一个后代叫卢植,字叫干,是个名传天下的人。 太多了。

答案补充 搜神记,现在课文里加了这篇?。

人文,范阳

3.翻译卢潜,范阳人也

原文:

卢潜,范阳涿人也。容貌瑰伟,善言谈,少有成人志尚。世宗引为大将军西阁祭酒,转中外府中兵参军,机事强济,为世宗所知,言其终可大用。王思政见获于颍川,世宗重其才识。潜曾白世宗云:"思政不能死节,何足可重!"世宗谓左右曰:"我有卢潜,便是更得一王思政。"天保初,除中书舍人,以奏事忤旨免。寻除左民郎中,坐讥议《魏书》,与王松年、李庶等俱被禁止。会清河王岳将救江陵,特赦潜以为岳行台郎。还,迁中书侍郎,寻迁黄门侍郎。黄门郑子默奏言,潜从清河王南讨,清河王令潜说梁将侯瑱,大纳赂遗,还不奏闻。显祖杖潜一百,仍截其须,左迁魏尹丞。

肃宗作相,以潜为扬州道行台左丞。先是梁将王琳为陈兵所败,拥其主萧庄归寿阳,朝廷以琳为扬州刺史,潜与琳为南讨经略。琳部曲义故多在扬州,与陈寇邻接。潜辑谐内外,甚得边俗之和。陈秦、谯二州刺史王奉国、合州刺史周令珍前后入寇,潜辄破平之,以功加散骑常侍。王琳锐意图南,潜以为时事未可。属陈遣移书至寿阳,请与国家和好。潜为奏闻,仍上启且愿息兵。依所请。由是与琳有隙,更相表列。世祖追琳入京,除潜扬州刺史,领行台尚书。

译文:

卢潜,范阳涿县人。卢潜长得魁梧俊美,擅长言辞,小时候就有大人的志向。世宗引荐他为大将军西阁祭酒,改任中外府中兵参军,精明干练非常得力,深得世宗信任,认为他终究可以担当大任。王思政在颍川被捉获,世宗很看重他的才能。卢潜曾劝说世宗:“王思政不能以死殉节,有什么值得看重呢!”世宗对左右说:“我有了卢潜,等于又得了一个王思政。”天保初年,任中书舍人,因为奏事触犯了皇上的旨意被免官。不久又任左民郎中,由于议论指责《魏书》,和王松年、李庶等人一起被拘禁。当时清河王高岳准备救援江陵,特地赦免了卢潜并任命为高岳行台郎。回来后,升任中书侍郎,不久又改任黄门侍郎。黄门郑子默向皇上告发说,卢潜跟着清河王高岳讨伐南方时,命他去游说梁将侯瑱,收受了梁的贿赂,回来时也不向皇上报告。显祖将卢潜杖责一百,截断胡须,贬为魏尹丞。

肃宗任丞相时,任命卢潜为扬州道行台左丞。早先梁将王琳被陈兵打败,拥戴皇帝萧庄归顺寿阳(北齐),朝廷任命王琳为扬州刺史,令卢潜和王琳为南讨经略。王琳部下的亲朋故旧很多都在扬州,和陈接壤。卢潜安抚内外,实现了边境风俗的和谐。陈朝秦州、谯州刺史王奉国,合州刺史周令珍先后入侵,都被卢潜击退,因战功加散骑常侍。王琳决心进攻南方,卢潜认为时机还不成熟。陈朝派人到寿阳送信,请求和北齐通好。卢潜替他奏明朝廷,说对方愿意休兵罢战,皇上答应了这一请求。因此和王琳产生了矛盾,互相上表攻击。世祖令王琳入京,任卢潜为扬州刺史,兼任行台尚书。

4.卢迈 字子玄 范阳人文言文内容

卢迈,字子玄,范阳人。少以孝友谨厚称,深为叔舅崔佑甫所亲重。两经及

第,历太子正字、蓝田尉。以书判拔萃,授河南主簿,充集贤校理。朝臣荐其文

行,迁右补阙、侍御史、刑部吏部员外郎。迈以叔父兄弟姊妹悉在江介,属蝗虫

岁饥,恳求江南上佐,由是授滁州刺史。入为司门郎中,迁右谏议大夫,累上表

言时政得失。转给事中,属校定考课,迈固让,以授官日近,未有政绩,不敢当

上考,时人重之。迁尚书右丞。

将作监元亘当摄太尉享昭德皇后庙,以私忌日不受誓诫,为御史劾奏,诏尚

书省与礼官、法官集议。迈奏状曰:“臣按《礼记》,大夫士将祭于公,既视濯

而父母死,犹奉祭。又按唐礼,散斋有大功之丧,致斋有周亲丧,斋中疾病,即

还家不奉祭事,皆无忌日不受誓诫之文。虽假宁令忌日给假一日,《春秋》之义,

不以家事辞王事。今亘以假宁常式,而违摄祭新命,酌其轻重,誓诫则祀事之严,

校其礼式,忌日乃寻常之制,详求典据,事缘荐献,不宜以忌日为辞。”由是亘

坐罚俸。

迈九年以本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岁余,迁中书侍郎。时大政决在陆贽、赵

憬,迈谨身中立,守文奉法而已。而友爱恭俭。迈从父弟,为剑南西川判

官,卒于成都,归葬于洛阳,路由京师,迈奏请至城东哭于其柩,许之。近代宰

臣多自以为崇重,三服之亲,或不过从而吊临;而迈独振薄俗,请临弟丧,士君

子是之。十二年九月,迈于政事堂中风,肩舆而归,上表请罢官,不许,诏宰臣

就第问疾。自是凡五上表,坚乞骸骨,诏曰:“卿操履贞方,器识淹茂,自居台

辅,益见忠清。方藉谋猷,遽婴疾疹,岁月滋久,章表屡闻,陈请再三,捴谦难

夺。且备养贤之礼,宜遂优闲之秩,告免之诚,虽为恳至,俯从来奏,良用怃然。”

乃除太子宾客。贞元十四年卒,时年六十,赠太子太傅,赙以布帛。迈再娶无子,

以从父弟子纪为嗣。

翻译

卢迈,字子玄,范阳人。年轻的时候就因孝敬父母、和善友朋、老实厚道出名,很受舅父崔祐甫亲近器重。

因参加经科考试中选,历任太子正字、蓝田尉。因为书判拔萃科考试,被授予河南主簿,担任集贤校理。朝臣推荐他的文章与德行,调任右补阙、侍御史、刑部吏部员外郎。卢迈因叔父兄弟姊妹都在江介,恰好遇到蝗虫荒年,恳求到江南任职,因此被授予滁州刺史。后入朝任司门郎中,调任右谏议大夫,多次上书言时政得失。调任给事中的时候,主管考察督导之事,他坚决推辞,因为授官的时间短,没有政绩,自己不敢考核为上等,当时人们都很敬重他。调任尚书右丞。

将作监元亘代理太尉祭祀昭德皇后庙时,认为私忌日不宜受誓诫,被御史弹劾,皇上下诏让尚书省与礼官、法官共同商议。卢迈上奏说:“我考查《礼记》,士大夫将在公家祭祀,洗濯祭器的时候,父母去世,还要坚持祭祀;又考查唐礼,祭祀前所行之预备性礼仪的时候,遇有九月丧期,斋戒时遇有周亲丧,斋戒中有疾病,就回家不奉祭事,都没有忌日不受誓诫的文字。即使是休假回家探亲给假一天,《春秋》中说,不以家事辞王事。现在元亘因休假回家探亲的常礼,而违背祭祀皇后的命令,斟酌其轻重,誓诫则祭祀之中郑重的事,校其礼式,忌日乃寻常之礼,详求典据,事涉及向神明敬献,不应该以忌日为借口。

"因此元亘获罪罚了俸禄。

卢迈九年以本官兼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一年多之后,调任中书侍郎。当时国家的政令由陆贽、赵憬决定,卢迈严格约束自己,保持中立,坚守文道遵守法令而已,重视友情和亲情恭敬俭约。卢迈堂弟为剑南西川判官,在成都去世,归葬于洛阳,路经京师,卢迈奏请到城东哭其灵柩,皇帝同意了。近代大臣多自以为高贵,三服之亲,有的就不来往,有丧事也不哭吊;而卢迈独振薄俗,请临弟丧,士君子称赞他。十二年九月卢迈在政事堂患中风病,被用轿子抬回,他上表请求罢官,皇帝不同意,下诏让主管膳食的官吏到他家中问侯病情。从这后共五次上书,坚决请求退休,皇帝下诏说:"爱卿品行端正,器量与见识突出,自从居三公宰辅之位,更见忠心清廉。正要依赖您的计谋,突然患病,时间较长,多次见到所上章表,再三陈请,总难改变。朝廷将以养贤之礼奉养贤者,应该让您享受优闲供给俸禄,您请求退休的诚心,虽然十分为恳切,但若听从您的奏章,又实感惊讶失望。"

又授予他太子宾客一职。贞元十四年去世,享年六十岁,追封为太子太傅,朝廷送去布帛。卢迈两次娶妻,无子,以堂弟的儿子为嗣子。

5.

卢叔武,范阳涿地人,青州刺史文伟的侄子。

父亲卢光宗,有志向。叔武的两位兄长观、仲宣凭文章在洛下非常有名。

叔武少年时很聪敏豪放任侠,喜欢奇策,仰慕诸葛亮的为人。任贺拔胜荆州开府长史。

但贺拔胜不采纳他的计策,放弃城池投降丁梁。叔武回到本县,在池塘旁边盖起房子,悠然自得。

世宗下令征召他入京,他推托有病不去。天保初年再一次征召,不得已,他穿布衣坐在没有帷盖的车到邺。

杨值去探望他,任命他为司徒谘议,他又自称身体多病不接受。 肃宗即位后,征召叔武为太子中庶子,加封为银青光禄大夫。

肃宗拿国家大事来询问卢叔武,卢叔武就劝说他讨伐关西,并在地上画出兵布阵图说:“如果双方人数相当就要使用智谋;如果智谋相当就应该使用军事力量。所以势力强大的国家可以制服弱小的国家,富庶的国家可以吞并贫穷的国家,如今我们大齐和关西相比,强弱不同,贫富有别,征战不停,却不能吞并,在于没有很好地利用自己的优势。

人数少力量弱的部队,不按常规方法作战,很难取胜,这是胡人的战术,不是深谋远虑的万全之策。我们应在平阳设立重镇,和对方的蒲州对抗,凭借深沟高垒,多多积聚粮草和武器,筑起城堡来与之呼应。

敌人如果闭关不出。我们可以攻取黄河以东的地区,长安就会陷入困顿,自然就困死了。

如果敌人出兵,不到十万以上,就不是我们 的对手,因为我们所供应的粮食,都出自关内。我们的士兵,每年替换一次,粮食充足,供应不断。

他来进攻,我们不应战。他如果退兵,我们就趁着对方疲困之机追杀。

从长安往西,人烟稀少城市之间间隔很远,敌军来往,有很大困难,如果和我方对峙,他们的农业生产就会停顿,不出三年,敌军自然就瓦解了。”皇上采纳了他的意见。

叔武又请求驻守平阳,以完成这一计谋。皇上又命令元文遥和他一起筹划,写成《平西策》一卷。

不久肃宗去世,谋划也就作废了。 世祖登基后,任命叔武为仪同三司、都官尚书,出任合州刺史。

武平年间,升任太子詹事、右光禄大夫。叔武在家时有一千石粮食,春夏缺粮时,凡是没有粮食的人都可以自己来取,到了秋天,由他们偿还,多少也不计较。

但每年都能有多出一倍的收获。做了大官以后,认为自己年老,儿子又多,就盖了一间大房子,说:“高歌痛哭,都可以在此。”

魏收曾经来拜访他,拿洛阳的逸闻旧事询问他,不等吃饭就起身告辞,说:“不想让你破费。”叔武挽留他,遇了好长时间才端上饭,却是小米饭和葵菜,用木碗盛着,里面只有几片干肉而已。

魏收带来的仆人侍从,也都为他们准备了饭食,和主人吃的完全一样。齐灭亡后,他退回到范阳老家,正赶上战乱,城池被攻陷,他和本家弟弟卢士遂都因饥寒交迫而死。

周将宇文神举因为他有名望德行,收殓起他的尸体殡葬了。

6.北齐书,第四十二卷,列传第三十四文言文翻译

北齐书原文: 王纮(hóng),字师罗,太安狄那人也,为小部酋帅。

纮少好弓马,善骑射,颇爱文学。性机敏,应对便捷。

年十三,见扬州刺史太原郭元贞,元贞抚其背曰:“汝读何书?”对曰:“诵《孝经》。”曰:“《孝经》云何?”曰:“在上不骄,为下不乱。”

元贞曰:“吾作刺史,岂其骄乎?”纮曰:“公虽不骄,君子防未萌,亦愿留意。”元贞称善。

年十五,随父在北豫州,行台侯景与人论掩衣法为当左,为当右。尚书敬显俊曰:“孔子云:‘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以此言之,右衽为是。”

纮进曰:“国家龙飞朔野,雄步中原,五帝异仪,三王殊制,掩衣左右,何足是非。”景奇其早慧,赐以名马。

兴和中,世宗召为库直,除奉朝请。世宗暴崩,纮冒刃捍御,以忠节赐爵平春县男,赉帛七百段、绫锦五十匹、钱三万并金带骏马,仍除晋阳令。

天保初,加宁远将军,颇为显祖所知待。帝尝与左右饮酒,曰:“快哉大乐。”

纮对曰:“亦有大乐,亦有大苦。”帝曰:“何为大苦?”纮曰:“长夜荒饮不寤,亡国破家,身死名灭,所谓大苦。”

帝默然。后责纮曰:“尔与纥奚舍乐同事我兄,舍乐死,尔何为不死?”纮曰:“君亡臣死,自是常节,但贼竖力薄斫轻,故臣不死。”

帝使燕子献反缚纮,长广王捉头,帝手刃将下,纮曰:“杨遵彦、崔季舒逃走避难,位至仆射、尚书,冒死效命之士,反见屠戮,旷古未有此事。”帝投刃于地曰:“王师罗不得杀。”

遂舍之。 乾明元年,昭帝作相,补中外府功曹参军事。

皇建元年,进爵义阳县子。河清三年,与诸将征突厥,加骠骑大将军。

天统元年,除给事黄门侍郎,加射声校尉,四迁散骑常侍。武平初,开府仪同三司。

纮上言:“突厥与宇文男来女往,必当相与影响,南北寇边。宜选九州劲勇强弩,多据要险之地。

伏愿陛下哀忠念旧,爱孤恤寡,矜愚嘉善,舍过记功,敦骨肉之情,广宽仁之路,思尧、舜之风,慕禹、汤之德,克己复礼,以成美化,天下幸甚。” 五年,陈人寇淮南,诏令群官共议御捍。

封辅相请出讨击。纮曰:“官军频经失利,人情骚动,若复兴兵极武,出顿江淮,恐北狄西寇,乘我之弊,倾国而来,则世事去矣。

莫若薄赋省徭,息民养士,使朝廷协睦,遐迩归心,征之以仁义,鼓之以道德,天下皆当肃清,岂直伪陈而已!”高阿那肱谓众人曰:“从王武卫者南席。”众皆同焉。

寻兼侍中,聘于周。使还即正,未几而卒。

(原载《北齐书•25卷列传第17》有删节)译文: 王纮,字师罗,太安狄那人,是小部族的酋长。父亲王基,读书很多,有智谋\。

王纮年少时喜欢弓箭、马匹,善于骑马射箭,非常爱好文学。天性机智敏捷,应对灵活。

十三岁时,见到扬州刺史太原人郭元贞。元贞抚其背说:“你读什么书?”回答说:“诵读《孝经》。”

元贞说:“《孝经)讲的是什么?”王纮说:“地位在上的不骄纵,地位在下的不作乱。”元贞说:“我作刺史,难道骄纵吗?”王纮说;“公虽不骄纵,然而君子防患于未然,也希望留意此事。”

王贞称赞他。十五岁时,跟随父亲在北豫州,行台侯景和人谈论掩衣襟的方法是应当向左,还是应当向右.尚书敬显俊说:“孔于说:‘如果没有管仲,我们将头发披散不束,衣襟向左掩了。

’以此说来,衣襟向右掩是对的。”王纮进言说:“国家帝王即位于北方荒野之地,称雄中原,五帝三王的礼仪、制度各自不同。

衣襟向左或向右掩,哪里值得谈论它的是与非。”侯景惊奇他年少聪明,赐给他名马。

兴和年间,世宗召为库直,任奉朝请。世宗遇害突然去世,王纮冒死捍卫世宗,因忠节赐予平春县男的爵位,赏赐帛七百段、绫锦五十匹、钱三万和金带骏马,并任晋阳令。

天保初年,加授宁远将军,很为显祖重视优待。帝曾与左右的人饮酒,说:。

大乐痛快啊。”王纮说:“也有大乐,也有大苦。”

帝说:“什么是大苦?”王纮说:“长夜荒饮而不醒悟,国破家亡,身死名灭,就是所说的大苦。”帝默然不语。

后来责备王纮说:“你与纥奚舍乐共同事奉我兄,舍乐为我兄死,你为何不死!”王纮说:“君亡臣死,自然是正常的礼节,但贼\人力气小,砍得轻,所以我没有死。”帝让燕子献反绑王纮,长广王抓住头,帝手举刀将要砍下。

王纮说:“杨遵彦、崔季舒逃走躲避,职位达到仆射、尚书,冒死效命的贤士,反而被杀戮,旷古未有这样的事。”帝将刀扔到地上说:“王师罗不能杀。”

于是放了他。 乾明元年,昭帝作相,补任中外府功曹参军事。

皇建元年,晋升为义阳县子的爵位。河清三年,与诸将征伐突厥,加授骠骑大将军。

天统元年,任给事黄门侍郎,加授射声校尉,四次升任至散骑常侍。武平初年,任开府仪同三司。

王纮上书说:“突厥与宇文男来女往,必定相互呼应,从南北两个方面入侵边境。应当选派九州的勇士和善射之人,据守险要之地。

我愿陛下哀怜顾念忠诚的老臣,热爱抚恤孤寡之人,同情奖励忠实善良之士,忘记他们的过失,牢记他们的功劳,使骨肉之情更亲密和睦,使宽厚仁爱之路更广阔,追思尧、舜之风,仰慕禹、汤之德,克己复礼,以成大治,这是天下的幸事。” 武平五年,陈人入侵淮南,皇帝命令众官共同商议防御之策。

7.卢叔武的文言文翻译

阳斐,字叔鸾,北平渔阳人也。

[一]父藻,魏建德太守,赠幽州刺史。孝庄时,斐于西兖督护流民有功,赐爵方城伯。

历侍御史,兼都官郎中、广平王开府中郎,修起居注。 兴和中,除起部郎中,兼通直散骑常侍,聘于梁。

梁尚书羊侃,魏之叛人也,与斐有旧,欲请斐至宅,三致书,斐不答。梁人曰:"羊来已久,经贵朝迁革,李、卢亦诣宅相见,卿何致难?"斐曰:"柳下惠则可,吾不可。

"梁主乃亲谓斐曰:"羊侃极愿相见,今二国和好,天下一家,安得复论彼此?"斐终辞焉。使还,除廷尉少卿。

石济河溢,桥坏,斐修治之。又移津于白马,中河起石潬,两岸造关城,累年乃就。

东郡太守陆士佩以黎阳关河形胜,欲因山即壑以为公家苑囿。遗斐书曰:"当谘大将军以足下为匠者。

"斐答书拒曰:"当今殷忧启圣,运遭昌历。故大丞相天启霸功,再造太极;大将军光承先构,嗣绩丕显。

国步始康,民劳未息。诚宜轻徭薄赋,勤恤民隐,诗不云乎:『民亦劳止,迄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

』古之帝王亦有表山刊树,未足尽其意;下辇成宴,讵能穷其情。正足以靡天地之财用,剥生民之髓脑。

是故孔子对叶公以来远,酬哀公以临民,所问虽同,所急异务故也。相如壮上林之观,扬雄骋羽猎之辞,虽系以隤墙填,乱以收□落网,而言无补于风规,祗足昭其愆戾也。

" 寻转尚书右丞。天保初,除镇南将军、尚书吏部郎中。

以公事免,久之,除都水使者。显祖亲御六军,北攘突厥,仍诏斐监筑长城。

作罢,行南谯州事,加通直散骑常侍,寿阳道行台左丞。迁散骑常侍,食陈留郡干。

未几,除徐州刺史,带东南道行台左丞。干明元年,征拜廷尉卿,迁□大将军,兼都官尚书,行太子少傅,徙殿中尚书,以本官监瀛州事。

抗表致仕,优诏不许。顷之,拜仪同三司,食广阿县干。

卒于位。赠使持节、都督北豫光二州诸军事、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中书监、北豫州刺史,谥曰敬简。

子师孝,中书舍人。 卢潜,范阳涿人也。

祖尚之,魏济州刺史。父文符,通直侍郎。

潜容貌伟,善言谈,少有成人志尚。仪同贺拔胜辟开府行参军,补侍御史。

世宗引为大将军西合祭酒,转中外府中兵参军,机事强济,为世宗所知,言其终可大用。王思政见获于颍川,世宗重其才识。

潜曾从容白世宗云:"思政不能死节,何足可重!"世宗谓左右曰:"我有卢潜,便是更得一王思政。"天保初,除中书舍人,以奏事忤旨免。

寻除左民郎中,坐讥议魏书,与王松年、李庶等俱被禁止。会清河王岳将救江陵,特赦潜以为岳行台郎。

还,迁中书侍郎,寻迁黄门侍郎。黄门郑子默奏言,潜从清河王南讨,清河王令潜说梁将侯瑱,大纳赂遗,还不奏闻。

显祖杖潜一百,仍截其须,左迁魏尹丞。寻除司州别驾,出为江州刺史,所在有治方。

肃宗作相,以潜为扬州道行台左丞。先是梁将王琳为陈兵所败,拥其主萧庄归寿阳,朝廷以琳为扬州刺史,□潜与琳为南讨经略。

琳部曲义故多在扬州,[二]与陈寇邻接。潜辑谐内外,甚得边俗之和。

陈秦、谯二州刺史王奉国、[三]合州刺史周令珍前后入寇,潜辄破平之,以功加散骑常侍,食彭城郡干。迁合州刺史,左丞如故。

又除行台尚书,寻授仪同三司。王琳锐意图南,潜以为时事未可。

属陈遣移书至寿阳,请与国家和好。潜为奏闻,仍上启且愿息兵。

依所请。由是与琳有隙,更相表列。

世祖追琳入京,除潜扬州刺史,领行台尚书。 潜在淮南十三年,任总军民,大树风绩,甚为陈人所惮。

陈主与其边将书云:"卢潜犹在寿阳,闻其何当还北,此虏不死,方为国患,卿宜深备之。"显祖初平淮南,给十年优复。

年满之后,逮天统、武平中,征税烦杂。又高元海执政,断渔猎,人家无以自资。

诸商胡负官责息者,宦者陈德信纵其妄注淮南富家,令州县征责。又□送突厥马数千疋于扬州管内,令土豪贵买之。

钱直始入,便出□括江、淮间马,并送官□。由是百姓骚扰,切齿嗟怨。

潜随事抚慰,兼行权略,故得宁靖。 武平三年,征为五兵尚书。

扬州吏民以潜戒断酒肉,笃信释氏,大设僧会,以香华缘道,流涕送之。潜叹曰:"正恐不久复来耳。

"至邺未几,陈将吴明彻渡江侵掠,复以潜为扬州道行台尚书。五年,与王琳等同陷。

[四]寻死建业,年五十七,其家购尸归葬。赠开府仪同三司、尚书右仆射、兖州刺史。

无子,以弟士邃子元孝为嗣。 士邃,字子淹,少为崔昂所知,昂云:"此昆季足为后生之俊,但恨其俱不读书耳。

"历侍御史、司徒祭酒、尚书郎、邺县令、尚书左右丞、吏部郎中,出为中山太守,带定州长史。齐亡后卒。

潜从祖兄怀仁,字子友,魏司徒司马道将之子。怀仁涉学有文辞,情性恬靖,常萧然有闲放之致。

历太尉记室、弘农郡守,不之任,卜居陈留界。所著诗赋铭颂二万余言,又撰中表实录二十卷。

怀仁有行检,善与人交,与琅邪王衍、陇西李寿之情好相得。曾语衍云:"昔太丘道广,许劭知而不顾;嵇生性惰,钟会过而绝言。

吾处季、孟之间,去其泰甚。"衍以为然。

武平末卒。 怀仁兄子庄之,少有名望。

官历太子舍人、定州别驾、东平太守。武平中都水使者,。

卢潜范阳涿人文言文

* ......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