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译.著.赏.学》(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十课原文及翻译)

1.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十课原文及翻译

论语《论语十则》原文及译文 [原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译文] 孔子说:“学习知识,进而按时温习它,不也是令人高兴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而来,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儿吗?我有才学,别人不了解我,可是我自己并不恼怒,不也是品德高尚的人所具有的吗?” 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孔子说:“光读书学习不知道思考,就迷惑不解;光思考却不去读书学习,就什么都学不到。” 孔子说:“由(子路)!教给你什么叫‘知’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真正的知啊!” 子贡问道:“孔文子凭什么被人们谥为‘文’呢?”孔子说:“孔文子聪敏好学,不认为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是羞耻,因此谥他为‘文’啊!” 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却不感觉满足,教导他人不知疲倦,这些对我来说,有哪一点是我所具备的呢?” 孔子说:“三个人在一起行路,一定有可以作为我的教师的人在中间;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他们的短处,自己如果也有,就要改掉它。”

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孔子在河边说:“消逝的时光像这河水一样呀!日夜不停。”

孔子说:“我曾经整天不吃,整晚不睡,用来思考,却没有长进,不如去学习。”。

2.文言文,邵民瞻为东坡买一宅,为钱五百缗,等,这篇的原文和译文

邵民瞻为东坡买一宅,为钱五百缗,等,

邵民瞻(人名)百姓为苏东坡买一座房子,为钱五百贯钱,

《百度文言文翻译》

东坡卜居

建中靖国元年,东坡自儋北归①,卜居②阳羡。阳羡士大夫犹畏而不敢与之游。独士人邵民瞻从学于坡。坡亦喜其人,时时相与杖策过长桥,访山水为乐。

邵为坡买一宅,为钱五百缗③,坡倾囊仅能偿之。卜吉入新第既得日矣,夜与邵步月,偶至一村落,闻妇人哭声极哀。坡徙倚听之,曰:“异哉,何其悲也!岂有大难割之爱,触于其心欤?吾将问之。”遂与邵推扉而入,则一老妪,见坡泣自若。坡问妪何为哀伤至是,妪曰:“吾家有一居,相传百年,保守不敢动,以至于我。而吾子不肖,遂举以售诸人。吾今日迁徙来此,百年旧居,一旦诀别,宁不痛心!此吾之所以泣也。”坡亦为之怆然。问其故居所在,则坡以五百缗所得者也。坡因再三慰抚,徐谓之曰:“妪之故居,乃吾所售也,不必深悲,今当以是屋还妪。”即命取屋券,对妪焚之。呼其子,命翌日迎母还旧第,竟不索其直。

(选自宋·费衮《梁溪漫志》)

【译文】

建中靖国年间,苏东坡从海南岛回北方,选择住在阳羡。当地的读书人和官员还有所顾忌不敢与他交往,只有读书人邵民瞻拜东坡为师向他学习。东坡也很喜欢这个人,时常和他一起撑着拐杖走过长桥,游赏山水以此为乐。

邵民瞻替东坡买了一栋房子,花了五百缗钱,东坡掏光所有积蓄也只能勉强应付而已。选择好日子搬入新居一天后,夜里苏东坡和卲民赡在月光下散布,不经意到了一个村里,听到有一位老妇人哭得很悲伤。东坡靠近倾听,说:“奇怪了,这妇人为什么哭得这么悲伤呢?难道有难以割舍的大事伤了她的心吗?我要问一问她。”于是和邵民瞻推门进去,看见一位老太太,老太太看到东坡二人仍旧像原先一样哭泣。东坡问老太太为什么这么哀伤?老太太说:“我家有一栋房子,已相传百年,一直保存到现在。但是我的儿子不孝顺,就把这所宅子卖给了别人。我今天搬到这里,上百年的老房子,一下子失去,怎么能不心痛呢?这就是我痛哭的原因。”东坡也为她感到非常难过,问她的老房子在哪里,原来竟是东坡用五百缗买到的那一栋房子!于是东坡再三安慰老太太,并且慢慢对她说:“您的房子是被我买了,您不必太难过,我理当将这房子还给您。”于是就令人拿来屋契,在老太太面前烧了。同时叫她儿子第二天迎接母亲回老屋去,最后也没向她讨回买房的五百缗钱。

从此以后,苏东坡就回到毗陵,没有再买房子,而是借顾塘桥孙氏的房子暂时住着。

文言文

3.朱倬传全文翻译

朱倬,字汉章,唐宰相敬则之后,七世祖避地闽中,为闽县人。

世学《易》, 入太学。宣和五年,登进士第,调常州宜兴簿。

金将犯边,居民求避地,倬为具 舟给食,众赖以济。未几,民告涝于郡,郡檄倬考实,乃除田租什九,守怒,不 能夺。

张浚荐倬,召对,除福建、广东西财用所属官。宣谕使明橐再荐于朝,时 方以刘豫为忧,倬因赐对,策其必败。

高宗大喜,诏改合入官。与丞相秦桧忤, 出教授越州。

用张守荐,除诸王府教授。桧恶言兵,倬论掩骼事,又忤之。

梁汝嘉制置浙东,表摄参谋。有群寇就擒,属倬鞫问,独窜二人,余释不问。

曰:“吾大父尉崇安日,获寇二百,坐死者七十余人。大父谓此饥民剽食尔,乌 可尽绳以法?悉除其罪,不以徼赏。

吾其可愧大父乎?”通判南剑。建寇阿魏众 数千,剑邻于建,兵忄耎不可用,倬重赏募卒擒获,境内迄平。

除知惠州。陛辞,因言尝策刘豫必败,高宗记其言,问:“卿久淹何所?” 倬曰:“厄于桧。”

上愀然慰谕,目送之。旬日间,除国子监丞,寻除浙西提举, 且命自今在内除提举官,今朝辞上殿,盖为倬设也。

既对,上曰:“卿以朕亲擢 出为部使者,使咸知内外任均。”又曰:“人不知卿,朕独知卿。”

除右正言, 累迁中丞。尝言:“人主任以耳目,非报怨任气之地,必上合天心。”

每上疏辄 夙兴露告,若上帝鉴临。奏疏凡数十,如发仓廪,蠲米价,减私盐,核军食,率 焚稿不传。

知贡举,迁参知政事。 绍兴三十一年,拜尚书右仆射。

金兵犯江,倬陈战、备、应三策,且谓兵应 者胜,上深然之。又策敌三事:上焉者为耕筑计,中焉者守备,下则妄意绝江, 金必出下策。

果如所料。史浩、虞允文、王淮、陈俊卿、刘珙之进用,皆倬所荐 也。

高宗自建康回銮,有内禅意。倬密奏曰:“靖康之事正以传位太遽,盍姑徐 之。”

心不自安,屡求去。诏以观文殿学士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

孝宗即位,谏 臣以为言,降资政殿学士。明年致仕,卒。

复元职,恤典如宰相,赠特进,谥文 靖。 倬公二十四世裔孙朱本龙著。

《文言文译.著.赏.学》

* ......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