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指代自己的词语(文言文中指代自己的字有哪些?)

1.文言文中指代自己的字有哪些?

分两种情况,一是第一人称代词,二2113是谦称。

文言文中,第一人称代词主要有“我、吾、余、予5261、朕、台(yí)、昂(áng)”等七个。其中,常用的是“我、吾、余、予”四个。如:4102

吾:吾与汝毕力平险

余:余闻而愈悲

我:我与城北徐公孰美

予:予观夫巴陵胜状

谦称,古人为了表示自己的谦逊礼貌,在1653对话中往往不用自称代词,而常用谦称代替。常见的有:愚、臣、不肖、小人、鄙人、不才、小民、仆、某、回“孤、寡人、朕答”(君主自称),“妾”(女子自称)。

谦称属于名词,不是人称代词。

2.文言文中代表我的词有那些?

1.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白话译文:几个人走在一起,在其中必定有值得我去学习的人。 出自春秋·孔子《论语·述而》

2.吾:吾日三省吾身。白话译文: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出自春秋·孔子《论语·学而》

3.予:诗云:“他人之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白话译文:诗经说:‘别人有什麽心思,我能揣测出。’出自《孟子·梁惠王上》

4.余: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白话译文:父亲把我的名取为正则,同时把我的字叫作灵均。出自先秦·屈原《离骚》

吾拼音:wú yù,注音:ㄨˊ ㄩˋ,部首:口部,部外笔画:4画,总笔画:7画,五笔:GKF

仓颉:MMR,郑码:BIXJ,四角:10601,结构:上下,电码:0710,区位:4665

统一码:543E,笔顺:一丨フ一丨フ一

释义:我,我的:~身。~国。~辈。

扩展资料

吾的汉字笔画:

吾的相关组词:

1.吾仗[wú zhàng]

帝王仪卫所持之棒。

2.合吾[hé wú]

古代押镖的口号,也就是镖行的镖号,代表合合气气和平共处的意思。

3.吾伦[wú lún]

我辈。

4.吾匹[wú pǐ]

与己地位对等者。

5.仇吾[chóu wú]

仇由。

自己的,指代,文言文,词语

3.文言文对自己的谦称有那些词

【谦称】 (1)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

愚,谦称自己不聪明。鄙,谦称自己学识浅薄。

卑,谦称自己身份低微。窃,有私下、私自之意,使用它常有冒失、唐突的含义在内。

臣,谦称自己不如对方的身份地位高。仆,谦称自己是对方的仆人,使用它含有为对方效劳之意。

(2)古代帝王的自谦词有孤(小国之君)、寡(少德之人)。 (3)古代官吏的自谦词有下官、末官、小吏等。

(4)读书人的自谦词有小生、晚生、晚学等,表示自己是新学后辈;如果自谦为不才、不佞、不肖,则表示自己没有才能或才能平庸。 (5)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时,常用“家”、“舍”等谦词。

“家”是对别人称自己的辈份高或年纪大的亲属时用的谦词,如家父、家母、等。“舍”用以谦称自己的家或自己的卑幼亲属,如寒舍、敝舍、舍弟、舍妹、等。

(6)其他自谦词有:因为古人坐席时尊长者在上,所以晚辈或地位低的人谦称在下;小可是有一定身份的人的自谦,意思是自己很平常、不足挂齿;小子是子弟晚辈对父兄尊长的自称;老人自谦时用老朽、老夫、老汉、老拙等;女子自称妾;老和尚自称老衲;对别国称自己的国君为寡君。

4.文言文指代男女的词有什么

一、从出生到结婚以前的称谓 1、度:指小儿初生之时。

2、汤饼之期:指婴儿出生三日。旧俗小儿出生三日,设筵招待亲友谓之“汤饼筵”,也作“汤饼宴”“汤饼会”。

3、赤子、襁褓:泛指不满周岁的初生婴儿。《孟子•离娄下》:“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4、周晬:指婴儿周岁。 5、孩提:本指孩儿尚处襁褓发笑时。

颜师古注:“婴儿始孩,人所提挈,故曰孩提也。孩者,小儿笑也。”

《老子》:“如婴儿之未孩。”也作“孩抱”“提孩”。

后泛指孩儿两至三岁。唐•韩愈《祭十二郎文》:“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 6、牙牙:象声词,婴儿学语的声音。

如“牙牙学语”,因亦指开始学话的小孩。清袁枚《祭妹文》:“两女牙牙,生汝死后,才周晬耳。”

7、垂髫、髫年、始龀、童龀、总角:泛指幼童时期。古代儿童尚未束发时,短发是自然下垂的,故称之,也称作“垂发”。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女孩7岁换牙称“髫年”,男孩8岁换牙称“龆年”,故有七八岁又有“始龀”“童龀”之称。

有时束发为两结,向上分开,形状如角,故童年时期又称“总角”。《诗经•卫风•氓》:“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8、黄口:指十岁以下儿童。本指雏鸟发黄的嘴,借指儿童。

古代户籍制度常称小孩为黄。隋代以不满三岁儿童为黄,唐代以刚生的婴儿为黄。

后来,十岁以下儿童皆泛称为“黄口”。 9、幼学:十岁儿童。

《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 10、膝下:幼年,言子女幼年仅能依附父母的膝下。

《孝经•圣治》:“故亲生只膝下。” 11、孺子:儿童。

《孟子•离娄上》:“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也用作老人对年轻后生的称呼。

《史记•留侯世家》:“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 12、豆蔻年华:指十三岁的少女。

唐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13、及笄:女子十五岁。

《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14、碧玉年华、破瓜之年:指女子十六岁。

《通俗编》:“功成当在破瓜年”。《通俗编•妇女》:“破瓜年纪小腰身。”

乡俗常把女子破身认为是“破瓜”,这处认识其实是不正确的。古文人把“瓜”字拆分为两个“八”字以纪年,言其“二八十六”岁耳。

15、弱冠、初冠:古代指男子二十岁。古人男子二十岁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

但这时体犹未壮,故称“弱”。后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不能用于女子。

16、桃李年华:指女子二十岁。可能出自陆游的诗:“粉淡香清自一家,未容桃李占年华。”

17、花信年华:指女子二十四岁。“花信”,开花时期。

代指女子到了二十四岁。也泛指女子正处年轻美貌之时。

宋•范大成《元夕后连阴》:“谁能腰鼓催花信,快打扬州百面雷。” 18、红颜:泛指少年或年轻人。

唐•李白《赠孟浩然》:“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19、处子、处女:“处子”,指未出嫁的女子。

义同“处女”。成语“静若处子,动如脱兔。”

《孙子•九地》:“ 是故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 20、千金:对别人家女儿的敬称,多指未婚者。

来源说法不一,一种认为与伍子胥有关,说他“掘楚平王墓”报仇后,要报一女子恩情,但苦于不知道她家地址,于是投千金于她跳水之地。因而用“千金”指代女子。

一种认为,出自元代曲作家张国宾的杂剧《薛仁贵荣归故里》:“你乃是官宦人家的千金小姐,请自稳便。” 21、束发:指男子十五。

古代男子到十五岁束发为髻。《礼记》:“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

22、及笄:指女子十五岁。笄,古代妇女束发用的簪子。

女子束发贯之以笄,表示已经到成年。《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国语•郑语》:“既笄而孕。” 23、成童:或八岁以上,或指十五岁以上。

郑玄:“成童,十五以上”。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二十篇:“少有成童之目,九龄作《梅花赋》惊其师。”

24、待年、待字:指女子成年待嫁的年龄。“《文选•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爱自待年金声夙振”。

《礼记·曲礼上》:“女子许嫁,笄而字。” 25、幼艾:泛指美貌的青年男女。

《楚辞•九歌少司命》:“竦长剑兮拥幼艾,荪独宜兮为民正。” 26、有室、有家:男子娶妻、女子出嫁之年。

《孟子•滕文公下》:“丈夫生而愿为有室,女子生命而愿为有家。”朱熹集注:“男以女为室,女以男为家。”

27、怨女:指年龄大而没有结婚的女子。《孟子•梁惠王下》:“内无怨女,外无旷夫。”

28、旷夫:指年龄大而没有结婚的男子。出处同上。

二、中年的称谓 1、克壮:正当壮年。古代三十岁为壮。

唐•魏征《是渐不克终疏》:“贞观之初,时放克壮。” 2、而立之年:三十岁。

《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举。” 3、不惑之年:四十岁。

出处同上。 4、知命之年:五十岁。

出处同上。五十岁的人还常谦称为是“未知之年”。

5、耳顺之年:六十。出处同上。

6、半老徐娘:女子三十岁。 7、艾:五十岁 8、。

文言文指代自己的词语

* ......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