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秉公办案》中文翻译(《入木三分》文言文翻译)
1.《入木三分》文言文翻译
《入木三分》翻译:
晋朝大书法家王羲之,字号逸少,是东晋书法家王旷的儿子。七岁就擅长书法,十二岁看见在他父亲枕下的前代的《笔说》,他偷来读。父亲说:”你为什么要偷被我秘密收藏的东西?“王羲之却笑着不回答,母亲问:“你看的是用笔法吗?”
父亲看他年纪还小,担心他不能守住秘密,告诉王羲之说:“等你长大成人我再教你书法。”王羲之跪了下来说:“就让孩儿看看这书吧,长大再看就耽误了孩儿幼年的美好才华与发展了。"父亲很高兴,于是立刻就把书给了他。还不到一个月时间,(王羲之的)书法就有了很大进步。
卫夫人知道后,告诉太常王策说:“这孩子一定看过用笔诀窍,最近看见他的书法,就已老成大器。”流着眼泪说:“这孩子将来名声一定超过我。”
晋帝时,朝廷在北郊举行祭祀大典,更换祝版时,工人削去他的.字,渗入木板三分。
《入木三分》原文:
晋王羲之,字逸少,旷子也。七岁善书,十二见前代《笔说》于其父枕中, 窃而读之。父曰:“尔何来窃吾所秘?”羲之笑而不答。母曰:“尔看用笔法。”
父见其小,恐不能秘之。语羲之曰:“待尔成人,吾授也。”羲之拜请:“今而用之。使待成人,恐蔽儿之幼令也。”父喜,遂与之。不盈期月,书便大进。
卫夫人见,语太常王策曰:“此儿必见用笔诀,近见其书,便有老成之智。”涕流曰:”此子必蔽吾名!“
晋帝时祭北郊,更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
《入木三分》出处:
节选自唐朝·张怀瓘《书断·王羲之》
原文注释:
1、笔说:论书法的书。
2、幼令:幼时的美好才华。
3、期(jī)月:一整月。
4、《用笔诀》:论写字诀窍的书。
5、老成:老练成熟。
6、蔽:掩盖。
7、祝版:祭神的木板。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入木三分
2.曹冲称象文言文翻译
【原文】
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太祖悦,即施行焉.
【词解】
智意:知识和判断能力
致:送给
群下:部下,下属
校:比较
太祖:曹操
译文】
曹冲长到五六岁的时候,知识和判断能力所达到的程度,可以比得上成人(如一个成年人).有一次,孙权送来了一头巨象,曹操想知道这象的重量,询问属下,都不能说出称象的办法.曹冲说:“把象放到大船上,在水面所达到的地方做上记号,再让船装载其他东西(当水面也达到记号的时候),称一下这些东西,那么比较下(东西的总质量差不多等于大象的质量)就能知道了.”曹操听了很高兴,马上照这个办法做了.
3.楚王赐群臣酒文言文译文是什么
楚王赐群臣酒,日暮酒酣,灯烛灭,乃有人引美人之衣者,美人援绝其冠缨,告王曰:「今者烛灭,有引妾衣者,妾援得其冠缨持之,趣火来上,视绝缨者。」王曰:「赐人酒,使醉失礼,奈何欲显妇人之节而辱士乎?」乃命左右曰:「今日与寡人饮,不绝冠缨者不欢。」群臣百有余人皆绝去其冠缨而上火,卒尽欢而罢。居三年,晋与楚战,有一臣常在前,五合五奋,首却敌,卒得胜之,庄王怪而问曰:「寡人德薄,又未尝异子,子何故出死不疑如是?」对曰:「臣当死,往者醉失礼,王隐忍不加诛也;臣终不敢以荫蔽之德而不显报王也,常愿肝脑涂地,用颈血湔敌久矣,臣乃夜绝缨者。」遂败晋军,楚得以强,此有阴德者必有阳报也。
参考译文:
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庄王有次宴请群臣,直喝到天都黑了,就点上蜡烛接着喝,这时蜡烛突然灭了,这时候楚庄王的一个宠妃正在大臣席上敬酒,有个大臣喝高了,就趁黑灯瞎火的当口调戏这位美人,这样美人一伸手把这个人的帽缨扯下来了。美人摸黑跑到楚庄王那儿对他说:“刚才蜡烛灭后,有人调戏我,我把他的帽缨弄下来了,你赶紧命人点灯,一看就知道是谁了。”楚庄王说:“是我让他们喝酒的,醉后失礼是人之常情,怎么能因此侮辱大臣呢?!”马上命令群臣说:“大家都把帽缨扯下来,一醉方休。”大臣们都把帽缨扯掉,然后点灯接着喝酒,尽欢而散。三年以后,晋国与楚国交战,有一位大臣奋勇争先,五场战斗都冲杀在最前面,首先杀败了晋军。楚庄王感到奇怪就问这位大臣说:“我的德行不够高,从来没有重视过你,你这次为什么奋不顾死呢?”这位大臣说:“我罪当死,上次宴会上调戏美人的就是我,大王您宽宏大量不治我的罪,我因此一定要为您肝脑涂地,冲锋陷阵。我就是那晚被扯断帽缨的人。”就这样打败了晋军,楚得以强胜诸国,这便是暗中的道德必定会有显明的报偿(的证明)。
4.文言文的翻译
过后一年多,汉王刘邦消灭了项羽,就自立为皇帝,封彭越为梁王。田横害怕被杀,就带领他的部下五百多人逃入海中,居住在一个小岛之上。汉高祖刘邦听到这个消息之后,认为田横兄弟本来就平定了齐国,齐国的贤士大都依附于他,如今要让他流落在海中而不加以收揽的话,以后恐怕难免有祸患。因此就派使者赦免田横之罪并且召他入朝,田横却辞谢说:“我曾经烹杀了陛下的使者郦生,现在我又听说郦生的弟弟郦商是一个很有才能的汉朝将领,所以我非常害怕,不敢奉诏进京,请求您允许我做一个平民百姓,呆在这海岛上。”使者回来报告,高祖立刻下诏给卫尉郦商说:“齐王田横将要到京,谁要敢动一下他的随从人员,立刻满门 抄斩!”接着又派使者拿着符节把皇帝下诏指示郦商的情况原原本本地高知田横,并且说:“田横若是来京,最大可以封为王,最小也可以封为侯;若是不来的话,将派军队加以诛灭。”田横于是和他的两个门客一块乘坐驿站的马车前往洛阳。
在离洛阳三十里远,有一个叫尸乡的地方,这一天田横等人来到此地驿站。田横对汉使说:“作为人臣拜见天子应该沐浴一新。”于是就住下来。田横对他的门客说:“我田横起初和汉王都是南面称孤的王,而现在汉王做了天子,而我田横却成了亡国奴,而要北面称臣侍奉他,这本来就是莫大的耻辱了。更何况我烹杀了人家的兄长,再与他的弟弟来并肩侍奉同一个主子,纵然他害怕皇帝的诏命,不敢动我,难道我于心就毫不羞愧吗?再有,皇帝陛下召我来京的原因,不过是想见一下我的面貌罢了。如今皇帝就在洛阳,现在我割下我的头颅,快马飞奔三十里的功夫,我的容貌还不会改变,还是能够看一下我究竟是什么样子的。”说完之后,就自刎了,命两个门客手捧他的头,跟随使者飞驰入朝,奏知汉高祖。汉高祖说道:“哎呀!能有此言此行,真是了不起呀!从平民百姓起家,兄弟三个人接连为王,难道不是贤能的人吗!”汉高祖忍不住为他流下了眼泪。然后高祖拜田横的两个门客为都尉,并且派两千名士卒,以诸侯王的丧礼安葬了田横。
安葬完田横之后,两个门客在田横墓旁挖了个洞,然后自刎,倒在洞里,追随田横死去。汉高祖听说此事之后,大为吃惊,认为田横的门客都是贤才。高祖听说田横手下还有五百人在海岛上,又派使者召他们进京。进京之后,这五百门客听到田横已死,他们也都自杀。由此更可以了解田横兄弟确实是能够得到贤士拥戴的人。
5.文言文翻译
原发布者:李鹏亚
他文言文怎么说【篇一:他文言文怎么说】第一人称:又叫“自称”.常用“吾、我、余、予”等,还有帝王的专称“朕”和“孤”字.通常都可译为“我”、“我们”、“我的”、“我们的”.例:1、已得履,乃曰:“吾亡持度.”《郑人买履》——已经拿到了鞋子,竟然说:“我忘记了拿尺码.”“吾”用于句首,作主语,代替“我”.2、吾知子所以距我也,吾不言.《公输》——我知道你用什么办法来对付我,但我不说.“我”用于句末,代替说话之人,作宾语.3、余闻而愈悲.《捕蛇者说》——我越听越觉得悲伤.“余”用于句首,代替听话之人,也就是柳宗元,作主语.4、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岳阳楼记》——我看那巴陵的美景,全集中在洞庭湖上.“予”字用于句首,代替“我”,作主语.5、朕乃天子,说话岂能儿戏?——我乃一国之君,说话岂能反悔?“朕”便是皇帝的自称“我”.6、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隆中对》——我有了孔明,就像鱼儿有了水.“孤”字用于句首,代替刘备,作主语.第二人称:又叫对称,常用“尔、汝、女、若、乃、而”等.通常译为“你、你的、你们、你们的.”例:7、尔安敢轻吾射!《卖油翁》——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呢!“尔”字用于句首,用来称代卖油老人,译为“你”,作主语.8、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愚公移山》——你的思想顽固啊,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汝”字用于句首,用来指代“智叟”译为“你”,作主语.9、子曰:“由,诲女知之乎?”《论语十则》——孔子说:“仲由,教导你的话都明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