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三月的文言文(请教两句古文1.孙绰《三月三日兰亭诗序》:永一日之足,当百年之)
1.请教两句古文1.孙绰《三月三日兰亭诗序》:永一日之足,当百年之
兰亭集序赏析 公元353年,也就是永和九年,王羲之和当东晋的名土谢安诸人,相聚在浙江绍兴一个不起眼的地方——兰亭,一起做修禊的事,修禊是古代的一种习俗,据说,每年农历三月三日,人们如果临水而祭的话,就可以“除凶祥,去宿垢” 《晋书·礼志》,文人雅集,自不免诗文唱和,不曾想到的是,就是这样一次不经意的“一觞一咏”,竟然诞生了一篇在中国艺术、文学和哲学史上产生深远意义的名篇——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提到《兰亭集序》,人们首先想到书法,这篇被后人誉为“国之瑰宝”的书法艺术杰作,也堪称一代“书圣”王羲之的巅峰之作,作者在宴酣之余,笔走灵蛇,兔起鹘落,一挥而就,篇中十七年“之”字,极尽变化之能事,洋洋洒洒,无一雷同。据云,他自此以后创作的作品再难其右,可以说,《兰亭集序》之于羲之,犹《广陵散》之于?晨担蘼劬透鋈耍故侵泄幕裕际遣豢晌抟唬荒苡卸目跏兰炎鳎亲髡叨嗄暌帐跛匮窕》⒑褪导醋魈觳帕楦信鲎病⒔换恪⑷诤系牟铩A钊艘藕兜氖牵独纪ぜ颉返恼婕#倌甑恼纷أ詈舐淙肓颂铺Œ谑种校馕皇茸秩缑恼旯厶熳樱倌曛蟀阉魑涟氲叵拢衷诤未Γ岩2豢煽剂恕? 幸好,我们还有《兰亭集序》文章可读,这篇金石之文在文学上的价值堪与书法比美,二者交相辉映,使后世之人得以诵吟之,呤叹之,怀想之,神往之…… 《兰亭集序》不过廖廖数百字,却堪称魏晋玄学散文的集大成者,它的文风澹泊自然,它的文笔清新幽雅,行文如“风行水上,略无沾滞”,又如深潭浅澜,显隐有致,王羲之举重若轻,以萧简之笔发深婉感慨之声,令人读之唏嘘不已,同时也给读者极大的审美享受。
除了文学,我更欣赏文中所展示的风雅文化之美,兰亭之集,既是名士宴游之集,也更是魏晋风度,名士风流的集中展示,透过聚会的盛况,我们可以深深感受到风雅文化的陶冶,文章虽无一字提雅,而又无一句不雅:雅景、雅人、雅事、雅怀,真可谓“不着一字,而尽得风流”。 但,这一切并不是文章的主旨。
《兰亭集序》最重要的一点,是通过宴游之乐的渲染、铺垫来引发自己对生命本体的思考,通篇迷漫着人生难再,如电如雾,似幻似真,不可预知,不可挽留的无奈和无助的情绪。纵观历史,古往今来,也不知有多少圣人贤者对人生的终极意义有过这样或那样的求索,但似乎都没有一种完美的答案,唯一的相同,那就是:人生永远面对变化,永远带着遗憾,这是问题,也是答案,却永远无法解决,王羲之说:“后之视今,犹今之视昔,悲夫!”也许,思考的本身就是意义的全部,且让我们细细的赏玩: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锲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起首以疏淡之笔轻轻点题,直言聚会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由。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好一处风景!由远及近,由静而动,突出景致的阔、幽、清,俗话说“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有美景如斯,“不有雅诗,何申雅怀?”为下文感慨伏笔。 “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在弯曲的流水上放上漆制酒杯,杯中注满酒,让酒杯顺流而下,与会的文人分散坐在流水边,酒杯流到谁前面,谁就取饮赋诗,这是何等雅事!又是何等趣事!真如神仙中人,不带半点烟火之气,恨不生此时,适此地,而逢其事也,唯其盛宴如斯,而又盛筵难再,为下文感慨再伏笔。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信可乐”三字将宴游之乐渲染达至高潮,正所谓“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下段笔锋陡转,直抒胸臆。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近,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廖瘳数语,引出了对生命本体的思考,他说:人这一辈子啊,真是短暂,有的人相见言欢,在一室之内抒发人生的抱负,有的人寄情山水,过着放纵无羁的生活,虽然他们选择的生活方式不同,但是,当他们沉醉其中的时候,真的不知道自己正一天天老去啊,等到有一天,突然对热爱的东西产生了厌倦,情随事迁,不免会发生感慨,不知自己当初的选择是否正确,而人生短暂,一下子就到了尽头,一切都归于空无,想到这里,真是让人伤感啊! 这段话让我想起苏东坡的一首诗:“人生到处知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雪上偶尔留趾爪,鸿飞哪复计东西!”不是吗?人生真的是一个无法预知,无法停留,无法回头的漂泊之旅,所有的悲欢得失如前水复后水,古今相续流,所有的人都无法跳出这个轮回,所以,他接着说: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犹今之视昔,悲夫!” 面对匆匆流逝的光阴,人们除了。
2.三个月用古文怎么说
三个月是“晶”字的异体字,古文中的读音和意思和“晶”完全相同。
写法如下:
晶:
拼音:jīng,注音:ㄐ一ㄥ,部首:日部,部外笔画:8画,总笔画:12画
五笔:JJJF,仓颉:AAA,郑码:KKK,四角:60660,结构:品字,电码:2533,区位:3007
叠字:三叠字,统一码:6676,笔顺:丨フ一一丨フ一一丨フ一一
释义:
1、光亮:~莹。亮~~。
2、水晶:茶~。墨~。
3、指晶体:结~。
4、物质从液态或气态形成晶体。
5、喻珍贵的成果,如“这部作品是他多年研究的晶晶”。
扩展资料
“晶”的释义:
一、形容词性
1、会意。甲骨文字形,从三日,表示光亮之意。本义:光亮,明亮。
如:晶天(清澈明亮的天空);晶沁(亮光透入);晶英(光亮;闪亮);晶波(闪亮的水波)。
2、同“精”。
如:晶灵(精灵)。
3、清明;晴朗。
如:晶莹;晶天(澄澈明亮的天空)。
二、名词性
1、晶体。
如:液晶;结晶;水晶。
2、水晶的简称。
如:茶晶;墨晶;晶印(水晶印章);晶帘(水晶帘子)。
3、日,太阳。
如:晶辉(光辉)。
4、指月亮
如:晶饼(指月亮);晶轮(指月亮);晶盘(指月亮);晶蟾(指明月)。
3.有几句古文,描写桃花的,是什么
拟行路难 鲍照
中庭五株桃,
一株先作花。
阳春【夭】冶二三月,
从风簸荡落西家。
西家思妇见悲惋,
零泪沾衣抚心叹,
初我送君出户时,
何言淹留节回换。
床席生尘明镜垢,
纤腰瘦削发蓬乱。
人生不得长称意,
惆怅徙倚至夜半。
【夭】桃晨暮发,春莺旦夕喧。……《怀园引》谢庄
春巷【夭】桃吐绛英,春衣初试薄罗轻。……《浣溪沙》朱淑真
深杏夭桃,端的为谁零落。……《月华清》朱淑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