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能吃肉的的文言文(欧阳守道文言文中的一句话,没有翻译)
1.欧阳守道文言文中的一句话,没有翻译
欧阳守道字公权,一字迂父,吉州人。起初名巽,自认为改名应科举不对,遇到祭祀一定自称欧阳巽。幼年就失去了父亲,家境穷苦,没有老师,自己努力地学习。乡人聘请他给年轻子弟做老师,主人看见他每次吃饭时从不吃肉,而是暗地送回家给母亲,(主人)马上准备两碗送到欧阳守道家去,他这才肯吃肉,邻居的妇女和孩子没有不叹息感动的。年未三十,因道德品行而成为乡州儒者的宗师。江万里为吉州知州,欧阳守道正好被乡里举荐,江万里特别看重他。 淳祐元年考中进士,上殿对策,说:“国事成败在于宰相,人才盛衰在于御史谏官。过去掌权的厌恶规谏,谏官怀疑冒犯了他,等到他离职,都说他不是相才。有的逢迎当时的宰相,效劳卖力,也有的疾恶如仇而反常,苛责缺点,以致忠邪不辨,贬升没有章法。”公布名次时,徐俨夫是第一名,徐俨夫拉着欧阳守道说:“我惭愧居于你之上,你的文章未必不在我之上。”任雩都主簿。
遭母丧,服丧期满,调任赣州司户,留任十年,后来江万里建白鹭洲书院,第一个请欧阳守道来给学生讲学。湖南转运副使吴子良聘请欧阳守道担任岳麓书院副山长。欧阳守道第一次讲学,阐明孟子端正民心、继承三圣的学说,求学的人高兴地接受。族人欧阳新以及儿子欧阳必泰起先寄住长沙,听说欧阳守道到,去拜访他。开始还不认识,见面交谈很契合,欧阳守道向吴子良请示,聘请欧阳新任岳麓书院讲书。欧阳新讲解《礼记》“天降时雨、山川出云”一章,欧阳守道说:“长沙自有欧阳仲齐,我为何到这儿来呢!”仲齐,是欧阳新的字。过了一年,欧阳新去世,欧阳守道为他哭得很伤心,亲自给他的墓葬题铭,又向当权的人推荐他的儿子欧阳必泰。吴子良卸任,欧阳守道又回到吉州。
乡里张某死了父亲。小祥祭祀时,舅父(抓住了一件事)告他,(张某)被关进监狱,不能祭奠,舅父强求他卖地来安葬父亲。欧阳守道听说后,叹道:“我痛心这儿子不能够哭他的父亲,对这痛怎么办?”第二天告诉县令说:“这不是人心,临祭逼迫他,阻挠安葬,像这样的舅父,是自己吃他的肉。请放这个儿子出来,祭奠之后再入狱。”县令马上放了他。张某的舅父毁谤欧阳守道,欧阳守道也不解释。转运使包恢为他向朝廷请祠。江万里进京任国子祭酒,推荐他为史馆检阅,征召应试馆职,授秘书省正字。
2.古文《笼鸟减食》的译文是什么
养鸟的人捕了许多鸟,关在鸟笼里,天天观察,到时喂给食物。鸟尾巴毛长了,随时给剪短;每天挑出肥的来,送到厨房做菜肴。
其中有一只鸟,在笼子里思忖着:“要是我吃多了,一长肥就得去送死;要是不吃,也得活活饿死。我应该自己计算食量。少吃一些,既能少长肉,又能使羽毛长得光滑,然后从笼里逃出去。”
他按自己的想法,减少食量,结果身子又瘦又小,羽毛又光滑,终于实现愿望,逃了出去。 。。。
【说明】这则故事说,关在鸟笼的一只鸟没有让自己养得肥肥的,让人送到厨房去做菜肴,而是能够“宜自料量”,减少食量,结果,身于瘦小之后逃生而去了。它告诉人们,自己要掌握自己的命运,就饮食而言,也不能暴饮暴食,必须掌握适度,“宜自料量。”
---------------
《九》笼鸟减食
多捕众鸟,藏在大器,随时瞻视,养食以时。毛尾既长,随时剪落,选其肥者,日用供厨。中有一鸟,内自思惟:“若我食多,肥则致死,若饿不食,复致丧身,宜自料量。少食损肤,衣毛悦泽,当从笼出”。如其所念,既便少食,衣毛悦泽,便从其愿。
——《出曜经》
[释文] 从前有个捕鸟人,把捉到的鸟全部放在一个大的笼子里,每天不时的照看,并喂好的食物,让它们长的肥大,如果鸟长出了新的羽翼或尾巴,随时给它们剪掉,防范逃掉,每日都拣出最肥胖的鸟儿,送到厨房做菜肴食用。
其中一只鸟看出了门道,心生智慧,暗暗思量,心想:“假如我海塞胡吃,必然肥胖多肉,主人会把我挑出做菜吃肉,饿着肚子不吃不喝,必死无疑,要想逃出牢笼,飞向自由世界,就应该节食变瘦,还要使自己羽翼丰满有力,伺机从笼子里逃出。小鸟按照自己的思路,在群鸟中得以生存,终于有一天,趁主人不备,逃出笼子,飞向自己梦寐以求的大自然。
参考资料:百度
3.有屠人货肉归
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欻一狼来,瞰担上肉,似甚垂涎,随屠尾行数里。
屠惧,示之以刃,少却;及走,又从之。屠思狼所欲者肉,不如悬诸树而早取之。
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 以空担。狼乃止。
屠归。昧爽往取肉,遥望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状,大骇。
逡巡近视,则死 狼也。仰首细审,见狼口中含肉,钩刺狼腭,如鱼吞饵。
时狼皮价昂,直十余金,屠小裕焉。 缘木求鱼,狼则罹之,是可笑也! 瞰担上肉(瞰的意思) “瞰”:仰头看。
狼吃肉儿丧命的特点用一句俗语概括是—贪小失大 你从狼自取灭亡中得到什么启示?屠户具有这样的特点? 答:做事不能只图眼前利益,要把目光放长远些。 屠户机智,具有商人的秉性。